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一次講座當中,有個母親分享,他為了要跟孩子培養聊天時間,以及讓孩子懂得反省自己與瞭解自我優勢能力,於是母親每天睡前都讓小姐弟分享「今天在學校三件好棒棒與沒有好棒棒的事。」
母親說:「我就當跟他們聊天,也讓他們去回顧每天的生活自己很棒的表現,與需要反省的地方。」
姐姐很珍惜這樣的時光,因為那是可以跟媽媽、弟弟一起盡情說話的時光;因此她很努力、很努力,要去找出「自己好棒棒與沒有棒棒的地方」。
每天姐姐都很羨慕弟弟的迅速思考與分享,因為她總是絞盡腦汁的思考,不斷不斷的在想,連母親、弟弟也在幫她想。
而她總能夠想到自己「沒有好棒棒的事」,但總想不到「自己好棒棒的事」......
那天,姊姊哭泣的說:「媽媽,我是不是一個不棒的人?」
為什麼我都找不到我的好棒棒?
母親訝異且心疼地回應姐姐:「不是不是不是的....。」
於是母親在講座問我「為什麼只是單純聊天,然後我只是想培養孩子的自省能力,但反而孩子開始在質疑自己?」
我問母親,你知道「甚麼是鼓勵?甚麼是讚美?」
母親說:「這個不是都一樣,都是要讓孩子肯定自己。」
我說:
「鼓勵,是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狀態,然後支持孩子在往前一步,但如果孩子停在這裡,我們也會陪伴他,接納孩子目前的樣子」
「讚美,是一種結果論,你有好的表現與結果,我們覺得你好棒,但如果沒有好的表現,所以你就該反省囉!因為你是不棒的孩子。」
再者,如果你的目的是「培養聊天時間」,那是不是純粹的好奇他們每天發生的事情,再從這個事情去好奇他們抉擇的方式、行為背後的想法;但當聊天把「好棒棒與沒有好棒棒」綁在一起的時候,「聊天」真的會快樂嗎?
----------------------------------------------------------------------------
我們常常會想著如何去了解孩子,且希望透過了解孩子,去協助改善他們一些行為,但當我們總是帶著「改變」的目的時,原本的「了解」卻也難以單純的「了解」。
「不評價、不糾正、不給建議,且讓孩子源源不絕的說話」互動聊天對家長而言,真的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沒關係,有一群人陪你,我們一起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