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不談電影,我想來分享之前意外聽到的一場講座
『傷痕底下的秘密』了解青少年自殺自傷座談
心理上的疾病一直是很複雜且深奧的問題,近期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這個議題,像是近期發新書的 Youtuber 阿滴、前幾年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及2021 年的電影《瀑布》,都有對精神疾病的描述,這已經慢慢變成我們不可忽視的存在。
我會得知這個講座是件很奇妙的事,去年在 IG 上看到一個很特別的
繪畫帳號,他用漫畫講述自己患上思覺失調症的各種感受與過程,但難過的是,當我看到的時候他已經發佈人生中的最後一篇文了…… 最近,看到了公視《青春發言人》上傳了一部影片——
想結束掉的是痛苦,而非生命《我自殺,但我想活下去》,就是以他(婷婷)為主角做的議題影片,也因此得知了這個座談。
這場座談在高雄大遠百裡的誠品書店舉辦,一開始以為這樣的方式可能會打擾到其他來此閱讀的民眾,不過我發現有許多人放下書本,漸漸地往前聆聽,有年輕人、高齡者、老師等許多不同年齡層的人很認真地聽,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可是我們仍需了解,所以接下來我想分享在這次所聽到的事。
明明是一個即將邁向大好前程的年紀,卻選擇離開這個世界。
一位演講人提到:「在去年統計,15–24 歲&65 歲的自殺率是明顯上升的」。這是一個很驚人的數據,不過仔細想想能明白為什麼。
15–24 歲,是一個充滿許多階段的年齡,即將邁入高中、大學、社會,我們從一個單純的學生漸漸地要開始思考未來方向這複雜的課題,各種徬徨、無助、害怕等不安情緒瞬間湧入到我們的腦海,加上進步過於快速的現代社會與資訊的爆炸導致我們無法去適應,因此衍生出了各種問題。
青少年的自尊感很強,且處在青春期的他們很多事情不知道怎麼處理,不太會去尋求幫助,加上這時會有族群認同感,往往也不會想要去輔導室或是就醫,怕被診斷出什麼,就變成朋友眼中的異類,最後選擇了錯誤的方式去緩解痛苦。
Photo by Ante Hamersmit on Unsplash
這是婷婷在上面的提到的影片中所說的。
即使到現在,大腦仍是人類最複雜的器官,精神患者所感受到的痛苦很難去緩解並根除,他們腦中的幻覺、幻聽在我們眼中是不存在的,可是它確實地在他們腦中發生,是真實的感受,是存在的痛苦。
其中提到一個案例,一個孩子說他之所以會去自傷,是因為這樣他才能確定自己還活著,還存在這世界上,而且看著手上的傷口慢慢癒合,就好像有種病情變好的感覺。
演講人說道:
「明明大腦也是我們身體的器官之一,為什麼人們胃痛、喉嚨痛的時候,不會說:『你要堅強點,撐過去就好!』這種話,而是去看醫生」
大腦是如此複雜,我們往往卻選擇自行處理?人們對於精神疾病有太多負面的標籤,因此害怕去就醫,『不去看診,就不會確診!』。不用對自己過於逞強,承認現在的狀態真的不好,勇敢地面對自己才是正確的方式。
Photo by Shoeib Abolhassani on Unsplash
相信很多人都有體會,現在這個世界進步地太快了,從手機的變化就能看見,十幾年的時間,就有如此巨大的飛躍,不知道是否過於快速的發展,導致我們內心產生了一種防衛機制,不敢把自己真實的一面擺出來;不敢認真與其他人交心;甚至不敢誠實地面對自己。
精神疾病是你我都必須開始正視的議題,有可能發生在身邊,也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卻沒有病識感,不要害怕,也不要用有色的眼光去看待。
近幾年慢慢會去感覺自己的情緒與腦中的想法,面對內在的自己,也聽過有些朋友以往不知道的傷疤,或許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一點點的病症吧。如果真的感到自己在漸漸變差,給你幾個建議,希望可以幫助你:
- 找到一個可以緩解情緒的事情,例如:洗個熱水澡、深呼吸、運動、吃美食等……藉由其他影響身體的事來舒緩心情。
- 離開當下的環境,換一個較為寬敞或是能讓自己舒適的環境。
- 找一個你能信任的人,向他闡述目前的感受與想法
- 減少批評自己,相信此時此刻的我是最好的
最重要的還是要注意自己的狀態,承認自己目前真的不太好是很重要的!
最後再分享一個,這次青春發言人為這次議題做了一個互動式網站 — —
小路的選擇,讓我們可以去理解如何去陪伴精神患者,並緩解自身被影響的情緒問題。雖然婷婷的離世對於親友及其他人都是錯愕的,明明在慢慢變好,為何幾天後仍選擇離開,我們已無從得知,能做的事是盡量拯救更多的人,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你,也可以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