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分享】傷痕底下的秘密 “我想活下去,可是痛苦無法消失”

更新於 2023/11/2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次不談電影,我想來分享之前意外聽到的一場講座

『傷痕底下的秘密』了解青少年自殺自傷座談

心理上的疾病一直是很複雜且深奧的問題,近期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這個議題,像是近期發新書的 Youtuber 阿滴、前幾年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及2021 年的電影《瀑布》,都有對精神疾病的描述,這已經慢慢變成我們不可忽視的存在。
我會得知這個講座是件很奇妙的事,去年在 IG 上看到一個很特別的 繪畫帳號,他用漫畫講述自己患上思覺失調症的各種感受與過程,但難過的是,當我看到的時候他已經發佈人生中的最後一篇文了…… 最近,看到了公視《青春發言人》上傳了一部影片——想結束掉的是痛苦,而非生命《我自殺,但我想活下去》就是以他(婷婷)為主角做的議題影片,也因此得知了這個座談。
這場座談在高雄大遠百裡的誠品書店舉辦,一開始以為這樣的方式可能會打擾到其他來此閱讀的民眾,不過我發現有許多人放下書本,漸漸地往前聆聽,有年輕人、高齡者、老師等許多不同年齡層的人很認真地聽,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可是我們仍需了解,所以接下來我想分享在這次所聽到的事。
Photo by myself
明明是一個即將邁向大好前程的年紀,卻選擇離開這個世界。
一位演講人提到:「在去年統計,15–24 歲&65 歲的自殺率是明顯上升的」。這是一個很驚人的數據,不過仔細想想能明白為什麼。
15–24 歲,是一個充滿許多階段的年齡,即將邁入高中、大學、社會,我們從一個單純的學生漸漸地要開始思考未來方向這複雜的課題,各種徬徨、無助、害怕等不安情緒瞬間湧入到我們的腦海,加上進步過於快速的現代社會與資訊的爆炸導致我們無法去適應,因此衍生出了各種問題。
青少年的自尊感很強,且處在青春期的他們很多事情不知道怎麼處理,不太會去尋求幫助,加上這時會有族群認同感,往往也不會想要去輔導室或是就醫,怕被診斷出什麼,就變成朋友眼中的異類,最後選擇了錯誤的方式去緩解痛苦。
Photo by Ante Hamersmit on Unsplash
我自殺不是想死,而是想結束痛苦的感覺。
這是婷婷在上面的提到的影片中所說的。
即使到現在,大腦仍是人類最複雜的器官,精神患者所感受到的痛苦很難去緩解並根除,他們腦中的幻覺、幻聽在我們眼中是不存在的,可是它確實地在他們腦中發生,是真實的感受,是存在的痛苦。
其中提到一個案例,一個孩子說他之所以會去自傷,是因為這樣他才能確定自己還活著,還存在這世界上,而且看著手上的傷口慢慢癒合,就好像有種病情變好的感覺。
演講人說道:
「明明大腦也是我們身體的器官之一,為什麼人們胃痛、喉嚨痛的時候,不會說:『你要堅強點,撐過去就好!』這種話,而是去看醫生」
大腦是如此複雜,我們往往卻選擇自行處理?人們對於精神疾病有太多負面的標籤,因此害怕去就醫,『不去看診,就不會確診!』。不用對自己過於逞強,承認現在的狀態真的不好,勇敢地面對自己才是正確的方式。
Photo by Shoeib Abolhassani on Unsplash
外在的世界在進步,而內在的我們卻在往後走
相信很多人都有體會,現在這個世界進步地太快了,從手機的變化就能看見,十幾年的時間,就有如此巨大的飛躍,不知道是否過於快速的發展,導致我們內心產生了一種防衛機制,不敢把自己真實的一面擺出來;不敢認真與其他人交心;甚至不敢誠實地面對自己。
精神疾病是你我都必須開始正視的議題,有可能發生在身邊,也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卻沒有病識感,不要害怕,也不要用有色的眼光去看待。
近幾年慢慢會去感覺自己的情緒與腦中的想法,面對內在的自己,也聽過有些朋友以往不知道的傷疤,或許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一點點的病症吧。如果真的感到自己在漸漸變差,給你幾個建議,希望可以幫助你:
  1. 找到一個可以緩解情緒的事情,例如:洗個熱水澡、深呼吸、運動、吃美食等……藉由其他影響身體的事來舒緩心情。
  2. 離開當下的環境,換一個較為寬敞或是能讓自己舒適的環境。
  3. 找一個你能信任的人,向他闡述目前的感受與想法
  4. 減少批評自己,相信此時此刻的我是最好的
最重要的還是要注意自己的狀態,承認自己目前真的不太好是很重要的!
圖片來源自— 公視《青春發言人》
最後再分享一個,這次青春發言人為這次議題做了一個互動式網站 — — 小路的選擇,讓我們可以去理解如何去陪伴精神患者,並緩解自身被影響的情緒問題。雖然婷婷的離世對於親友及其他人都是錯愕的,明明在慢慢變好,為何幾天後仍選擇離開,我們已無從得知,能做的事是盡量拯救更多的人,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你,也可以變得越來越好!
是影評也是說故事,藉由分享我的電影心得,闡述它從中帶來了哪些含意,希望能從我的角度,讓大家能去欣賞每個電影背後帶來的故事,以此幫助更多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想要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看到「想死」的背後也是出於「想要活得更好」的力量,只要大家對於「想死」的感覺有更深入的了解,就可以與其共存,並展望未來。
誰都沒有資格去評斷他"人"想要自殺,不管他是什麼物種~!因為你不知道對方到底經歷了什麼?人們通常會說:自殺的人是弱者懦夫是逃避現實...你到底是憑什麼說出這樣的話?你有深入去觀察過他(她)的生活及際遇嗎?還是你和他(她)曾一起去經歷過同樣的事?我不相信那種說法─>什麼自殺後的罪更重每天都要重複自殺一
Thumbnail
感謝一切,死亡靜心:釋懷遺憾,面對生命。一位參加死亡靜心活動的學員分享了自己的經歷,過去埋藏在心底的情感障礙,在活動中逐漸打開。透過情感上的釋懷,學員發現即便再小的事情,都不該逃避,而應該坦然面對。故事中的改變也提醒了他人,不要總是認為時間會沖淡一切,現在就是要面對。
Thumbnail
自殺防治不好談,但從電影我們能學到更多。2024 年度心動系電影《我在這裡等你》描述了一位失意的香港作家天宇在臺北與一名街頭混混阿翔相遇,展開尋找通往天堂的鯨逝灣的旅程。本文涵蓋了自殺防治等心理議題。
如何開始的呢?是在某個夜深人靜時,我上網搜尋「自殺的靈魂」,找到了很多不同的文章,其中一個部落客寫得很有邏輯,也是讓我最能接受的答案,就此開啟了我追隨腳步,她很多影片與文章,慢慢影響了我~ 關於非自然死亡,廣為人知的是當事人會每天同一時刻,一直重覆這痛苦的過程,直到原本陽壽盡的那一天,看到這個,我
Thumbnail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誰是被害者》無疑為台劇製作創下一個新里程碑,除了張孝全、許瑋甯與李沐在劇中精湛且觸動心弦的演出外,此劇大膽將「自殺議題」搬上螢幕,透過劇中角色真實呈現精神疾病的不同角面,引領觀眾探尋光亮背後的黑暗與脆弱。
Thumbnail
這是一篇寫給擔心身邊人傷害自己、疑惑為什麼有自傷行為,或處於矛盾痛苦中,正在自傷的你。
Thumbnail
面對憂鬱症患者,這一次,我們就靜靜的當個聽眾就好。 剛開始真的很難接受,覺得世界天崩地裂,如同夜晚降臨,慘淡的月光照映著大地,荒寂的雜草在冷清的照耀下,生出無數神秘暗影,遠遠望去,像是寂幽森林的亡靈火焰,生生不息。而我認為,憂鬱症就像飄忽不定的罪孽之影,是雙重枷鎖,在交錯的時光和黑暗中浮現,於生死
Thumbnail
因為不想被人刺傷,所以慢慢學會隱藏;總是情不自禁的憂傷,所以漸漸學會偽裝。 在高三那年,學業如同巨大的海嘯呼嘯而過,將我吞沒殆盡。在被診斷罹患憂鬱症時,腦中一片空白,心想,上帝為何那麼不公平,究竟我做錯了什麼?這樣的疾病會找上我?媽媽曾說過:寧願得到癌症也不要得憂鬱症。因為憂鬱症會受人歧視,今天如
Thumbnail
我總是拼了命的不讓身邊的人難過,卻不知道,最難受的人是自己。 人們或許會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卻不知,對於想要了解生命的人而言,那是他們當下唯一能解決事情的辦法。我從小就被人說太過敏感,不管是特別有同理心或是愛哭這點,我身邊的人都受不了我的情緒,高三那年被診斷罹患憂鬱症,這不是結束,而是惡夢的開始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想要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看到「想死」的背後也是出於「想要活得更好」的力量,只要大家對於「想死」的感覺有更深入的了解,就可以與其共存,並展望未來。
誰都沒有資格去評斷他"人"想要自殺,不管他是什麼物種~!因為你不知道對方到底經歷了什麼?人們通常會說:自殺的人是弱者懦夫是逃避現實...你到底是憑什麼說出這樣的話?你有深入去觀察過他(她)的生活及際遇嗎?還是你和他(她)曾一起去經歷過同樣的事?我不相信那種說法─>什麼自殺後的罪更重每天都要重複自殺一
Thumbnail
感謝一切,死亡靜心:釋懷遺憾,面對生命。一位參加死亡靜心活動的學員分享了自己的經歷,過去埋藏在心底的情感障礙,在活動中逐漸打開。透過情感上的釋懷,學員發現即便再小的事情,都不該逃避,而應該坦然面對。故事中的改變也提醒了他人,不要總是認為時間會沖淡一切,現在就是要面對。
Thumbnail
自殺防治不好談,但從電影我們能學到更多。2024 年度心動系電影《我在這裡等你》描述了一位失意的香港作家天宇在臺北與一名街頭混混阿翔相遇,展開尋找通往天堂的鯨逝灣的旅程。本文涵蓋了自殺防治等心理議題。
如何開始的呢?是在某個夜深人靜時,我上網搜尋「自殺的靈魂」,找到了很多不同的文章,其中一個部落客寫得很有邏輯,也是讓我最能接受的答案,就此開啟了我追隨腳步,她很多影片與文章,慢慢影響了我~ 關於非自然死亡,廣為人知的是當事人會每天同一時刻,一直重覆這痛苦的過程,直到原本陽壽盡的那一天,看到這個,我
Thumbnail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誰是被害者》無疑為台劇製作創下一個新里程碑,除了張孝全、許瑋甯與李沐在劇中精湛且觸動心弦的演出外,此劇大膽將「自殺議題」搬上螢幕,透過劇中角色真實呈現精神疾病的不同角面,引領觀眾探尋光亮背後的黑暗與脆弱。
Thumbnail
這是一篇寫給擔心身邊人傷害自己、疑惑為什麼有自傷行為,或處於矛盾痛苦中,正在自傷的你。
Thumbnail
面對憂鬱症患者,這一次,我們就靜靜的當個聽眾就好。 剛開始真的很難接受,覺得世界天崩地裂,如同夜晚降臨,慘淡的月光照映著大地,荒寂的雜草在冷清的照耀下,生出無數神秘暗影,遠遠望去,像是寂幽森林的亡靈火焰,生生不息。而我認為,憂鬱症就像飄忽不定的罪孽之影,是雙重枷鎖,在交錯的時光和黑暗中浮現,於生死
Thumbnail
因為不想被人刺傷,所以慢慢學會隱藏;總是情不自禁的憂傷,所以漸漸學會偽裝。 在高三那年,學業如同巨大的海嘯呼嘯而過,將我吞沒殆盡。在被診斷罹患憂鬱症時,腦中一片空白,心想,上帝為何那麼不公平,究竟我做錯了什麼?這樣的疾病會找上我?媽媽曾說過:寧願得到癌症也不要得憂鬱症。因為憂鬱症會受人歧視,今天如
Thumbnail
我總是拼了命的不讓身邊的人難過,卻不知道,最難受的人是自己。 人們或許會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卻不知,對於想要了解生命的人而言,那是他們當下唯一能解決事情的辦法。我從小就被人說太過敏感,不管是特別有同理心或是愛哭這點,我身邊的人都受不了我的情緒,高三那年被診斷罹患憂鬱症,這不是結束,而是惡夢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