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新譯朱子治家格言

raw-image

朱柏廬

朱用純(1627 ~ 1698 年),字致一,號柏廬,明末清初江蘇崑山縣人。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明諸生,入清隱居教讀,居鄉教授學生,潛心治學,以程、朱理學為本,提倡知行並進,躬行實踐。他深感當時的教育方法,使學生難以學到真實的學問,故寫了《輟講語》,反躬自責,語頗痛切。曾用精楷手寫數十本教材用於教學。生平精神寧謐,嚴以律己,對當時願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紳,以禮自持。著有《治家格言》、《愧訥集》、《大學中庸講義》。

人物簡介

朱集璜是明末學者,清順治二年( 1645 )守昆城抵禦清軍,城破,投河自盡。朱晝夜慟哭,痛不欲生。時其弟用白、用錦尚幼,從商遺腹未生。他上侍奉老母,下撫育弟妹,播遷流離,備極艱辛。待局勢稍定,才返故里。因為敬仰二十四孝中為懷念父親王修而終生不面向西坐,還曾在父親墓前攀柏悲號的王裒[1],就自己改號為柏廬。朱用純始終未入仕,一生教授鄉里,向學者授以小學、《近思錄》等。曾用精楷手寫數十本教材用於教學。潛心研究程朱理學,主張知行並進,躬行實踐。康熙間堅辭博學鴻詞之薦,與徐枋楊無咎號稱「吳中三高士」。康熙三十七年染疾,臨別前囑弟子:「學問在性命,事業在忠孝」。

著有《刪補易經蒙引》、《四書講義》、《春秋五傳酌解》、《困衡錄》、《愧訥集》、《毋欺錄》等。

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又稱《朱子家訓》、《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其代表作,全文五百餘字,文字通俗易懂,內容簡明賅備, 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 , 毋臨渴而掘井」 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義。


治家格言全文: 朗讀版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1],要內外整潔。
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ㄇㄡˊ),毋臨渴而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

器具質而潔,瓦缶(ㄈㄡˇ)勝金玉。
飲食約而精,園蔬勝珍饈。[2]

勿營華屋,
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
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奴僕勿用俊美,
妻妾切忌艷妝。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3]。
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與肩挑貿易,勿佔便宜。
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倫常乖舛(ㄔㄨㄢˇ)[4],立見消亡。

兄弟叔侄,須多分潤寡。
長幼內外,宜法屬辭嚴。

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奩(ㄌㄧㄢˊ)[5]。

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
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
勿貪口腹而恣殺生禽。

乖僻(ㄆㄧˋ)[6]自是,悔誤必多。
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狎昵(ㄒㄧㄚˊ ㄋㄧˋ)[7]惡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

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ㄗㄣˋ)訴[8],當忍耐三思。
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


施惠勿念,
受恩莫忘。

凡事當留餘地,
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
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
匿怨[9]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家門和順,雖饔飧(ㄩㄥ ㄙㄨㄣ )[10]不繼,亦有餘歡。
國課[11]早完,即囊橐(ㄊㄨㄛˊ)[12]無餘,自得至樂。

讀書志在聖賢,
為官心存君國。

守分安命,順時聽天。
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注釋】
[1]庭除:庭院。
[2]瓦缶:瓦製的器具。珍饈:珍奇精美的食品。
[3]義方:做人的正道。
[4] 乖舛:違背,差錯。
[5]厚奩:豐厚的嫁妝。
[6]乖僻:性情乖張偏執。
[7]狎暱:過分親近。
[8]譖訴:誣蔑人的壞話。
[9]匿怨:對人懷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現出來。
[10] 饔飧:饔,早飯。飧,晚飯。
[11]國課:國家的賦稅。
[12]囊橐:口袋。行李財物。



朱柏廬治家格言白話文註釋:

(原文):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白話):每天早晨,天剛微亮的時候,就要起床!那時屋子裏面還是黑暗的,先用水來灑濕堂前階下一帶地方的灰塵,然後用帚掃地!房子的裏面和外面都要整齊清潔。已經到了黃昏的時,便要休息;睡覺以前,門戶有要關的,或要鎖的,必須自己去查看一下。

增長福氣、改變命運的秘方:勤儉

(原文):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白話):我們對於所吃的一頓粥,或一頓飯,應當想著它的所以得來是不容易的;對於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也要常念著這些物資的產生是很艱難的。

深謀遠慮,一生幸福;不逐外物,內心快樂

(原文):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白話):凡事先要準備,像沒到下雨的時候,要先把房子修補完善,不要「臨時抱佛腳」,像到了口渴的時候,才來掘井。

(原文):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

(白話):自己享受,必須約節!請客來吃酒,食切不可沒有限度!

(原文):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鈺;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白話):飲食用具,質樸結實,又洗得乾淨,雖然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製的好些。飲食的東西,節約而做得精美,就是園裏種的蔬菜,也勝於珍貴的肴饌。

什麼是值得追求的

(原文):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白話):不要營造華麗的房屋!不要圖買良好的田園!

(原文):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白話):三姑和六婆,都是姦淫和盜竊的媒介;美麗的婢女和嬌豔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原文):童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豔妝!

(白話):家僮、奴僕,不可僱用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豔麗的妝飾!

飲水思源,祭祖念恩;承傳孝道,繼往開來

(原文):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給孩子最重要的教育

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白話):祖宗雖然年代久遠了,祭祀卻要虔誠的舉行;子孫雖是笨拙的,五經、四書,卻要誦讀,並要把其中的「微言大義」,記在心裏,做為世的方針。

身教、言教、境教,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原文):居身務期儉樸;教子要有義方。

(白話):自己做人,要節儉樸實;教訓兒子們要有合宜的方法,使他們有向義的志趣。

看清財富的真相

(原文):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

(白話):不要貪不義的財!不要喝過量的酒!

厚道的人有厚福

(原文):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見窮苦親鄰,須加溫卹!

(白話):和做小生意的挑販們交易,不要佔他們的便宜!看到窮苦的親戚或鄰人們,要溫慰他們,並且要對他們有金錢或其他的援助!

敦倫盡分,家道昌盛

(原文):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白文):對人刻薄而起家的,決沒有長久享受的道理。亂了倫常的人,會立刻見到滅亡的。

重義輕利,福在其中

(原文):兄弟叔姪,須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白話):兄和弟,叔和姪的中間,要把多的分出來,補助少的。一家人裏,老的、少的、女的、男的,應有嚴正的規矩和莊重的言辭。

抓住做人的根本

(原文):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貲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白話):聽信婦人數挑撥話,而傷了骨肉之親的感情,那裏配做一個大丈夫呢?看重錢財,而薄待父母,不是作兒子的道理。

(原文):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白話):嫁女兒,要為她選擇賢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貴重的聘禮!娶媳婦,須求賢淑的女子,不要貪圖豐厚的妝奩!

自重自愛,仁慈寬恕

(原文):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白話):看到富貴的人,便做出諂媚的樣子,是最可恥的;遇著貧窮的人,便裝起驕傲的態度,是鄙賤不過的。

(原文):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

柔和的口,善良的心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白話):人們住家,要慎防爭鬥訴訟!因為訴訟,無論勝敗,總要傷財耗時,甚至破家蕩產,所以結果總是凶多吉少的。處世,不可多說話!話說多了,總難免有失當的地方。

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原文):勿持勢力而凌逼孤寡!毋貪口腹而恣殺牲禽!

(白話):不可恃勢力來欺陵壓迫孤兒寡婦!不要貪口腹之慾而任意的屠殺牛羊雞鴨等物!

把錯誤的想法打包扔掉

(原文):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白話):性情乖張古怪,卻自以為是的人,做錯了事情,終於懊悔,一定是多的。甘心頹廢,自暴自棄的人,是難成家立業的。

交友之道

(原文):狎暱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

(白話):親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會受牽累。屈意敬奉老練有德的人,遇到急難的時候,就可以靠他指導或扶助。

用智慧面對讒言,興旺的先兆:不責怪他人,先反省自己

(原文):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愬?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再想!

(白話):聽人向你說話,不考察他的用意,便相信它?怎知道他不是來說人的壞話呢?總要忍氣耐煩的再三思考!因為一點事情起了口角,怎知不是我自己的不對?必須平心靜氣的自己反省!

付出時毫無所求,獲得時知恩報恩

(原文):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白話):對人施了恩惠,不要記在心裏而望酬報!受了人的惠,不要了報答!

(原文):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往。

(白話):無論做什麼事,當留有餘的地步;得意以後,就要知足,不應該再進一步。

羡慕嫉妒恨,下地獄;羡慕學習效法,上天堂

(原文):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幸心!

(白話):他人有了喜歡吉慶的事情,不可有妒忌的意思!人有了禍患的時候,不可有幸災樂禍的心腸!

勇於面對自己;警惕邪念後果

(原文):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白話):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見,就:是沽名釣譽,不是真正的行善。做了事,而怕他人佑道,就是有意做大惡,不是偶然做了的壞事。

(原文):見色而起心,報在妻女!匿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白話)::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將來報應,恐怕要在己的妻女身上呢!懷恨在心而暗中用計傷害人的,將會替自己的子孫留下禍根!

(原文):家門和順,雖饔餐不繼,亦有餘歡;國課早完,即囊橐無餘,自得至樂。

(白話):家裏和氣干安,雖然窮得吃不飽,也是令人覺得多喜歡的。錢和其他要納稅捐,趕快的繳完,即使袋子裏沒有剩餘的錢也會自然得到極大的快樂。

(原文):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

(白話):讀古人的書,要有志氣來學聖賢的行為,不止為了科舉的及第;做一個官吏,要有忠君愛國的思想,怎麼可以計謀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原文):守分安命;順時聽天。

(白話):我們守住本分去工作,守份安命,不妄求;順時勢以進行,聽自然的成就。

(原文):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白話):如果能夠這樣的做人,那就差不多和聖賢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本文轉載自http://www.namoamitabha.net/ch/apothegm/chu_family_teaching.htm


許多人分不清《朱子家訓》究竟為誰所作,因為,世人往往把朱柏廬的《治家格言》也稱之為《朱子家訓》,孰不知此《朱子家訓》非彼《朱子家訓》也。這裡,在前期介紹朱柏廬《治家格言》的基礎上,奉上朱熹的《朱子家訓》,以便讀者區別之。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3Oa4G8.html

君之所貴者,也。臣之所貴者,也。

父之所貴者,也。子之所貴者,也。

兄之所貴者,也。弟之所貴者,也。

夫之所貴者,也。婦之所貴者,也。

事師長貴乎也,交朋友貴乎也。

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

有德者,年雖下於我,我必尊之;

不肖者,年雖高於我,我必遠之。

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

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隨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

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處世無私仇,治家無私法。

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

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

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

子孫不可不教,童僕不可不恤。

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

守我之分者,禮也;聽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

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於身體,飲食之於口腹,不可一日無也,可不慎哉!


人物簡介:

朱熹】(1130年~1200年),字符晦,又曰仲晦,號晦巷,晚稱晦翁,又稱滄州病叟、雲谷老人,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朱熹哲學發展了程頤等人的思想,集理學之大成,建立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認為「理」、「氣」不相離,但「理在先,氣在後」。朱熹晚年受到韓胄排斥,學說被視為「偽學」,遭到禁止。但後來朱熹理學一直成為官方哲學,元代恢復科舉後,朱學被定為科場程序;在明清兩代被列為儒學正宗。在中國儒學史上,朱熹理學的作用和影響力僅次於孔子

朱熹作為一代理學名家,著述甚多,主要有《四書章句集注》、《楚辭集注》及門人所輯《朱子大全》、《朱子語錄》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va Chen的沙龍
29會員
87內容數
南投名間鄉,一個媽媽帶著兩個幼兒園女孩,回到鄉下,希望過著阿納絲塔夏、自給自足、友善土地與大自然連結的華德福生活。
Eva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03
【跟著小孩重學英文】 最近在發摟這位爸爸張修修 用腦科學的方式解析如何有效學英語 其實台灣人的英語程度一直沒辦法很好的原因是,順序錯了。 音素覺察的部分沒有訓練,就直接往第四關去背單字了。 剛好最近朋友推薦 蕭文乾SoR美語,就是先從音素覺察開始。 臺雙會推廣的 SoR,是由美國
Thumbnail
2024/10/03
【跟著小孩重學英文】 最近在發摟這位爸爸張修修 用腦科學的方式解析如何有效學英語 其實台灣人的英語程度一直沒辦法很好的原因是,順序錯了。 音素覺察的部分沒有訓練,就直接往第四關去背單字了。 剛好最近朋友推薦 蕭文乾SoR美語,就是先從音素覺察開始。 臺雙會推廣的 SoR,是由美國
Thumbnail
2023/02/24
〔黃金五把鑰匙〕是Helle Heckmann所著,書中提到五把黃金鑰匙: 睡眠、運動、用餐、節奏和關愛照顧。 #黃金五把鑰匙 #華德福教育 #幼兒照顧 #孩子教養 #睡眠 #運動 #用餐 #節奏 #關愛照顧 #華德福書籍 #病是教養出來的 #以為長大就會好了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不幸的人
Thumbnail
2023/02/24
〔黃金五把鑰匙〕是Helle Heckmann所著,書中提到五把黃金鑰匙: 睡眠、運動、用餐、節奏和關愛照顧。 #黃金五把鑰匙 #華德福教育 #幼兒照顧 #孩子教養 #睡眠 #運動 #用餐 #節奏 #關愛照顧 #華德福書籍 #病是教養出來的 #以為長大就會好了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不幸的人
Thumbnail
2023/02/24
華德福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的教育體系,強調學生的整體發展,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創造力和人際關係等方面的培養。而《病是教養出來的》一書,則是探討了孩子身心健康的問題,以及如何透過華德福教育的方式來預防和治療疾病。 #許姿妙 #病是教養出來的 #你有所不知的創傷與學習困難 #強化生命力 #規律作息 #黃金五
Thumbnail
2023/02/24
華德福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的教育體系,強調學生的整體發展,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創造力和人際關係等方面的培養。而《病是教養出來的》一書,則是探討了孩子身心健康的問題,以及如何透過華德福教育的方式來預防和治療疾病。 #許姿妙 #病是教養出來的 #你有所不知的創傷與學習困難 #強化生命力 #規律作息 #黃金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朱熹(1130~1200)字元晦,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現代人只知朱熹是理學大家,卻不知他精通風水,也是南宋有名的堪輿大師。
Thumbnail
朱熹(1130~1200)字元晦,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現代人只知朱熹是理學大家,卻不知他精通風水,也是南宋有名的堪輿大師。
Thumbnail
朱廷獻先生(1930-1990)辭世至今轉瞬已34年,最近整理舊書,看到先生著作,懷念起這位亦師亦友的長者!
Thumbnail
朱廷獻先生(1930-1990)辭世至今轉瞬已34年,最近整理舊書,看到先生著作,懷念起這位亦師亦友的長者!
Thumbnail
蒙元教育淺談(朱熹之野望)     蒙元教育師承南宋,而南宋書院相當興盛,書院成為思想及教育的中心。書院的教學精神為自學,教師除傳授儒家知識,還注重講明義理,即重視學生的道德修養,並以個別指導及講辯討論進行,師生互動性較強,較為著名的為朱熹主持的白鹿洞書院。
Thumbnail
蒙元教育淺談(朱熹之野望)     蒙元教育師承南宋,而南宋書院相當興盛,書院成為思想及教育的中心。書院的教學精神為自學,教師除傳授儒家知識,還注重講明義理,即重視學生的道德修養,並以個別指導及講辯討論進行,師生互動性較強,較為著名的為朱熹主持的白鹿洞書院。
Thumbnail
新譯朱子治家格言 朱柏廬 此朱子(朱柏廬)非彼朱子(朱熹) 治家格言 家訓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Thumbnail
新譯朱子治家格言 朱柏廬 此朱子(朱柏廬)非彼朱子(朱熹) 治家格言 家訓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Thumbnail
我們如果把仁宗親政時,呂夷簡(979年-1044年,字坦夫。北宋壽州[今安徽壽縣,一說鳳台縣人]人)上奏的“手疏陳八事”稱為老八條,範仲淹新政稱為新十條,放在一起來看,更可以看出,所謂新政不過是新瓶舊酒的政策宣示而已。
Thumbnail
我們如果把仁宗親政時,呂夷簡(979年-1044年,字坦夫。北宋壽州[今安徽壽縣,一說鳳台縣人]人)上奏的“手疏陳八事”稱為老八條,範仲淹新政稱為新十條,放在一起來看,更可以看出,所謂新政不過是新瓶舊酒的政策宣示而已。
Thumbnail
雖然在華夏文化中,大部分的人都希望自己或兒女「成材」,而不是「成草」,但是,壽命較長的「大樹」不免要面臨更多的外在挑戰。儒教。作為一棵在唐宋發展出主幹的樹,在元明時又有什麼新發展呢?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雖然在華夏文化中,大部分的人都希望自己或兒女「成材」,而不是「成草」,但是,壽命較長的「大樹」不免要面臨更多的外在挑戰。儒教。作為一棵在唐宋發展出主幹的樹,在元明時又有什麼新發展呢?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史學家余英時去世,預計坊間會有不少評論及悼念文章,我只想談談曾經讀過的余英時。 還記得十年前大學畢業,對宋明理學頗感興趣,尤其關注明清易代之際的思想轉變。當時讀到《論戴震與章學誠》,其中一段委實深刻。余氏指出,清代「經學即理學」的思想,實始於明代朱子學者羅欽順。羅欽順說:「學而不取證於經書,一切師心
Thumbnail
史學家余英時去世,預計坊間會有不少評論及悼念文章,我只想談談曾經讀過的余英時。 還記得十年前大學畢業,對宋明理學頗感興趣,尤其關注明清易代之際的思想轉變。當時讀到《論戴震與章學誠》,其中一段委實深刻。余氏指出,清代「經學即理學」的思想,實始於明代朱子學者羅欽順。羅欽順說:「學而不取證於經書,一切師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