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書架上拿出十幾年前買的《失控的正向思考》翻閱,赫然發現書中被挖出了一個長方形,而且紙張切割的整整齊齊,驚呆的我馬上拍照,傳到家人的Line群組詢問:「這是誰的傑作? 什麼用途?」兒子回:「是我啦,這樣放手機剛剛好!」原來兒子把手機放在書中,手機切成靜音、觀看別人打電動,我們渾然不知兒子高中時有此嗜好,這件事打翻了我以為孩子高中猛K課外書的印象。
我想起孩子國中時,有回爸爸看到兒子半夜回覆他的國小老師FB貼文,爸爸覺得很納悶,因為時間是半夜1點半左右,我們給的是沒開通網路的手機,而家中平板需要爸爸打密碼才能開機,國中兒子怎麼會在父母睡了之後連上FB呢? 嚇壞的我,以為孩子趁我們睡覺後偷溜出門去網咖上網,一問得知兒子晚上歸還爸爸平板時把平板螢幕燈關掉,蓋上套子,但並沒有關機,他「乖乖自動」放回爸爸書架,等我們睡著他再起床上網跟朋友網上聊天……就是這麼湊巧,爸爸跟國小老師是FB好友,所以不經意發現兒子是「暗光鳥」,三更半暝毋睏。後來跟兒子討論後,家中網路設定晚上11時自動斷網。
兒子青春期的各式花招讓我想起自己曾經的高中叛逆,如何擁有不順從的自由快感呢?清晨躲進房間衣櫥沒去上學,在衣櫥裡的我又睡了香甜的一覺,等再度醒來,屏氣聆聽房外,媽媽在廚房刷洗、在客廳打電話,接著出門的聲音……整個家瞬間安靜了,於是我安心離開衣櫥,但卻沒有真正自在,反而覺得無事可做、百般無聊,也唸不下書,就出門東逛西逛後才搭車到學校,繼續一如往常的上下學;而高一時,國文老師要求學生每一首詩詞通通一律背下來,且每天早自習默寫,我不知哪裡來的膽子:不背就是不背,全班就是我一個人罰站,老師也沒轍;還有一次天氣漸熱了,同學們陸續脫下外套,他們甚至喊起口號:「脫外套、脫外套……」,我似乎跟口號賭氣似的,就是不肯脫外套,再度成為同學眼中的「怪咖」。
若要問孩子那固執的拗脾氣與各種讓大人匪夷所思的言行有什麼原因,各式答案的背後或許是「我長大了,我要自由」。
回首青春歲月變得好模糊,現在再也想不起來我是因為討厭國文老師、詩詞如天書背不起來,還是為了反抗所謂的「家長師長權威」而反骨,做出翹課、寧可選擇罰站也不背書等等記載在青春簿子裡的事。但我猶記得,高中是胖女孩的我,被同學嘲笑「象腿」、在同學起鬨下還跟男生比腕力,還有胖到褲子鉤子勾不起來,所以選擇跟同學走不同路線的往事。
現在因為青春期兒子的不受控行徑,讓我再度回首過往,雖然如今成熟的我已淡然,但我因此可體會,每個青少年都有自己未必能夠解釋清楚的堅持,又或是青春的苦澀啊!
時間如良藥,除了當事人本身,父母、周遭的同學及師長對於青少年曾經的不順從或許都不復記憶了,青少年可能也沒有想過要跟所謂的「權威」拚個輸贏高低;青少年證明「我存在」的方式百百樣,他們或許是為了爭取在僵硬、制式框架裡自我些許的自由吧! 年輕人透過無意的「諜對諜」方式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響,人生的一路跌跌撞撞是必然吧。
當年我翹課溜出家門的那天晚餐,渾然未覺的媽媽對爸爸說:「我今天出門沒鎖門,真是健忘,幸好家中沒遭小偷……」現在的我再看著當年安靜扒飯的自己,感到很慶幸,幸好家中沒遭小偷闖空門,不然現在的我真的會萬般後悔。
翻閱我們青春簿裡的記憶,有助於我們以「換位思考」面對青春期孩子;換位思考的理解是親子諜對諜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