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心理學》 認識每個人心中內向且強大的一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言

阿德勒的《被討厭的勇氣》書中,曾說過幾句名言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人只能夠透過失敗來學習。藉由失敗的經驗,守護自己「想要改變」的決心。」
「有勇氣、有耐力、有自信,失敗絕非勇氣的挫敗,而是應該挑戰面對新課題。」
2022年因緣際會察覺到自己也許有內向人格的一面,做了《內向心理學》書中的測驗,了解到自己其實並不是那麼外向的人,而是有一半內向型人格,會藉由外向的表現掩飾自己內部自我否定、自卑的心理。也有了動機來閱讀《內向心理學》這本書,來了解自己是什麼人。
知名影星基努李維在社交媒體Twitter曾經寫過一句話
「我討厭人家問我:『你為什麼那麼安靜?』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人,這就是我的運作模式。就像我也不會問你:『為什麼你這麼吵?為什麼你說這麼多話?』那樣很無禮。」(I hate when people ask me, "Why are you so quiet?” Because I am. That's how I function. I don't ask you, "Why are you so noisy? Why do you talk so much?“ It's rude.
從這個案例來看的話,基努李維這位好萊塢影星是否是一位內向性格的人呢?
這次要分享的書籍《內向心理學》是一本專門談論內向者心理學研究的書,作者Marti Olsen Laney是一位精神分析博士,她擅長以其精神分析的專業,致力探索內向性格的議題。
這本書結構清楚,分成三大部分,作者試圖對三個大方向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
  1. 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是什麼樣子人格的人?
  2. 如果我們有內向者人格特質的話,如何與其它人相處呢?
  3. 身為內向者特性的人,如何接納自己的獨特,並成為自己獨一無二的養分呢?
作者畢竟是心理學博士,整本書的書寫風格讀起來稍嫌生硬,但照著上述三個主要架構來閱讀的話,帶給我三個啟發。

Part 1 認識內向的自己

首先分享針對第一部分內容的第一個啟發。
我重新認識到我自己的性格:其實我沒我想像的那麼外向!
我的個性上有時害怕衝突、考慮太多、在意別人看法,遇到問題有時會想逃避。這些內向性格是我們有些人天生就具有的一些特質組合,它既不是不喜歡與人共處,也不是害羞,科學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其實是擁有內向性格的獨有特質。
此外,以作者所做的大腦科學研究,為何對於性格內向者來說,他們時常容易感到疲累?這是由於在性格內向者的大腦中乙醯膽鹼神經傳導路徑較快、較佔優勢,身體腎上腺素和葡萄糖很快會使他們感到筋疲力竭。由於不像外向者的大腦能從多巴胺和腎上腺素獲得許多的快樂感,而回饋迴圈裡的乙醯膽鹼也不會增加,所以對於性格內向者來說,他們無法從交感神經系統中得到像性格外向者所得到的美好體驗。
以上述大腦科學對性格內向及外向者的研究,可以清楚說明為什麼有些人工作上會容易感到疲累的原因,多少是與人的性格及大腦內部的神經化學傳導方式的差異有關。
有時擁有內向人格的人會很在意別人怎麼看我們,然而從上述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從另一個層面理解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書中所說的一句話:
「縱使被說壞話、被討厭,也沒什麼好在意的,因為「對方如何看你」,那是對方的課題。」
因為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內向性格與與外向性格的人在先天上的大腦運作機制是不一樣的,我們可以欣賞外向者的熱情,也可以感受內向者如流水般的強大
我讀了這本書也對具內向人格的名人故事有了不同層次的理解,在書中舉一個例子,出演過《白宮風暴》而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提名的Joan Allen,她是一位非常典型的內向者。她演技精湛,卻從不故意引人注目。她在採訪時曾說:
「隱私對我來說很重要。我是個非常不喜歡暴露自己隱私的人。」
此外,Joan Allen也曾說:
「相較於快速,我比較傾向緩慢的生活節奏。」
並且將自己的電影製片公司命名為「逐步前進」(Little by Little)

Part 2 內向人格特質如何與他人互動

書中的第二部分主要探討的是,如果我們有內向者人格特質的話,如何與其它人相處呢?
第二部分針對與人相處覺得如果傷害到他人,產生的罪惡感有個具體的研究與描述:
「罪惡感卻沒有這麼複雜,它與我們的行動有關,是一種因為做錯了什麼事而感到不舒服、令人不得安寧的情感,就像是手在餅乾盒裡被別人抓住一樣。」
「當我們傷害到某人時,我們會有罪惡感;或是當我們違反了某條規則或制度,並且擔心被逮到時,會有罪惡感。罪惡感驅使我們承認自己做錯了什麼,並做出賠償的行為。」
針對這種與他人相處犯了錯而感到有羞恥感或罪惡感的情況,這本書的建議的解決方案其實很單純跟正向,分享如下。
  1. 弄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傷害到別人: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得罪了別人,事實上並沒有。所以當你以為自己該對某人的煩亂負責時,先看看那人是否真的是處於煩亂的狀態。也許他或她並沒有像你想像的那樣做出反應。
  2. 誠懇地道歉:假如你違背了某個承認,能做的就是誠摯的道歉:「對不起,我當時違背承諾,犯了錯讓你情緒受到影響。對不起。」面對罪惡感的主要解決方法就是道歉。每個人都會犯錯,請原諒自己。
  3. 弄清楚是什麼引發羞恥感跟罪惡感:例如,一位同事在會議上問你問題,你一時講不出話、回答不出來,這可能引發你的羞恥感──感到一無事處,覺得自己一點也不聰明──你會在心裡這麼想。書中建議別這樣子想。請對自己說:「那只是我大腦工作的方式而已。我通常不會很快就回答別人的提問,愛因斯坦也不會。我們可以跟同事說:『我需要仔細思考一下再告訴你。』面對羞恥感的主要解決辦法是自尊。告訴自己你並沒有缺陷,你一切正常,你的大腦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在工作。深思熟慮非常有用。「你就是你」,這樣子很好。

結語

藉由閱讀《內向心理學》這本書,我學到了內向性格的美麗與強大之處,期許接下來我能「逐步前進」地改變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23年第一個週末讀了2020年在台灣出版的暢銷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書裡頭有5個病患的故事,其中有一位叫茱莉的病患, 新婚後懷孕,卻同時被診斷出只剩3年生命可活,茱莉年輕,新婚,懷孕,家族無乳癌病史,卻遭厄運隨機擊中。還在拼命思考怎麼 應付癌症治療和懷孕時,她流產了。 書中第5章談到茱莉與作者
2023年第一個週末讀了2020年在台灣出版的暢銷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書裡頭有5個病患的故事,其中有一位叫茱莉的病患, 新婚後懷孕,卻同時被診斷出只剩3年生命可活,茱莉年輕,新婚,懷孕,家族無乳癌病史,卻遭厄運隨機擊中。還在拼命思考怎麼 應付癌症治療和懷孕時,她流產了。 書中第5章談到茱莉與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書首先會說明哪些測驗可以測出我們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或者是位於兩者之間的中性性格者。再來就是針對內向者在職場、人際及社交這三個方面所遇到的問題給出一些建議。最後也會告訴我們內向者如何進一步的自我提升。
Thumbnail
你是一個內向者嗎?對於內向,你的解讀是什麼呢? 你會覺得內向者不合群嗎?還是你覺得,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 過去我們總認為內向者偏向負面,但內向者也可以很健談、很樂觀。 內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獲取心理能量方式不同。
Thumbnail
內向人的特徵為,喜歡獨處、喜歡深度思考、言語表達謹慎、對於外部的刺激容易感到疲累,但並不排斥社交活動。 害羞是一種情感狀態,在社交中容易感到緊張、不安或尷尬。害羞的人對於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容易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感。這樣的焦慮,會產生迴避與他人互動、退縮等行為。 產生害
Thumbnail
每個人內心都蘊藏著無限的潛能。透過各式的心理療癒工具,擺脫悲傷或是將最黑暗的想法轉變為可以幫助我們發光的心態。工具就像是一座橋梁:銜接你所「意識到的問題」和「造成問題的原因」,並了解事情是如何發生。可能性意味著你能感受到自己做出不同的反應,幫助你跳脫循環。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近期閱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相見恨晚?或說是剛剛好在對的時間遇見的一本書 書中透過對話的方式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也點開了我對於人生任務的逃避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節錄自"被討厭的勇氣"p.75 .....阿德勒將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人際關係分為[工
Thumbnail
《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這本著作宛如一位智伴,溫暖親切地牽起你的手,引領你走進孩子那斑斕絢爛的繪畫天地。作者賴育立老師以豐沛的實務經驗,娓娓為你解讀孩子筆觸下隱晦的情感訊號。這本書如同一面清晰的鏡子,讓你透過孩子創作的每一幅畫作,及時探知他們當下最真實的需
象徵內在世界的皇后—收回投射的歷程 我們的自我與潛意識智慧合謀透過詭計與武力,成功的消融我們那聰明的自我陽性頭腦,利用矛盾的心理狀態,這股鍊金術的路徑來踏入潛意識的範疇,逐漸觸及到我們內在世界的皇后—伊索爾德,我們的Anima少女魂魄。   在我們的心靈疆界裡,也開啟了一個空間,給了皇后一個名
Thumbnail
透過了解I型人的特質,幫助I型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並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Thumbnail
本書首先會說明哪些測驗可以測出我們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或者是位於兩者之間的中性性格者。再來就是針對內向者在職場、人際及社交這三個方面所遇到的問題給出一些建議。最後也會告訴我們內向者如何進一步的自我提升。
Thumbnail
你是一個內向者嗎?對於內向,你的解讀是什麼呢? 你會覺得內向者不合群嗎?還是你覺得,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 過去我們總認為內向者偏向負面,但內向者也可以很健談、很樂觀。 內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獲取心理能量方式不同。
Thumbnail
內向人的特徵為,喜歡獨處、喜歡深度思考、言語表達謹慎、對於外部的刺激容易感到疲累,但並不排斥社交活動。 害羞是一種情感狀態,在社交中容易感到緊張、不安或尷尬。害羞的人對於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容易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感。這樣的焦慮,會產生迴避與他人互動、退縮等行為。 產生害
Thumbnail
每個人內心都蘊藏著無限的潛能。透過各式的心理療癒工具,擺脫悲傷或是將最黑暗的想法轉變為可以幫助我們發光的心態。工具就像是一座橋梁:銜接你所「意識到的問題」和「造成問題的原因」,並了解事情是如何發生。可能性意味著你能感受到自己做出不同的反應,幫助你跳脫循環。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近期閱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相見恨晚?或說是剛剛好在對的時間遇見的一本書 書中透過對話的方式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也點開了我對於人生任務的逃避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節錄自"被討厭的勇氣"p.75 .....阿德勒將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人際關係分為[工
Thumbnail
《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這本著作宛如一位智伴,溫暖親切地牽起你的手,引領你走進孩子那斑斕絢爛的繪畫天地。作者賴育立老師以豐沛的實務經驗,娓娓為你解讀孩子筆觸下隱晦的情感訊號。這本書如同一面清晰的鏡子,讓你透過孩子創作的每一幅畫作,及時探知他們當下最真實的需
象徵內在世界的皇后—收回投射的歷程 我們的自我與潛意識智慧合謀透過詭計與武力,成功的消融我們那聰明的自我陽性頭腦,利用矛盾的心理狀態,這股鍊金術的路徑來踏入潛意識的範疇,逐漸觸及到我們內在世界的皇后—伊索爾德,我們的Anima少女魂魄。   在我們的心靈疆界裡,也開啟了一個空間,給了皇后一個名
Thumbnail
透過了解I型人的特質,幫助I型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並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