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動關係中,永遠只有二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與別人的互動關係中,永遠只有二件事要做:
一、尊重自己真實的感受❤️
感受是靈魂最直接的語言,只要有不舒服的感受都是在告訴你:”你已偏離了真實的自我。”
當你進入一個場合,或者見到某個人的時候,如果你的第一感覺是負面的,或者讓你感覺很不舒服,那就說明還是離開當下情景最好!
二、問自己:「現在我是誰?」
在關係中時常問自己:「我想要做誰?」。這很重要,你的想法將會影響你處理關係的態度與方法。你越清楚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時,你越能按照你的意圖去行事。而每個選擇都代表「我是誰」
~摘自「無言之聲」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世上所有的關係,多半建立在害怕失去或不能得到。為此大部分的人需要隱藏許多東西⋯⋯
許多人會把關係當成是一種義務,就像照顧父母是子女應盡的義務。(這不是出於靈性基礎的!)
在關係之中,除了自己,沒有別人 就關係而言,只能有一個目的:「去做,並去決定你是誰。」 你並不需要一個特定的他人,來使你完全地體驗你是誰。但是沒有另一個人,你卻什麼也不是⋯⋯
關係是在這世上很重要的一門功課。關係是指個人與其它人事物的關聯。 人無法獨立於任何關係之外,總是要倚賴別的條件才能生存,這也是⋯⋯
有些聽音頻的朋友,聽了一陣子之後人來問我:「耶謝,你說的是哪個法門?怎麼和我了解的佛法不太一樣?你到底在說什麼?」
許多人對我很好奇,想知道多一些關於我的故事。 我很少與人談及我的過去,不是因為過去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只是覺得往事像陳腐的故事,一點活力也沒有,無法引起我的興趣。 但如果我的故事能為這世界帶來一道光,能給聽故事的人一點鼓勵與希望,那這故事就有了生命
這世上所有的關係,多半建立在害怕失去或不能得到。為此大部分的人需要隱藏許多東西⋯⋯
許多人會把關係當成是一種義務,就像照顧父母是子女應盡的義務。(這不是出於靈性基礎的!)
在關係之中,除了自己,沒有別人 就關係而言,只能有一個目的:「去做,並去決定你是誰。」 你並不需要一個特定的他人,來使你完全地體驗你是誰。但是沒有另一個人,你卻什麼也不是⋯⋯
關係是在這世上很重要的一門功課。關係是指個人與其它人事物的關聯。 人無法獨立於任何關係之外,總是要倚賴別的條件才能生存,這也是⋯⋯
有些聽音頻的朋友,聽了一陣子之後人來問我:「耶謝,你說的是哪個法門?怎麼和我了解的佛法不太一樣?你到底在說什麼?」
許多人對我很好奇,想知道多一些關於我的故事。 我很少與人談及我的過去,不是因為過去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只是覺得往事像陳腐的故事,一點活力也沒有,無法引起我的興趣。 但如果我的故事能為這世界帶來一道光,能給聽故事的人一點鼓勵與希望,那這故事就有了生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年12月28日,參加了第四堂聲學課程,過程中充滿歡笑與學習。文章記錄了課程中發生的趣事、與夥伴們互動的點滴,以及從中獲得的成長與感悟。從一開始計畫的落空,到與夥伴們在音樂中合作、互相支持,最終體會到自我價值與成長的重要。
Thumbnail
佛前供燈,莊嚴佛像,令觀者生殷重讚佛之心,供燈者必獲得諸種功德,是新年最吉祥的緣起。 觀音山 2025光明燈祈福‧點亮心光明✦我要登記光明燈▸https://www.fazang.org/light
Thumbnail
允許別人做自己,你才能真正的做自己。不試圖改變任何人,包括尊重對方有自己看事情的角度、處理情緒的方法。 在對方沒有提出需要建議的狀況下,充當一個稱職的傾聽者。 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套用在別人身上。更不要帶著批判性的思維,試圖提供他人任何的情緒價值。 不請自來的建議,往往帶有濃厚的個人主義。即使心
做自己,就是依照自己的本性去過生活 愛自己,就是堅持做自己不被旁人所動搖 只有自己才是那一位應當最了解自己的人 自己的堅持,自己的掙扎,自己的慾望,自己的夢想 別人不是你,他不能百分百的明白你的所思所想 畢竟人心隔肚皮,頭腦的發育也有所程度差異 若是別人隨便幾句,就帶偏了自己前進的路
Thumbnail
碩博士生在學術領域往往表現出色,但在社會和人際互動中,卻可能因壓力或自我要求而壓抑真實的情緒。要做到在互動中自信表達自我,並建立情感連結,需要一些練習與探索。本篇將帶你從表達自我、培養共情到發掘生活意義,逐步提升情緒表達的能力,並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感。 ▋在社會與人際關係中表達真實的自
Thumbnail
AI 熱潮不斷,Instagram 上與 AI 相關的討論量,在過去一年增長 1.7 倍以上。在「Meta 台灣行銷論壇 2024」上,Meta 分享品牌運用 AI 在商務上擬定最佳策略、洞察關鍵趨勢,包含推薦個人化及品牌廣告自動化,讓品牌活用生成式 AI 工具提高效率並升級創意。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不要死,我在這裡等你。」 台灣的同志電影走得比社會認同還要快,也難怪說同志文學史是台灣的發明,台灣和「同志」密不可分的綁束在一起,我們都在一波波浪潮中找尋自己的認同,我們覺得天經地義的事,在許多人眼裡看來就是造反。 所以台灣其實不缺同志電影,尤其在後同志時代,在BL劇成為大宗以後。於是
Thumbnail
我們都渴望能做自己。也希望在關係裡能保有自我,卻從不曾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對方也跟我們一樣想做自己。希望在關係裡得到尊重。 看似我們在退讓,其實就像老師說的,因為你比對方更早覺醒,就要做那個引導的人。 試圖掌握關係,希望在關係裡能夠盡如己意。 在情感關係裡尋找的問題,最常問的是合不合適,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年12月28日,參加了第四堂聲學課程,過程中充滿歡笑與學習。文章記錄了課程中發生的趣事、與夥伴們互動的點滴,以及從中獲得的成長與感悟。從一開始計畫的落空,到與夥伴們在音樂中合作、互相支持,最終體會到自我價值與成長的重要。
Thumbnail
佛前供燈,莊嚴佛像,令觀者生殷重讚佛之心,供燈者必獲得諸種功德,是新年最吉祥的緣起。 觀音山 2025光明燈祈福‧點亮心光明✦我要登記光明燈▸https://www.fazang.org/light
Thumbnail
允許別人做自己,你才能真正的做自己。不試圖改變任何人,包括尊重對方有自己看事情的角度、處理情緒的方法。 在對方沒有提出需要建議的狀況下,充當一個稱職的傾聽者。 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套用在別人身上。更不要帶著批判性的思維,試圖提供他人任何的情緒價值。 不請自來的建議,往往帶有濃厚的個人主義。即使心
做自己,就是依照自己的本性去過生活 愛自己,就是堅持做自己不被旁人所動搖 只有自己才是那一位應當最了解自己的人 自己的堅持,自己的掙扎,自己的慾望,自己的夢想 別人不是你,他不能百分百的明白你的所思所想 畢竟人心隔肚皮,頭腦的發育也有所程度差異 若是別人隨便幾句,就帶偏了自己前進的路
Thumbnail
碩博士生在學術領域往往表現出色,但在社會和人際互動中,卻可能因壓力或自我要求而壓抑真實的情緒。要做到在互動中自信表達自我,並建立情感連結,需要一些練習與探索。本篇將帶你從表達自我、培養共情到發掘生活意義,逐步提升情緒表達的能力,並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感。 ▋在社會與人際關係中表達真實的自
Thumbnail
AI 熱潮不斷,Instagram 上與 AI 相關的討論量,在過去一年增長 1.7 倍以上。在「Meta 台灣行銷論壇 2024」上,Meta 分享品牌運用 AI 在商務上擬定最佳策略、洞察關鍵趨勢,包含推薦個人化及品牌廣告自動化,讓品牌活用生成式 AI 工具提高效率並升級創意。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不要死,我在這裡等你。」 台灣的同志電影走得比社會認同還要快,也難怪說同志文學史是台灣的發明,台灣和「同志」密不可分的綁束在一起,我們都在一波波浪潮中找尋自己的認同,我們覺得天經地義的事,在許多人眼裡看來就是造反。 所以台灣其實不缺同志電影,尤其在後同志時代,在BL劇成為大宗以後。於是
Thumbnail
我們都渴望能做自己。也希望在關係裡能保有自我,卻從不曾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對方也跟我們一樣想做自己。希望在關係裡得到尊重。 看似我們在退讓,其實就像老師說的,因為你比對方更早覺醒,就要做那個引導的人。 試圖掌握關係,希望在關係裡能夠盡如己意。 在情感關係裡尋找的問題,最常問的是合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