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是中宜師總結兩年讀書會經驗與數年教甄口試經驗的心得,有關我個人書單與讀書會籌備方式,請參考我的「
讀書會篇」;有關筆試準備與分析,請參考我的「
筆試篇」。
本系列都是我回顧自己這幾年考試的心得,純屬一家之言,相信所有教甄場上的備考者都會有自己的兩把刷子,所以不論是師培生、實習生、代理老師或因為其他緣故要為高中國文教甄備考的對象,請把我的這些分享當作參考就好;我的擬答、準備方式、分析都是我根據自己的經驗摸索出來的,不能代表正解或教甄該校的立場喔。
本篇擬就教甄複試當中的教學演示與行政口試準備方式作自己的經驗分享,原則上依照事前的準備和遇過的情況作概略的分享;教甄在筆試這一關就是刷掉大多數人的門檻,會進到複試這一關的應該都可以說是強者了,我的複試經驗也不能算多,自我評估表現也不算絕對好,再加上複試很看臨場發揮,事前準備只是給人先做好心理準備而已,要磨試教絕對是上台最有效,因此本篇的篇幅比較多還是會介紹我個人準備的方式,上台的功夫還請再多從自己的實習經驗、代理經驗磨練。
教學演示準備
準備範圍
教甄複試的教學演示通常是十五或二十分鐘,依各校簡章開出來指定的範圍不一,我遇過有學校提供的完全是課外的陌生文本、大多數簡章會說是核心古文十五篇或是某一冊課本,以備考的立場來說,應該優先把核心古文十五篇準備起來,再來是常見的A類選文(或者有些比較常見的老三十篇)、以及某些市占率比較高的出版社課本(比如翰林版)。
準備方式
要事先為複試備考,當然上台演練是一定要的;但在那之前,我建議還是一定要製作好教案,並且每一個教案都要有上台演示、練習過。我自己以及聽聞的教甄考生也有沒做教案,直接抽到什麼課文簡單準備就上去的,對我個人而言那些曾經都是顆粒無收、連備取的門檻都沒摸上過,所以還是建議要做教案為妥。
就和在學校教書時一樣,有時候同科共備或開發課程會有說課、議課、演練觀摩等環節,為教甄複試備考時設計教案也不是自己對著電腦做完就好了。我個人的方法是與讀書會夥伴排進度議課跟演練,我們都會錄影,有時候回家我自己看了錄影、或是把錄影傳給朋友看聽一聽意見,在那之後才順成自認是完美的教案。
複試流程準備
如上所述,準備好教案大概就可以花掉你暑假到上學期寒假差不多半年多的時間,通常下學期開學後就要把自己調整成備考狀態了。我的話在第二年讀書會約莫準備到三月,然後就開始一些學校缺額釋出、準備報名,四月開始就有筆試,後面筆試有過的學校就會進入複試。
對於沒有體驗過教甄複試的讀者,我簡介一下複試流程:完成報名後,通常複試前一天或當天就到該學校住宿休息,看該學校如何安排演示的順序,大多數是複試集合時間到就抽籤;每個學校複試作法不一,有的試教和口試是同時進行、有的是分開進行。
試教佔錄取分數較大宗,也比較被認真對待;演示前通常會有十五分到二十分鐘不等的準備時間,在準備室有的學校讓帶手機與個人資料、有的學校什麼都不讓帶;準備時間到就會帶位引導你到演示地點,試教完可能會有專業口試(時間不一,我遇過有十分鐘、八分鐘、五分鐘甚至不口試的),然後就出來了。
教學演示過程中,通常是進門或是你一開口就開始計時;我會一進門就先把自己的三折頁給考官、說明自己的課次,上台後就開始試教。教學演示各校通常都是不讓帶自己的資料的,只准帶一張紙(在準備室發給你,可以寫你的板書規劃在上面,或是自己筆記一些要講的東西);通常在準備室跟試教室都會有一套課本(我個人是第二年的教甄就都自己背課文,講桌上的課本我都不會去翻——有點浪費時間,而且我也想秀一下自己對課文足夠熟悉XD);通常結束前一分鐘會響短鈴、時間到會響長鈴,然後就是請你回應專業口試,考官提的就是你剛剛教的東西、或是針對這一課或你的專業的問題。
通常為了節省時間,各學校在辦教甄時都會盡量讓試教跟行政口試同時進行,依你抽到的順序先去試教或先去口試。口試的話就都會問行政、導務相關問題了。
簡單說一下我的經驗談:前面所說的教案,我會在三、四月的時候印出來,去考筆試的時候就是只帶著自己的教案本。如我在「筆試篇」所說,筆試是考你的學養技術,考前帶著出版社的備課用書、參考書什麼的,我認為那可能是自己的學養還沒有歸納出一套系統。考複試我也是帶著自己的教案本,第一年考教甄時我還會帶三大本自己的教學檔案想給考官看,但是又笨重又沒有效率,第二年我就印三折頁了。
在複試中不管自己抽到的順序在前面還是在後面,我都是保持好自己的生理狀態、看自己的教案本當作準備。進去準備室有時候不讓帶資料,我就默寫出我的板書設計;讓帶資料的,我就可以盡快把板書謄好之後盡快準備。
通常教學演示跟口試出來之後,我都會迅速把被問到的問題MEMO下來,回想自己有沒有不清楚的地方、下次可以怎樣答得更好,即使講不好也就氣餒一下下,下一場再努力就好。
接下來,我就針對備考階段的教案設計、觀議課和試教練習作介紹。
(一)製作教案
師培體系應該都會讓學生練習做教案,至少實習時的教學演示是一定會有準備的。但那比較是偏向在校內面對學生而作的教案;有的代理老師可能也會在代理階段想投教案比賽所以也會做教案,不過我想說明的是針對教師甄試的教案設計。
我與夥伴籌組讀書會兩年,教案格式也有所進化,所以以下以我自己為〈赤壁賦〉做的兩份教案為例:
原則上都以十五分鐘為單位去設計演示內容,教學目標符應新課綱精神是以「知識、能力、態度」去作設計。在師培課程中應該都會學到教學流程的「準備活動—發展活動—綜合活動」,我當時是以「準備活動當作學生settle down的階段」為概念去設計的,上台時就是我們在謄寫篇名作者、打招呼的那個階段。
從上圖可以看出第二年起我的教案多了很多欄位,簡單說明如下:仍然有教學目標,依照你想發揮的切入點去做修改;新增「議題融入」、「核心素養」、「文本表述」、「重要內容」、「重要技能」、「核心問題」等欄位。
這是我進到一些複試後想到要做的修正,因為新課綱時代,諸如「如何使用本課融入十九項議題」、「會使用什麼教學/探究活動進行本課教學」等問題是很常被問的,所以我覺得要事先在教案中做好。至於「文本表述」、「重要內容/技能」、「核心問題」那些是幫助自己更深入掌握課文,也有可能會被問到像是「你認為本文的核心問題是什麼」之類的筆試或複試問題。
再把教案的下半頁截圖展示如下:
在我還是空手考教甄的時期,光是在準備室讀課文、抓重點、規劃板書就耗掉大部分時間,上台會因為自己心裡沒有底而緊張發虛、課文也記得半生不熟,還要對著自己手上的紙參考、要翻課本。
所以教案上我會把板書要寫什麼都規劃好,屆時在準備室只要把板書抄上白紙就好;我個人也習慣把課文原文、一些重要的歸納表格或參考資料附上去,可以在應試等候期間複習。
會放延伸閱讀也是考量到「配合本課會指定什麼延伸閱讀」之類的問題;另外因為是讀書會共備,所以我們會設計專業問答題目,在練試教的時候用。
第二年讀書會開始,我的教案都變得很厚⋯⋯XD"我自己加入了「大考試題」欄位,幫自己抓重點的同時,也是想說可能的話在專業問答階段秀出自己對考古題的熟稔程度,但這也要看狀況:有的課次的考古題跟你想結合的點沒有關係、或是你自己也不知道加入這個要幹嘛;大多數時間考官問的問題也不一定有機會讓你跟大考試題做結合,或是你根本記不得那麼多大考試題⋯⋯Orz
簡單小結一下,事先為教甄複試做準備的教案設計,應該要為自己考慮到「準備室那二十分鐘我需要什麼東西」以及「上台那十五分鐘我可以做到什麼」來規劃,所以我會每份教案下面放原文;在教案中加入「議題融入」、「講述時用得到的原典」、「可以操作的活動或指定作業」。到現在考上之後,有些課程我也可以回去翻自己以前做過的教案,曾經整理過的資料有的可以複製貼上併入自己的備課、想想有哪些東西在現在的教學用得上,走過的路都不會白費。
再來說說在讀書會中的觀議課與試教。
(二)觀議課演練
籌組讀書會為教甄準備是比較有效率且有幫助的,在練試教這塊的幫助尤其大,因為你可以跟夥伴們進行共備、大家互相幫忙看上台試教、為彼此的教案提出意見。如果無法以讀書會形式準備試教,我會建議仍然要自己做教案,有機會上台就要多上台練習自己的口條跟膽量,並且盡量找機會請人幫你看演示。
在我有參加讀書會之前,只有少數幾次機會有請自己已經考上的大學同學幫我看試教,其實自己會覺得很尷尬不好意思,而且只有那麼一次、兩次,幫你看的人也不見得能幫你想得很完整,也不一定真能看出什麼毛病或是讓你從此脫胎換骨——有些問題可能是長期的,一兩次的練習、一兩次同學的提醒真的很難扭轉。
我們讀書會的練習流程大致上是這樣的:依時間規劃進度,比如練筆試那一週就同時說課、議課;練試教那一週(很幸運夥伴都能跟代理學校借到假日的空教室)就排順序上台、模擬專業問答、幫彼此修板書。
1.說課、議課
在指定的時間截止前,大家事先把試教的教案做好上傳到共用資料夾,meeting時就按照自己的教案簡單說明自己這一課的試教規劃——在此過程中,夥伴們彼此可能就能從教案中看出你的設計理念有沒有問題、有什麼亮點、板書的詞句可以怎麼修、引起動機跟綜合活動合不合理要不要修。
以我第一年讀書會的〈勸學〉教案設計為例:
可以看到我那時候的設計比較簡陋。(還有當時應該是生活也很忙,教案有的欄位會空著來不及寫完XD)
可以看出板書部分的完整度就比較高了。順帶一提,我反思自己在試教這一塊的課程規劃與板書設計,我通常是比較顯得劍走偏鋒或說凸顯個人特質的那種老師,所以常常抓的課文重點(教學重點)比較不會是直接從備課用書轉化過來的樣子,畢竟我認爲備課用書都是出版社請資深老師寫的,當然是經過資深教學者再消化的產物、是有品質保證沒錯;可是在教甄場上,台下考官也都是資深老師,他們當然也看得出來你呈現的東西是從備課用書來還是自己生出來的。所以備課用書可以拿來幫自己抓重點,要在教甄場上展現自己的亮點,必然要從你個人的專業素養或者興趣學養出發,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切入角度,要既能呼應課文重點、也能展現你的突出之處。
我最後再拿一個我自己比較得意的教案為例:
我有自費去學「東默農編劇教室」的網課,「衝突=想要+阻礙」就是他簡化出來的說法;使用「衝突」來解構〈一桿「稱仔」〉可以將情節很有系統地歸納、然後將全篇的主旨凸顯出來。〈一桿「稱仔」〉與「圖尼西亞革命」(又可稱「茉莉花革命」,雖然有點不太對啦,就是「阿拉伯之春」的前奏)的相仿與比較也是我自己在備課過程當中發現到的,108那一屆我在代理學校就用這個當作給學生作學習歷程的報告,就我個人(淺薄的)所知,好像也沒什麼老師有用圖尼西亞革命結合這一課一起上。
我在「筆試篇」說過我曾在代理學校有機會上選修課並且自己設計教學內容,那一年結合時事「反送中」事件、還有在疫情前有帶學生出外參訪人權園區、並且自己去上人權公約課程,那年自己也看了很多相關政治哲學書(如《暴政》、《憤怒與希望》等)林林總總加起來變成我對人權議題的素養,在考筆試的時候如果遇到議題融入的問題就變成我的好球帶;在複試場合如果有幸抽到相關課文就能得利、或是在專業問答時可以秀出來。
2.觀課、試教
如果以讀書會形式進行說議課、試教觀課,四到六個成員一趟流程跑下來,通常也能耗掉半天以上。為教甄備考的人來自各種各樣的背景,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專長興趣都很多元,理論上對於磨練上台技巧還是很有幫助的。
因為我的讀書會經歷不一定能適用所有人,也不是所有讀者都能找得到「能穩定進行讀書會、合得來」的夥伴,所以以下我也只能簡單說明我的經驗,請讀者依自己的需求參考就好。
我們通常約在週日早上九點集合,大家會合、到達學校吃一吃早餐排一下順序也就九點半了;通常我們會有事先排好的課次表,每一週要進行試教的課次都已事先決定、並且完成了說議課跟教案設計,到meeting這一天就是大家抽課次或順序上台,模擬教甄考試形式,我們會給夥伴準備時間(第一年可以帶自己事先做好的教案上台,第二年就仿照正式教甄只准用白紙上台)、安排時間提醒的短鈴跟長鈴,並由台下的夥伴假裝評審提出專業問題、進行計時的專業問答。跑完以上流程大家就會針對所見所聞提出反饋意見,或是建議修改調整的地方,有時候為夥伴重新修板書或是抓亮點就可以耗很久,然後就換下一位上台。
當自己在台下觀課的時候,我很建議要適當地轉換自己的心態。有時實習生來我課堂觀課,可能因為出於尊敬,在課後討論時常是針對教學的專業內容提問——畢竟實習生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可能自己對於高中教材也還不熟悉、也尚未適應自己已經轉換的身份,就是把台上老師當成「老師」來提問。不過我自己帶實習生也會提醒,觀課時要注意的不是「老師在台上教了什麼」,而是「老師在台上是怎麼教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在台下觀課的人也要將自己調整為「老師」的身份,向台上的「同行」觀摩學習,去注意到人家在台上的台風口條、板書結構與教學內容的關係、怎麼引導學生專注理解、乃至老師用什麼例子帶出一個概念,這才是觀課者的學習。
具體舉例來說,我在學校教〈赤壁賦〉用了兩週多的時間,教學單元流程是:「北宋政治背景—蘇軾生平—〈赤壁賦〉課文—存在主義—國學常識(賦體、貶謫文學等)—107國寫〈靜夜情懷〉」,不同老師在學校教這一課當然都會有不同的規劃,而實習生來觀摩時可能來聽到課文為止,或許他們會想要學習理解我的課程架構、我教的北宋史或存在主義的概念,但是我會期望他們觀摩後提出的問題是「如何解說簫聲的層次」、「用什麼例子講解『變與不變』」之類的更貼近教學技術的問題。
如果是大家在讀書會中的觀課,通常夥伴在台下演示的時候,我們在台下也是在做筆記,有時候我會抄夥伴的板書,看看它跟原先議課階段教案的異同;並且我也會適時記些時間、有留意的地方,舉些例子:
可以看到我除了抄夥伴的板書外,也記下了他課程流程中的東西(例如引起動機用角落小夥伴花了一點五分鐘、「ㄙㄚ嬌」和「花枝亂ㄓㄢˋ」的發音等)。
大家籌組讀書會就是為了彼此砥礪進步,觀察到的問題不妨都恰當地反饋給夥伴,也從夥伴的建議中找到改進的方向。
從上面圖片可以知道,在上台演練後夥伴們發現我在整理資訊的板書(黑色字的A資訊、B意見、C判斷那些)就花太多時間在寫,所以建議我適當地口頭帶過,用上位概念帶過去(「命案現場」、「命案之前」那些),focus在命案過程的矛盾敘述,因為那才是文本精彩、也是我們應該要讓學生留意到有關教學重點(後面的「→角色動機與說詞的合理性⇢人性自利」)的地方。
同樣的教案,在議課階段也許我們都覺得很理想、板書設計得不錯;但實際上台被觀課之後才會知道自己可能時間捏不準、板書會寫不完或是重點沒帶到之類的問題。
本文主要是介紹針對教甄複試的事前準備方法,來到這篇文章的讀者各自應該都有上台時自己的強項或想增進的方向。我在這篇文章中當然無法還原某年某月某日我們讀書會的整體流程,所以以下我試著搭配我的教案、上台試教的錄影嘗試提出一些分析,提供給讀者參考。
以上是議課階段我的〈狼之獨步〉教案,其中原本預計第二部分要講這首詩的語言特徵,在議課時得出結論是要用口頭帶過,在上台時的板書預計要省略掉這首詩節奏用詞方面的分析。
以上是上台演示時候的板書,可以看出第二部分就改成託物言志了。
這是上台演示前帶的板書草稿,那是我們第一年的讀書會,所以有在準備前先把板書設計好並且把要講的東西補上去;藍色字就是上台演示完夥伴們建議修改的地方,例如把自我書寫提高到第三大點、把「人物」改成「行動」、把「主題」改成「情志」之類的。
附上我上傳的
紀弦〈狼之獨步〉試教影片,這就是在修板書之前的版本。從中也是可以看到我教學的一些特徵跟優缺點啦,現在自己回頭看也覺得口條蠻爛的XD,就提供參考這樣。
綜上所述,我仍是建議要以讀書會形式為教甄備考,且運作模式要好好搭起架構、按表操課,並且要勇敢上台給人看、磨練自己也培養出自己的亮點。我也是有耳聞過一些強者沒用讀書會還是會考上的,通常日常生活中就能觀察出這位準老師的一些特質啦。我自認不算是試教很強的老師,現在在學校教書的話也不會像試教那樣那麼嚴謹或是搞一些花招,所以以下我僅從個人的複試經驗出發,簡單說一說我實際在考場上遇過的問題和心得,提供讀者參考。
複試經驗分享
我在「讀書會篇」有列出我曾經進過的複試學校,都是列正式教甄;至於代理教師甄試的經驗雖然也不少,但那就不是本系列文章有意涉及的範圍。先整理我每間遇到的篇目如下:
108年新店高中:〈諫逐客書〉。
109年北一女中:周芬伶〈對鏡三則〉選〈對鏡〉、〈顧影〉二則;延平中學〈坤伶〉。
110年高雄女中:〈燭之武退秦師〉。
111年新竹高中:〈項脊軒志〉;高雄女中〈石壕吏〉;台中女中〈鴻門宴〉。
(一)裸考時期經驗
108新北聯招我過筆試後填的志願是新店高中,抽中〈諫逐客書〉理論上我應該要很拿手,但那時期是我空手裸考的時期XD,關於考試的細節我也都忘光了。Orz
109筆試裸考進北一其實也挺意外的,也是剛好那年的題目有發揮到我擅長的領域。至於抽到的文本,就我所知像師大附中、北一女(建中不確定是不是)都是提供課外文本,我抽到的周芬伶本身我就不熟,所以也是講得蠻爛的。在專業口試當中,考官也是圍繞著這篇文本問命意主旨,我當然也是答得很爛。考延平那次我是在準備室中很快google一下〈坤伶〉(因為以前沒有備課過),在專業口試時被要求用超現實主義解釋這首詩⋯⋯我也是毫無準備XD,後來是備取進去的。
(二)110年度經驗
110的雄女複試那時我就有參加讀書會了,因為當時開缺最早、我在私校也還沒簽續聘,所以就去考、並且通過了筆試。以下是我那一年的教案草稿:
那時候專業問答被問的問題有:
1.以所分享的遊說原則分析〈諫逐客書〉。
2.以生活實例解說所分享的遊說原則。
我在備課階段看到101指考以《文心雕龍》的「時利」、「義貞」、「言資悅懌」考學生分析〈燭之武退秦師〉,所以想說用這幾條當作我教案的亮點,畢竟我自己覺得那些「說之以理、挑撥離間」之類的分析手法太老套了,平常在學校教學是用那些原則在教,但無法讓自己在教甄場上脫穎而出。
但現在回頭看的話,還是覺得用《文心雕龍》裡的詞當原則的確太冒險了,所以這就給讀者參考就好。
(三)111年度經驗
111是我待讀書會第二年了,教案算是都做得比較完整,大多數有做教案的課次都有上台演練過,筆試也都有寫考古題練習,自己心裡也比較有把握。
1.新竹高中
竹中抽到〈項脊軒志〉,以下是我的教案板書,但實際上台時寫得不太一樣:
我對竹中那次的專業問答印象很深刻的是下面坐了一大票考官⋯⋯XD"
總共被問到四個問題:
1.要我解釋課文第四段以諸葛亮、巴寡婦清為人物典範的意義;
2.全課課文講到「多可喜,亦多可悲」其中「可悲」的層次;
3.應該是問一個跟別篇寫法的比較⋯⋯但我忘記具體的問題了;
4.〈項脊軒志〉這篇文章流水帳般的寫法的問題。
第四題具體的問法我也忘記了,但我記得我就是在這題自己莫名其妙語氣衝了起來XD,我提到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當中的「瑣碎政治」問題,因為在舊式父權社會,女性、家庭私領域等事務被視為不上檯面的東西,無法進入所謂偉大的文學,因而女性主義作者或有相關意識的作家才會特別記述流水帳般的家庭瑣事,以此來與父權系統的「大敘事」相抗衡。
我大概那時候自己以為被冒犯、又急於想陳述我上面那一串東西,聽上去好像給人頂撞評審老師的感覺吧?XD"這是我覺得我竹中試教只拿70分的原因啦,不然我在竹中行政口試分還挺高的。XD
現在想來應該是我有誤會問題用意的緣故,有點對不起當時的考官。也在本文這邊提醒來參考我經驗的讀者,如果在專業口試或行政口試上考官的問題讓你感覺有疑慮、不確定人家提問的內容或用意,也不妨再向對方確認清楚問題。
我也是有在口試時被問過覺得很受傷的問題,像是「考那麼多年考不上,你認為自己的問題是什麼」或是「為什麼某某校沒有續聘你」這種很傷人自尊的題目,當下受傷的情緒也是很難免的,可能自己會很往心裡去、回家也要躲被窩裡哭,尤其多年代理那種職涯沒著落的沈鬱是很大的壓力。我在狀態最糟的階段,的確也會把自己生活的不順歸咎於自己的代理身份,也有去諮商紓解、嘗試讓自己好過一點。解脫代理身份後,少了這個根源,生命中的問題就要直面解決。
如果本文的讀者也「不幸」遇到聽上去不太舒服的提問,我會建議懷抱著「過去就算了」的心態去看待,遇到自己發揮不好的問題也不要怨天尤人,下一場重新來過就OK。
2.高雄女中
111年我應該依序是先考雄女複試、再來竹中、最後台中女中。雄女我抽到〈石壕吏〉,其實很搞笑的是那時我漏掉沒有print我整份〈石壕吏〉的教案,但有把板書用一張空白紙謄抄在我的資料夾中,所以引起動機跟綜合活動都是在準備室中臨時想的:
全詩分析的板書應該差不多,但後來的指定作業我是要求做一個分組報告,仿照
端傳媒的聲音劇場企劃,請學生為某一個主題搜集訪談錄音,剪輯成一個報告那類的。至於我上面教案的綜合活動,是想請學生上遷台歷史記憶庫,去了解當年被捉兵來台的外省軍人的故事,並且配合《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中〈只是一個兵〉有講到捉兵;〈管管你不要哭〉使用採訪逐字稿形式倒也能〈石壕吏〉的寫法作呼應。
我被問到三個專業問題:
1.如果用民歌結合〈石壕吏〉,會如何設計課程。
我好像是說會從人權教育切入,可以用〈島嶼天光〉談政府暴力,那之類的。
2.複試報名表自我介紹中提到「全英文授課經驗」具體如何操作。
那次雄女是要求複試填他們設計好格式複試報名表,我進去試教跟口試時都說他們不看三折頁跟教學檔案。
(所以給讀者提醒:如果遇到像這種複試,填寫報名表時就要好好把自己的能耐亮點表達到!)
我是因為知道雄女有雙語實驗班、我自己又有雙語專長,而且也真的做過全英文授課,所以被考官問到這個就感覺挺幸運的;以下也簡單分享給本文讀者。
我在私校第二年,高中部用龍騰版有一課艾西莫夫的短篇小說〈真愛〉,在備課階段我就想挑戰自己好久沒用上的英語XD,所以事先先找出英文原文、也看了看國外的老師的教學投影片,自己也惡補了一些科幻小說的知識,甚至明明不是讀書會要求的進度,也自己做了份簡單的教案:
那時候有請同事進來觀課,不過在學校裡的教學,那時候又只有一個高中班、只有一次的演練機會,所以時間分配上不太理想。前面Quizlet就玩了十分鐘,後面請學生寫的英語學習單也是完成得「二二六六」的。XD“
所以,在複試被問到這個問題時,我就簡單描述了一下我的準備過程和進行模式、需要調整的地方——事前先給同學所需的單字、原文叫他們要事前閱讀,發現問題(因為語言的障礙而)難以理解的話要用yes or no再問一遍、叫他們分組回答以便在原文理解與英語理解上互相幫助;從學生程度的分析所得可以調整授課模式,比如英語授課聽不懂要翻成中文再講一遍之類的。XD
第三個評審的專業問答是問〈石壕吏〉可以結合什麼SDG,我好像是講公平的教育機會那類的吧⋯⋯那時有點頭昏一下子被問住了,所以我會建議來讀本文的考生在作教案時也想一想每一課跟SDG的結合。
3.台中女中
111年第三間進複試的學校是台中女中,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們試教、專業口試、行政口試是分成三關,也就是試教室的老師們只看試教不提問,專業口試關是單獨一位老師在行政關的最後一位。
試教也挺酷,當天是由應考生代表抽一個題目,所有人教同一篇課文,但只有進準備室才會讓你知道是哪一篇課文,杜絕了提前準備的可能性。那時我抽到偏中後面的順序,所以在休息室就翻自己的教案複習,也很巧我複習時覺得〈鴻門宴〉我自己歸納出來的分析架構很不好記、所以複習了一陣子,去到準備室得知是試教〈鴻門宴〉,算是剛好有準備得相對熟悉。當天他們是不讓帶資料進準備室的,所以我還算順利地有把自己的板書默寫出來(但不完整),剩下時間就是用來讀課文、記細節。說來搞笑,我自己是研究《史記》的,但是在那之前我還沒教過〈鴻門宴〉,所以我認為自己的起跑線應該跟所有教甄備考生差不多。
更扯的是,我當天也有點緊張,所以上台時板書的距離感捏得不是很好、全部文字都擠在黑板右邊;他們好像是用某間會議室當作是教室而不是學生用的教室(因為是在星期三考試,教室都有學生在上課),所以講台的高度沒有墊高,我又矮XD黑板上面的空間都寫不到,整個表格擠在一起,我自己寫到後來都覺得板書超醜的,自己心裡都在想演示得好爛大概不會上了;而且我寫完第一部分的表格就響短鈴了!我心裡超慌!所以教案上原定的二、三部分我就是用口頭帶過,好像連作業我都換了一個符合當下進度的(好像是叫同學梳理人物性格之類的吧),差不多有在響長鈴前一點點時間結束在一個該結束的地方(沒有講不完被長鈴逼下來,聽上去好像原定就是教那麼多一樣),然後道謝完就自己灰溜溜地出去了,臨出門時我恍惚還聽到有評審聲音說「這個也很強欸⋯⋯」的樣子,我心想說「哭啊!我真正的實力都沒有發揮出來Q口Q」,豈料後來因為筆試成績的比例較高使我獲得正取⋯⋯Orz人生際遇真的什麼都說不準。XDDDDD
如前述,台中女中的專業口試是額外一個關卡,我想他們應該是請比如科主席之類的老師來把關、想要挑到能有助於全體國文科團隊的老師,我被問到四個問題,現在只記得三個了:
1.教學生涯以來最有成就感的事是什麼。
2.個人生活狀態是否適合到台中女中執教。
3.分享語文競賽指導經驗。
第三題的話,因為我剛好在私校有帶一個國中部的學生國語朗讀打到市賽,所以勉強可以說自己在國語文競賽部份也有點擅長的地方。
以上就是我少少的幾次進到正式教甄複試的經驗分享,至於考代理的話那經驗就多了去了。我簡單說說我對代理教甄的看法。
一般來說都會認為正式教甄看的是這位準老師未來的發展性與潛力、代理教甄要的則是可以迅速上手cover課務(或行政業務)的即戰力,所以應屆考上教甄的也時有耳聞、代理老手一再續聘也是常態。但是不管是應屆考生或是代理老鳥,想要考上正式教師的目標應該都是一致的,所以自我的成長應當不會終止;我自己在上岸後仍然每一課都盡量做到重新備課、製作新的教材教具、嘗試不同的教法。現在回頭看過往的代理經驗,也很感謝以前自己的努力,曾經一直考不上的淚水也都是持續進步的動力。雖然也一度想要轉行、給自己設下35歲沒考上就轉行的停損點(殊不料真的35歲考上了⋯⋯也已經算慢了),不過也是前面的累積造就了現在的自己。
因此對於代理經驗,相信大多數人也是一樣,通常會瞄準名校的代理優先選擇,畢竟名校的學生程度好、資源佳、在職老師們也可以好好請教,甚至說有機會讓老師進化,能夠在考上之前先去磨練、觀摩一番那是很理想的。不過即使沒有名校代理經驗也不代表什麼,代理學校都是考上之前收入與教學動能的保障,只要有心到什麼樣的學校都能好好學習。
國文科的代理教甄機會也較多,從我個人感想來說,有續聘當然比較有保障、沒有續聘又沒考上教甄導致要找下一間代理,那也是生命給予的歷練。如果自己的經濟狀況允許,換學校乃至換縣市代理其實都挺不錯的,重點是要抓住機會讓自己成長。
以下再針對行政口試作些簡單的分享。
行政口試經驗分享
我有確實擔任行政職的經驗是註冊組協行和沒有在名目上的類似圖書資訊組的協行,代理階段在私校有當過一年的國中部導師。在複試時,你的行政導師經歷是要列進報名表裡的,年輕新老師沒有行政經驗或是代理老鳥有或者沒有行政經驗,行政關的口試委員都會對你有不一樣的想像,也並不是說沒經驗就比較差或有經驗就絕對好,重點還是看你的人格特質、意願表達與對相關業務的心理準備。
我自己回頭看自己的行政口試經驗,都覺得常常分數大起大落,有時發揮得好、有時有很明顯的問題。狀況好時可以跟考官笑成一片,也有很尷尬大眼瞪小眼的時候XD,所以我覺得我的經驗不算特別值得參考。
從口試備考角度來說,我曾經遇到的一本書也可以推薦給大家:《教師應考特訓班:教甄口試一次考上必勝全攻略》,我是看過後從心態方面覺得有些可以學習的地方;不過口試真的是很吃臨場反應,有些理念上的東西則是從個人價值觀上面就塑形了,總之以下就請參考吧。
首先先列出我這些年考正式教甄複試遇過的行政口試題目如下。
108新店高中:
1.「文學中的經濟學」選修課課程介紹。
2.當導師會如何落實環境教育?
3.提供一個改變學生的例子。
4.擔任註冊組協行做過什麼?擔任註冊組協行一個具體例子。
5.如果當生教組長會怎麼做。
109北一女中:
1.教學歷程中哪間學校印象特別深刻?
2.當行政職的意願如何?
3.上過最挫敗的國文課是怎樣?英語系出身為什麼當國文老師?
4.比較北大陽明特質,教北一女的話對學生特質有何了解?
5.如果進到北一的想法?
109延平中學:
1.報考延平的動機?
2.還有報考哪些學校,會不會選延平報到?
3.分享對於國文的教學理念。
4.會怎樣推動讓同學願意進圖書館?
5.有什麼可以貢獻給延平的國文科?
6.專任跟導師喜歡當哪個?
7.當好導師要有什麼特質?
110高雄女中:
1.教學歷程中最挫敗的經驗為何?
2.跨領域的經驗如何幫助到教學?
3.如果擔任雙語實驗班導師會怎麼做?
4.「能者多勞」與「平均分工」贊成哪一個?
5.如果在共備社群中有意見衝突怎麼處理?
6.如果被學生在匿名版上攻擊會怎樣?
111高雄女中:
1.曾做過行政或導師的經驗簡述。
2.到雄女會有何挑戰?有什麼特質適合突破?
3.教學曾遇到什麼挫折、如何面對?
4.對於擔任行政意願如何?導師立場與訓育組安排的活動衝突的話會怎麼辦?
111新竹高中:
1.導師經驗印象深刻事件、學生學習動機低怎麼解決?
2.開選修學生陌生、學習意願不足,如何應對?
3.可以當什麼行政?
4.為何選擇唸中文,為何選擇來新竹?
111台中女中:
1.如何帶自主學習、擔任課諮?
2.對於法規通報的理解為何?
3.遇到班上有特殊生會怎麼處理?
以上題目如果我每一題都交代的話,本文的篇幅就真的會太長了(已經很長了⋯⋯XD"),因此我還是簡單說說我的回應原則就好。
首先針對行政職,願不願意當行政這個問題當然是校方很在乎的,畢竟行政工作吃力不討好,大家想當老師多半是想教書的,行政職通常會能躲就躲。而在考教甄時,也許也會耳聞人家說「先說願意,考進去再說」類似的話,這當然也是一種策略——但是難道口試委員看不出來這種態度嗎?
我個人遇到願不願接行政職、願意接什麼職責這樣的問題,都是表現出願意且開放的態度,而且也不是說說而是真心這麼想,也能從自己以前的經驗中舉出原因來說明。像是擔任註冊組協行那一年,發現我自己對paper work的耐心細心毅力,所以我自然也不排斥做這樣的工作;在當圖資組協行的時候協辦國際教育業務、策劃與執行大型活動覺得很有成就感,所以對於承辦活動類型的行政職都很有意願。有時我甚至真的會對口委說出「不接行政職怎麼變強」這種話XD,這對於行政關的口委來說也是看得出你的態度。
順帶一提,自己接過的職位或承辦過的業務,也是稍微要想方法包裝一下、從中提煉出你真正成長的地方。比如我自己也曾經很蠢地說過「我當協行的時候就是一直在打字啊(茫然臉)」這種笨話XD,但隔幾年再回頭看也知道自己成長之處在哪裡、或者積澱成為生命的養分。
另外,不論是應屆生還是代理老師,我也會建議在考上前多想想接行政的問題、觀察代理學校內的行政業務,總不好對於教務處跟學務處有哪些組別、在做哪些事都沒有概念。有些老師在實習階段會有機會在不同處室觀摩,多拿著行政的問題去請教組長、主任,其實也能夠學到東西(本文上引的教甄複試行政口試問題也很適合拿去問、得到組長主任們推薦的回應方式)。
至於導師相關問題,真的是有沒有經驗就有差,我在接導師之前,遇到相關題目都答得很空泛、很理想化,在接了導師之後才能實際從面對班級與學生當中發現自己的盲點,或者重新塑造你的價值觀或處事方式,乃至成為日後帶新班級的經驗與養分,當然有時候也會有進化空間,年輕老師跟資深老師帶班的經驗必然有差,但人格特質也跟帶班模式有關。
舉例來說,我第一次當導師是帶國中後母班,又是私校,所以自然會比較著重留意學生的品德、常規那些;第二次當導師則是純女校高中部,學生們比較成熟獨立,也就保留了我因為年輕所以比較親切的相處模式、而割捨了以往強硬控制型的帶班習慣。帶國中生跟高中生也很不同,家長的參與程度啦、學生需要你留意的問題啦、甚至關係的親密程度也都有差——像是國中生要批聯絡簿,日積月累下來你對學生會相對比較熟悉,高中生就沒有辦法。
在我還沒當導師之前,其實一直是對當導師有些嚮往的,因為覺得可以更貼近學生、陪伴他們成長;有帶班經驗之後,實際體驗過程的酸甜苦辣,再當導師我仍然不覺得會排斥,只是更明白箇中滋味。回到教甄複試來說,我會建議應考者根據自己的人格特質,事先先對相關的情境盡量做多一點想像,自己想一想或者也可以草擬一下能夠怎麼回答,考上前也可以先跟代理學校的資深老師請教,從不同老師身上發掘出可以仿效的心態或經驗,有的資深導師很有一套的那種,不只從理念層次、甚至實務層次都因為豐碩的經驗而能給予新人很多啟發。
當然也必須說,不管是行政職或導師業務,我也都見過一些要引以為戒的例子,有的甚至在實習生的階段就會有所衝擊吧。有時候身為應徵的準老師還沒機會接觸到的校風、各校內情,是你在考教甄的時候一無所知的。比如說,學校裡有黨派怎麼辦?行政團隊沒有肩膀、或是導師學科團隊配合度低之類的,沒進到學校前你也不會知道。(以上都是虛擬的狀況啦,不代表我待過的學校XD)
我覺得自己算是很幸運的,每間代理學校我都有所學習、有能帶走的經驗,我也沒有放棄過自己的成長,常常磨掉自己原先的粗糙、讓自己每一年都比上一年更進步一點。現在回顧這些口試題目,回想自己當時回答的內容和表現,都覺得還可以更好。我在讀書會中是沒有安排行政口試的練習的,大家光是練筆試跟試教就很吃緊了,也就比較少有機會針對行政口試進行共備。但行政口試也不能純靠空想自己摸索,只能說代理階段如果有行政或帶導經驗多少是能幫自己成長的,這也要看各人遇到的代理學校有沒有相對應的機會了。
總而言之,針對行政口試不太擅長的我,只能說要把持好自己的核心教學理念,對於行政職、導師業務、專業學科都要有自己的一份價值,在回應的口條上有恰當的修飾、表現出真誠的自己,相信欣賞你的學校就會給你打高分。
結語
以上是針對高中國文教師甄試複試我的經驗談,也已經盡量把我能夠回想到的歷程與體會總結出來了,現在回看都還會覺得自己能考上實在是運氣好。XD
我也算是毫無保留地把自己考教甄的洪荒之力盡量有結構地分享出來,但也不能說看了我的文章就保證能考上啦,畢竟每個人專長或不足之處也是百百種,我的這些經驗或許過了兩、三年就過時了,現在叫我回去考我也不願意。XD
我要感謝自己一路以來遇到的貴人與夥伴,也感謝自己曾經投注過的心力。到今年我也算教書快八年了,從備課時研發教材教法的學術能量、上台的台風口條形象、對教育的理念與學科的態度,的確都是有大幅度的改變與成長。現階段的我最感謝自己的事情第一個是健身減肥XD,第二個就是參加讀書會拚教甄了。
曾經在最低潮的時候,被人溫暖的一句問候就爆哭、下課去廁所哭、騎車回家在路上哭、在教室外面不想進去而且還想跳樓XD,職涯的挫折的確能狠狠扭曲一個人的心靈,好在我也是挺了過來、也不曾放棄自己的堅持與善良。
考上後學弟妹、讀書會夥伴乃至實習生來請教,我都會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其實我寫了這幾篇文章,總覺得叫人來參考自己的經驗好像很自大,但其實也只是希望能盡我所能地幫到更多人、不要枉費我走過的冤枉路或者累積的體悟。看到Studyteacher板有些網友推文表達感謝,我自己也會覺得欣慰一點,不只是寫這些文章的時間,還要加上我兩年的讀書會甚至八年的教學經驗。如果我的教學設計和治學方法能夠對他人有所貢獻,我就覺得自己在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在我寫這些文章之前,也是有學妹以出價的方式跟我買我的擬答,因為他堅持是尊重我的智慧勞動,所以我也是薄收一點讓他聊表心意這樣。(現在將我的擬答跟經驗談無償分享在這裡其實對他有點不好意思XD|||)重點是,我會希望我的這些經驗分享是有意義的,除開沒什麼參考價值的平台點閱率按讚數,我真心祈禱我這些文章能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幫助到一位考上教甄的老師,希望能傳承一點我在這系列文章中的價值觀或者學術能量。
以上,我的教甄經驗談就分享到這一篇為止。未來我的這個方格子會回歸到我自己的教學分享或者教材相關的文本分析,可能就像舊時代的部落格一樣當作是我身為國文教師的抒發管道。願意關注的朋友,仍然歡迎再次來訪。
謝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