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的「老年孤僻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有沒有覺得,隨著年紀越來越長,願意忍耐的事、願意遷就的人,越來越少了。
年紀越大,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不容易改變」的生活習慣與規律;習慣走的上下班路線、習慣吃的小吃攤、習慣買的衣服類型,在日日夜夜、周而復始的循環中,已經養成了一種「固定模式」,還越來越不願意嘗新與改變。

這種固定模式,漸漸地還會演變成一種「固執的堅持」。

光是睡覺這檔事來說,以前年輕時可以跟一群好朋友擠在小小的旅館房間,即便喧鬧環境、亮晃晃的燈光,隨意就能睡著。現在即使身處大飯店,只要兩人一室的同伴睡覺習慣不一樣,隔壁床有一點聲響,就受到影響而徹夜難眠。
我身邊很多50+的朋友,年輕時生活五光十色,大家動不動就是約吃宵夜或夜唱狂歡,但隨著年紀增加,大家都變成家庭與公司「兩點一線」,每天幾乎做著同樣的事,吃同樣的餐廳或自助餐,同時間起床或睡覺;以前約攤一喊就到,現在要相揪,2、3個月也喬不成。
這當然也沒什麼不好,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對養生大有助益;只是生活愈來愈單調,也愈來愈懶得「改變 」與「配合」。

這種「固執病」,不只隨年紀增加愈來愈嚴重,如果你是單身或偽單身,獨居愈久,愈不願意去適應別人。

我自己就是固執病的「患者」之一;雖然偶爾覺得「年長的生活」單調無聊,想要多一點「儀式感」,但有時是怕麻煩,有時也討厭吵鬧,最後往往不了了之,龜縮在自己熟悉的世界裡安靜地待著。
記得以前對門鄰居家有位「長者」,可能因為沒有生活重心、沒有朋友,一早起床就坐在門口,兩眼無神地望著街道,看著車來車往;當時年輕地我,常覺得不舒服,感覺出入都被「監視」,後來才想通這位長者就是窮極無聊,只能看著馬路上的人與對門鄰居在做什麼,成為一天的重心。

把自己的生活變成單調無聊,是這種不願改變的「固執病」可能會衍生的結果;「固執病」的患者,配合度低,不想改變, 久而久之,朋友愈來愈少,生活圈也來愈窄,更不可能跟他人共同分享,或共同旅行、生活。

在體會到這種固執病後果,我自己也正在努力改變;每一個人都該讓自己「隨和」一點,「輕鬆」一點,「配合度」高一點,人生「隨緣」一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職場上,拼比的除了「實力」,最重要就是「重要性」。 你在這個職場上,要無老闆、長官或屬下「被需要的價值」?尤其當老闆愈需要你,你就握有不敗的「飯票」。
不論在家庭或職場,親人或夫妻、朋友,人與人的關係,往往就是「進退拉鋸戰」,你退一步,對方就進一步;你強悍一點想往前進,雙方先發生爭執,但看最後誰先退讓。 選擇退讓的一方,往往最後步步後退;就像下棋對奕一般,「一子輸,全盤皆輸」。
我有好多位女性朋友,最近都完成「一個人旅行」的「壯舉」;為什麼稱為「壯舉」?因為一個人旅行,除了要自己做好功課,還要有獨行勇氣、與不怕別人眼光的悠然自在。 台灣目前還是「群體」社會,對「一個人」未必友善,尤其是餐飲業;很多人更以好奇眼光打量:「為什麼自己一個人?」「難道沒有另一半或朋友?」
守時,是職場上基本原則,不僅代表你重視這場約定,也顯示你的禮儀。 如果你位高權重,或是人家有求於你,你當然可以藉由遲到「耍大牌」;但如果你是小咖,還要拜託對方事情,你的遲到,只會顯示「不用心」、「不禮貌」,也可能招致對方拂袖而去。
如果想在職場上「發光發熱」,你必須「準備好」;你具備愈多能力與能耐,在老闆需要之時發揮,不必爭功強搶,自然而然就會「被看見」。
「見不得別人好」的心態,人人有之,尤其在成人的世界,或職場上,更是如此。 你優秀,真心誇你的人不多,想扯你後腿的人卻不少。 連一個雞毛蒜皮、簡簡單單的事都是如此。
在職場上,拼比的除了「實力」,最重要就是「重要性」。 你在這個職場上,要無老闆、長官或屬下「被需要的價值」?尤其當老闆愈需要你,你就握有不敗的「飯票」。
不論在家庭或職場,親人或夫妻、朋友,人與人的關係,往往就是「進退拉鋸戰」,你退一步,對方就進一步;你強悍一點想往前進,雙方先發生爭執,但看最後誰先退讓。 選擇退讓的一方,往往最後步步後退;就像下棋對奕一般,「一子輸,全盤皆輸」。
我有好多位女性朋友,最近都完成「一個人旅行」的「壯舉」;為什麼稱為「壯舉」?因為一個人旅行,除了要自己做好功課,還要有獨行勇氣、與不怕別人眼光的悠然自在。 台灣目前還是「群體」社會,對「一個人」未必友善,尤其是餐飲業;很多人更以好奇眼光打量:「為什麼自己一個人?」「難道沒有另一半或朋友?」
守時,是職場上基本原則,不僅代表你重視這場約定,也顯示你的禮儀。 如果你位高權重,或是人家有求於你,你當然可以藉由遲到「耍大牌」;但如果你是小咖,還要拜託對方事情,你的遲到,只會顯示「不用心」、「不禮貌」,也可能招致對方拂袖而去。
如果想在職場上「發光發熱」,你必須「準備好」;你具備愈多能力與能耐,在老闆需要之時發揮,不必爭功強搶,自然而然就會「被看見」。
「見不得別人好」的心態,人人有之,尤其在成人的世界,或職場上,更是如此。 你優秀,真心誇你的人不多,想扯你後腿的人卻不少。 連一個雞毛蒜皮、簡簡單單的事都是如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光寶推出「光寶智能製造學院(LiMI,LITEON Intelligent MFG Institute)」計畫,透過系統化的培訓模式,幫助新鮮人快速融入職場、掌握科技產業的運作模式,並在實作中累積寶貴經驗。
Thumbnail
曾經,子萱以為自己的未來得在人資與數據之間擇一,來到光寶參加 LIGHT SEEKER 暑期實習計畫後,她才發現這兩項專業原來可以結合。
Thumbnail
光寶是 Jack 從研究所畢業後就職的第一間公司,研發替代役轉正入職。在研替時期,Jack 便觀察到光寶有專為新鮮人設計的 NBA Camp 及進階的 NBA A 培育計畫。
Thumbnail
以一個資深員工的眼光來看,光寶是什麼樣的企業呢?Elgin 首先自謙她在光寶待了五年,並不是最資深的員工,但她認為光寶可以說是「幸福企業」。
Thumbnail
Chloe 分享自己的 MBTI 是 E 人,同時說著 HR 的工作屬性比較偏向 E 人,「因為我們最常接觸員工,必須積極了解員工的想法什麼,例如主動詢問員工對培訓課程的心得與收穫,或是對活動的感想等,更要進一步了解員工的陪訓需求,不能只是默默在旁邊觀察而已。」
隨著年齡增長 其實我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定義我自己 到底是要隨著過去的習慣生成自我? 還是依既定的年齡展現成熟的態度? 但成熟又是什麼呢? 所以有一段時間、好長的一段時間 我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也沒有了自己的想法 更失去了自己的特質 刻意地和人群分開 把自己的生活排滿 不再跟過去的人
Thumbnail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散步 上了年紀,對孤獨的喜愛就成為一種真正、自然的本能了。因為年紀到了。 一切因素都有助於對孤獨的偏好。最強烈的欲望和衝動已經冷淡下來,很少或基本不再產生影響了。且因經年積累的人生歷練與學識涵養,使一個人達到某種自我滿足的境界。並逐漸消解與他人交往的欲望。此時,無數的幻象和愚蠢行為都消失不見了
Thumbnail
把你推向他人的,究竟是想與人建立聯繫的渴望,還是那種害怕落單的恐懼? 我從來不知道如何與人拉開距離,對自己沒有信心,追隨他們,朋友笑稱我有『關係收集癖』——有的人無法扔掉任何東西,而我則是無法離開任何人。 你是慣性討好者嗎?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嗎?
三十歲之前,我活的很隨俗,大家怎麼過,我就怎麼做。雖然左右逢源,無事不順,但是每天我都覺得自己很噁心!早上一起床,就開始厭惡自己,一直到下班後,才稍稍心靈平靜。那時的我,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厭世吧!不是那種厭世,一定會被動來的,我不會主動去做!然後開始站在很多事情的對立面,不再是永遠受歡迎的人,但是我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光寶推出「光寶智能製造學院(LiMI,LITEON Intelligent MFG Institute)」計畫,透過系統化的培訓模式,幫助新鮮人快速融入職場、掌握科技產業的運作模式,並在實作中累積寶貴經驗。
Thumbnail
曾經,子萱以為自己的未來得在人資與數據之間擇一,來到光寶參加 LIGHT SEEKER 暑期實習計畫後,她才發現這兩項專業原來可以結合。
Thumbnail
光寶是 Jack 從研究所畢業後就職的第一間公司,研發替代役轉正入職。在研替時期,Jack 便觀察到光寶有專為新鮮人設計的 NBA Camp 及進階的 NBA A 培育計畫。
Thumbnail
以一個資深員工的眼光來看,光寶是什麼樣的企業呢?Elgin 首先自謙她在光寶待了五年,並不是最資深的員工,但她認為光寶可以說是「幸福企業」。
Thumbnail
Chloe 分享自己的 MBTI 是 E 人,同時說著 HR 的工作屬性比較偏向 E 人,「因為我們最常接觸員工,必須積極了解員工的想法什麼,例如主動詢問員工對培訓課程的心得與收穫,或是對活動的感想等,更要進一步了解員工的陪訓需求,不能只是默默在旁邊觀察而已。」
隨著年齡增長 其實我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定義我自己 到底是要隨著過去的習慣生成自我? 還是依既定的年齡展現成熟的態度? 但成熟又是什麼呢? 所以有一段時間、好長的一段時間 我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也沒有了自己的想法 更失去了自己的特質 刻意地和人群分開 把自己的生活排滿 不再跟過去的人
Thumbnail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散步 上了年紀,對孤獨的喜愛就成為一種真正、自然的本能了。因為年紀到了。 一切因素都有助於對孤獨的偏好。最強烈的欲望和衝動已經冷淡下來,很少或基本不再產生影響了。且因經年積累的人生歷練與學識涵養,使一個人達到某種自我滿足的境界。並逐漸消解與他人交往的欲望。此時,無數的幻象和愚蠢行為都消失不見了
Thumbnail
把你推向他人的,究竟是想與人建立聯繫的渴望,還是那種害怕落單的恐懼? 我從來不知道如何與人拉開距離,對自己沒有信心,追隨他們,朋友笑稱我有『關係收集癖』——有的人無法扔掉任何東西,而我則是無法離開任何人。 你是慣性討好者嗎?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嗎?
三十歲之前,我活的很隨俗,大家怎麼過,我就怎麼做。雖然左右逢源,無事不順,但是每天我都覺得自己很噁心!早上一起床,就開始厭惡自己,一直到下班後,才稍稍心靈平靜。那時的我,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厭世吧!不是那種厭世,一定會被動來的,我不會主動去做!然後開始站在很多事情的對立面,不再是永遠受歡迎的人,但是我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