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只是需要讓出空間,然後,相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有天讀到 公視新聞網 PNN 專題:「兒童自殺/大人都不懂,我已經努力過」,談到近幾年青少年自殺率連續升高,我想起了這十年來曾工作過的許多青少年:

有的青少年,將無人聽的感覺、說不出的話語,化成了身體症狀、問題行為、精神情況:強迫症、憂鬱症、焦慮症等。

有的青少年,找不到出口,真的就想往各種極端、生命的另一端- -死亡裡,去尋找。

/

前陣子跟朋友聊起,才發現,原來好多我們,都共同經歷了國中時期,錯一分、打一下,目睹或親身體驗老師們的籐條或木板打到開叉、語言羞辱等等的可怕事情。

我也不記得自己到底怎麼撐過來的,或許,就像朋友說的,那是一種一整個世代的「創傷失憶」,我們都以一種解離的方式,才得以走過,並且不想再提及。

我想起了自己的一個故事。

/

國中時想自殺的念頭、對死亡的好奇,那時會不時出現在我心裡,因為,是不是,自殺就不用再痛苦?

我怎麼沒有採取行動呢?要謝謝那時瘋狂喜愛的偶像,我覺得我還沒有親眼看過他,一定要活著看到他。(朋友笑說,原來是金城武救了我一命啊。)

直到撐到上高中,很幸運地,我碰到的老師們,對待學生的方式,大多是能好好說、好好討論、好好聆聽,我的高中記憶裡沒有再看到藤條或木板,也不再只有課業,我覺得每天的期盼,多了好多:

可以唱歌、演戲的英文課、看有趣影片開放討論的音樂課、有些令人仰慕的學長的社團時間(我國中讀純女校,所以到了男女合校的高中,覺得是從沙漠進入了一個綠洲)。

高中碰到的老師們給予的自由度、創造度,讓我許多冰凍的內在感覺都活了起來,包含了對死亡的各種想法和好奇。

這個好奇心,促使我在一個考完試看影片的午後音樂課,溜到老師旁邊,直接沒有掩飾的對老師問:

「老師,死亡是什麼?死後人到哪裡去?是不是就不痛苦了?」

我永遠記得那位音樂老師,沒有驚慌失措、沒有責怪你想那麼多幹嘛、沒有拒絕回答趕我走,緩和地說:

「我其實也不知道耶,我也會想,人生.....」她真誠地承認不知道,我忘了她實際說了什麼,也忘了我們對話如何結束的。

但我所有冰凍的感覺,就在這樣的真誠對話環境裡,與心裡期盼各種的人事物,一點一滴地,有了被接住的感覺。

/

「我們能不能成為一個夠值得被信任的大人,能不能給他一個夠友善的環境,這是我們可控制、可努力的」新聞報導裡,一位受訪的輔導工作者這樣說。

我自己的成長經驗,和後來的十年工作經驗裡,深深覺得,青少年時期,其實是充滿生命力、變動性、創造性的一段時間。

有時,大人們,只是需要讓出空間,然後,相信。

青少年會帶著這份信任,開創出自己的路,而非走往生命的另一極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鹿散步 身心工作的沙龍
11會員
42內容數
2024/08/30
接續上次有關談幼稚園事件的文章- - 《凍結,是身體的保護機制,不代表沒有發生》 我從以下幾點來談: 1.對創傷壓力反應的誤解 2.陪伴孩子重建安全感、掌握感 3.規律作息與重複經驗對於受創孩子復原的重要 4.平常可以做什麼預防 5.社會環境系統的重要 (下篇從第四點開始)
2024/08/30
接續上次有關談幼稚園事件的文章- - 《凍結,是身體的保護機制,不代表沒有發生》 我從以下幾點來談: 1.對創傷壓力反應的誤解 2.陪伴孩子重建安全感、掌握感 3.規律作息與重複經驗對於受創孩子復原的重要 4.平常可以做什麼預防 5.社會環境系統的重要 (下篇從第四點開始)
2024/08/30
花了一些時間消化報導者有關幼兒園事件的專訪(連結 https://pse.is/6c49kg),有關「小孩沒有表達不願意或抵抗」,讓長期與受創孩子進行心理工作的我,覺得很心痛,也因「如果我們不關注問題所存在的這個社會系統,我們的治療工作,就僅只是風中的稻草」*,讓我想寫這篇文章,談談以下幾點:
2024/08/30
花了一些時間消化報導者有關幼兒園事件的專訪(連結 https://pse.is/6c49kg),有關「小孩沒有表達不願意或抵抗」,讓長期與受創孩子進行心理工作的我,覺得很心痛,也因「如果我們不關注問題所存在的這個社會系統,我們的治療工作,就僅只是風中的稻草」*,讓我想寫這篇文章,談談以下幾點:
2024/03/05
有沒有什麼方式,面對不確定時,不會感覺焦慮、緊張? 沒有。 因為感覺緊張、焦慮,也是提醒我們,要留意或行動,來保護自己的訊號。 「但,或許有什麼方式,可以減低或陪伴我們對不確定、變化的焦慮或恐懼。」這也是我在各種即興練習中發現也持續好奇的。
Thumbnail
2024/03/05
有沒有什麼方式,面對不確定時,不會感覺焦慮、緊張? 沒有。 因為感覺緊張、焦慮,也是提醒我們,要留意或行動,來保護自己的訊號。 「但,或許有什麼方式,可以減低或陪伴我們對不確定、變化的焦慮或恐懼。」這也是我在各種即興練習中發現也持續好奇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回想約30年前,剛出社會的我,遇到一位來度化我的菩薩孩子,一日深夜,唸資優班的他突然打電話給我,問我:「老師,如果我告訴妳真相,妳會從此厭惡、遠離我嗎?」我回答他:「不會!」他說他一直被性向問題所困擾,覺得自己不正常,想要去自殺,求一個「正常」的來生。我告訴孩子:「自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回想約30年前,剛出社會的我,遇到一位來度化我的菩薩孩子,一日深夜,唸資優班的他突然打電話給我,問我:「老師,如果我告訴妳真相,妳會從此厭惡、遠離我嗎?」我回答他:「不會!」他說他一直被性向問題所困擾,覺得自己不正常,想要去自殺,求一個「正常」的來生。我告訴孩子:「自
Thumbnail
是個高二生 目前持續就醫接近四年,對於最近的高中生心理事件,我有些話想說。 我將分享我的經驗,觀察到的。 其實不是你想的那樣...
Thumbnail
是個高二生 目前持續就醫接近四年,對於最近的高中生心理事件,我有些話想說。 我將分享我的經驗,觀察到的。 其實不是你想的那樣...
Thumbnail
有的青少年,將無人聽的感覺、說不出的話語,化成了身體症狀、問題行為、精神情況:強迫症、憂鬱症、焦慮症等。 有的青少年,找不到出口,真的就想往各種極
Thumbnail
有的青少年,將無人聽的感覺、說不出的話語,化成了身體症狀、問題行為、精神情況:強迫症、憂鬱症、焦慮症等。 有的青少年,找不到出口,真的就想往各種極
Thumbnail
前陣子研習才聽到的新聞,2022兒童權利公約國際審查會議,會議中審查委員問到『為何青少年自殺率高?』,雖然在報導中因提到說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回答:可能與近十年台灣高樓增加有關,而引發社會很大的譁然與輿論。
Thumbnail
前陣子研習才聽到的新聞,2022兒童權利公約國際審查會議,會議中審查委員問到『為何青少年自殺率高?』,雖然在報導中因提到說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回答:可能與近十年台灣高樓增加有關,而引發社會很大的譁然與輿論。
Thumbnail
今天不談電影,我想來分享昨天意外聽到的一場講座 『傷痕底下的秘密』了解青少年自殺自傷座談 心理上的疾病一直是很複雜且深奧的問題,近期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這個議題,像是近期發新書的 Youtuber 阿滴、前幾年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及2021 年的電影《瀑布》,都有對精神疾病的描述,這已經
Thumbnail
今天不談電影,我想來分享昨天意外聽到的一場講座 『傷痕底下的秘密』了解青少年自殺自傷座談 心理上的疾病一直是很複雜且深奧的問題,近期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這個議題,像是近期發新書的 Youtuber 阿滴、前幾年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及2021 年的電影《瀑布》,都有對精神疾病的描述,這已經
Thumbnail
寫在前面: 很多時候,陷入黑洞裡無法逃離的那些人,並不是不想逃離那黑洞;而是他們內心非常渴求逃離,但無能為力。 他們向外界伸出了虛弱的雙手,請求協助,但更多的是,他們只是站在黑洞外邊,對陷入黑洞的你說聲:「加油!」 此文獻給:我的弟弟、我的表哥和那些正在與心中黑洞搏鬥的人們,還有我自己。 過往那
Thumbnail
寫在前面: 很多時候,陷入黑洞裡無法逃離的那些人,並不是不想逃離那黑洞;而是他們內心非常渴求逃離,但無能為力。 他們向外界伸出了虛弱的雙手,請求協助,但更多的是,他們只是站在黑洞外邊,對陷入黑洞的你說聲:「加油!」 此文獻給:我的弟弟、我的表哥和那些正在與心中黑洞搏鬥的人們,還有我自己。 過往那
Thumbnail
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誤入歧途,這是每一位家長或者是師長們最掛心的事。 然而我們也長輩的身分告誡他們時,是否忘記了我們曾經也是現在的他們?
Thumbnail
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誤入歧途,這是每一位家長或者是師長們最掛心的事。 然而我們也長輩的身分告誡他們時,是否忘記了我們曾經也是現在的他們?
Thumbnail
關於青春的回憶,在書包上亂畫 關於我的青春啊,恩。 如果人生能重來,我應該不會選擇去給台灣的教育洗禮,國高中階段大概寧可自學吧。 橫跨我青春期的階段,那些在學校的日子裡,念著不感興趣的課本,忍受靠著恐懼感形成的競爭,看著一張又一張的成績單,我實在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懷疑著那些大人給我的信念。 世界
Thumbnail
關於青春的回憶,在書包上亂畫 關於我的青春啊,恩。 如果人生能重來,我應該不會選擇去給台灣的教育洗禮,國高中階段大概寧可自學吧。 橫跨我青春期的階段,那些在學校的日子裡,念著不感興趣的課本,忍受靠著恐懼感形成的競爭,看著一張又一張的成績單,我實在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懷疑著那些大人給我的信念。 世界
Thumbnail
教導兒童「勇敢」其實並不容易,儘管求生與求救都是天生自然的本能。 E 先上個標語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解決生命 你的生命能夠解決問題 我個人推薦向專業醫療與心理諮商師求助,而不是打防治專線之類的電話
Thumbnail
教導兒童「勇敢」其實並不容易,儘管求生與求救都是天生自然的本能。 E 先上個標語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解決生命 你的生命能夠解決問題 我個人推薦向專業醫療與心理諮商師求助,而不是打防治專線之類的電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