「媽媽8*7是多少?」還不會背九九乘法表的女兒這麼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攝影師媽媽的親子日日 #家庭裡的教育實驗

那天女兒在寫GARAM算術拼圖,還沒背九九乘法表的他,問我

「媽媽8*7是多少。啊~之前我有九九乘法表,不然我就可以看了」

算術拼圖我們從大班(數字要不歪七扭八、要不還在鏡像字的時候)就開始寫,女兒很喜歡。我會陪著他,拿出我們的假錢,一塊一塊算,算完之後有了答案,他再寫上去,遇到乘法他還不會也照算,就是用足夠多的錢,慢慢算。所謂的很喜歡,就是花了三四十分鐘寫完一頁的時候,他會吵著還要還要。

但並沒有很常寫,因為我想守住自己的見獵心喜,守住孩子那個好喜歡算數的心情。

上禮拜媽媽我把放在角落很久沒翻過的算術拼圖拿到餐桌放著,果然小孩一回家就上勾,說「好久沒寫了好想寫喔!!」

半年多沒寫,加減法的運算變快很多,但是因為他還不會背九九乘法表,所以又還是轉頭問我怎麼辦。

「8*7喔,你會算啊!」

「我不會啊~」

「真的啦,不然你畫出來就知道了!」(如圖)

一年前我會帶他拿假錢排出來算,有實體的物品,對他在「數量」上的理解比較具象化。現在我直接在紙上畫點,他就已經可以理解了。

畫出來之後,小孩看了半天,還是說不會。

這時候孩子的爸從旁邊飄過,默默說了一句「如果會背九九乘法就解決囉~」,如此掃興被我給了一個白眼。

「你用你現在會的就可以算出來。你是不是會3的倍數?你看看這樣。」我把橫的3排8圈起來。

小孩最近不知為何背了3的乘法表,會了就拿來運用。

「313、326、339、3412、3515、3618、3721、3824,24」

「你再看下面是不是還有…」

話還沒說完小孩就發現了下面還有3排8然後圈了起來。

24+24=48

再連同最後一排8把他全部加起來等於 56。

算出來了。

「那你怎麼知道對不對?」

小孩被我一問,拿起手指準備開始一顆一顆數。

「一個一個數也是可以,但是,你有沒有別的方法可以用另一種方式算?」

「你看7是不是也可以…」我把直的3排7圈起來。

小孩倒抽一口氣懂了!

然後就直接算了起來,3721、3721、7+7=14、21+21+14=56

「一樣欸!!!」

「是不是很好玩!!」

「我還要!!」媽媽最喜歡聽到這句話,還要即是肯定,還要即是好玩,還要即是我覺得好有趣好有成就感。

這兩年我發現我有個能力,是我可以把從「不會」到「會」的理解拆解得很細,透過觀察小孩會什麼,想著小孩現在有什麼能力,協助他運用他本來就有的能力學會新的能力。就像小孩三歲時在廚房協力備料,一開始學切食材當然沒辦法從削皮到切丁,但我會切成條之後讓小孩切成塊,他們不會做的確實很多,但能做的也不少。

「媽媽我知道5*9是45,因為10個5,是5後面加一個0(就是50的意思),那9個5,就是10個5減掉1個5(50-5),就是45。」

我覺得這樣想也好棒。

走在路上閒聊時,我會出一些買東西的應用題來玩一玩。

「小晴跟老闆買甜甜圈,一個8元,他買了3個,給老闆50元,老闆要找他多少錢」

心裡算著口裡念著

「26」

「你怎麼算的?」

「8+8=16、16+8,跟8先借4變成20,8剩下4,20+4=24,甜甜圈24元,50-24,先用50裡的10減掉4=6,50扣掉減的10剩下40,40-20=20,20+6=26,找26元」

清清楚楚。

就算他的答案是錯的,我也是同樣一句「你怎麼算的?」

因為他怎麼想的,永遠比答案是對的還是錯的重要。

背九九乘法不是壞事,但也不會是唯一的方法,有時候反而是會背之後,就忘了原來還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去算出來,萬一背錯了呢?

數學從來不是背起來就好了,學習從來不是背起來就好了。

那天晚上小孩睡著之後,我去翻了「成長型數學思維」書裡的一段話,念給我老公聽。(很煩人的老婆哈哈)

也截取出來分享給大家。

「反應快=數學好」是孩子被放棄的開始

以「反應快」就是「數學好」這件事情來說,問題其實是解題方式的不同。例如同樣是計算9*19,現有的教育體系,只重視誰能最快算出171這個答案,我們認為這樣的孩子「數感」很好、「數學」很好或很有天分。

但事實是,這類的孩子常是「找到一個方法就會直接衝向終點」的個性,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思考其他方法和繞過困境的能力或許較差。

而被認為反應慢、數學不好的孩子,可能正在思考的是「我可以用10*19,然後再扣掉多加的一份19,嗯,這個方法,跟我用9*20後,再扣掉多加的一份9有什麼不一樣呢?,」或者「我應該先算9*10,然後再加上9*9這樣會不會比較容易呢?」

課堂上,就在第一個孩子說出171,並被稱讚後,其他的孩子的思考都被認為沒有意義,而他們也逐漸學會,原來思考各種方法、比較不同解題方式,只是「浪費時間」。但偏偏多元思考的能力,在深度數學題以及面對真實世界的困境時,才是真正有用的。

認為小孩沒天分是很危險的,因為孩子很敏感,可以察覺到大人對他的期待降低,於是內化認定自己不行。或許他在四則運算上不夠快,但在被認定 「沒天分」後,自己也逐漸認同,後續即使在幾何、推論、三角等方面具有長才,也會因此被埋沒了。
(摘自【成長型數學思維 推薦序 蔡依橙】)

喜歡攝影、想要跟我一起思考怎麼陪伴小孩、看懂大人的朋友,歡迎按讚、留言、把粉專、IG跟PODCAST都追蹤起來唷。

  • 收看攝影師媽媽的拍攝作品可以到IG日更中*

https://www.instagram.com/oceankphotography/

  • 攝影師媽媽跟女兒的PODCAST頻道-來問問小學生*

https://bit.ly/3pqcAe6

  • 官方網站*

https://oceankang.com/

想找Ocean阿姨拍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OceanK攝影師媽媽的美好日日的沙龍
6會員
4內容數
2022/11/03
上週發了一篇帶小孩算數學的文章,有朋友私訊找我討論,朋友問,女兒當下都是答對了,那如果她的答案是錯的,我會怎麼回應? 這常發生,如果他回答錯了,假設50-26 =26,我就問他「是怎麼算的」,跟答對了是一樣的回答。 小孩很敏銳,我會刻意控制我的反應,讓他無法從我的語言跟非語言訊息聽出我覺得答案是對的
Thumbnail
2022/11/03
上週發了一篇帶小孩算數學的文章,有朋友私訊找我討論,朋友問,女兒當下都是答對了,那如果她的答案是錯的,我會怎麼回應? 這常發生,如果他回答錯了,假設50-26 =26,我就問他「是怎麼算的」,跟答對了是一樣的回答。 小孩很敏銳,我會刻意控制我的反應,讓他無法從我的語言跟非語言訊息聽出我覺得答案是對的
Thumbnail
2022/08/31
上週末過了41歲生日。今年送給自己一份大禮:自由 「你不會游泳,就不會下水,就不會有生命危險。」 這是我的媽媽,在我小時候,出於愛孩子做的決定。 自學游泳的這兩個月,我很認真去體會學習的那些五味雜陳。體會對於「我這個學習者」來說,怎樣的指導會引發哪些想法跟情緒,觀看自己的學習樣貌...
Thumbnail
2022/08/31
上週末過了41歲生日。今年送給自己一份大禮:自由 「你不會游泳,就不會下水,就不會有生命危險。」 這是我的媽媽,在我小時候,出於愛孩子做的決定。 自學游泳的這兩個月,我很認真去體會學習的那些五味雜陳。體會對於「我這個學習者」來說,怎樣的指導會引發哪些想法跟情緒,觀看自己的學習樣貌...
Thumbnail
2022/08/18
今天來分享一些不一樣的,關於我的簡單生活之路。最近讀了『我決定簡單的生活』、『我決定簡單的生活2』兩本佐佐木典士的書之後,本來就在緩慢進行的居家斷捨離之路,瞬間超速前進。而且我目前沒有要朝向空無一物的目標邁進,在生活中能夠足夠便利及符合自己跟家人的需要就夠好。任務目標:每日檢視環境,捨棄一樣...
Thumbnail
2022/08/18
今天來分享一些不一樣的,關於我的簡單生活之路。最近讀了『我決定簡單的生活』、『我決定簡單的生活2』兩本佐佐木典士的書之後,本來就在緩慢進行的居家斷捨離之路,瞬間超速前進。而且我目前沒有要朝向空無一物的目標邁進,在生活中能夠足夠便利及符合自己跟家人的需要就夠好。任務目標:每日檢視環境,捨棄一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小學二年級,要進入到「乘法」的單元。有些老師開始讓學生背《九九乘法表》。 記憶,確實是一切學習的基礎,但我並不贊成讓孩子「死背」。 在背《九九乘法表》之前,先「思考」幾件事: 第一,我們為什麼要學「乘法」? 第二,為什麼沒有0跟1的乘法表? 第三,跟「加法」有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小學二年級,要進入到「乘法」的單元。有些老師開始讓學生背《九九乘法表》。 記憶,確實是一切學習的基礎,但我並不贊成讓孩子「死背」。 在背《九九乘法表》之前,先「思考」幾件事: 第一,我們為什麼要學「乘法」? 第二,為什麼沒有0跟1的乘法表? 第三,跟「加法」有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從來不會告訴他「分數不重要 」相反的,我會提醒他,分數相當重要,不是要他追求滿分,而是我發現太多人「粗心」來包裝不足。對我而言不懂就是不會,那不是粗心。 題目看錯,就代表語文能力仍有待加強,那就是某種能力沒有達標。這不是不能用粗心當藉口就結束的一回合。
Thumbnail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從來不會告訴他「分數不重要 」相反的,我會提醒他,分數相當重要,不是要他追求滿分,而是我發現太多人「粗心」來包裝不足。對我而言不懂就是不會,那不是粗心。 題目看錯,就代表語文能力仍有待加強,那就是某種能力沒有達標。這不是不能用粗心當藉口就結束的一回合。
Thumbnail
這是一個母親觀察到孩子數學學習困難的故事,母親透過對話與陪伴幫助孩子慢慢克服挑戰,故事中分享了培養孩子解題勇氣的方法與心得。
Thumbnail
這是一個母親觀察到孩子數學學習困難的故事,母親透過對話與陪伴幫助孩子慢慢克服挑戰,故事中分享了培養孩子解題勇氣的方法與心得。
Thumbnail
在她還四五歲時,父親曾經教她1~100內的數數字和加法的方法。 1+1=2、10+5=15⋯⋯ 教學的方法是先利用手指將一個數字數出,另外一個數字在慢慢用剩下手指算出總和。 而這樣的方法會受限於手指和腳趾數目,只能做20以內的加法計算。 不到一會,她便順利學會。
Thumbnail
在她還四五歲時,父親曾經教她1~100內的數數字和加法的方法。 1+1=2、10+5=15⋯⋯ 教學的方法是先利用手指將一個數字數出,另外一個數字在慢慢用剩下手指算出總和。 而這樣的方法會受限於手指和腳趾數目,只能做20以內的加法計算。 不到一會,她便順利學會。
Thumbnail
小C跟小D在討論數學,只見小C跟小D講解了一陣後…… 小D:「所以只要這個弧形愈大,就是值愈大。」 小C:「你不要這樣亂背啦,你應該要理解取代死背。」 在旁不經意聽到的我,嚇了一小跳! 因為,那是我很常跟孩子們說的一句話! ---理解取代死背 學生會把我常說的『話』拿去用? 或
Thumbnail
小C跟小D在討論數學,只見小C跟小D講解了一陣後…… 小D:「所以只要這個弧形愈大,就是值愈大。」 小C:「你不要這樣亂背啦,你應該要理解取代死背。」 在旁不經意聽到的我,嚇了一小跳! 因為,那是我很常跟孩子們說的一句話! ---理解取代死背 學生會把我常說的『話』拿去用? 或
Thumbnail
紐西蘭的孩子;滿五歲那一天就必須進小學讀一年級,所以:九歲的大兒子唸的是小學五年級。再一年就會升上去唸初中(Intermediate School )。 學校慢慢加重數理和自然有關的課程,尤其數學方面,洋人小孩還在比手指做加法時,我們已經教孩子背九九乘法表了。所以,課堂的學習當然非常輕鬆。可以想像
Thumbnail
紐西蘭的孩子;滿五歲那一天就必須進小學讀一年級,所以:九歲的大兒子唸的是小學五年級。再一年就會升上去唸初中(Intermediate School )。 學校慢慢加重數理和自然有關的課程,尤其數學方面,洋人小孩還在比手指做加法時,我們已經教孩子背九九乘法表了。所以,課堂的學習當然非常輕鬆。可以想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