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分享】傷痕底下的秘密 “我想活下去,可是痛苦無法消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這次不談電影,我想來分享之前意外聽到的一場講座

『傷痕底下的秘密』了解青少年自殺自傷座談

心理上的疾病一直是很複雜且深奧的問題,近期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這個議題,像是近期發新書的 Youtuber 阿滴、前幾年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及2021 年的電影《瀑布》,都有對精神疾病的描述,這已經慢慢變成我們不可忽視的存在。

我會得知這個講座是件很奇妙的事,去年在 IG 上看到一個很特別的 繪畫帳號,他用漫畫講述自己患上思覺失調症的各種感受與過程,但難過的是,當我看到的時候他已經發佈人生中的最後一篇文了…… 最近,看到了公視《青春發言人》上傳了一部影片——想結束掉的是痛苦,而非生命《我自殺,但我想活下去》就是以他(婷婷)為主角做的議題影片,也因此得知了這個座談。

這場座談在高雄大遠百裡的誠品書店舉辦,一開始以為這樣的方式可能會打擾到其他來此閱讀的民眾,不過我發現有許多人放下書本,漸漸地往前聆聽,有年輕人、高齡者、老師等許多不同年齡層的人很認真地聽,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可是我們仍需了解,所以接下來我想分享在這次所聽到的事。

raw-image
明明是一個即將邁向大好前程的年紀,卻選擇離開這個世界。

一位演講人提到:「在去年統計,15–24 歲&65 歲的自殺率是明顯上升的」。這是一個很驚人的數據,不過仔細想想能明白為什麼。

15–24 歲,是一個充滿許多階段的年齡,即將邁入高中、大學、社會,我們從一個單純的學生漸漸地要開始思考未來方向這複雜的課題,各種徬徨、無助、害怕等不安情緒瞬間湧入到我們的腦海,加上進步過於快速的現代社會與資訊的爆炸導致我們無法去適應,因此衍生出了各種問題。

青少年的自尊感很強,且處在青春期的他們很多事情不知道怎麼處理,不太會去尋求幫助,加上這時會有族群認同感,往往也不會想要去輔導室或是就醫,怕被診斷出什麼,就變成朋友眼中的異類,最後選擇了錯誤的方式去緩解痛苦。

raw-image
我自殺不是想死,而是想結束痛苦的感覺。

這是婷婷在上面的提到的影片中所說的。

即使到現在,大腦仍是人類最複雜的器官,精神患者所感受到的痛苦很難去緩解並根除,他們腦中的幻覺、幻聽在我們眼中是不存在的,可是它確實地在他們腦中發生,是真實的感受,是存在的痛苦。

其中提到一個案例,一個孩子說他之所以會去自傷,是因為這樣他才能確定自己還活著,還存在這世界上,而且看著手上的傷口慢慢癒合,就好像有種病情變好的感覺。

演講人說道:

「明明大腦也是我們身體的器官之一,為什麼人們胃痛、喉嚨痛的時候,不會說:『你要堅強點,撐過去就好!』這種話,而是去看醫生」

大腦是如此複雜,我們往往卻選擇自行處理?人們對於精神疾病有太多負面的標籤,因此害怕去就醫,『不去看診,就不會確診!』。不用對自己過於逞強,承認現在的狀態真的不好,勇敢地面對自己才是正確的方式。

raw-image
外在的世界在進步,而內在的我們卻在往後走

相信很多人都有體會,現在這個世界進步地太快了,從手機的變化就能看見,十幾年的時間,就有如此巨大的飛躍,不知道是否過於快速的發展,導致我們內心產生了一種防衛機制,不敢把自己真實的一面擺出來;不敢認真與其他人交心;甚至不敢誠實地面對自己。

精神疾病是你我都必須開始正視的議題,有可能發生在身邊,也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卻沒有病識感,不要害怕,也不要用有色的眼光去看待。

近幾年慢慢會去感覺自己的情緒與腦中的想法,面對內在的自己,也聽過有些朋友以往不知道的傷疤,或許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一點點的病症吧。如果真的感到自己在漸漸變差,給你幾個建議,希望可以幫助你:

  1. 找到一個可以緩解情緒的事情,例如:洗個熱水澡、深呼吸、運動、吃美食等……藉由其他影響身體的事來舒緩心情。
  2. 離開當下的環境,換一個較為寬敞或是能讓自己舒適的環境。
  3. 找一個你能信任的人,向他闡述目前的感受與想法
  4. 減少批評自己,相信此時此刻的我是最好的

最重要的還是要注意自己的狀態,承認自己目前真的不太好是很重要的!

raw-image

最後再分享一個,這次青春發言人為這次議題做了一個互動式網站 — — 小路的選擇,讓我們可以去理解如何去陪伴精神患者,並緩解自身被影響的情緒問題。雖然婷婷的離世對於親友及其他人都是錯愕的,明明在慢慢變好,為何幾天後仍選擇離開,我們已無從得知,能做的事是盡量拯救更多的人,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你,也可以變得越來越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r. moon 月亮先生的沙龍
3會員
6內容數
是影評也是說故事,藉由分享我的電影心得,闡述它從中帶來了哪些含意,希望能從我的角度,讓大家能去欣賞每個電影背後帶來的故事,以此幫助更多人。
2023/12/22
如果你有關注金馬獎,想必都有被頒獎典禮上吳慷仁的入圍片段給震撼到,無需台詞也能靠肢體動作及眼神來感動我們。要說這部最吸引人的,絕對是兩位主角的演技,吳慷仁一直是被稱作很敬業的演員,為了角色去融入環境,改變自己的膚色及體態,學習不同語言,將每個角色演繹出不同的味道。
Thumbnail
2023/12/22
如果你有關注金馬獎,想必都有被頒獎典禮上吳慷仁的入圍片段給震撼到,無需台詞也能靠肢體動作及眼神來感動我們。要說這部最吸引人的,絕對是兩位主角的演技,吳慷仁一直是被稱作很敬業的演員,為了角色去融入環境,改變自己的膚色及體態,學習不同語言,將每個角色演繹出不同的味道。
Thumbnail
2023/04/24
你有去過家庭理髮嗎? 還記得小時候我媽總是會帶我去一個阿姨家剪頭髮,一個不起眼的巷弄內,沒有扛棒、沒有招牌,外頭只掛著一個不會轉的三色旋轉燈,裏頭是單純的家飾擺設,靠近門口則擺著一張花邊白布點綴的墨綠色理髮椅,再加一面大鏡子,簡單樸實,溫暖又親切。
Thumbnail
2023/04/24
你有去過家庭理髮嗎? 還記得小時候我媽總是會帶我去一個阿姨家剪頭髮,一個不起眼的巷弄內,沒有扛棒、沒有招牌,外頭只掛著一個不會轉的三色旋轉燈,裏頭是單純的家飾擺設,靠近門口則擺著一張花邊白布點綴的墨綠色理髮椅,再加一面大鏡子,簡單樸實,溫暖又親切。
Thumbnail
2023/04/11
《做工的人電影版 Workers The Movie》為同名影集衍生而出的系列作,這次導演將故事帶回11年前,讓我們認識阿祈(李銘順飾)是如何與『噗攏共』相識,並成為相互扶持的兄弟。阿祈也依舊抱著他的發財夢,希望上實境節目闖關得到大獎,而在中間也發生了許多小插曲須要他去一一面對。
Thumbnail
2023/04/11
《做工的人電影版 Workers The Movie》為同名影集衍生而出的系列作,這次導演將故事帶回11年前,讓我們認識阿祈(李銘順飾)是如何與『噗攏共』相識,並成為相互扶持的兄弟。阿祈也依舊抱著他的發財夢,希望上實境節目闖關得到大獎,而在中間也發生了許多小插曲須要他去一一面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十二個想死的少年,在其中一人的召集之下,來到廢棄醫院集體自殺。這個召集人設下一個規定,就是要全部的人討論過都同意才可以執行。這原本應該是簡單的事情,十二個人都想死,全部投同意就可以集體自殺了。可是現場不知道為什麼出現一具屍體,在場的十二個人沒有人知道他是誰。在這樣的情形下,有些人...
Thumbnail
  十二個想死的少年,在其中一人的召集之下,來到廢棄醫院集體自殺。這個召集人設下一個規定,就是要全部的人討論過都同意才可以執行。這原本應該是簡單的事情,十二個人都想死,全部投同意就可以集體自殺了。可是現場不知道為什麼出現一具屍體,在場的十二個人沒有人知道他是誰。在這樣的情形下,有些人...
Thumbnail
我們在人生歷程中,比較少會思考到:自己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書中有一句話說:「學會死亡,才學會活著」。當我們瀕臨死亡,或面對死亡,我們才開始漸漸體認到自己捨不得的人事物、還想做的事情、還未完成的夢想是什麼。
Thumbnail
我們在人生歷程中,比較少會思考到:自己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書中有一句話說:「學會死亡,才學會活著」。當我們瀕臨死亡,或面對死亡,我們才開始漸漸體認到自己捨不得的人事物、還想做的事情、還未完成的夢想是什麼。
Thumbnail
以下文字是我過去經歷的主觀感受以及書中的內容統整,建議如果有疑似症狀,還是要尋求專業幫助和從正確管道了解正確訊息,不建議只查找網路,這些都只有片段資訊。 我們現在所遭受到的挫折,會在未來成為支持別人的那道光。
Thumbnail
以下文字是我過去經歷的主觀感受以及書中的內容統整,建議如果有疑似症狀,還是要尋求專業幫助和從正確管道了解正確訊息,不建議只查找網路,這些都只有片段資訊。 我們現在所遭受到的挫折,會在未來成為支持別人的那道光。
Thumbnail
有的青少年,將無人聽的感覺、說不出的話語,化成了身體症狀、問題行為、精神情況:強迫症、憂鬱症、焦慮症等。 有的青少年,找不到出口,真的就想往各種極
Thumbnail
有的青少年,將無人聽的感覺、說不出的話語,化成了身體症狀、問題行為、精神情況:強迫症、憂鬱症、焦慮症等。 有的青少年,找不到出口,真的就想往各種極
Thumbnail
以十三歲作為分割,從此我拖著自己的屍體,行屍走肉;然後22歲的我,學會背著自己的屍體,活著。
Thumbnail
以十三歲作為分割,從此我拖著自己的屍體,行屍走肉;然後22歲的我,學會背著自己的屍體,活著。
Thumbnail
今天不談電影,我想來分享昨天意外聽到的一場講座 『傷痕底下的秘密』了解青少年自殺自傷座談 心理上的疾病一直是很複雜且深奧的問題,近期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這個議題,像是近期發新書的 Youtuber 阿滴、前幾年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及2021 年的電影《瀑布》,都有對精神疾病的描述,這已經
Thumbnail
今天不談電影,我想來分享昨天意外聽到的一場講座 『傷痕底下的秘密』了解青少年自殺自傷座談 心理上的疾病一直是很複雜且深奧的問題,近期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這個議題,像是近期發新書的 Youtuber 阿滴、前幾年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及2021 年的電影《瀑布》,都有對精神疾病的描述,這已經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分享這個主題,感謝中山醫學大學的邀請,讓我重新回顧與整理自己從小到大與自殺接觸的相關經驗。 原以為只有在工作場合上,我才有機會聽到,有人向我坦白自殺的意圖,但卻在準備課程的期間,有位網友傳訊息告訴我,他想自殺。當時我很心疼,我試想當我們想自殺時,這種心情卻只能告訴網友,是多麼無助與難受。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分享這個主題,感謝中山醫學大學的邀請,讓我重新回顧與整理自己從小到大與自殺接觸的相關經驗。 原以為只有在工作場合上,我才有機會聽到,有人向我坦白自殺的意圖,但卻在準備課程的期間,有位網友傳訊息告訴我,他想自殺。當時我很心疼,我試想當我們想自殺時,這種心情卻只能告訴網友,是多麼無助與難受。
Thumbnail
「自殺」這兩個字,簡直如影隨形的跟在我的人生當中。直至目前我也沒有停止過自殺這個想法。 我真的很好奇「在我看來一文不值的世界,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因為快樂而選擇活著?」但是我在等待,那個屬於我的快樂。 我想與你分享,如何與「自殺」兩個字共處的活著。
Thumbnail
「自殺」這兩個字,簡直如影隨形的跟在我的人生當中。直至目前我也沒有停止過自殺這個想法。 我真的很好奇「在我看來一文不值的世界,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因為快樂而選擇活著?」但是我在等待,那個屬於我的快樂。 我想與你分享,如何與「自殺」兩個字共處的活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