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的童年(十六)孩子,你們辛苦了!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紐西蘭的孩子;滿五歲那一天就必須進小學讀一年級,所以:九歲的大兒子唸的是小學五年級。再一年就會升上去唸初中(Intermediate School )。

取材自網際網路

取材自網際網路

學校慢慢加重數理和自然有關的課程,尤其數學方面,洋人小孩還在比手指做加法時,我們已經教孩子背九九乘法表了。所以,課堂的學習當然非常輕鬆。可以想像的,老師授課進度就會受到考驗。由於平等觀念的教育思想,上課進度一般都不會太快,否則;老師會受到責難。

考試的時候,通常老師會盡量出簡單一點,但是對洋人小孩來說;還是有點難。所以,考完改好試卷後,老師都低調的交還給孩子,交待讓家長簽名後;隔天繳回。

當然洋人小孩也有很會讀書的,甚至於有點侵略性,尤其對學業比較出色的同學。兒子就曾經被諷刺,說數學厲害有什麼用,運動那麼差,才丟臉。

可以想像,兒子當時的心情。溫和的他;當然是沒法處理這樣難堪的場面,只能回家;幾天後才說出來。當時是第一次聽到,真的感到心疼,也暫時不涉入。我們的共識是,先別向老師告狀,畢竟;那還不到霸凌的程度。只能讓他慢慢體會,慢慢學習如何應付。

說到運動,因為住新加坡時,社區游泳設施很好,他也游得很不錯。學校運動會時,也能擊敗洋人同學,拔得頭籌。全家興奮得手舞足蹈時,隱約聽到後兩排一位亞洲人家長冷眼冷語,意思是說;學洋人只會運動有什麼用。我假裝沒聽懂,可是;心裡是很不高興。我是按耐住性子,覺得算了吧,同在異鄉;何必互相為難!

小兒子在托兒所,他和幾位毛利小孩算是少數的幾位有色人種;混在金髮圈裡。三,四歲的小孩通常不會有太多人種歧視的問題。但小兒子硬是碰上了,但我們看不出他有什麼困擾的感覺。

有一天去接他下課,我們比預計的時間早一些抵達,示意老師讓他繼續玩。隔著窗剛好看到他和另外兩位白人小孩爭吵。情況是兩個小孩互相丟球玩耍。我家小兒子湊過去,站旁邊看,他也想一起玩。他發現沒人理他,就出聲,「我要跟你們玩。」

其中一個就回他:「走開,你不是Kiwi, 我們不跟你玩。」(KIwi是國鳥奇異鳥,紐西蘭人的通俗自稱)

兒子拉開嗓門:「我是,我是Kiwi。我跟你一樣,你必須跟我玩。」

他們三個小孩就在教室外面的空地,聲音可以聽得很清楚,一位老師很快就出去打圓場。從屋裡可以看到我們家小兒子臉上的表情是堅定的,而且,振振有詞的。一個三歲的小孩是沒有種族歧視的概念,更何況他的玩伴也都是金髮小孩。所以;我們相信,這孩子沒有受到委屈。

這樣的場景會是他們的日常,這也會是無止境的試煉。只要不是嚴重到人身安全,況且距離校園的暴力還很遠,就當他們成長歷程的種種考驗之一二。

事實上,西方國家對於性別和種族平權的概念已經相當的進步了,以前傳說中的歧視案例也已經大幅度減少了。只是,心裡真的不捨他們不時面對的挑戰。孩子,你們辛苦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立格的沙龍
235會員
237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安立格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10
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和人格發展,其影響的深遠,是難以想像的。 還記得自己在鄉村小學一、二年級時,曾有一次因為剛換新制服帽子的帽徽,竟然被同學誤會是偷來的。而我竟沒有辯白,還被那昏庸的代課老師指責。那是一個創傷性的記憶,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真相是這樣。當年那所小學男生的帽子很像日本小學生的黑色小
Thumbnail
2024/09/10
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和人格發展,其影響的深遠,是難以想像的。 還記得自己在鄉村小學一、二年級時,曾有一次因為剛換新制服帽子的帽徽,竟然被同學誤會是偷來的。而我竟沒有辯白,還被那昏庸的代課老師指責。那是一個創傷性的記憶,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真相是這樣。當年那所小學男生的帽子很像日本小學生的黑色小
Thumbnail
2024/09/06
襁褓期到學齡前之間的小孩,都是在努力學習階段,他們會慢慢懂很多人世間的事物,但本質上,對於生存和成長的必要條件,大部份他們還是不太懂的。 也因為如此,他們是否乖巧,安靜,不亂哭,不胡鬧?很多情況,多少都會給大人帶來困擾。大人除了愛心,還得有耐心和信心,慢慢陪他們學習,一天一天成長。 話說我們家的
Thumbnail
2024/09/06
襁褓期到學齡前之間的小孩,都是在努力學習階段,他們會慢慢懂很多人世間的事物,但本質上,對於生存和成長的必要條件,大部份他們還是不太懂的。 也因為如此,他們是否乖巧,安靜,不亂哭,不胡鬧?很多情況,多少都會給大人帶來困擾。大人除了愛心,還得有耐心和信心,慢慢陪他們學習,一天一天成長。 話說我們家的
Thumbnail
2024/08/31
學校假期結束前,家人在台灣的悠哉日子也該告一段落。由於旅途上,兩個孩子都須要照顧,岳父岳母也是愛女心切,就一起飛來紐西蘭。 一趟十幾個小時,對孩子,對老人家都不輕鬆,就留他們住下來一段時間,遠離一下台北的塵囂也好。 兩老都才六十開外,狀況也不錯,我們就可以盡可能的帶他們到處轉轉,體驗一下完全不一
Thumbnail
2024/08/31
學校假期結束前,家人在台灣的悠哉日子也該告一段落。由於旅途上,兩個孩子都須要照顧,岳父岳母也是愛女心切,就一起飛來紐西蘭。 一趟十幾個小時,對孩子,對老人家都不輕鬆,就留他們住下來一段時間,遠離一下台北的塵囂也好。 兩老都才六十開外,狀況也不錯,我們就可以盡可能的帶他們到處轉轉,體驗一下完全不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到底孩子要到幾歲,才不會耍賴呢? 我和弟弟同進校園時,我會順路陪他走到一年級教室,因為班上有其他家長,跟書僮一般,提著書包陪孩子進教室,甚至替孩子整理座位,把東西掛好,所以,我一直以為自己與他同行一段,不至於太過突兀。
Thumbnail
到底孩子要到幾歲,才不會耍賴呢? 我和弟弟同進校園時,我會順路陪他走到一年級教室,因為班上有其他家長,跟書僮一般,提著書包陪孩子進教室,甚至替孩子整理座位,把東西掛好,所以,我一直以為自己與他同行一段,不至於太過突兀。
Thumbnail
雖然紐西蘭的生活,一開始就定位成遊玩的生活模式,但作息仍然是有個主軸來貫穿,那就是‘’上學‘’。 首先,大兒子入讀了附近的公立小學。由於他很快就適應了,我們接著也想把小兒子送去學校。他還不到三歲,只能送去類似幼稚園的學校,當地叫做“Pre-school Centre”, 一般的上學日,他可以在學校
Thumbnail
雖然紐西蘭的生活,一開始就定位成遊玩的生活模式,但作息仍然是有個主軸來貫穿,那就是‘’上學‘’。 首先,大兒子入讀了附近的公立小學。由於他很快就適應了,我們接著也想把小兒子送去學校。他還不到三歲,只能送去類似幼稚園的學校,當地叫做“Pre-school Centre”, 一般的上學日,他可以在學校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你好奇國小六年級孩子的寫作程度嗎?來唯哞老師班上的孩子平時的詞語接寫作業吧! 視孩子本身程度的不同,採差異化練習,分為三種完成方式:
Thumbnail
你好奇國小六年級孩子的寫作程度嗎?來唯哞老師班上的孩子平時的詞語接寫作業吧! 視孩子本身程度的不同,採差異化練習,分為三種完成方式:
Thumbnail
一名小學生行程滿滿的一週行事曆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對於這種比大人還要刻苦的生活,到底是成功必經之路,或是變相的揠苗助長,社會上有不同的意見。面對這樣的課程,我們是否應該多從小孩的角度來思考,多聽聽孩子的心聲,提供適合的支持?
Thumbnail
一名小學生行程滿滿的一週行事曆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對於這種比大人還要刻苦的生活,到底是成功必經之路,或是變相的揠苗助長,社會上有不同的意見。面對這樣的課程,我們是否應該多從小孩的角度來思考,多聽聽孩子的心聲,提供適合的支持?
Thumbnail
幼兒開學了,家長要怎麼做呢?讓我們一起迎接上學吧!
Thumbnail
幼兒開學了,家長要怎麼做呢?讓我們一起迎接上學吧!
Thumbnail
喜歡學習,要從信任開始。 信任這個還境、 信任老師、 信任自已想要, 這是孩子願意學習的開始! 適應的過程會帶來諸多限制, 需要時間、需要耐心、 總有一天會看見孩子終於看見了。 適應了、願意了,終於開始了! 聽得懂指令,就能有階梯可以順著爬上去! 幼幼班,似懂非懂, 在
Thumbnail
喜歡學習,要從信任開始。 信任這個還境、 信任老師、 信任自已想要, 這是孩子願意學習的開始! 適應的過程會帶來諸多限制, 需要時間、需要耐心、 總有一天會看見孩子終於看見了。 適應了、願意了,終於開始了! 聽得懂指令,就能有階梯可以順著爬上去! 幼幼班,似懂非懂, 在
Thumbnail
紐西蘭的孩子;滿五歲那一天就必須進小學讀一年級,所以:九歲的大兒子唸的是小學五年級。再一年就會升上去唸初中(Intermediate School )。 學校慢慢加重數理和自然有關的課程,尤其數學方面,洋人小孩還在比手指做加法時,我們已經教孩子背九九乘法表了。所以,課堂的學習當然非常輕鬆。可以想像
Thumbnail
紐西蘭的孩子;滿五歲那一天就必須進小學讀一年級,所以:九歲的大兒子唸的是小學五年級。再一年就會升上去唸初中(Intermediate School )。 學校慢慢加重數理和自然有關的課程,尤其數學方面,洋人小孩還在比手指做加法時,我們已經教孩子背九九乘法表了。所以,課堂的學習當然非常輕鬆。可以想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