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生命的最佳狀態》——無,才能涵容一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從書名來看,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是,生命的最佳狀態是「無」,更確切地說,是「無我」。可是,明明因為「我」的存在,才有這個生命,才能感受到一切美好,無,怎麼會是生命最佳狀態呢?
我想,這是語言的侷限所造成的誤解。

文獻宅男談無我

無我這概念來自佛教,是個難以精確詮釋的翻譯詞,姑且先不深究這個在佛教內部就有歧義的詞,光是「無」這個字若解釋成沒有,馬上就要面臨很多質疑。再者,「我」也有各種定義,看似單純的「無我」一詞,詮釋空間很大,從某些角度切入,甚至可能會讓人覺得生無可戀。所以,介紹本書內容前,我先引用作者鈴木祐對「自我」的定義:「認為自己是不同於他人的存在,自己一直都是同一個人」的感覺。而「無我」,就是能放下這種感覺,不再陷入自我編造的許多故事中。這樣的境界,就是生命的最佳狀態。
作者鈴木祐是位每年閱讀5000篇科學論文、被網友粉絲稱為「日本第一文獻宅男」的人,雖非宗教師或心理大師,但他闡述「無我」卻更具說服力。不是用一種「我說的就是真理」或「經典就是這麼說」的態度,而是透過許多科學論文的證明,建構出他的論證。

苦的存在有利生存

這本書先從「苦」入手,強調苦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利於人的生存。每一種情緒都是幫助我們生存的訊息,例如,「恐懼」保護我們避免受外敵傷害;「喜悅」則醞釀出讓我們不會錯過食物或生殖機會的心情。隨著群居生活展開,我們又發展出各種更複雜的社會性情感,像是「嫉妒」顯示別人握有重要資源。一切的苦,具有告知我們有所不足的功能。
面對苦的訊息,我們身體會自然做出反應,例如在被謾罵時,腎上腺素與正腎上腺素分泌,呈現戰鬥狀態。其實如果稍微等待,平均只要四到六秒,操控理性的額葉就會產生抑制作用,再經過十到十五分鐘,腎上腺素與正腎上腺素的影響幾乎就完全消失、憤怒也跟著平息。但人類卻會自找麻煩,延續這份苦。

第二枝箭

如果說苦的訊息是為了維持生存、難以避免被射到的第一枝箭。對人類來說,真正麻煩的是我們後續因過度反應,向自己射出的第二枝、第三枝、甚至無以計數的箭。書中舉例,當面對同事升遷(第一枝箭),出現「是我的能力不好嗎......」這種自責心理(第二枝箭)。通常,後續又有更多箭射向自己,而且搞不好同樣的箭不斷射出,即便我們早已如刺蝟。
透過思考過去和未來,人類擁有其他生物難以企及的力量。但也正是這樣的能力,我們以自我為中心,以情緒和時間為基準點,朝著過去與未來不斷延伸,強化了負面思考與意念。這些後續的箭,全都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

創造出來的現實

過去,我們以為自己體驗世界的方式是:
1. 用眼睛或耳朵等感覺器官接受周圍的影像和聲音。
2. 輸入的訊息被送到大腦的高層次區域。
3. 所有訊息在經過大腦的處理之後,做出最後判斷。
現在我們知道,大腦並非如實呈現五官接收的訊息,她其實是故事製造機。我們體驗到的「現實」,是按照以下步驟產生的:
1. 大腦會針對周遭狀況的發展,事先編造故事
2. 將感覺器官所接收到的影像和聲音訊息,與大腦的故事加以比較。
3. 只針對大腦編造故事的錯誤進行修正,創造出「現實」。
也就是說,外部訊息往往只是拿來驗證我們事先進行的預測,而每個故事的誕生,是根據我們過去的經驗和種種思維的框架,都在為我們「說明特定事物的因果關係」。我們所以為的自我,就是在這些故事的包圍下逐漸成形。自我並非堅實不變,面對不同的他人與環境,彈性的變化成不同「形狀」。
自我,是虛構的。

了解自我

日本道元禪師說:「學習佛法,是為了了解自我;了解自我,是為了忘掉自我。
這裡所說的了解自我,就是去知道你是由什麼樣的故事所構成的。書中以和朋友發生爭執為例,如果有人編造的「故事」是「和他人意見不同很正常,是解決問題的必經過程」,那他可能就會去思考該如何解決問題。如果「故事」是「我經常搞砸事情,應該是不小心做錯什麼」,那他的焦點可能就會擺在尋思自己做錯了什麼,甚至對自己射出第二枝箭。
故事的差異,決定了我們後續的思考與行動。如果能去覺察這些故事基模,挖掘出操控著自我的規則手冊,就是了解自我的第一步。這也是「基模療法」(Schema Theory)的作法。

無我的生命最佳狀態

但還有個大麻煩是,我們無法阻止故事的自動發生,甚至無法覺察到因為這些「故事」而展開行動的自己。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練習「停止」和「觀察」。
「停止」是指讓注意力集中在某個目標;「觀察」則是像科學家一樣,仔細凝視浮現在大腦中的故事。事實上,這兩件事就是正念練習主要的重點。透過「停止」的力量,「故事」的強度可以下降,透過「觀察」的力量,可以將「故事」與現實切割。可以說,要達到「無我」,「停止」和「觀察」就是最終技術。
除了消除自己創造出來的痛苦,無我並不是一種什麼都沒有的空無狀態,相反的那充滿著各種可能性。我非常嚮往鈴木祐整理出來,達到無我境界的人在世界觀的變化:
1. 無我將人變成永遠的初學者(不再被經驗綁架,常保好奇心)
2. 無我會創造出對變化的無限包容力(不再害怕變化、變化成為可能性的泉源)
3. 無我會為你帶來全然的自由(不再成為各種故事與框架的囚犯)
而且,當自己與萬物的分界消失,當我們了解到一切相依而非獨立存在、是一個整體時,無我不但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如鈴木祐所說:
所謂無我,就是自我的覆蓋範圍無限擴大,甚至可說是淹沒了這個世界。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42內容數
書本是通往過去未來、通往世界宇宙、通往現實虛幻的任意門。 關於書的種種。儘可能每週介紹一本我有感覺、對我有啟發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樂思哈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幾年出版了不少「關於書店」的書。對愛書人來說,認識一些有趣書店、了解書店老闆理念、甚至光是欣賞書店那堆滿書的空間照片,幸福感便生起。內心的文青魂搞不好還會呼喊,好想開家書店啊!
或許你已習以為常,但若抱持全新眼光,那棟如皇宮般矗立於圓山的巨大黃頂紅屋建築,是多麼讓人驚豔。除了建築本身,圓山大飯店對我而言還有其他連結。
想到「正念」,你會想到什麼?是坐在蒲團上動也不動,或者是仙風道骨、衣著談吐不一樣的人?聯想中可能參雜刻板印象,往往並非真實樣貌。 就算熟稔正念的定義與操作,練習正念如果只著重表面形式,沒能在真實生活中帶來任何改變,很可能只是自我安慰的小資情調,甚至變成《在殘酷的世界中 挖掘生命的美好》中所說的正念癡
《關於大腦的七又二分之一堂課》是一本打破許多大腦迷思的重量級小品。麗莎‧費德曼‧巴瑞特以簡潔文字,帶給我們七又二分之一個關於大腦的真相。為什麼有二分之一堂課?
如果你讀完這本書,卻只是更加鞏固你原先對這世界的看法,那麼我很抱歉,因為身為一個社會學家,我沒有善盡自己的職責。 這是作者鄧肯.華茲(Duncan J. Watts)在書中寫的一段話,他試圖告訴讀者——常理(common sense)並不可靠。 比未來更重要的是現在
從2012起到疫情爆發前的2019,我一共去了京都11次。能一去再去依然樂此不疲,是因為京都的多元與深度。除了櫻與楓、佛寺神社、各式庭園、大學校園、大川小河、老店新店……連咖啡館也值得探索。初期造訪,咖啡館只是休息站,後來,尋找咖啡館也成了旅行的目的。
這幾年出版了不少「關於書店」的書。對愛書人來說,認識一些有趣書店、了解書店老闆理念、甚至光是欣賞書店那堆滿書的空間照片,幸福感便生起。內心的文青魂搞不好還會呼喊,好想開家書店啊!
或許你已習以為常,但若抱持全新眼光,那棟如皇宮般矗立於圓山的巨大黃頂紅屋建築,是多麼讓人驚豔。除了建築本身,圓山大飯店對我而言還有其他連結。
想到「正念」,你會想到什麼?是坐在蒲團上動也不動,或者是仙風道骨、衣著談吐不一樣的人?聯想中可能參雜刻板印象,往往並非真實樣貌。 就算熟稔正念的定義與操作,練習正念如果只著重表面形式,沒能在真實生活中帶來任何改變,很可能只是自我安慰的小資情調,甚至變成《在殘酷的世界中 挖掘生命的美好》中所說的正念癡
《關於大腦的七又二分之一堂課》是一本打破許多大腦迷思的重量級小品。麗莎‧費德曼‧巴瑞特以簡潔文字,帶給我們七又二分之一個關於大腦的真相。為什麼有二分之一堂課?
如果你讀完這本書,卻只是更加鞏固你原先對這世界的看法,那麼我很抱歉,因為身為一個社會學家,我沒有善盡自己的職責。 這是作者鄧肯.華茲(Duncan J. Watts)在書中寫的一段話,他試圖告訴讀者——常理(common sense)並不可靠。 比未來更重要的是現在
從2012起到疫情爆發前的2019,我一共去了京都11次。能一去再去依然樂此不疲,是因為京都的多元與深度。除了櫻與楓、佛寺神社、各式庭園、大學校園、大川小河、老店新店……連咖啡館也值得探索。初期造訪,咖啡館只是休息站,後來,尋找咖啡館也成了旅行的目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活著是持續地死亡與重生,因熟稔死去,知道該如何前行,每一天都湧出泉源般的勇氣。
Thumbnail
【我們的真實自我】對自己的「高我」好奇嗎? 為了了解如何讓療癒發生,你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真正是誰 。 你不只是血肉之軀,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跟一個偉大的多的東西連結。 你不是一個身體,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你為了這個塵世經驗所選擇的外衣。你選擇這生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這是為了你想要的學習。
Thumbnail
「自分らしさ」はいらない - 松浦彌太郎著作。 這本書有點顛覆我以前的想法,一直堅持活得像自己,但讀了之後才發現,原來我只是想用自己以為舒服的方式活下去。書中強調捨棄自我才是做自己的必經之路,唯有丟掉以為的自己,內心才會接納更多的新事物。   節錄第一章節部分文字:   自分ら
Thumbnail
在表演身體中揭露最真的自己 太初之深,名之「無限」。因為它隱匿在眾物之中,亦稱「虛無」。如有人問:「它是什麼?」答案是:「無。」意味著,沒有人可解出它是什麼;它無法在概念中參透;沒有人得以知悉任何關於它的部分 除了相信它存在。它即自身,它的存在,空虛滿盈,一無所缺。因此它的名字是:「我正在變為。
2024/05/22 自性(道體)蘊涵一切機能,生命者從自性中生,屬於全能全知的機能生命行使者。 卻不知道自己如此,也不知道自己就是自性,是第一道的「無明」(無明就是不知道),於是開始一連串往外走的旅程、探索與創造,有點像蒲公英從自性原點散開出去的情況,蒲公英沒有也無法知道有什麼特定落點
故事開始 每個人對於神的概念可能不同,創造者、觀察者等等都是人們對神的印象,也許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主角「們」名叫『無』他們是一個意識體集合體出現在一個小伙子身上,他們的故事極其普通又極為不凡,在恐怖的世界裡追尋至強之道。   先來說說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毫無止盡沒人知道盡頭
道家的思想精髓之一,無我的境界。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訴說自己冥想之後的經歷,試著闡述旅程看見的體驗與景色,又再次驗證冥想只是途徑。
Thumbnail
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從最基本的意義上來說,生命的目的是存在──而不是不存在。 在你的三維現實係統中,你正在學習精神能量(也稱為思想能量或心靈能量)以及如何使用它。 關於精神能量及其用途的知識是透過不斷地將你的思想和情感轉化為物理形式(你的物理現實),然後感知和處理所形成的物質和事件來學習的。透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活著是持續地死亡與重生,因熟稔死去,知道該如何前行,每一天都湧出泉源般的勇氣。
Thumbnail
【我們的真實自我】對自己的「高我」好奇嗎? 為了了解如何讓療癒發生,你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真正是誰 。 你不只是血肉之軀,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跟一個偉大的多的東西連結。 你不是一個身體,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你為了這個塵世經驗所選擇的外衣。你選擇這生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這是為了你想要的學習。
Thumbnail
「自分らしさ」はいらない - 松浦彌太郎著作。 這本書有點顛覆我以前的想法,一直堅持活得像自己,但讀了之後才發現,原來我只是想用自己以為舒服的方式活下去。書中強調捨棄自我才是做自己的必經之路,唯有丟掉以為的自己,內心才會接納更多的新事物。   節錄第一章節部分文字:   自分ら
Thumbnail
在表演身體中揭露最真的自己 太初之深,名之「無限」。因為它隱匿在眾物之中,亦稱「虛無」。如有人問:「它是什麼?」答案是:「無。」意味著,沒有人可解出它是什麼;它無法在概念中參透;沒有人得以知悉任何關於它的部分 除了相信它存在。它即自身,它的存在,空虛滿盈,一無所缺。因此它的名字是:「我正在變為。
2024/05/22 自性(道體)蘊涵一切機能,生命者從自性中生,屬於全能全知的機能生命行使者。 卻不知道自己如此,也不知道自己就是自性,是第一道的「無明」(無明就是不知道),於是開始一連串往外走的旅程、探索與創造,有點像蒲公英從自性原點散開出去的情況,蒲公英沒有也無法知道有什麼特定落點
故事開始 每個人對於神的概念可能不同,創造者、觀察者等等都是人們對神的印象,也許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主角「們」名叫『無』他們是一個意識體集合體出現在一個小伙子身上,他們的故事極其普通又極為不凡,在恐怖的世界裡追尋至強之道。   先來說說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毫無止盡沒人知道盡頭
道家的思想精髓之一,無我的境界。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訴說自己冥想之後的經歷,試著闡述旅程看見的體驗與景色,又再次驗證冥想只是途徑。
Thumbnail
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從最基本的意義上來說,生命的目的是存在──而不是不存在。 在你的三維現實係統中,你正在學習精神能量(也稱為思想能量或心靈能量)以及如何使用它。 關於精神能量及其用途的知識是透過不斷地將你的思想和情感轉化為物理形式(你的物理現實),然後感知和處理所形成的物質和事件來學習的。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