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獲得巨大的收穫,先懂的避免微小的損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將所學習的事情透過輸入與輸出的模式進行內化,發現很多時候並非一直讀下去就叫做效率好,而是當我們有意識暫停,思考這份資訊對我們來說有什麼獲得與反省,這些輸入跟輸出才會轉化成對我們有用的幫助。
而今天在進行輸入時讀到一句話:「吸收網路資訊時,有一個關鍵要留意:想要獲得巨大的收穫,先懂的避免微小的損失。」這是今天我最有感的收穫。
一心二用,重量不重質
以往的經驗,總希望能在同一時間做最多事情,因此當「線上」這個模式出現之後,我們一心多用的行為就更加頻繁。線上免費研討會等不同免費座談會,那我就打開zoom,耳機掛著聽,但實際上卻點著其他的網頁,反正免費,沒有損失。
也有可能是想要上youtube找尋相關知識,但找著找著不自覺就被不同的訊息給牽引過去,一個小時後,知識沒找到,卻滑了各種網路推播的訊息。而今天看到這句話我突然意識到:「這樣的行為已經跟著我好久了...」
上面這兩個例子,前者是我們期待的「巨大的收穫」,當吸收資訊時我們希望獲得的知識、智慧,透過演講、影片、工作坊等方式獲得想要的內容,然而微小的損失則是我們在收看、收聽的同時,可能因為當下的注意力被不同的焦點吸引,不自覺做起其他的事情。
你所接收的資訊,是哪一類資訊?
這樣的情形,讓我們在同一時刻既想兩邊都得到,卻兩邊都得不到最好,等於花這樣的時間,卻沒有相對預期的收穫,更多背後隱藏的含義,被動瀏覽其他不同的資訊,是一種讓演算法控制的動作,讓演算法決定要餵養你什麼樣的內容。思索到這,再次意識到這樣的行為真的已經跟著我好久了...
「有意識的接收資訊」應該是現代人需要練習的技能,生長在資訊爆炸的我們,注意力耗損極快,也因此為什麼滑手機的同時,我們會越滑越累,因為注意力不斷地消耗。此時有意識的選擇你要的資訊變得更加重要,人的時間、體力、注意力都是有限的,一旦被無用的資訊所耗盡注意力,後面想做的事也無法做到最好。
#2023日更計畫
avatar-img
59會員
263內容數
看見日常,覺察自己。學著說出自己的自我成長,感受成長蛻變時刻的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美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沒有一種經驗,看了一個東西覺得很心動,馬上購買後回家發現,這個產品並沒有想像中的實用⋯或是另一種經驗,評估後沒有馬上下單,結果決定繞回去買時,東西已經賣完了。如果只是小錢小事,惋惜感可能還好,但如果涉及到一間房子,一個工作,甚至是一個人,這種心情該會是怎麼樣子起伏?
2023年閱讀的第一本小說是由東野圭吾所寫的祈念之樹,當初想買的原因是因為閱讀前哨站的瓦基分享這是一個很有感的小說,講述關於親情之間與懸疑的故事,自己向來對懸疑推理的小說很感興趣,滑Kobo的網頁時正好看到這本書的推播,就下單購買了。 書中講述一個差點入獄的年輕人-玲斗因著陌生人的委託而免於牢獄之災
從去年年底開始,不管在閱讀也好,學習新的知識或技能也好,或是看影片也好、聽podcast也好,各種能夠「滋養」自己在各方面進步的方式,我都會提醒自己要記得「輸出」。這些輸入讓我們長智慧,給我們更多不同的觀點,拓展人生視野。相對而言,也需要透過「輸出」讓我們實際運用在生活之中,這樣的滋養才會真正有效,
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成功的定義,人一輩子追求某些事中,大多跟成功脫離不了關係。對我來說,看見別人成功的路徑,也會促使我思考,是否想要像他一樣成功,活成他現在的這個樣子。 在我出社會的前幾年,我也想要成為那些成功的樣貌,於是我開始觀察、學習身邊成功的楷模,包含事業有成、家財萬貫、搭商務艙環遊世界、超級女強
自從智慧型手機發明之後,人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只要智慧型手機連得上網路,彷彿孫悟空手上有了金箍棒(這個比喻好像太過時了,應該說彷彿創作者腦袋內建人工AI系統般如虎添翼),哪裏都能去,一機在手希望無窮!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嚐到便利後帶來的影響,包含注意力消耗,專注力不足等等議題,更多研究也顯示過度
在經歷史上最長年假的10天連續假期,很多人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心收不回來,放假實在太舒服了! 社群上可以看到很多收心收不回來的貼文,包含耍廢耍得太多,上班起不來,或是吃吃喝喝超過平常,導致很明顯感受到收假症候群,當然也有人年假中吃好睡飽,充飽電後準備在新開始大展身手。不管是哪一種狀態,「能量」都是做
有沒有一種經驗,看了一個東西覺得很心動,馬上購買後回家發現,這個產品並沒有想像中的實用⋯或是另一種經驗,評估後沒有馬上下單,結果決定繞回去買時,東西已經賣完了。如果只是小錢小事,惋惜感可能還好,但如果涉及到一間房子,一個工作,甚至是一個人,這種心情該會是怎麼樣子起伏?
2023年閱讀的第一本小說是由東野圭吾所寫的祈念之樹,當初想買的原因是因為閱讀前哨站的瓦基分享這是一個很有感的小說,講述關於親情之間與懸疑的故事,自己向來對懸疑推理的小說很感興趣,滑Kobo的網頁時正好看到這本書的推播,就下單購買了。 書中講述一個差點入獄的年輕人-玲斗因著陌生人的委託而免於牢獄之災
從去年年底開始,不管在閱讀也好,學習新的知識或技能也好,或是看影片也好、聽podcast也好,各種能夠「滋養」自己在各方面進步的方式,我都會提醒自己要記得「輸出」。這些輸入讓我們長智慧,給我們更多不同的觀點,拓展人生視野。相對而言,也需要透過「輸出」讓我們實際運用在生活之中,這樣的滋養才會真正有效,
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成功的定義,人一輩子追求某些事中,大多跟成功脫離不了關係。對我來說,看見別人成功的路徑,也會促使我思考,是否想要像他一樣成功,活成他現在的這個樣子。 在我出社會的前幾年,我也想要成為那些成功的樣貌,於是我開始觀察、學習身邊成功的楷模,包含事業有成、家財萬貫、搭商務艙環遊世界、超級女強
自從智慧型手機發明之後,人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只要智慧型手機連得上網路,彷彿孫悟空手上有了金箍棒(這個比喻好像太過時了,應該說彷彿創作者腦袋內建人工AI系統般如虎添翼),哪裏都能去,一機在手希望無窮!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嚐到便利後帶來的影響,包含注意力消耗,專注力不足等等議題,更多研究也顯示過度
在經歷史上最長年假的10天連續假期,很多人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心收不回來,放假實在太舒服了! 社群上可以看到很多收心收不回來的貼文,包含耍廢耍得太多,上班起不來,或是吃吃喝喝超過平常,導致很明顯感受到收假症候群,當然也有人年假中吃好睡飽,充飽電後準備在新開始大展身手。不管是哪一種狀態,「能量」都是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文章提及觀賞公視臺語臺優質節目,如《浪淘沙》、《初聲》、《阿叔》等,學習臺灣文化與歷史。作者並於誠品書店選購三本書:葉海洋《盡興》、周品均《職場不是自助餐》、張明志《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以回應自身在事業與人生方向上的需求。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吸收與應用閱讀中的信息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本文探討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筆記方法,包括局部碎片化的九合一讀書筆記、全局概覽的心智圖筆記及結構內化的閱讀心得文章。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記錄和整理信息,還能促進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習者將知識內化為智慧,提升學習效果和實用能力。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拉馬斯(Lammas)是女巫的八大慶典之一,又被稱為收穫節,是年度之輪中三個豐收節日的第一個慶典。 如果你也想要一起慶祝收穫節,但不太清楚收穫節的活動的話,以下是一些非常簡單且不錯的收穫節活動,新手也可以嘗試看看。 這一天非常適合烘焙麵包或點心,也可以嘗試自行製作果醬,採收植物為接下來的儀式
Thumbnail
今天我想跟各位談的「輔銷品」的觀念,是我從直銷的套路學來的銷售戰法:設計一個搭配銷售的,通常用送或是用加價的商品,它其實是銷售轉換的核心,更是提升毛利率的工具。
Thumbnail
每個人小時候 都是天真無邪爛漫可愛 但在成長過程中 經歷太多生活的磨難&壓力 漸漸地遺忘自己原本的樣子 越活越痛苦 越活越麻木 越活越憤世嫉俗……
  我們談過幾次資訊過剩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快速多變的資訊朝我們的五感無止盡地衝過來,我們幾乎無法避免去接收。但這並不等同於「資訊流通得更好、更完整或更順利」,我們能知道世界各地的資訊,但總是被篩選過、甚至被掐頭去尾,重新詮釋過。  
Thumbnail
你花了多少時間吸收知識,又花了多少時間使用這些知識呢? 你是否曾經花了大量時間學習新知識,卻在真正需要用到時發現無法清楚表達出來?這種情況很多人都經歷過,而根本問題在於輸入與輸出的平衡。今天,我們將探討如何在學習過程中找到這種平衡,讓知識真正成為你的工具。 所謂的輸入,指的是吸收資訊,把資訊記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如何培養自信,作者深入探討了自信的來源,並提供了許多對培養自信有幫助的方法,如真誠面對自己、對生命的信心以及仰慕值得學習的人。文章還列出了一些關於自信的參考書籍。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文章提及觀賞公視臺語臺優質節目,如《浪淘沙》、《初聲》、《阿叔》等,學習臺灣文化與歷史。作者並於誠品書店選購三本書:葉海洋《盡興》、周品均《職場不是自助餐》、張明志《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以回應自身在事業與人生方向上的需求。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吸收與應用閱讀中的信息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本文探討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筆記方法,包括局部碎片化的九合一讀書筆記、全局概覽的心智圖筆記及結構內化的閱讀心得文章。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記錄和整理信息,還能促進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習者將知識內化為智慧,提升學習效果和實用能力。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拉馬斯(Lammas)是女巫的八大慶典之一,又被稱為收穫節,是年度之輪中三個豐收節日的第一個慶典。 如果你也想要一起慶祝收穫節,但不太清楚收穫節的活動的話,以下是一些非常簡單且不錯的收穫節活動,新手也可以嘗試看看。 這一天非常適合烘焙麵包或點心,也可以嘗試自行製作果醬,採收植物為接下來的儀式
Thumbnail
今天我想跟各位談的「輔銷品」的觀念,是我從直銷的套路學來的銷售戰法:設計一個搭配銷售的,通常用送或是用加價的商品,它其實是銷售轉換的核心,更是提升毛利率的工具。
Thumbnail
每個人小時候 都是天真無邪爛漫可愛 但在成長過程中 經歷太多生活的磨難&壓力 漸漸地遺忘自己原本的樣子 越活越痛苦 越活越麻木 越活越憤世嫉俗……
  我們談過幾次資訊過剩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快速多變的資訊朝我們的五感無止盡地衝過來,我們幾乎無法避免去接收。但這並不等同於「資訊流通得更好、更完整或更順利」,我們能知道世界各地的資訊,但總是被篩選過、甚至被掐頭去尾,重新詮釋過。  
Thumbnail
你花了多少時間吸收知識,又花了多少時間使用這些知識呢? 你是否曾經花了大量時間學習新知識,卻在真正需要用到時發現無法清楚表達出來?這種情況很多人都經歷過,而根本問題在於輸入與輸出的平衡。今天,我們將探討如何在學習過程中找到這種平衡,讓知識真正成為你的工具。 所謂的輸入,指的是吸收資訊,把資訊記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如何培養自信,作者深入探討了自信的來源,並提供了許多對培養自信有幫助的方法,如真誠面對自己、對生命的信心以及仰慕值得學習的人。文章還列出了一些關於自信的參考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