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分享不可的啟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徒兒們一個人在冰天雪地當中,你會抱持著什麼樣的心?冷靜以對還是驚慌失措?(冷靜以對)冷靜以對,等待尋找也許可以找到一個出口,使你的性命得到安全,那如果驚慌失措、四處亂竄,等累了,放棄自己,就等著死亡的來臨。現今的社會重重關卡,層層的難關等著你去度,等著你去過,這時候將顯現出你的智慧,將顯現出你的沉著冷靜,你對人世間、對自己所持的態度是什麼?也許徒兒們會說我有在修行啊!但是難道跳脫不了這一關嗎?孔子 陳蔡絕糧的時候,弟子說問孔子,為什麼我們修持正道的人還要受這種磨難呢?那孔子怎麼回答他?只是因為有真道,只是因為道的寶貴,所以才會受這些,可是受這些苦難,正是成長德性的最好時機,所以苦難的來臨,不要把他想成不好,往往做最壞的打算,若你能夠堅守耐磨耐練,你將會在這磨練中,見自性的成長,人世間苦,苦是沒有停的,但是你卻可以終止它,而不是讓他一直苦下去。遇風霜要挺身而過,遇坎坷也要路開闊!立愿不了會不會耽誤三曹的大事?智慧不明會不會妄言道場是非?好逸惡勞會不會修行不腳踏實地?嚴刑不謹慎會不會造成道親錯誤的觀念?不是在引導眾生,而是在誤導眾生!所以修行?信心是很重要的!吾心信其可行,雖填海之難,亦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雖反掌折之易,亦無收效之期!徒兒們對道場、對自己有多少信心,有多大信心?

出處

白陽聖訓-論語(二) P317~31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政的沙龍
0會員
23內容數
阿政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2/17
對自我,要有覺察之量。 對考驗,要有歡喜之量。 對聖哲,要有學習之量。 對修辦,要有恢弘之量。 對名利,要有捨得之量。 對困境,要有面對之量。 對事物,要有容納之量。 對忠言,要有虛受之量。 出處 書名:不休息菩薩慈訓輯要 P112
2022/12/17
對自我,要有覺察之量。 對考驗,要有歡喜之量。 對聖哲,要有學習之量。 對修辦,要有恢弘之量。 對名利,要有捨得之量。 對困境,要有面對之量。 對事物,要有容納之量。 對忠言,要有虛受之量。 出處 書名:不休息菩薩慈訓輯要 P112
2022/12/13
慧命的傳承,在薪火薪傳; 生命的意義,在克盡職責。 道棒的傳承,是接續聖賢的希望; 一代代,一棒棒,傳承、接棒; 揭示秉持聖心的相傳。 天命的薪火,在使命的承擔上。 孔子十五而志於學,五十而學易。 學當謙卑,學當認理,學在學得最好; 教與人而不倦,教而能耐心啟,循循善誘; 做能立而正,成為標杆,為之
2022/12/13
慧命的傳承,在薪火薪傳; 生命的意義,在克盡職責。 道棒的傳承,是接續聖賢的希望; 一代代,一棒棒,傳承、接棒; 揭示秉持聖心的相傳。 天命的薪火,在使命的承擔上。 孔子十五而志於學,五十而學易。 學當謙卑,學當認理,學在學得最好; 教與人而不倦,教而能耐心啟,循循善誘; 做能立而正,成為標杆,為之
2022/12/06
承擔愿力的同時是不是就有壓力?(是)消除壓力最好的方法是什麼,知道嗎?(不知道)就是增加壓力。平常你只能背五十公斤重的東西,現在我卻背八十公斤,等你回來背五十公斤重的時候,是不是就不重了?(是)所以要好好努力學習,有機會去做就趕快去做,就是不會才要去學,好嗎?(好) 出自 書名: 論語聖訓(二) 學
2022/12/06
承擔愿力的同時是不是就有壓力?(是)消除壓力最好的方法是什麼,知道嗎?(不知道)就是增加壓力。平常你只能背五十公斤重的東西,現在我卻背八十公斤,等你回來背五十公斤重的時候,是不是就不重了?(是)所以要好好努力學習,有機會去做就趕快去做,就是不會才要去學,好嗎?(好) 出自 書名: 論語聖訓(二) 學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Thumbnail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Thumbnail
永遠把自己當作過客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在古代那些達到"道"的境界的人,善於按照"道"的指導去做事的人,他們的思想特別地精微、深奧,以至於無法很清楚地把它標示出來。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因為它太深奧了,不能清楚地描述出來,所以勉強去描述它的狀態、容貌跟表現。
Thumbnail
永遠把自己當作過客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在古代那些達到"道"的境界的人,善於按照"道"的指導去做事的人,他們的思想特別地精微、深奧,以至於無法很清楚地把它標示出來。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因為它太深奧了,不能清楚地描述出來,所以勉強去描述它的狀態、容貌跟表現。
Thumbnail
從與弟子的互動與言談,不僅從學生身上學習,也更了解孔子之道。
Thumbnail
從與弟子的互動與言談,不僅從學生身上學習,也更了解孔子之道。
Thumbnail
知「道」,才能正確看待這個世界。 儒道不分家,事實上是對的,學道的人,沒有儒的行儀,就會跟社會格格不入,所以老子只能出函谷關,不然還能去哪? 這無關對錯,是選擇的問題。 孔子深知老子思想、心法,但不選擇走那樣的路,是「術」不同。 許多人說孔子跟老子是完全不一樣的人。 學易經,要對這些批判存疑。
Thumbnail
知「道」,才能正確看待這個世界。 儒道不分家,事實上是對的,學道的人,沒有儒的行儀,就會跟社會格格不入,所以老子只能出函谷關,不然還能去哪? 這無關對錯,是選擇的問題。 孔子深知老子思想、心法,但不選擇走那樣的路,是「術」不同。 許多人說孔子跟老子是完全不一樣的人。 學易經,要對這些批判存疑。
Thumbnail
這本《厭世讀論語》中,洋洋老師選了70則孔子的話語,放在70個生活情境,包含學校、家庭、生活、愛情,以及職場各個面向。希望藉由孔子的話語,給予人們一些思考方向,也許不見得都是對的,也有一些沒有正確答案,但是無妨,人生本來就必須要經過一些思考的歷程,才能做出適合的選擇。
Thumbnail
這本《厭世讀論語》中,洋洋老師選了70則孔子的話語,放在70個生活情境,包含學校、家庭、生活、愛情,以及職場各個面向。希望藉由孔子的話語,給予人們一些思考方向,也許不見得都是對的,也有一些沒有正確答案,但是無妨,人生本來就必須要經過一些思考的歷程,才能做出適合的選擇。
Thumbnail
最近重溫梁漱溟先生講孔孟一書的重點,有所感亦有所得,而想分享給大家。裡面提到一個重點,是孔子思想的重點之一,忠恕之道的仁,仁是什麼意思? 裡面這樣解釋,就是一個人活活潑潑自自然然的狀態。仁是指一個人原來有的仁慈之心 這樣說要做到仁是一個容易的事吧?既然是自然的狀態。 是的,孔子說,吾思仁而仁至已!
Thumbnail
最近重溫梁漱溟先生講孔孟一書的重點,有所感亦有所得,而想分享給大家。裡面提到一個重點,是孔子思想的重點之一,忠恕之道的仁,仁是什麼意思? 裡面這樣解釋,就是一個人活活潑潑自自然然的狀態。仁是指一個人原來有的仁慈之心 這樣說要做到仁是一個容易的事吧?既然是自然的狀態。 是的,孔子說,吾思仁而仁至已!
Thumbnail
2014.12.4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曰: 學者舉措不可不審,言行不可不稽。 寡言者未必愚,利口者未必智。鄙樸者未必悖,承順者未必忠。 故善知識不以辭盡人情,不以意選學者。 夫湖海衲子,誰不欲求道。於中悟明見理者,千百無一。 其間修身勵行,聚學樹德,非三十年而不能致。 物既如此,人亦宜然。
Thumbnail
2014.12.4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曰: 學者舉措不可不審,言行不可不稽。 寡言者未必愚,利口者未必智。鄙樸者未必悖,承順者未必忠。 故善知識不以辭盡人情,不以意選學者。 夫湖海衲子,誰不欲求道。於中悟明見理者,千百無一。 其間修身勵行,聚學樹德,非三十年而不能致。 物既如此,人亦宜然。
Thumbnail
政治人物被對手猛烈攻擊而陷入困境,明星為婚姻問題而陷入困境,我們為了生活,也常常陷入困境,這就是人生,沒有人可以逃避,所以也只能乖乖的把如何面對困境的功課做好。 孔子也知道只有這樣講,學生一定還沒有完全了解他的意思,或許還會嘀咕老師只會講道理,覺得煩,所以他就一個一個再叫他們進來,個別輔導。
Thumbnail
政治人物被對手猛烈攻擊而陷入困境,明星為婚姻問題而陷入困境,我們為了生活,也常常陷入困境,這就是人生,沒有人可以逃避,所以也只能乖乖的把如何面對困境的功課做好。 孔子也知道只有這樣講,學生一定還沒有完全了解他的意思,或許還會嘀咕老師只會講道理,覺得煩,所以他就一個一個再叫他們進來,個別輔導。
Thumbnail
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我們在中學時就學過這一段:「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大部分人會覺得這句話很平淡。直接翻譯過來,意思是:一個人學了知識後經常複習或者使用,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
Thumbnail
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我們在中學時就學過這一段:「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大部分人會覺得這句話很平淡。直接翻譯過來,意思是:一個人學了知識後經常複習或者使用,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在唸誦《金剛經》時,突然對經典裡面的一段話有所感觸:「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引用完畢)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在唸誦《金剛經》時,突然對經典裡面的一段話有所感觸:「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引用完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