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師被「吉」這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關於教師被「吉」這件事》

關於教師被吉這件事,我有一個想法,還請參考。

一、提告與否,非我們能決定。

提告的權利並非屬於教師,這是我們要認知的大前提。根據目前司法院統計的數字來看,一年進到法院的案件量超過300萬件,這其中當然有很多我們認知到的「濫訴」。

身為教師,每天面對學生、家長,或是外來的壓力,總是擔心害怕是否會被「吉」。但是,事實上,如果有人存心硬要「吉」,我想什麼理由都是理由,至於合理不合理,就不是教師能力範圍內的考量了。但是合不合法,我們可能還可以掌握!!

二、被「吉」,真的很麻煩!

被「吉」,對於教師而言,最麻煩的其實是後續要面對一連串的程序,可能從校內的申訴案,甚至於是最後的訴訟案,一拖好幾年最後導致身心俱疲。然而對教師而言,其實我們要不就是一個單純的校園生活嗎?

但是,當國民的「法普」情感逐漸上升,往好的方面想,其實代表的人民的法治意識提高,但同時也代表著人民的事事都往法走,似乎少了點校園和諧。

民主法治國家,本就依法而治,沒有一個領域例外,我們不可能要求學校行政、政府要依法而治,而校園的教師卻不用吧!!因為,學校身為代替國家執行教育事業的機關,本也應該依法而治,這是我們要認知的第二個前提。

因此,過去在傳統文化社會強調「天地君親師」倫理道德,強調「尊」的概念,各位老師要知道在現代法治社會中,已經不怎麼適用了。

所以,反過來我們要思考的是,那我們該怎麼面對接下來的教育現場?

三、不要怕,只要站得住「法」與「教育專業」,到處是「正道」!

既然我們已經身處在「法治」的國家社會,因此我們就應該要依法而治。很多老師因為害怕「被吉」,所以選擇少做,但是我們的法令賦予了教師一種類似保證人的地位,如果少做或是不做,可能也不妥。

因此,在秉持的教育專業的情況下,建議如下:

1、盡量熟知教育法令規章 → 法規依據

2、做好所有紀錄,轉成書面或是電子檔 → 證據

3、事緩則圓,想清楚,循序漸進 → 比例原則

4、少做,不是個好選擇,而是做得剛剛好 → 比例原則

我相信,只要做好以上4項,縱使「被吉」了,全身而退的機率會很高,只是需要花一些時間,但可以讓你比較不害怕面對「被吉」,也比較不容易造成身心俱疲。

轉個念吧!

不要陷入「他們為什麼要吉我?」這樣的情感性論述;而是,轉成「我的判斷符合教育法規以及教育專業」的法治論述,如此我們才能面對法治在校園中的現代社會。

四、最後,大法官怎麼說?-釋字784

至學校基於教育目的或維持學校秩序,對學生所為之教育或管理等公權力措施(例如學習評量、其他管理、獎懲措施等),是否侵害學生之權利,則仍須根據行政訴訟法或其他相關法律之規定,依個案具體判斷,尤應整體考量學校所採取措施之目的、性質及干預之程度,如屬顯然輕微之干預,即難謂構成權利之侵害。

又即使構成權利之侵害,學生得據以提起行政爭訟請求救濟,教師及學校之教育或管理措施,仍有其專業判斷餘地,法院及其他行政爭訟機關應予以較高之尊重,自不待言。

與各位教師共勉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du-lawyer的沙龍
78會員
175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如是成已,隨所欲修,若止若觀,於彼屬意無大劬勞,即能成辦,如是觀修,即是成辦無分別定勝方便故。』       當我們想要做一件事的時候,都會心血來潮的想要去做,但是做事之前如果能夠加以停看聽,多多觀察和聽聽多方說法與做法,這就是佛法生活的第一步,避免讓自己踏入錯誤的一步,還有犯下錯誤
Thumbnail
   『如是成已,隨所欲修,若止若觀,於彼屬意無大劬勞,即能成辦,如是觀修,即是成辦無分別定勝方便故。』       當我們想要做一件事的時候,都會心血來潮的想要去做,但是做事之前如果能夠加以停看聽,多多觀察和聽聽多方說法與做法,這就是佛法生活的第一步,避免讓自己踏入錯誤的一步,還有犯下錯誤
Thumbnail
許多人以為教師是一份穩定的工作,殊不知,在時代改變和新教師法實施後,教師的職業風險比過去高非常多倍,再加上退休制度實施確定提撥制,所以,教師離開教育職場損失不大。因此,在退休制度保障移除和職場風險大增的現在,要在教育職場奉獻30年並不容易。
Thumbnail
許多人以為教師是一份穩定的工作,殊不知,在時代改變和新教師法實施後,教師的職業風險比過去高非常多倍,再加上退休制度實施確定提撥制,所以,教師離開教育職場損失不大。因此,在退休制度保障移除和職場風險大增的現在,要在教育職場奉獻30年並不容易。
Thumbnail
相信校園霸凌是各位在學時期的共同回憶,而我,也不例外。不過現在各階層的學校,只要時間一到就在向學生們宣傳「反霸凌」,並且告訴各位學生有什麼管道可以進行求助,導師、教官、輔導室、家長、教職員都紛紛保證會幫助學生,為我們帶來友善且充滿希望的學習環境。但事實上,這些人、這些機關,真的會給學生帶來希望嗎?
Thumbnail
相信校園霸凌是各位在學時期的共同回憶,而我,也不例外。不過現在各階層的學校,只要時間一到就在向學生們宣傳「反霸凌」,並且告訴各位學生有什麼管道可以進行求助,導師、教官、輔導室、家長、教職員都紛紛保證會幫助學生,為我們帶來友善且充滿希望的學習環境。但事實上,這些人、這些機關,真的會給學生帶來希望嗎?
Thumbnail
我要講的是我的自由聯想 畢竟我並非當事人,雖然看了一些公開文件 但我也不是很好說什麼
Thumbnail
我要講的是我的自由聯想 畢竟我並非當事人,雖然看了一些公開文件 但我也不是很好說什麼
Thumbnail
【法律爭點】教師在職進修期間如果休學,但確有從事進修課業所必要之相關活動,服務學校得否核給公假?
Thumbnail
【法律爭點】教師在職進修期間如果休學,但確有從事進修課業所必要之相關活動,服務學校得否核給公假?
Thumbnail
《關於教師被「吉」這件事》
Thumbnail
《關於教師被「吉」這件事》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社會就充滿了「我告你」的聲音,表面上這是個法治的社會,所以每個人都有權利爭取自己的權益,但實際上,卻嚴重地改變了整個社會風氣,人人自危,深怕一個閃失,就會被告。連我們最信任的老師也緊張了起來,紛紛採取自保的措施,老師必須花更多的時間處理親師之間的責任問題……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社會就充滿了「我告你」的聲音,表面上這是個法治的社會,所以每個人都有權利爭取自己的權益,但實際上,卻嚴重地改變了整個社會風氣,人人自危,深怕一個閃失,就會被告。連我們最信任的老師也緊張了起來,紛紛採取自保的措施,老師必須花更多的時間處理親師之間的責任問題……
Thumbnail
現代社會有一個怪現象。當出現跟教育有關的悲劇,例如這宗同學墮樓的事件,社會大眾就總有人會歸咎於老師,多半會引伸到自己跟老師相處的不愉快經歷。然後又會有不服氣的教師同工,氣沖沖地回覆。
Thumbnail
現代社會有一個怪現象。當出現跟教育有關的悲劇,例如這宗同學墮樓的事件,社會大眾就總有人會歸咎於老師,多半會引伸到自己跟老師相處的不愉快經歷。然後又會有不服氣的教師同工,氣沖沖地回覆。
Thumbnail
#公務人員依法行政 #法律是公務人員的緊箍咒 #法律無限制者即不得任意施加限制於行政行為對象
Thumbnail
#公務人員依法行政 #法律是公務人員的緊箍咒 #法律無限制者即不得任意施加限制於行政行為對象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們學校又有一正式教師被解聘了!」 「真的假的!你們不是公立學校嗎?鐵飯碗耶!還會被開除?是做了什麼??」   聽到這種事情,大家的第一個反應,絕大多數是驚訝!再來,就會探討為什麼會有這種狀況。 (延伸閱讀:性別平等教育相關法規宣導https://goo.gl/6ottrr )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們學校又有一正式教師被解聘了!」 「真的假的!你們不是公立學校嗎?鐵飯碗耶!還會被開除?是做了什麼??」   聽到這種事情,大家的第一個反應,絕大多數是驚訝!再來,就會探討為什麼會有這種狀況。 (延伸閱讀:性別平等教育相關法規宣導https://goo.gl/6ottrr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