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 ‧ 卷八十七 【多心還入一心】

閱讀時間約 20 分鐘
「首楞嚴經,於一念上立六十位。
如珠中影像。物類雖多。珠全是一。一中含眾像。眾像還入一珠中。如六十位中,一一位含六十位。且如位位全是心證。
一心能生多心。多心還入一心。心心互含。有何障礙。

慤疏云
永明延壽大師 (904~975) 唐末五代僧。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曾召集慈恩、賢首、天台三宗僧人,輯錄印度、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廣蒐博覽,互相質疑,而成《宗鏡錄》一百卷,會融諸法同入心宗。

《宗鏡錄》卷八十七
慧日永明寺 智覺禪師 延壽 集


夫入道之門,觸途咸是。簡要分別,無出四門。今約天台四教,藏通別圓,各有四門入道。前三教四門,廣在彼說。

今引圓教四門,堪當入道。

一,有門。二,空門。三,亦有亦空門。四,非有非空門。
止觀云。圓教四門,妙理頓說,異前藏通二教。圓融無礙,異於別教歷別。若有門即假。寄於有以為言端。而此有門亦即三門。一門無量門。無量門一門。非一非四,而言一四。此即圓門相也。
若有為門。即生死之有,是實相之有。一切法趣有,有即法界。出法界外,更無法可論。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無二無別。舉有,為門端耳。實具一切法,圓通無礙。是名有門。三門亦如是。此門微妙不可思議。豈同藏通拙度而但空。別教不融而隔別。
又圓四門皆妙無麁。若有門為法界,攝一切法。況復三門。空門即是法界,攝一切法。況復三門。餘二亦如是。法相平等。無復優劣。若爾。無四門之異。但因順根機。赴緣四說。如四指指一月。月一指四。又如藏通別圓四教,如空中四點。雖四點似別,不出一空。雖四指不同,唯指一月。
  • 一,有門者。觀見思假,即是法界。具足佛法。又諸法即是法性因緣。乃至第一義亦是因緣。大經云。因滅無明,即得熾然三菩提燈。是名有門。
  • 二,空門者。觀幻化見思及一切法,不在因,不屬緣。我及涅槃。是二皆空。唯有空病。空病亦空。此即三諦皆空也。
  • 三,亦空亦有門。幻化見思雖無真實。分別假名,則不可盡。如一微塵中有大千經卷。於第一義而不動。善能分別諸法相。亦如大地一能生種種芽。無名相中假名相說。乃至佛亦但有名字。是為亦空亦有門。
  • 四,非空非有門。觀幻化見思,即是法性。法性不可思議。非世,故非有。非出世,故非空。一色一香,無非中道。一中一切中。毘盧遮那遍一切處。豈有見思而非實法。是名非空非有門。
云何一門即是三門。一門尚是一切法。何止三耶。所以者何。觀因緣所生法是初門。一切皆初門。初門即空。一空一切空,即是第二門。此初門即假。一假一切假,即是第三門。此初門即中。一中一切中。即是第四門
初門即是三門。三門即是一門。但舉一門為名。雖有四名。理無隔別。即是圓教四門。正是今之所用也。若爾。何用前來種種分別。但凡情闇鈍。不說不知。先誘開之。後入正道。
法華經云。雖說種種道。其實為一乘。若得此意。終日分別,無所分別。涅槃名為復有一行。是如來行。法華名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大品名為一切種智。知一切法。淨名稱為瞻蔔林。不嗅餘香。華嚴稱為法界。即是此四門意也。
故知若了一心修行,因果圓備。猶如地,萬物出生故。猶如海,眾寶所聚故。猶如車,能運載故。猶如城,善防護故。是以大涅槃經云。佛言。我為須達說言。長者,心為城主。長者,若不護心,則不護身口。

又華嚴入法界品中

寶眼主城神。眷屬圍遶,於虛空中而現其身。種種妙物以為嚴飾。手持無量眾色寶華以散善財,作如是言。善男子。
應守護心城。謂不貪一切生死境界。應莊嚴心城。謂專意趣求如來十力。
應淨治心城。謂畢竟斷除慳嫉諂誑。應清涼心城。謂思惟一切諸法實性。
應增長心城。謂成辦一切助道之法。應嚴飾心城。謂造立諸禪解脫宮殿。
應照耀心城。謂普入一切諸佛道場,聽受般若波羅蜜法。
應增益心城。謂普攝一切佛方便道。應堅固心城。謂恒勤修習普賢行願。
應防護心城。謂常專禦扞惡友魔軍。應廓徹心城。謂開引一切佛智光明。
應善補心城。謂聽受一切佛所說法。應扶助心城。謂深信一切佛功德海。
應廣大心城。謂大慈普及一切世間。應善覆心城。謂集眾善法以覆其上。
應寬廣心城。謂大悲哀愍一切眾生。應開豁心城。謂悉捨所有隨應給施。
應密護心城。謂防諸惡欲不令得入。應嚴肅心城。謂逐諸惡法不令其住。
應決定心城。謂集一切智助道之法,恒無退轉。
應安立心城。謂正念三世一切如來,所有境界。
應瑩徹心城。謂明達一切佛正法輪,脩多羅中所有法門,種種緣起。
應部分心城。謂普曉示一切眾生,皆令得見薩婆若道。
應住持心城。謂發一切三世如來,諸大願海。
應富實心城。謂集一切周遍法界,大福德聚。
應令心城明了。謂普知眾生根欲等法。
應令心城自在。謂普攝一切十方法界。
應令心城清淨。謂正念一切諸佛如來。
應知心城自性。謂知一切法皆無有性。
應知心城如幻。謂以一切智了諸法性。
佛子。菩薩摩訶薩,若能如是淨修心城,則能積集一切善法
釋曰。夫城者,能防外寇。護國安人。堅密牢強。即無眾患。況心城須護。密守關津。無令外緣六塵魔賊所侵。內結煩惱奸臣所亂。防非禁惡,常加瑩淨之功。立德運慈,廣備莊嚴之事。遂得四門無滯。一道常通。力敵大千。威臨法界。可以撫提弱喪,攝化無遺。伏外降魔,永固真基矣。

華嚴疏云。城有三義

一,防外敵。二,養人眾。三,開門引攝。今言法城,通教理行果。行契理教,則無不俱嚴。故各有三義。謂了心城之性空,則眾惑不入。見恒沙性德,則萬行爰增。道無不通,則自他引攝,便能契果。絕百非以成解脫。養眾德以全法身。開般若而無不通矣。方顯教城無非養所。詮旨句句通神。有斯多義。
淨名疏云。佛法如城,能為行人防非擬敵。故名為城若護佛法,即是護城。又陰界入法即空。即空之理名涅槃。眾生是王。而種性具足恒沙佛法,如城中人物。
故立一切眾生,即大涅槃。即菩提相。但此妙理,外為天魔外道之所欲壞。內為通別見思之所侵。菩薩為護眾生本有涅槃之城,不令妄起諸愛見也。
: 聖人大寶曰位。若無位次。即是天魔外道。既有信入。須假鍊磨。於初心方便門中,證解唯識,約教所分,有幾位次。
: 有五位門。準識論云。謂具大乘二種性者,略於五位漸次悟入。
一,本性住種性。謂無始來依附本識,法爾所得無漏法因。
二,習所成種性。謂聞法界等流法已,聞所成等熏習所成。要具大乘此二種性,方能漸次悟入唯識。
乃至云何漸次悟入唯識。謂諸菩薩於識性相,資糧位中,能深信解。在加行位,能漸伏除所取能取,引發真見。在通達位,如實通達。修習位中,如所見理,數數修習,伏斷餘障。至究竟位,出障圓明,能盡未來化有情類,復令悟入唯識性相。

何謂悟入唯識五位

一,資糧位

頌曰。
乃至未起識。求住唯識性。
於二取隨眠。猶未能伏滅。
論曰。從發深固大菩提心,乃至未起順決擇分,求住唯識真勝義性。劑此,皆是資糧位攝。為趣無上正等菩提,修習種種勝資糧故。為有情故,勤求解脫,由此亦名順解脫分。此位菩薩,依因,善友,作意,資糧,四勝力故。
於唯識義雖深信解。而未能了能所取空。多住外門修菩薩行。故於二取所引隨眠,猶未有能伏滅功力,念彼不起二取現行。此二取言,顯二取取。執取能取所取性故。二取習氣,名彼隨眠。隨逐有情,眠伏藏識。或隨增過,故名隨眠。即是所知煩惱障種。
煩惱障者。謂執遍計所執實我薩迦邪見而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煩惱。及彼等流諸隨煩惱。此皆擾惱有情身心,能障涅槃,名煩惱障。
所知障者。謂執遍計所執實法。薩迦邪見而為上首。見,疑,無明,愛,恚,慢等,覆所知境。無顛倒性,能障菩提,名所知障。
乃至菩薩住此資糧位中,二麁現行雖有伏者。而於細者,及二隨眠,止觀力微,未能伏滅。此位未證唯識真如。依勝解力修諸勝行。應知亦是解行地攝。乃至所修勝行,謂福及智等。
釋云。本性住種性者。未聞正法,但無漏種無始自成,不曾熏習令其增長,名本種性。性者體也。性者類也。謂本性成住此菩薩種子,性類差別。不由今有,名本性住種性。菩薩地說,無始法爾六處殊勝,名本性住種性。習所成種性者。此聞正法已去,令無漏舊種增長數習種性。菩薩地說,聞十二分教法界等流,平等而流。又法界性善順惡違,具諸功德。此亦如是。故名等流。依因善友作意資糧四勝力故者。此上四力。
攝論云。能悟入中,大乘多聞熏習相續,此乃因力。已得奉事無量諸佛出現於世,即善友力。已得一向決定勝解,非諸惡友所能動搖,名作意力。已善積習諸善根等,名資糧力
隨眠義者。隨逐有情,常在生死。眠伏藏識,不現餘處,故名隨眠。或隨增過,故名隨眠。隨逐有情,多增過失,故名隨眠。何故。眠者乃是增義。如人睡眠,眠即滋多。故過失增,是隨眠義。即二障種也。

二,加行位

頌曰。
現前立少物。謂是唯識性。
以有所得故。非實住唯識。
論曰。菩薩先於初無數劫,善備福德智慧資糧,順解脫分既圓滿已。為入見道住唯識性,復修加行伏除二取。謂煖頂,忍,世第一法。此四總名順決擇分。順趣真實決擇分故。
乃至菩薩此四加行中,猶於現前安立少物,謂是唯識真勝義性。以彼空有二相未除,帶相觀心有所得故。非實安住真唯識理。彼相滅已,方實安住。
依如是義,故有頌言。
菩薩於定位。觀影唯是心。義想既滅除。審觀唯自想。
如是住自心。知所取非有。以能取亦無。後觸無所得。
乃至此加行位,未遣相縛。於麁重縛,亦未能斷。唯能伏除分別二取。違見道故。於俱生者,及二隨眠。有漏觀心有所得故。有分別故。未全伏除。全未能滅。乃至此位,亦是解行地攝。未證唯識真勝義故。
釋云。四總名順決擇分者,則名真實決擇分。決擇是智。即擇法也。決,簡疑品。彼猶預故。擇,簡見品。彼不擇故。分者,是支因義。即擇法覺支。現前立少物者,心上變如,名為少物。此非無相,故名帶相。若證真時,此相便滅。相者,即是空所執相。

三,通達位

頌曰。
若時於所緣。智都無所得。
爾時住唯識。離二取相故。
論曰。若時菩薩於所緣境,無分別智。都無所得,不取種種戲論相故,爾時乃名實住唯識真勝義性。即證真如智,與真如平等平等。俱離能取所取相故。
能所取相,俱是分別。有所得心,戲論現故。乃至此智,雖有見分而無分別。說非能取。非取全無。雖無相分而可說。此帶如相起,不離如故。
如自證分緣見分時,不變而緣。此亦應爾。變而緣者,便非親證。如後得智,應有分別。故應許此有見無相。加行無間,此智生時體會真如,名通達位。
初照理故,亦名見道。乃至前真見道緣證唯識性。後相見道,證唯識相。二中初勝,故頌偏說。前真見道。根本智攝。後相見道。後得智攝。諸後得智,有二分耶。
乃至此智現身土等,為諸有情說正法故。若不變現似色聲等,寧有現身說法等事。轉色蘊依不現色者。轉四蘊依應無受等。
又若此智不變似境,離自體法,應非所緣。緣色等時,應緣聲等。又緣無法等,應無所緣緣。彼體非實,無勝用故。由斯,後智二分俱有。
釋曰。又若此智不變似境,離自體法,應非所緣者。既無相分自他之心。他身土等離自己體之法,不帶影像,應非所緣緣。直親照彼,不變為相故,不同真如。真如即是智自體故。
: 若爾。真如應非所緣緣。無似境相故。
: 不然。帶如之相起故。離自體法既無影像,不可言帶彼相起,如何說有所緣緣。彼皆離自體故。既亦帶相起名所緣緣色等時,應緣聲等。緣色等智,不帶聲等相故。又緣無法等,應無所緣緣者。不變為無相,為見所緣故。以無相分。直照於無。無非有體。所緣緣義如何得成。由此故知佛亦不能親緣於無。此文理證也。

四,修習位

頌曰。
無得不思議。是出世間智。
捨二麁重故。便證得轉依。
論曰。菩薩從前見道起已。為斷餘障,證得轉依。復數修習無分別智。此智遠離所取能取,故說無得及不思議。
或離戲論,說為無得。妙用難測,名不思議。是出世間無分別智。斷世間故,名出世間。二取隨眠,是世間本。唯此能斷,獨得出名。或出世名,依二義立。謂體無漏,及證真如。此智具斯二種義故,獨名出世。餘智不然。即十地中無分別智。數修此故,捨二麁重。
二障種子,立麁重名。性無堪任,違細輕故。令彼永滅,故說為捨。此能捨彼二麁重故,便能證得廣大轉依。依謂所依。即依他起,與染淨法為所依故。染謂虛妄遍計所執。淨謂真實圓成實性。轉謂二分轉捨轉得。由數修習無分別智,斷本識中二障麁重。故能轉捨依他起上遍計所執,及能轉得依他起中圓成實性。
由轉煩惱得大涅槃。轉所知障證無上覺。成立唯識,意為有情,證得如斯二轉依果。或依,即是唯識真如。生死涅槃之所依故。愚夫顛倒迷此真如。故無始來受生死苦。
聖者離倒悟此真如,便得涅槃畢竟安樂。由數修習無分別智。斷本識中二障麁重。故能轉滅依如生死,及能轉證依如涅槃。此即真如離雜染性。如雖性淨而相雜染。故離雜染時假說新淨。即此新淨說為轉依。修習位中斷障證得,雖於此位亦得菩提。而非此中頌意所顯。頌意但顯轉唯識性。二乘滿位,名解脫身。在大牟尼,名法身故。云何證得二種轉依。謂十地中修十勝行。斷十重障。證十真如。二種轉依由斯證得。

五,究竟位

頌曰。
此即無漏界。不思議善常。
安樂解脫身。大牟尼名法。
論曰。前修習位所得轉依。即是究竟位相。此謂此前二轉依果,即是究竟無漏界攝。諸漏永盡。非漏隨增。性淨圓明。故名無漏。界者藏義。此中含容無邊希有大功德故。或是因義。能生五乘世出世間利樂事故。
莊嚴經論,說四加行位。偈曰。
爾時此菩薩。次第得定心。
唯見意言故。不見一切義。
釋曰。此菩薩初得定心,離於意言。不見自相總相一切諸義。唯見意言。此見,即是菩薩煖位。此位名明。如佛灰河經中所說,明此明名見法忍。
偈曰。
為長法明故。堅固精進故。
法明增長已。通達唯心住。
釋曰。此中菩薩,為增長法明故,起堅固精進。住是法明,通達唯心。此通達,即是菩薩頂位。
偈曰。
諸義悉是光。由見唯心故。
得斷所執亂。是則住於忍。
釋曰。此中菩薩,若見諸義,悉是心光。非心光外,別有異見。爾時得所執亂滅。此見,即是菩薩忍位。
偈曰。
所執亂雖斷。尚餘能執故。
斷此復速證。無間三摩提。
釋曰。此中菩薩,為斷能執亂故。復速證無間三摩提。
: 有何義故,此三摩提名無間。
: 由能執亂滅時,爾時入無間,故受此名。此入無間,即是菩薩世間第一法位。乃至五位。
第一,資糧位。初學唯識,為發心之始。第一發心分,依止大菩提而發心故。菩薩善生,有四義。一,種子勝。以菩提心為種子故。二,生母勝。以般若波羅蜜為生母故。三,胎藏勝。以福智二聚住持為胎藏故。四,乳母勝。以大悲長養為乳母故。
第二,通達位。頌曰。
已知義類性。善住唯心光。
現見法界故。解脫於二相。
論曰。此位由解一切諸義,唯是意言為性。則了一切諸義,悉是心光。菩薩爾時,名善住唯識。從彼後現見法界。了達所有二相,即解脫能執所執。
第三,見道位。頌曰。
心外無有物。物無心亦無。
以解二無故。善住真法界。
論曰。此位如彼現見法界,故解心外無有所取物。所取物無故,亦無能取心。由離所取能取二相故,應知善住法界自性。
第四,修道位。頌曰。
無分別智力。恒平等遍行。
為壞過聚體。如藥能除毒。
論曰。此位菩薩,入第一義智轉依已。以無分別智,恒平等作,及遍處行。何以故。為壞依止依他性熏習稠林過聚相故。此智力,譬如阿伽陀藥。能除一切眾毒。
第五,究竟位。頌曰。
緣佛善成法。心根安法界。
解念唯分別。速窮功德海。
論曰。緣佛善成法者。諸菩薩,於佛善成立一切妙法中。作總聚緣故。
: 云何總聚緣。
: 心根安法界。是故此心名根。此後起觀,如前觀事處處念轉,解知諸念唯是分別,非實有故。如此知已,速窮功德海。即佛果功德海,能速窮彼岸。

故攝論偈云。

福德智慧二資糧。菩薩善備無邊際。於法思量善決已。故了義趣唯言類。
若知諸義唯是言。即住似彼唯心理。便能現證真法界。是故二相悉蠲除。
體知離心無別物。由此即會心非有。智者了達二皆無。等住二無真法界。
慧者無分別智力。周遍平等常順行。滅依榛梗過失聚。如大良藥消眾毒。
佛說妙法善成立。安慧并根法界中。了知念趣唯分別。勇猛疾歸德海岸。
釋曰。復有現觀伽他,如經。莊嚴論說,其中難解。於此顯示。福德智慧二資糧,菩薩善備無邊際者。資糧有二種。一,福德資糧。二,智慧資糧。謂施等三波羅蜜多,是福德資糧。第六般若波羅蜜多,是智慧資糧。精進波羅蜜多,二資糧攝。
何以故。若為智慧而行精進,是智慧資糧。若為福德而行精進,是福德資糧。如是靜慮波羅蜜多,亦通二種。若緣無量而修靜慮,是福德資糧。餘是智慧資糧。
如是資糧,是誰所有。謂諸菩薩。長遠難度,名無邊際。如無邊語,非無有邊。但以多故,得無邊稱。此亦如是。於法思量善決已者。要由定後思惟諸法,方善決定,非餘所能。
故了義趣唯言類者。謂了知諸義,唯意言為因。若知諸義唯是言。即住似彼唯心理者。謂若了知似義顯現,唯是意言,即住似義唯心正理。便能現證真法界,是故二相悉蠲除者。謂從此後現證真如,永離所取能取二相。如入現證,次當顯示。
體知離心無別物,由此即會心非有者。體知離心無所緣義,彼無有故。即會能緣心亦非有。智者了達二皆無者。謂諸菩薩了達此二,悉皆是無。等住二無真法界者。謂平等住離義離心真實法界。慧者無分別智力者。謂諸菩薩無分別智,所有勢力。周遍平等常順行者。於平等中隨順而行,觀契經等一切諸法,猶如虛空。性平等故。
內外諸法皆如是觀,故名周遍常恒。滅依榛梗過失聚,如大良藥消眾毒者。滅謂除滅。依謂所依。即所依中雜染法因。極難了故,如谿谷林榛梗難入。過失聚者,是雜染法熏習自性。
佛說妙法善成立,安慧并根法界中者。謂由佛教善安其慧置真如中,及能緣彼根本心中。根本心者,謂緣如來所有正教,總為一相。應知即是無分別心。了知念趣唯分別者。謂彼安住根本心已,為說正教。由後得智念諸義趣,知此念趣唯是分別。勇猛疾歸德海岸者。謂諸菩薩,由無分別智及後得智巧方便故,速趣佛果功德海岸。
如是五頌總略義者。
謂第一頌顯資糧道。第二頌初半顯加行道。後半第三頌於見道。第四一頌顯於修道。第五一頌顯究竟道。
金剛三昧經云。大力菩薩言。云何二入,不生於心。心本不生,云何有入。佛言。二入者。一謂理入。二謂行入。
  • 理入者,深信眾生。不異真性。不一不共。但以客塵之所翳障。不去不來。凝住覺觀。諦觀佛性。不有不無。無己無他。凡聖不二。金剛心地堅住不移。寂靜無為。無有分別。是名理入。
  • 行入者,心不傾倚。影無流易。於所有處靜念無求。風鼓不動。猶如大地。捐離心我。救度眾生。無生無相。不取不捨。菩薩心無出入。無出入心。入不入故。故名為入。菩薩如是入法。法相不空。不空之法,法不虛棄。何以故。不無之法,具足功德。非心非影。法爾清淨。
又云。佛言。從闡提心,乃至如來。如來實相住五等位
  • 一者信位。信此身中真如種子,為妄所翳。捨離妄心。淨心清白。知諸境界,意言分別。
  • 二者思位。思者,觀諸境界,唯是意言。意言分別,隨意顯現。所見境界,非我本識。知此本識。非法非義,非所取非能取。
  • 三者修位。修者,常起。能起所起同時。故先以智導。排諸障難。出離蓋纏。
  • 四者行位。行者,離諸行地。心無取捨。極淨根利。不動心如。決定實性大般涅槃。唯性空大。
  • 五者捨位。捨者,不住性空。正智流易。大悲如相。相不住如。三藐三菩提。虛心不證。心無邊際。不見處所。是至如來。
    善男子。五位一覺,從本利入。若化眾生,從其本處。
如上經論,所言諸佛菩薩四加行位,唯識五位等,皆從一心分其深淺。從本起末,似現初心。因末顯本,復歸元地
所以經云。五位一覺,從本利入。若化眾生,從其本處。如上諸位,但是一心。因智有淺深,證分初後。於行布中,似有階降。
如慤疏云。首楞嚴經,於一念上立六十位。如珠中影像。物類雖多。珠全是一。一中含眾像。眾像還入一珠中。如六十位中,一一位含六十位。且如位位全是心證。一心能生多心。多心還入一心。心心互含。有何障礙。
《宗鏡錄》 卷八十七完

avatar-img
12會員
348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善不善法。從心化生。一切境界。意言分別。制之一處。眾緣斷滅。」— 金剛三昧經云 一心者,即諸法實相也。亦諸法實性也。然諸法即實相。實相即諸法。從心所現。性相全同。依本垂迹。理事非異。如群波動而水體常露。以水奪波。波無不盡。雖眾法似起,而心性恒現。以心收法。法無不空。大品經云。不見一法出法性外。
「迷本無從來。悟亦無所去。何以故。以妄心為有,本無體故。如繩上蛇,本無從來。亦無所去。」—永明延壽大師 諸佛世尊。無所從來。去無所至。我觀三界是心。是心因身。我隨覺觀,欲多見多。欲少見少。諸佛如來即是我心。隨心見故。心即我身。身即是虛空。我因覺觀,見無量佛。我以覺心,見佛知佛。心不見心。心不知心。
「本來常空。實不生滅。如是一切法實不生滅者。則無一切境界差別之相。寂靜一味,名為真如第一義諦自性清淨心。彼自性清淨心,湛然圓滿。」—永明延壽大師 剎與眾生。云何平等。以各無體故。悉不成就。若自類相望。如剎望剎平等。若異類相望。如剎望眾生平等。以一無性之理。乃至心境自他。同異高下。十方三世。悉皆平等。
「夫真如者雖在不起不動門。非是凝然不動。寂爾離緣。此落靜塵。生於斷見。斯乃隨緣會寂。約法明真。以無性因緣。理事一際。因緣無性。隱顯同時。」—永明延壽大師 金剛三昧經偈云因緣所生義。是義滅非生。滅諸生滅義。是義生非滅。如是一心二門之內。一切諸法無所不攝。前二融俗為真,顯平等義。後二融真為俗,顯差別門。
「止觀為因。眼智為果。一一念中,無非止觀眼智也」—輔行記. 今宗鏡所明,唯論一心圓頓之旨。圓頓止觀相者。以止緣於諦,則一諦而三諦。以諦繫於止,則一止而三止。譬如三相在一念心。雖一念心,而有三相。止諦亦如是。所止之法雖一而三。能止之心,雖三而一也。以觀觀於境,則一境而三境。以境發於觀,則一觀而三觀。
此宗鏡所集禪定一門。唯約宗說。於諸定中而稱第一。名王三昧。總攝諸門。囊括行原。冠戴智海。亦名無心定。與道相應故。亦名不思議定。情智絕待故。亦名真如三昧。萬行根本故。亦名一行三昧。一念法界故。亦名金剛三昧。常不傾動故。亦名法性三昧。恒無變易故。諸佛智光明海,無量觀行,皆從此生。若不體此理,非佛智故。
「善不善法。從心化生。一切境界。意言分別。制之一處。眾緣斷滅。」— 金剛三昧經云 一心者,即諸法實相也。亦諸法實性也。然諸法即實相。實相即諸法。從心所現。性相全同。依本垂迹。理事非異。如群波動而水體常露。以水奪波。波無不盡。雖眾法似起,而心性恒現。以心收法。法無不空。大品經云。不見一法出法性外。
「迷本無從來。悟亦無所去。何以故。以妄心為有,本無體故。如繩上蛇,本無從來。亦無所去。」—永明延壽大師 諸佛世尊。無所從來。去無所至。我觀三界是心。是心因身。我隨覺觀,欲多見多。欲少見少。諸佛如來即是我心。隨心見故。心即我身。身即是虛空。我因覺觀,見無量佛。我以覺心,見佛知佛。心不見心。心不知心。
「本來常空。實不生滅。如是一切法實不生滅者。則無一切境界差別之相。寂靜一味,名為真如第一義諦自性清淨心。彼自性清淨心,湛然圓滿。」—永明延壽大師 剎與眾生。云何平等。以各無體故。悉不成就。若自類相望。如剎望剎平等。若異類相望。如剎望眾生平等。以一無性之理。乃至心境自他。同異高下。十方三世。悉皆平等。
「夫真如者雖在不起不動門。非是凝然不動。寂爾離緣。此落靜塵。生於斷見。斯乃隨緣會寂。約法明真。以無性因緣。理事一際。因緣無性。隱顯同時。」—永明延壽大師 金剛三昧經偈云因緣所生義。是義滅非生。滅諸生滅義。是義生非滅。如是一心二門之內。一切諸法無所不攝。前二融俗為真,顯平等義。後二融真為俗,顯差別門。
「止觀為因。眼智為果。一一念中,無非止觀眼智也」—輔行記. 今宗鏡所明,唯論一心圓頓之旨。圓頓止觀相者。以止緣於諦,則一諦而三諦。以諦繫於止,則一止而三止。譬如三相在一念心。雖一念心,而有三相。止諦亦如是。所止之法雖一而三。能止之心,雖三而一也。以觀觀於境,則一境而三境。以境發於觀,則一觀而三觀。
此宗鏡所集禪定一門。唯約宗說。於諸定中而稱第一。名王三昧。總攝諸門。囊括行原。冠戴智海。亦名無心定。與道相應故。亦名不思議定。情智絕待故。亦名真如三昧。萬行根本故。亦名一行三昧。一念法界故。亦名金剛三昧。常不傾動故。亦名法性三昧。恒無變易故。諸佛智光明海,無量觀行,皆從此生。若不體此理,非佛智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卷積神經網路(CNN)是一種專門用於影像相關應用的神經網路。本文介紹了CNN在影像辨識中的應用,包括圖片的組成、Receptive Field、Parameter Sharing、以及Pooling等技術。通過本文,讀者將瞭解CNN在影像辨識領域的優勢和運作原理。
Thumbnail
基隆地檢新聞稿文義明確地定調違法「騙取搜索票」,即「騙票行為」的一種態樣,基礎型態都是以偽造文書或公務登載不實為主,從而後續引發進一步的基本權侵害:違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騙拘票型,例如2018年的新北斬手騙票案)、違法搜索而侵害隱私權等基本權(騙搜索票型,例如基檢的這件案子)。
Thumbnail
題目敘述 題目會給定一棵二元樹的根結點, 要求我們計算滿足局部路徑節點和=targetSum的數目有多少? 註: 局部路徑節點和 =由節點a往下走到某個節點b,這個區間內的節點值總和 題目的原文敘述 測試範例 Example 1: Input: root = [10,5,-3,3
Thumbnail
題目敘述 題目會給定一顆二元樹的根結點Root node,和指定的目標值targetSum。 問我們能不能從二元樹裡面找到一條從根結點到葉子結點的路徑,其路徑上的節點值總和恰好為targetSum? 可以的話,返回True。 無解的話,返回False。 題目的原文敘述 測試範例 E
Thumbnail
今天跟大家分享在地端資料中心內建立Kubernetes叢集之後,如何針對網路進行更進一步的優化。除了CNI(容器網路接口)的設定,實務上我還會再另行建立Loadbalancer的機制。
Thumbnail
象山淨宗寺2004年成立,%Arabica咖啡台灣首店8月11日開幕
Thumbnail
這個活動,邀請全體蓮友繼續參與,更歡迎您轉介給您的親友,每天依個人的步調與發心,或多或少(時間與數量)參與線上的念佛與迴向。
Thumbnail
念佛成佛二十則(動畫)(國語版) 新竹淨宗學會 轉貼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tcYLnNA3LI 📷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卷積神經網路(CNN)是一種專門用於影像相關應用的神經網路。本文介紹了CNN在影像辨識中的應用,包括圖片的組成、Receptive Field、Parameter Sharing、以及Pooling等技術。通過本文,讀者將瞭解CNN在影像辨識領域的優勢和運作原理。
Thumbnail
基隆地檢新聞稿文義明確地定調違法「騙取搜索票」,即「騙票行為」的一種態樣,基礎型態都是以偽造文書或公務登載不實為主,從而後續引發進一步的基本權侵害:違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騙拘票型,例如2018年的新北斬手騙票案)、違法搜索而侵害隱私權等基本權(騙搜索票型,例如基檢的這件案子)。
Thumbnail
題目敘述 題目會給定一棵二元樹的根結點, 要求我們計算滿足局部路徑節點和=targetSum的數目有多少? 註: 局部路徑節點和 =由節點a往下走到某個節點b,這個區間內的節點值總和 題目的原文敘述 測試範例 Example 1: Input: root = [10,5,-3,3
Thumbnail
題目敘述 題目會給定一顆二元樹的根結點Root node,和指定的目標值targetSum。 問我們能不能從二元樹裡面找到一條從根結點到葉子結點的路徑,其路徑上的節點值總和恰好為targetSum? 可以的話,返回True。 無解的話,返回False。 題目的原文敘述 測試範例 E
Thumbnail
今天跟大家分享在地端資料中心內建立Kubernetes叢集之後,如何針對網路進行更進一步的優化。除了CNI(容器網路接口)的設定,實務上我還會再另行建立Loadbalancer的機制。
Thumbnail
象山淨宗寺2004年成立,%Arabica咖啡台灣首店8月11日開幕
Thumbnail
這個活動,邀請全體蓮友繼續參與,更歡迎您轉介給您的親友,每天依個人的步調與發心,或多或少(時間與數量)參與線上的念佛與迴向。
Thumbnail
念佛成佛二十則(動畫)(國語版) 新竹淨宗學會 轉貼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tcYLnNA3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