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國文教師甄試經驗分享|筆試篇

閱讀時間約 57 分鐘

前言

本文是中宜的教師甄試經驗分享「筆試篇」,將會針對高中國文教甄筆試的準備方式、題型與作答示例進行分析。有關我個人準備教甄的心情、讀書會的經驗,請看我所寫的「讀書會篇」;有關進入複試之後的教學演示和口試策略,請再等我的「口試篇」。
本系列分享,我是預設會來看的讀者既有教甄場中的熟面孔、也有初步接觸的新人,甚至會假設有實習生乃至就讀師範師培的大學生、非本科系的人都有可能。為了兼顧不同背景的目標讀者,本文會很長很瑣碎,請善用旁側的標題欄移至想看的內容即可。
另外必須強調,以下內容包括擬答都是從我自己的經歷與意見出發所整理出的,不能說是什麼權威級的定論,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應試策略,我有講錯的歡迎幫忙指出,如不符合你的需求可以當參考就好。文章非常長,先感謝你的閱讀。

高中國文教甄準備方式

「讀書會篇」我有提過,建議教甄考生以讀書會的形式進行筆試的準備,是因為發揮團隊合作可以省一些力氣、並且與夥伴共享資源與視野;另外我也有提到考教甄與考研究所的異同,書單也開在那邊,有需要的都請自行參看。以下所提到的念書方法、準備策略什麼的都是我的一家之言而已,謹提供給後來者一些可能方向的參考。

專業書目基礎

跟考研究所有點像的是,高中國文教甄的基本功是在中國文學史、中國思想史這兩個本門學科上。如果是本科系的人,自然有學過相關必修;有考研究所經驗的,應該也是念過好幾套書了。我自己是因為考過兩遍研究所,加上平時備課也會針對文學史自己去複習,所以已經有自己內化一套中國文學史的系統。如果是從零開始準備的人,以下是我的建議。

(一)針對中國文學史

首先,用一套教科書為底本,全部詳讀完並自己做出一套筆記。本科系的如果有修過學分,可以自己評估有沒有需要這個步驟。
其次,參看另一套教科書,翻過去對著自己的筆記就能發現不同學者的不同說法,可以自己斟酌補在筆記上。
以上這兩個步驟跟考研究所念中國文學史是重複的,都是在系統性地建立自己的中國文學史知識框架。接著說說針對高中國文教甄。
如果是代理教師,平時備課手上都會有書商給的備課用書,裏面有的課次都會有重點的整理啦、補註啦、參考資料那些,在備課時我就是將它們當作「要眼熟的知識」來複習,特別是核心古文或者老30篇、A類選文,這些要做教案的課次,有些東西怕忘的也是可以放進去。
(考筆試跟複試時,我是不帶備課用書的,只看自己做過的教案。)
在念中國文學史教科書、讀備課用書、自己教學備課時,其實有些知識點可能就一再出現,敏感的人就會把他背起來了。像我對古詩十九首情有獨鍾,所以鍾嶸《詩品》、劉勰《文心雕龍》、沈德潛那一套說法從考研究所時期就背起來記到現在。再來就是看自己以前唸書時或是備課時有沒有延伸知識的觸角去多看論文,例如我以前為臺大中文系歐麗娟老師做教學助理所以有聽她的課(臺大開放式課程有,有需要的可以上網去看),到古詩十九首單元時老師引到吉川幸次郎的知名評論「推移的悲哀」,我後來就在備課階段去找論文自己看了。很巧,去年雄女筆試就有用上。
參看: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高雄女中 第二題,開頭我用上了知名學者的講法,中間分析古詩十九首藝術手法我用老套的篇章結構+修辭手法當答題結構,重點是背了很多原文。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中國文學史要讀兩套教科書,重要作家作品被不同學者引用好幾次,我們讀書就會有印象、考研究所的時候就知道要背。
(我是真的太喜歡古詩十九首所以背了很多原文,實際上在考試時雖然不會像擬答這麼完整,但框架是差不多的。要背多少原典當武器,大家可以自己斟酌著來XD,我就提供一個思路。)
知名學者的重要評論是用來為自己的申論背書、或當作答題立論基礎、或作輔助用,所以以前修課、平時自己看書的積累、備課多花額外的心力,沈澱下來了就是自己的學養。
必須說,那些有很大機率會同時出現在高中國文課跟中國文學史裡的作家與作品,相關的知識是真的要記牢、能多背就多背。行有餘力的話可以如上述,去找額外的論文來看——啊,有的則奉勸不要多貪,像是研究蘇軾的學者論文車載斗量,真的去找會把自己嚇死;反而把文學史課本的說法記牢、去多看幾本寫他的傳記、把他的人生記熟到像自己的朋友一樣,我想在教甄考場上會比較給力。
最後作個階段性的總結的話,我會提醒學弟妹中國文學史要好好上、好好念、好好背,考研究所考教甄還有平時備課都用得上。

(二)針對中國思想史

我在「讀書會篇」中有表達過個人意見,那就是我認為教甄的思想史只要準備到先秦就好。XD
思想史在教甄考場上跟文學史是不太一樣的生態,畢竟我們在高中國文課本中,思想史是作為「中華文化經典教材」出現的,而且常常還要結合別的比較強勢的課文才有講到中國哲學的機會(轉眼看向有一股「莊」味的〈赤壁賦〉⋯⋯)。
除開先秦諸子,我個人覺得考任何一點後面時代的哲學思想,都有圖利少數哲學專業考生的嫌疑XD,大概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沒在教甄考古題中看過玄學/佛學/理學/心學/氣學⋯⋯的吧。XD||||||
(這種時候就會覺得自己研究《史記》很賺,畢竟直接就有一篇核心古文,不怕你考就怕你不考。XD)
換言之,先秦哲學就是教甄考生要非常熟稔的,其實基本上只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都算少出——可能因為墨子的概念雖多但都很簡潔直接,是我也不知道可以拿來怎樣考。
通常這幾家才會出現在高中國文課本裡,教甄考生應該要把這幾個學派重要人物的學說概念弄清楚、知名原典背熟或者至少懂得怎麼解釋,還要慎防一不小心他們被拿來當名詞解釋考題。
這也是為什麼在推薦書目時我會說看張麗珠的《中國哲學史三十講》就好,對我來說那是用以複習,用人家的架構去回想一下這些先秦諸子大概有什麼概念,然後就仗著自己的概念上考場,畢竟思想史的考題形式就那樣,明白概念比較重要。
有關思想史的考題形式我一併寫在這裡,簡單來說,我觀察大概有這幾類:
1.擇一位思想家或一個學派,要求說明其主張。
例如: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台中一中 ,要求列舉法家。這是我在自己對著電腦寫擬答才有辦法把原典找出來啦,真正到考場上原典我是絕對背不出來什麼《慎子.威德》篇的。關鍵是架構要有,然後誰的思想是哪些都要能講明白,能保住基本分就好,在別的題目裡去搶分。
2.要求分析某一家某一段原典的思想。
這個跟文學的文本分析有點像,但就是思想史版本。例如: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全國聯招 給了老子原文要求要說明,甚至還說用生活事例解釋就好,其實是很簡單的題型所以分數佔比也低。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桃園高中 的第二題雖然是用課內的教材(《孟子》「牛山之木」章常被出版社選錄),但也是要求回答能體現對諸子思想的理解。
3.要求比較同一學派的不同思想家。
例如: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鳳新高中 ,要求比較老子與莊子的「用」。像這種有給原典的,就是考生自己對該思想家的哲學要有清晰的理解,不管考題出來的原典你有沒有看過都要能夠解釋他。
4.要求比較不同學派的思想家。
儒家VS道家這個常見的battle並不新鮮,另外像是荀子跟韓非也是蠻常考的,像這篇: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嘉義高中 倒是要求比較寫作的形式面而不是考思想,我是覺得這題怪怪的所以還是在擬答時有扯到思想,畢竟問議論文特色,除了手法的比較外,由於學派思想不同而有議論結構的差異,這也是荀、韓的差別所在吧。
5.結合思想文本與文學文本來考。
這個就真的蠻常見的,用莊子考蘇軾都成了老哏,光是我寫過的擬答就有: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彰化女中 (要求用〈庖丁〉、〈始得〉、〈赤壁〉分析莊子)、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新竹女中 (用莊子解釋〈蘭亭〉、〈赤壁〉),還有像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北科附工 (比較〈庖丁〉跟〈種樹〉),在教甄的場子,莊子是真的很值錢啊。
在此建議學弟妹一定要修莊子這個學分,我當年讀大學時修了老子,後來自己看莊子曾經有一度都覺得跟天書一樣。不過也因此好好應用了一番網路資源,像是傅佩榮老師講莊子的影片網路上一搜就有,可以拿來當作補課,相關的哲學科普書很多,有需要可以自由參看。
像這種題型,就是抓準思想文本的概念,拿來當根據去分析文學文本。說來簡單其實這是需要練習的,務必要操練到夠熟夠敏銳,遇到陌生的文本可以用哲學思想去分析。這就好像我們教學生某個修辭的定義,然後就期許學生讀到新文本時可以認出那個修辭一樣,對於哲學思想的定義概念自己夠清晰,起碼在教甄上就不會被難倒。
另外,儒家的思想文本也會有這型的考題,尤其《論語》小小一本可以考的內容和題目類型真是千變萬化,是近年「感覺上」少了點這類學養題目而已,《論語》還是要背的啊。
總而言之,因為我本身對哲學思想不太有自信,都是用這樣的「偏方」去面對教甄中的思想史啦,所以以上說法還是僅供參考。

備考策略

再者來說說扣除學養的累積之外,要怎麼備考。事實上,在談備考策略前其實應該先認識教甄筆試會有的題目類型、再根據題型去準備才是;完整題型的歸類說明我仍然在後頭講,這邊先說在準備階段可以怎麼做。
我想教甄考生都明白,即使把中國文學史、思想史等專業書目都唸得很熟,去考教甄也鐵定過不了的,畢竟教甄考試跟研究所入學考不同,是要測驗考生是否有當老師的知識跟技能。
就如現在新課綱會說在設計課程時要預想「知識、能力、態度」等課程目標,教甄較難在筆試階段測驗出老師的教學態度,那就先用各種提醒考出老師的知識與能力,這就是我後面說教甄題型考的學養與技術。
換句話說,為教甄備考其實就是在積澱自己的學養與技術,學養方面除了專業科目外,平時閱讀的深度與廣度就要自己培養(這點請參看我在「讀書會篇」中的說明);課內教材一定要很熟,以前30篇的年代都有強者是30篇課文全背的,如今的15篇、A類選文,我會建議原文能背熟就要背熟(起碼文意脈絡、人物情節的細節都記得住),各篇的作者、篇章的關鍵知識點與考點、寫作背景⋯⋯這些東西都要記牢。這不是考試帶著一行李箱的備課用書就管用的。
國文因為科目的特質,考試被說沒有範圍、觸目所及只要有字的東西都能拿來教,可說准入門檻極低但「畢業」門檻極高,老師與老師之間水準落差範圍可以很大。備課用書是拿來參考重點、給初學者方向的,我相信老師們平時上課也不會只用備課用書的東西(吧?)。所以為什麼說平時備課就要紮實,畢竟課內教材的分析、命題、教學設計這些,才是教甄筆試的大宗。
技術方面的話以下展開來說。

(一)課程設計經驗累積

我把高中國文老師所需的技術分成教學與命題,在教甄考場上遇到課程設計與命題設計的題型之前,平時要怎麼樣培養自己相關的知能?由於脫離師範體系的教材教法類課程有點久了,我是在自己代理這幾年慢慢探索的。
教學設計方面,最近我讀的一本《什麼都能教的最高教學法》讓我複習到蠻多教學方法的,另外像王永福先生的《教學的技術》在遊戲化教學方面也給了我一些啟發。我個人認為,有代理經驗在教學設計上會比較有利,可以在代理期間實驗各種教學方式、素養導向活動,然後帶到自己的教甄考場成為個人的武器。我覺得代理期間不必要迴避去上選修課的機會,自己有操作過的經驗,就會累積成自己的實力。
舉例一下,我在108學年度代理時被分配去上多元選修,當有操作空間時,我結合一些時事,選了一些社會議題相關的文本製作講義給學生閱讀討論:
這是我講義的其中一部分啦
那一年因為香港正在反送中,所以我以「各種形式的暴力」為概念出發,選錄相關的文章、議題給學生討論,最後導向人權議題。因為那時還沒有疫情,所以申請到了校外參訪的機會:
參訪景美人權園區,當天來回
最後把自己零零碎碎做過的事情成果整理起來:
這是我後來在教師社群中報告自己的選修課設計
然後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課程。我後來因為自己對這議題感興趣,還自費去上人約盟的微課程: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的微課程,其他來聽的都是法律人或者公民科的XD
平常閱讀、看展、聽演講、甚至自費去上外面的講座,這都是我投資自己的方式。後來就因此自己準備了一套人權議題相關的課程設計,可以帶到教甄考場:
這個是比較亂的練筆,結構、教材選用都比較差啦
此外,代理時多試驗你的教學設計想像,哪怕最終成果跟你預想的截然不同,都是很好的試誤經驗。
比如不要天真地丟給學生上萬字的小說然後期待他們一堂課看完⋯⋯
再舉一例,我曾在〈玉山去來〉一課介紹自然寫作、規劃校外采風(其實就是去公園走走XD)回來要學生寫作。
先介紹「自然寫作」的定義、源起、名家作品、與大學科系的連結
規劃校外自然環境參訪,作為給學生嘗試自然寫作的采風
雖然後來因為種種因素沒有去成,但就因此累積成我的一套教學設計。如: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台南女中 當中我就做成一套自然寫作的微課程設計。
實際有在課堂上操作過的教學設計,也留下照片製作成自己的教學檔案。
這是某次讓同學分組查資料的照片集錦
新課綱時代,很多資深老師也會實驗新的教法,通常老師們都不吝互相交流,我們可以跟前輩們學學看活動的設計,然後根據自己的興趣專長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操作試錯,之後自己反思把這次經驗文字化記錄下來放到自己教學檔案中,也成了在教甄考場上自己可以寫出來的課程設計。
不管自己有沒有機會在代理期間上選修課,我建議教甄考生善用學生跟課堂,試一試「傳統講述、學生小組報告、演戲、看影片⋯⋯」這些「以外」的教學活動(不是說這些不好啦,只是有點老套,需要再設計),然後自己把「正課的教學活動、微課程、多元選修、加深加廣」等課程設計全部先準備出一套,到了教甄考場上只是把自己會的默寫出來,然後剩下的考試時間拿去別題搶分去。
——多元選修、加深加廣可以多準備幾套,平常自己就要想好有什麼東西可以當教材、什麼活動可以用。我在寫教案時每課都會結合《探究策略55中學篇》其中的活動,平時上課也會嘗試能否用用看,在筆試的時候也就有一些東西可以寫。還有還有,幾個比較夯的十九項議題,像是性別、人權、海洋、生命教育這些跟國文科有關的都可以準備起來,或是去學科資源平臺觀摩前輩老師們的示範。我自己寫過的議題融入像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屏東高中 這篇中的擬答,但不太算正式的教案設計。
進階一點的話,要在這些課程設計中做到「既有亮點、又有可操作性,順便還看得出你的學養」,亮點就是活動或者課程的選題,可操作性要兼顧學校授課時數與學生能做到的程度,學養就是教材與相關活動或理論的搭配。比如說以飲食文學為題作多元選修可能很常見,結合新的特質或許就亮眼一點(台南美食之旅找相關的文本、外省來台帶來的新菜系結合外省作家的懷舊文學,類似這樣的);指定要學生做的活動或是要他們做的報告真的要衡量會不會太難,如果太好高騖遠一看就是不可能的任務,我想批改教甄筆試的老師也是看得出來的。
以我自己設計的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西松高中 當例子,我是真的有幸開過結合文學與經濟學的選修課,當時對期末成果的要求是希望學生用學到的經濟學視野解構文本,然而收來的報告學生都做不出來、不然就是一眼即知是用關鍵字在網路上搜尋然後抄襲交差了事的東西。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可能會自己手邊存一些文本然後開放學生認領去做,類似這樣的啦。
所以說,課程設計有沒有實操過是頗有影響的,如果沒有機會去開課的話也不要緊,像是我在: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台中女中 模擬的課程設計都是自己沒有機會上過的,是用自己碩士的學術專業加上再去找資料後打造成的——我是研究《史記》的嘛,傳記文學勉強可以算自己的一項專業,自己搭出一套課程架構後就能帶到教甄考場。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竹東高中 就真的是對著電腦、跑好幾趟圖書館跟翻自己的藏書寫到吐血,畢竟祖師奶奶在高中國文教材中也算有點江湖地位XD。我代理歷程中有上過幾次張愛玲,加深加廣倒是沒有試過。題目有貼心附註專題閱讀與研究的說明,但可以看到我搭起來的架構非常學術導向,畢竟唸完碩班已經很習慣找論文看論文了;這份擬答中可能真正值錢的是書單整理吧⋯⋯XD但絕對不完整,畢竟我也不是張愛玲專業的,那時候做這份擬答也是有想幫讀書會貢獻的意思,就當找資訊的一種學術勞動,所以也歡迎網友們參考。
Anyway,雖然不一定有機會開選修課,但可以自己抓主題來做,弄出草稿去問人、拿到讀書會上討論,我想都有辦法進步。
結言之,教甄筆試希望看到的是老師有沒有教學的「sense」,哪怕你是個完全沒教過書的應屆純新人,有準備、打磨過自己的課程設計,也不一定會輸給代理多年的老鳥。至於教甄的經驗者,希望以上我的意見可以提供參考。有些考好幾年的夥伴像這種課程設計題其實都會寫,反而是需要斟酌自己是不是因為經驗太過豐富結果寫太多寫太長delay到別題的時間。這些是我的一些心得。

(二)命題設計經驗累積

我有幸參加過臺大中文系謝佩芬老師帶領的命題工作坊,關於命題日後我有機會再開一篇文章來與大家分享。本文我用我擬答中的例子來與大家說明。
首先要說,在教甄筆試中看到考命題、或是寫解析、改作文、講解解題思路,這類的題型我個人是挺煩的XD。有經驗的都知道,在校內命段考題都要好幾個禮拜甚至一個月來製卷,有時一道題目要修到好搞不好都要花去二十幾分鐘、半小時;但在教甄中,筆試題目卷上給你一篇你通常不熟的文本,然後動輒要你做出兩題選擇、或一選擇一非選(混合題)、或一道國寫題並附上評分標準與配分說明,說實在很花時間也很折磨人,也很難做出真的很漂亮的題目。
所以我認為,教甄筆試的命題設計型考題,不用強求自己寫出來的題目多麼厲害、有鑑別度、敘述多漂亮;優先追求的應當是整體的完整度,依要求的題型寫出題幹、選項、答案、解析,爭取至少基本分不失分。接下來是題目的有效性,要求的問題與提供的答案不可以風馬牛不相及,作文的要求在評分標準的說明中要能有所呼應。最後才是追求這道題目的「程度」,跟前面說的教學設計一樣,命題也要略能體現出你身為老師自身的學養。假設所有教甄考生都對著一份陌生文本生出一道題目,考生A命文本觀點、寫作手法,考生B命字音字形、成語解釋,你覺得考官會心許哪一位?——也因此近年有些學校的考題會直接擺明指示說「請勿出形音義題」這類的,就是想看出答卷者是否有命題的sense。
(喔,偷偷說,如果教甄時遇到沒時間沒心情好好命題的情況,反而我會用出形音義題混過去XD,這也是一種策略啦。XD)
那麼,要怎麼養成這種命題的sense呢?第一,是駕馭文本的學養。你閱讀文本要快、擇汰資訊要狠、捕捉考點要準;第二,從文本到考題,是抓到考點後怎麼用,或者是用什麼題型考(有時候教甄筆試會直接指定題型);第三,是如何打造你的題目。
駕馭文本的學養,不只在於中文人閱讀賞鑑文學作品的能力,還要戴著「我要拿這篇文本來命題」的濾鏡;既不能被作品的文學美帶跑迷失在象喻或人物情節裡,也不能高估文本與高中生的關聯、製出只有中文系學生答得出來的題目——當然,文學美感高、意象豐富或是敘事性文本會吸引我們,也是我們可以選作考點的東西;我們的中文系背景,也會幫助到我們製題:或是很快找到文本的亮點轉換為考點、或是把simple的考點用語言的技術出成複雜的選項。如何得出文本的考點,一方面是要靠學養眼光、一方面也是經驗累積。以後談命題的話,希望有機會與大家一起探索這部分。
再來簡單說一下題型這回事。
單選題是四個選項要求選出一個,所以題幹給出後,你要嘛是寫三個敘述錯誤的選項加一個正確的選項,要嘛是寫三個對的選項一個錯的選項;前者較難,因為要把敘述故意寫錯又不能錯到太明顯,比較考驗出題者掌握文字敘述的功力。
多選題是五個選項獨立判定,每個選項都有true or false的可能,但這不代表多選題比較好命題,有時是文本的資訊量少沒東西好問,有時是擠出五個選項很難導致選項間互相打架。
混合題是目前都還在開發演進中的題型,我個人將教甄時命混合題的作法,分為「文句分析」跟「說明原因」,前者考學生懂不懂文本「說了什麼」以及「怎麼說」,後者考學生「怎麼說」與「為什麼這麼說」。也就是what型、how型、why型問題。
國寫命題不論知性還是情意,都有「一短文一長文」跟「一長文」這兩種可能,並且作文本身像是另一個學科,可以出的題型很多,像是林明進《國寫笨作文》就列了20大種題型。教甄筆試基本上都是要我們製閱讀寫作題,然而短文的考點要選什麼、題幹與引導文字怎麼寫、作文題目標題要怎麼訂,也是教甄時在考場當下要能馬上做出來的東西。
同理,通常教甄筆試會要求我們命哪種選擇或是用混合式命題。題型一旦被決定了,接著就是用文本打造題目。
選擇題的例子,如: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家齊高中 ,我命的第一題多選題,選項就是用來跟考官炫學養的(當然,這是對著電腦的擬答,可以找資料,實際到了考場我可背不出這些詩XD),這是一種命題的思路,也就是要求學生在題幹敘述給定的限制下,在選項中找出符合定義或概念的作品。我相信也有人從小背唐詩宋詞長大,或者腦中有很多名言佳句儲備,在能夠呼應的題目場合用出來,平時在校內命題可以google,教甄考場就是看你平常的累積。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桃園農工 中,單選我選擇以〈赤壁賦〉的「水、月」寫作手法來命題——所以,核心古文的關鍵知識點平時真的要掌握啊!
(閒聊一下,這間教甄還給課文全文真的很佛心,有時候會有節錄不全的,意味著你不能跳出範圍去寫你本來準備好的題目。)
(再題外話一下,這題單選的選項我寫得很齊,是故意的喔!選項敘述的長度要嘛一致,要嘛呈階梯型,不要參差不齊,避免學生從選項長短中猜答案。這是命題設計的一種說法,有機會我再多說點。)
這一篇中的多選選項我就寫得比較參差,不過摘文本中的句子考它的思想寓意,操作習慣後是比較快的生題目的方法。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北一女中 中的單選題的話,算是我命得比較粗糙的,題目程度可說比較簡單。
暫時總結一下,像是這幾篇都是雙文本對讀的素材,我常用的起手式都是考寫作手法的比較、寓意哲理這些;有時候我自己覺得,教甄命題者選擇對讀的篇章,除了主題內涵的相關外,其實都是有看到其中可以用的考點,那種通常會把節錄段落裁得蠻明顯的;當然也是有莫名其妙就湊出兩篇來的、或只因主題而選錄但毫無文學美感的、或甚至網路新聞啦雜誌文章啦都有可能被拿來要求出題,教甄考生只能自求多福——我們也會有自己的文學品味與好惡,被要求命題的文本既然有無限的可能,以功利的考教甄觀點來說,當然是有把握的東西先去寫,如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桃園農工 的例子就是把〈赤壁賦〉那題單選先背出來,還有時間我再回來把另一篇文本看完、寫申論、然後命題。換句話說,考教甄是以拿分為優先目的,先做自己擅長且確保可以拿分的,再考慮自己的好惡問題。我有遇過有人是某文學家的死忠粉,每次考題遇到就會「下筆不能自休」,當然也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了。
再來說一下非選的命題。首先混合題的話,如: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桃園農工 問答題就是拿甲文問乙文,這是一個「在哪裡」、「是什麼」的what型問題。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北一女中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家齊高中 的混合題都是要求摘句子之後分析說明或說明原因,這是近幾年大型模擬考跟大考比較常見的題型。不過平心而論,我自己覺得這兩道混合題我都命得不好。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北一女中 我自己寫的參考答案太囉唆,搞不好還顯得過份主觀或過度詮釋;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家齊高中 則是魯迅那一格的答案根本與卷上提供的文本無關,哪怕我身為命題者知曉學生有學過相關知識,就此拿來當考題還是有被質疑的風險。必須說混合題我也還在磨練,希望有機會能修煉好來再與大家分享。
最後簡單說一下國寫的命題。很抱歉我手邊的擬答針對國寫的不多,只有: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中山女高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屏東高中 的第二小題。實話說,我覺得這兩篇也不算命得多好,只能勉強有跟閱讀材料扯上關係吧。我可以幫忙提醒大家的就是,歷屆國寫,大考中心都會公布閱卷召集人撰寫的評分原則說明,裡面除了對於考題測驗的目標,都會有個等級等第的評分原則。我建議教甄考生要自己背一套評分原則,如果遇到命國寫題時,評分標準那種東西就是默寫出來,然後根據題目再進行微調。
例如紅色框中的部分
以上是在備考階段可以為課程設計和命題設計做累積努力的一些策略和方向。因為我覺得只空泛地勸大家要掌握考題趨勢、平時多累積自己的學養⋯⋯實在是會摸不清楚方向,所以以我個人的經驗為例分享一點可能的操作方式。也因此交代一堆有的沒的瑣碎的東西,還請原諒我的囉唆。XD
接著從筆試的題型結合我的擬答做一些補充。

高中國文教甄筆試題型

下面這張圖是我對於教甄筆試類型的歸類,當然這不能代表全部,而且分類方式也只是我的個人看法,請就當作參考:
教甄筆試非選題題型分類
與夥伴們組織讀書會兩年,我有電子化的擬答放上來的共有33篇,目錄在:高中國文教甄擬答|目錄暨摘要,裡面也大致上根據上圖的分類方式做了類型歸類,想要針對某一型考題可以用關鍵字搜尋參考。
我把高中國文教甄筆試分成「技術」和「學養」二大類,其中「學養」可以說就是國文本科系的專業素養,這方面的確有讀過碩士班會更進階一些;「技術」方面則有代課代理經驗的考生會比較有利。二方面都較不擅長的,本文前面提供了我自己準備的一些心得與建議。以下茲分類型介紹之。

技術型題目

考技術類型的題目基本上就是「教學設計」跟「命題設計」二類(上圖的「教法探索」如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鳳新高中 的第二小題,其實就是要求「向學生說明」、「向學生舉例」這類的小題目,也常見要求用作文寫。),我前面講了蠻多課程設計和命題設計的準備方式,接著再針對其他幾種做點補充。

(一)教學活動設計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家齊高中 第二小題用高中國文課內教材設計個活動,我會把這題寫成一個小型的教案,題目要求設計一堂課,那就依「引起動機-發展活動-綜合活動」流程去跑。我這裡面只寫了給問題讓學生討論、綜合活動是留作業叫學生回去寫作文,其實很不「活動」。這種時候應該要從《探究策略55中學篇》 挑一招才對,這是我個人的反省。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屏東女中 則是跨多篇教材的計畫,這個我真的是對著電腦才寫得出來,在此徵求當年有去考屏女的網友分享您在考場上遇到這題的心情⋯⋯XDDDDD是我的話在考場真的會一個字也憋不出來吧⋯⋯XDDDDDD
嗯,按照平時上課與備考的狀態來說,可能這五篇相關的地理空間老師們是腦中有概念的,但是不一定有去過;我個人鹿港老街跟萬華區都有去玩過,可是很細的一些景點什麼都未必能在考場上回憶起來;我去過中國的河南省跟陝西省,西湖、赤壁and桃花源(?????)就在我個人的經驗之外了,所以只能用文字唬爛一下。XDDDD
實話說我覺得這一題在理念上是不錯的,畢竟空間地景相關的文本的確是高中國文教材中很大的一塊,可是要想假裝有經費去玩、要寫計畫,與其寫出具體的行程、景點,則不如呈現出老師們有沒有清晰的地理位置觀念、對教材文本所涉及的地景描寫能不能有所掌握、對各篇寫作背景與動機目的是不是足夠清楚。畢竟「國教署撥錢給師生去玩」這種事本就必然是虛構的,我們要回應題目的重心也只有題幹裡所說「導覽解說」的「內容」,這樣看這一題也只是換個方式考你對教材的熟悉度而已。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台北聯招 第二小題就是實施得起來的教學活動,因為他其實也是換個方式問你對核心古文的熟悉度。題目敘述看上去像是要求「為了寫『臺北經驗』的徵文選15篇的一篇來操作」,反過來其實也就是要確認考生能否把握這15篇跟空間的關係,在答題的時候要能夠表現相關的遷移。
舉例來說,我也可以選〈鴻門宴〉說教學生寫舞台劇本啊,唬爛說楚漢人物集體穿越到現代的臺北,各自在臺北迷路觀光一番,然後項羽和劉邦各自因其領袖魅力在臺北再次割據勢力地盤,項羽軍臺大,劉邦軍師大,雙方在指定的時間坐上同一台236號會合,重演「鴻門宴」,讓現代的臺北公車躍上刀光劍影的焦點舞台⋯⋯這我真的是瞎掰的Orz。掰得好爛。XD|||||
總之,這一題一樣是要把自己對課內教材的知能展現出來,所以平常就要能從一個大主題的高度去綜觀所有選文,像是空間地景這種主題在各篇教材中是個很常見的統整工具,就可以善加利用。
(比如〈鴻門宴〉兩軍相對位置的關係也是一種空間的形式,甚至鴻門宴還有遺址呢憑什麼國教署出錢我們不能去參觀劉邦的廁所⋯⋯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屏東女中 吃我這一記回馬槍!XDDDD)
(走過路過的讀者我真的是正常人請不要離我而去⋯⋯XDrz)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宜蘭高中 是我寫過的擬答中最後一個跟教學活動有關的題目,臺師國文系有個團隊在嘗試把QT作成一種教學法並發展出測驗形式。但我個人認為這尚且在發展中,我也沒有具體操作過,看了書之後自己迷迷糊糊地做了份擬答,但我也不確定自己這樣答O不OK。
然而由此而來的啟示是,近年來教育圈風行的新東西,的確是有可能進到教甄考題的。可以的話,每兩年一度的全國國文教學研討會可以留意參加一下,每個學期撥時間去參加研習,知道近年教育界的其他老師們都在做些什麼、自己也可以試著嘗試看看,有經驗之後,在教甄筆試遇到的話也會比較有概念。

(二)講義、學習單設計

108年的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8台南女中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8竹北高中 都有考學習單設計。對比前引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宜蘭高中 問QT教學法怎麼用,分外有時代越新、課程越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趨勢感。從老師要在文本中生出問題並預設答案,到文本交給學生讓他們自行發掘問題並嘗試作答,像是兩種相反類型的課堂學習單形式。
我自認不算很擅長設計學習單的老師,基本上所抱持的原則是,學習單是幫助學生更了解文本、表達自我(知能與情感)、刻下學習痕跡的一種工具。如果要從無到有設計學習單,我通常是以「What-How-Why」的黃金圈法則作為發想架構。在What的層面,文本講了什麼要扣回教材的核心觀念,也就是最重要的那個知識點/考點;How層面是文本的應用面,用「如何+動詞」去挖教材的可能性;Why的話有時候關係到文本的寫作背景動機、有時候是反身問學生的心理或認同,比較偏開放式的問題。
印象中我這兩年也有遇到設計講義的題型,但可能沒有寫成擬答。我想在新課綱的時代,應該會越來越少老師完全倚靠書商提供的講義、學習單,而是或多或少根據自己對文本的興趣與觀察、運用學術專業知能來去製作補充資料給學生,甚至在素養導向教學思維的主導下,教師與學生一同探索新知、打造學習共同體,也是新課綱期許的方向。
——題外話,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進入台灣居然已經是2012年的事情了,但從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傳統講述法甚至有的都還沒能退出校園;他的新書《學習的革命2.0》呼應到很新的教育現場問題,如疫情停課不停學、盲目追求生生有平板、城鄉數位落差⋯⋯對於書裡說探究式的學習我也是很想嘗試的,期待將來有機會摸索出操作方式。

(三)命題設計

我上面已經有整理了在教甄考場上的命題原則、如何養成命題sense、題型的介紹和我的擬答示例,算是該講的都差不多了。下面我就再簡單補充一下一道題目怎麼打造,目標是「如何在教甄中迅速完成命題題目」。至於具體命題的選材、挑考點、給題方式等細節,以後再專文說明。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北一女中 中第1題單選,題幹「下列選項對甲、乙二文寫作手法的比較,正確的是:」 就是比較簡潔直接的問法,我建議大家把這種問法操演到熟悉,以後在教甄時抓到考點後就可以很快生出題目,只要替換問題的敘述就好,比如「下列有關本文意旨的說明,正確的是」、「關於OOXX,下列敘述恰當的是」。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家齊高中 的第一題單選則是先給一番敘述(「嘯」是古人用以抒發情感、體現精神的一種活動,並常以發嘯展露內在情志與自然風物的契合。),其實就是設下概念的條件,再讓學生選出符合條件的選項(下列詩詞中的「嘯」所達到的效果,與甲、乙二文較相近的是:)。基本上在教甄中遇到命題題目時,都可以這樣生題幹,把考點帶進去就好。
選項寫法的話,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家齊高中 是給文本;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北一女中 的四個選項都是那種短時間內生出來的敘述方式,也就是用一個單句交代一個概念,做出四個選項。選項就是根據文本出發,敘述出它和考點的關係,或許正寫、或許反寫,或許說有、或許說無,或許把雙文本拿來對照比較、或許用甲文來問乙文,或許說他們的共同點、或許說他們的差異點⋯⋯做成三錯一對的單選題,或是五個選項的多選題。平時在校內出段考題的話,很多時候都是掙扎在選項敘述要怎麼造句,才會又合文法、又有資訊,並且看上去言之成理有誘答力。我沒有文學的才華,講話也很「憨慢」,所以都要斟酌很久。在教甄時,我就會這樣用單句造比較簡單的選項,雖然程度比較簡單、至少看上去是堪用的,生題目也會比較快。如果文本的考點我有自信抓得好、或是時間充裕或是我希望能考高分一點,選項敘述就用複雜一點的方式去說,比如用複句結構或者反面表述,再視情況能不能把選項修得很齊或是造成階梯式,看上去就很能唬人了。我印象中某次考試大概人品爆發,文本主題跟我平時抄在手帳裡的名言佳句有呼應,人家要好幾題的選擇,其中一題我就把自己會的佳句用上去,自己以為自己很有程度這樣。XD所以前面說平常多背些原典,也許適當的時機就用得上。
非選題的設計,如前所述我自認自己不太擅長。目前比較有把握的招數像是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北一女中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家齊高中 都是做成表格,一格考摘原文、一格考針對原文的解釋或詮釋。這也是變相地將選擇題轉化,所以把選擇題的出題法練好,至少在教甄上命選擇或混合題都可以很快。
國寫題的話,前面我有說要把大考中心的評分標準解釋原則背一背學一學,至於引導文字跟題目怎麼訂,我通常都希望題目中有要求學生要讀完原文才能寫,例如在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中山女高 我的引導文字講到:「在你的經驗中,是否也曾體會「溫水」與「沸水」沖刷後的領悟?請以「個中滋味」為題,連結上文的體悟,寫一篇文章抒發你的體驗與感受。」學生需要掌握「溫水」與「沸水」各自是什麼象徵,所以原文不能跳過。並且,我通常會講明白希望學生寫出什麼樣的表達功能,如「寫一篇文章抒發你的體驗與感受」,「體驗」就是要求對方要有敘事、寫出具體的經驗,「感受」就是要求對方抒情,這是引導文字給學生的方向。
接下來是比較難攻克的學養型題目。

學養型題目

(一)基本觀念

平時學養的累積準備已經寫在前面,在這個部分,我覺得要先建立兩個基本觀念,一者是「申論題的結構方式」,一者是「回答問題的基本態度」。
教甄筆試期望看到的申論結構,基本上不會跟大學中文系的期末考或研究所的入學考有太大差異。然而可能非本科系背景的考生或本來就不擅長申論的新手,以下的資訊可以參考。
我個人的理解是,申論題是具體而微的論文(這種架構感可能有念研究所的人會特別有fu),要把一個問題確切提出並答覆清楚、要對一個命題嚴謹定義或有說服力地挑戰,就像我們教學生議論要有論點論據論證,申論題的論證過程我認為要敷衍鋪排成有條理有邏輯的議論文。
申論架構簡單講其實就是「前言-正論-結語」的三部分,「前言」解釋題意或者下定義、確立命題;「正論」要有層次地把觀點概念一一帶出,解決題目裡的那個問號或要求,把你的觀察或經驗娓娓道來;「結語」可以把命題或者結論再強調一次、或是提高主題意義(拉高一層比如講影響性、貢獻性)正面肯定、或是感性地歌頌贊許拍拍手好棒棒。
結語也跟我說的「回答問題的基本態度」有關。這一點受惠於我以前代理時請教的前輩,我被提醒到——哪怕跟本科系所考試一樣考申論,教甄筆試測驗的是「老師」,大學期中考&研究所入學考測驗的是「這個題目你(身為學生)會不會」,教甄筆試卻是「篩選老師的門檻」,一則要從答卷中看到這位教師的教學sense,一則要給閱卷者「想看這人複試會怎麼教」的期待,前者關係到我們筆試時是否能在答題之外、還有意識到這個申論題目與教學的關係,後者則是既要在學養上建立可靠的紙面形象、也要在技術上讓閱卷者眼前一亮覺得可以把人收進複試這一關。
簡單點說,除了跟本科系所考試一樣要在答題時呈現「我懂這題在問什麼而以下是我知道的答案」,教甄筆試還必須是「我懂這題在問什麼而且我知道它在教學上的意義」。所以結語段我常常會把題目拉到教學上的高度,尤其是教材分析相關的申論,要能在答題中呈現你是個有sense的老師,知道教材是怎麼一回事、怎麼用、有什麼意義。即使是應屆完全沒有教學經驗的純新人,有實習期的初步接觸,也有想通過教甄筆試門檻、成為老師的志願,這種教育的思維也是能展露出來,再不濟也能流露你的熱忱和理想性嘛。
有一陣子正式教甄跟代理教甄都有出那種大考題目解析、改學生的作文或做評審評論學生作品,有的甚至會問教甄考生認為「這一題學生的病灶是什麼、如何解決」,或是如何引導、如何提升學生的作品。這就真的對於純新人很難。我手邊類似的擬答是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北市陽明 ,自認這種題我答得不算好,我的嘗試就是把題目的難點找到、分析學生可能會被哪裡困住;如果是作文,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當作學生的作品就是要砍掉重練、把它從頭到尾用大學生的程度要求修一遍。話說我還真的有遇過影印學生作文要教甄考生改的,就把它當上班一樣去細改精修。
簡言之,在備考階段寫考古題時就應該活用自己的後設認知,把自己的擬答檢討一下或是請人幫忙看,在申論結構與答題態度上,盡量去趨近一位哪怕尚未成熟、但走在正確發展方向上的「準老師」,也或許能因此拉近與目標的距離。
以下用幾篇例子說明申論結構就結束這個回合。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鳳新高中 應該看得出來有明確的「起承轉合」四段,第一段最後一句有「以下茲論述之」、最後一段第一句有「總而言之」。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1台南一中 雖是做賞析,但結構跟轉折詞們做得很顯眼,開頭引言後,用「洛夫在解構中在「主題、視角的替換、意象的新創與現代詩的音響節奏」等方面改作此詩,茲如下述」這段來預告各段主旨,以下就「首先、其次、又次、最後」,ending時用「總而言之」收尾。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台中一中 因為已經明講是法家流派了,所以自然而然可以分出列點架構。(這一題基本蠻像研究所入學考的寫法)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桃園高中 雖是課內教材的綜合分析,但也是可以做出小標的結構。
另外,可以運用英文作文的topic sentence概念,每小段的第一句把重點/立場擺出來,即使沒有轉折詞也會自然有層次。例如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新竹女中 第一題。第一段先交代〈蘭亭集序〉的架構(開篇時展現你對教材的熟稔、也是在幫自己整理資訊恢復記憶、還能混字數XD),第二段「然而」為回應題目建立明確的判斷,第三段開頭就明確要交代莊子的思想,第四段「〈蘭亭集序〉卻不同意莊子的觀點」就自然有與前段不同的層次,最後一段用「總之」結束。這篇擬答第二題的topic sentence應該算更明顯,第一段「莊子思想的特徵之一是⋯⋯」、第二段「蘇軾〈赤壁賦〉的哲理論述即化用自莊子」、第三段「蘇軾藉道家思想消解物我的矛盾並超脫存在的悲感」、第四段「〈赤壁賦〉以其文學美感與哲理高度⋯⋯」都是把有意義的資訊放在一段的最開頭,讓讀者一眼掃過去就把握住這一段可以預期讀到的內容,幫讀者省力也幫自己的申論打造架構。
上面談完格式相關的概念,下面則分「學術專業」和「教材分析」這兩個方向講答題內容的一些作法。文本分析類我併入學術專業類型中一起說。

(二)學術專業題型

隨著考技術的題型愈來愈多,那種一看就像研究所入學考的文學史思想史題目則有減少的趨勢,變得有點像給考生福利的基本分,所以我也不是不能理解蠻多教甄考生不念專業書目(像我就靠吃老本)硬挺過去、或是用幾套備課用書找資料的交集(或差集)當底本來記,畢竟搶分廝殺可能在別的題目裡。如果底子基礎夠或是時間心力有限,我也是會覺得備考階段磨技術CP值更高、還能在代理或是未來的職涯中用上;因此下面我希望能分享我自己覺得比較快的訣竅、或是以我個人的一隅之見提供應試策略。
我前面已經針對中國思想史的題目類型介紹過,以下簡單補充一下就好。
在備考階段,可以用自己的舊筆記、考古題、備課用書、參考書甚至是wikipedia,按照思想家的值錢程度遞減作標籤式的認知記憶。像我會覺得《論》、《孟》是中文人的常識,可是我莊子不熟,就趁著要教莊子時下功夫補強自己對莊子的不足。用出版社備課用書、wiki、哲學史教科書、學者的科普、權威注本的原典,然後在做教案或考古題時複習,最後帶著幾句話的印象去寫筆試。如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彰化女中 參考資料附註我看了網路上的部落格、wiki,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新竹女中 的第一段第一句「莊子思想的特徵之一是齊物我、一死生,泯除是非彼此二元的界線⋯⋯」就是我對莊子的基本認識,往後就視考題所需把其中的概念拿出來用,而原典背不起來的就用敘述的把他的寓言情節講一遍帶分析作為自己的證據,如庖丁解牛、莊周夢蝶、鯤鵬之喻這些都很常用也很好用。人腦傾向於更容易記住故事而非抽象概念,這一點在設譬雄辯的諸子上是我們要抓緊的。課內教材如〈五十步笑百步〉、〈小國寡民〉、〈庖丁解牛〉、〈猛狗社鼠〉、〈公輸〉都是敘述性高的故事寓言,再每個思想家用故事去記哲理,考試時就能提醒自己他們的思想觀點。
在考試階段,操作起來的例子如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鳳新高中 第一小題的第四段,恕我不憚其煩引在下面:
莊子才提到了「無用」的觀念。莊子思想的特徵之一就是強調擺脫世俗的價值,追求身心絕對的自由,也就是「逍遙」。提到身體的自由的話,在〈養生主〉篇就有「庖丁解牛」等寓言談全身保真的工夫;而心靈的絕對自由就是要超越世俗的「有用」,也非一味追求絕對的「無用」——《莊子・山木》篇就有「殺不鳴之雁」寓言。如果為了全身而盲目追求無用,則又落入了有用、無用二元對立的價值陷阱。因此,莊子主張處於「材不材之間」,也就是不被絕對的有用、無用價值綑綁,而是逍遙無待、順應本真,回歸到本身之用,不讓生命落在「用」與否的成心習見上,即能與道通於一。
可能在考場中我看到莊子就傻眼了、給的閱讀材料也很陌生,按照題目問題,把文本有什麼東西講出來、能答什麼答什麼,連結到自己好像記得的寓言故事,最後無論如何就是一口氣把對思想家的全部印象丟上去。不論文本反映的是莊子的哪一個概念,都扯到擺脫二元對立、為了順應本真達到真正的逍遙⋯⋯對於不擅長的思想史,我是這樣試的。這也會有離題的風險,或是被閱卷者看破手腳,所以通常遇到不擅長的我就是留在筆試最後的時間寫,在有限的時間內仍然有頭中尾或起承轉合的結構,能寫什麼寫什麼,考完這場趕快找資料來看免得下一場又考到,也早一點放過自己不要再耿耿於懷。
明星高中的題目常常比較大氣,一份卷子中會有一定比例的學養題,問一個包山包海的大題目,想要看答卷者的基本功。例如111年的台中女中就用16分考了莊子,要求分項寫出其思想主張,考後釋出的參考答案也沒有引原典,而是很清楚有條理地把莊子思想講清楚。所以我想把思想家的哲學掌握好,也不必以「我都沒背原典」嚇自己,在卷子上把自己的所知所學交代出來就好。
截圖自111年臺中女中釋出的官方參考答案
再例如111年高雄女中也用了10分考思想史:
先秦諸子對於時代社會的亂象都提出了自己的學說與解方,請在「九流十家」中以儒、道、法家為例,說明該學派面對時代問題的具體作法,以及他們的理想世界(10%)
也許這幾年的趨勢就是這樣,一份卷子題目很多、各題佔比都差不多十幾分,有學養題有技術題。學術專業考個大議題,然後課內教材分析考一考、課外文本分析或命題考一考、叫你設計個課程⋯⋯學術專業題型照理說應該是中文人最不怕的,以下再聊一下文學史的題目。
我手邊的擬答有關文學史的題目,電子化的只有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鳳新高中 ,其實這當作比較難一點的閱讀寫作也行,畢竟在考場上不一定每個文學史課題你都能記住頭尾脈絡、學者的觀點也未必曾經接觸,這種學界直接有一篇論文討論的議題,我們在教甄考場上不必強求能講得過專門研究過的學者。XD|||
然而以我能分享的筆試方式來說的話,第一在答題結構上也是三段式:第一段站穩立場:「然細究之,「唐詩主情,宋詩主理」此一命題恐怕過於簡化唐宋詩的區別,未必能作為通則,以下茲論述之」;第二段就是按照考題題目,梳理甲、乙文的論點並舉例,例子找自己拿得出來的、可以輔助立場的即可;第三段跟第二段也屬於正論,是行有餘力的話,把命題放到學術視野討論,或是把你所知的文學史相關論點列一列;然後總結段落從教學的立場再次審視這個命題。
第二是答題思維上的一些操作方式,唐宋詩比較是中國文學史教科書會提到的一個議題,我自己則是偶爾會用歷史的外部因素來解釋文學史——這真是很方便的一種進路,反正遇到奇怪的文學史議題、十之八九都是那個時代出了什麼毛病XD。
第三則是像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彰化高中 雖然不是文學史但也可以參考,就是你不會的A用你會的B來解釋XD|||||,像是我已經不記得神韻說是啥了,可是因為教詞選會用到王國維境界說,相對比較熟,就勉強生搬硬套。
以下再將我練筆的照片放上來提供參看,題目是109北一女中的第一題:
唐代文學發展中,古文運動、新樂府運動、唐人傳奇,三者有何關聯性
可以看出我的答題架構是:前言——(一)外部因素:藩鎮割據、科舉行卷、小結;(二)內部因素:1.現實主義的訴求(古文運動&新樂府運動)、2.同題共作的嘗試(新樂府運動&唐傳奇)、3.敘事功能的開拓(唐傳奇&古文運動)——結語。
三段式的架構、適當舉文本乃至原文為例、結合歷史因素一起講,是我通常針對文學史題目的寫法。
最後簡單用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新北聯招 講文學理論題。這篇擬答的結構寫得頭重腳輕請不用參考,我是想指出裡面提到小說要素、運用福斯特《小說面面觀》的說法、科幻的定義⋯⋯這些,其實是平常上課教學也會跟學生分享的東西,不是到很高級的理論。真要說起來,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8竹北高中 的第二題才有涉及到一些文學理論。我個人覺得文學理論對國文教甄來說投報率挺低,首先考題中通常不會出現純粹考理論的,其次要把理論們弄到懂、懂到足以應用的程度很需要過程累積,而且有沒有受過研究所訓練在這方面差別會很大。是我的話會勸人自己衡量時間心力負荷程度,能夠好好把文本分析的基本功落實,其實就算站到了及格線吧。以下分享文本分析相關題型。

(三)文本分析題型

教甄筆試有時給你一篇陌生的文本,或許拿來命題、或許拿來設計課程,有時是要求作文本分析、有時是要求結合教材闡發。其實處理陌生文本的能力是很重要的,畢竟現在即使是核心古文也不見得像古早聯考時代那樣有固定的題目、標準的答案,閱讀的能力才是我們要培養給學生的,自然文本分析在教師這一方也要以身作則展現自己的專業。
我的擬答中有與文本分析相關的題目: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8竹北高中 是閱讀高行健的演講詞後發表同意與否的論述;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台中一中 是針對豐子愷〈兒女〉的敘事鑑賞分析;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嘉義高中 是比較韓非子與荀子的議論寫作特色;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1台南一中 則是要從楊牧〈台南古榕〉和洛夫〈唐詩解構〉中擇一進行賞析。
扣除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8竹北高中 ,其他這些篇章都是要跟解構文本寫作手法相關,所以我認為應該可說是中文人的基本功。若要我回溯自己就學歷程,並不覺得有特別哪一門課專門在教這種技能,好像是這門課、那門課東湊西湊自己囫圇著就有一套自己的方式。因此如何準備這樣的學養基礎我就不展開來說。就簡單說說我喜歡入手的方式,提供參考。
解構文本若說分內容與形式,形式對我來說是更容易掌握的。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台中一中 第一小題要求解釋移覺修辭,是最接近第一線教學現場經驗的。我不知道師範體系以外的中文系是否還有「修辭學」這個學分,但我個人覺得用修辭學來分析課內外文本都是入門級別的基本,像我在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高雄女中 第二題也用修辭、句型當分析工具。除非考題要求——事實上,我看修辭也蠻常用小題(個位數的分數)或名詞解釋題考的——否則我會覺得只能用修辭分析文本,好像程度有點不足。(只是個人看法!)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嘉義高中 的第一題就是用形式來解內容,雖然是思想史的材料,但選錄的段落都很有文采,視為文本分析的話除去閱讀陌生文言文的第一關外,其實這題很簡單,只要抓準思想家的核心主張、用paraphrase的方式把文本講掉就好了。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台中一中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嘉義高中 的第二題則都是從寫作的功能性分析文本。一者是敘事一者是議論,前者我的擬答是從敘事學理論入手分析,這是我個人對於教學現場常見「記敘/敘事」不分的一點反抗XD,所以擬答恐怕無法參考。但就是先抓住「人事時地物」的資訊、統整文本如何傳達這些資訊——資訊是怎麼被寫的、作者如何剪裁資訊、如何帶出前後變化或因果、在描寫時如何雕琢文辭⋯⋯可以的話評點其風格、精神態度那些。
後者也是先用修辭分析文本的寫作手法,第三段則是用了學說的特徵來解釋形式上的表現,比如韓非反對泥古守舊,就沒有像荀子那樣引名言來輔證自己的議論。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1台南一中 則是文學作品的賞析,而且是經典詩人之作,猛一看其實還蠻讓人害怕的。因為我自己不是新詩/現代詩的專業,在讀書會這兩年是盡力學習、查找資料,課堂內外讀詩解詩也是用自己跌跌撞撞摸出來的方法。
詩的形式即是其內容的一部分,所以我通常先交代詩人詩作在詩史上的位置、解析出主題後,會從意象跟節奏去分析,再有的話看該作有沒有視角、圖像之類的特別安排。我個人的小秘訣是,從聲音去看這首詩有沒有特別的編排。教甄筆試如有選錄新詩/現代詩的話,一般不會選到太平庸的作品(學生作品不一定XD|||||),好詩通常也好聽:字詞的聲母韻母發聲部位、行句的長短與斷點、詩節行數的比較、有沒有用空白行、是否有重複句子在哪些位置⋯⋯這些東西分析一下其實就可以是答案的一大段了。
綜上所述,陌生的教材外文本,我們可以:1.用修辭、篇章結構來分析技巧層面;2.用paraphrase(釋義)的方式把文本說一次、然後得出觀點主張;3.觀察資訊如何被帶出並整理其變化;4.善用學派思想特徵解釋其形式表現;5.分析詩的音響節奏。當然還有許多別的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絕技,可以參考應用。

(四)教材分析類型

終於進到最後一部分了。(同志們撐下去啊⋯⋯)
課內教材對於教師甄試而言,就如同核心古文15篇對學生大考一樣,範圍就那些、資料也都在那裡、知識點考點都被出版社整理好,剩下都是自己的事。
所以以下我先分成單一課內和課內多篇兩類,然後大概說一說有沒有特別的寫法。

首先是單一課內教材的分析,如: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全國聯招 要求分析〈燭之武退秦師〉的遊說策略,這基本就是教這課的重點了,所以我也是很中規中矩地搭好架構把他講掉;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桃園高中 則是〈勞山道士〉末段跟〈牛山之木〉的寓意,這基本都是課堂上會講解的東西,後者我自己用了點理學&心學的思想史概念去輔助解說。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新竹女中 雖然先給了莊子的課外文本,但跟課內的〈蘭亭集序〉、〈赤壁賦〉也是綁定的、上課時一定會提到的概念。這就是平時備課自己要加強的地方,備課用書不一定有講到或是交代太詳細。
中國文教甄擬答|109桃園農工 也是有給課外文本,但是是同作者、同時期的作品,〈赤壁賦〉的「變與不變」一定要熟到用文字或口語表達都能簡潔清楚的程度,以此為基礎看蘇軾別的作品反而可以比較快看懂。
這種題目都是對課內教材要足夠熟悉,課文句子能背熟就要背熟、不然也要能交代大意;各篇的知識點考點可以靠備課用書、參考書幫忙抓,自己要記牢。
作家作品的時代背景、思想或文學風格、篇章的重點、教學上的解釋和例子、學生的難點⋯⋯這些是課內教材常出現在教甄筆試的考試重點。
以下說說多篇課內教材的比較,如: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北科附工 是要求交代〈庖丁解牛〉和〈種樹郭橐駝傳〉和教學設計,可以從文體、時代背景、作者本身經歷⋯⋯等出發。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北市中正 問哪些課內教材可以與《稀缺》一書的概念互相闡發,我個人的話因為代理經驗多、高一程度的課文基本上比較熟可以背出原文,就用高一的〈晚遊六橋待月記〉來舉例,剛好這篇也的確有經濟學相關的思維。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彰化女中 則是問〈庖丁解牛〉、〈始得西山宴遊記〉、〈赤壁賦〉中的莊子思想,我引一下這篇擬答中的第一段:
〈庖丁解牛〉出自《莊子・內篇・養生主》,該篇以談養生之道為主,提倡順應自然、不滯於物、安時處順,也與〈逍遙遊〉篇的「逍遙」、「無待」概念相呼應。〈始得西山宴遊記〉為柳宗元「永州八記」之首篇,是其人因「永貞革新」貶謫後以山水遊記自遣心懷的第一篇文章。〈赤壁賦〉指蘇軾因「烏臺詩案」貶黃州後所作的〈前赤壁賦〉,該文透過主客問答形式與水月之喻闡述萬物「變」與「不變」的哲理。此三文俱為高中國文的重要選文,並都呼應了莊子「逍遙」、「齊物」的思想,以下茲論述之。
把課本「題解」頁通常會交代的資訊整理出來在第一段,也幫自己確立一下後面答題的方向,然後各段把每篇重點講一講,下引擬答的最後一段:
綜上所述,此三文其實皆展現了莊子「逍遙」、「齊物」的美學觀,不論是庖丁的為君主解牛、柳宗元的貶謫、蘇軾篇中對人生有限的憾恨,作者們皆以超越個我的精神合於自然萬物,遂能化消塵俗的困窘。教學時,即應引導學生留意篇章中對既有困境的去執、與自然同往來的精神,以領略道家提倡「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物我合一」的美感境界。
莊子思想的關鍵字、好用的幾句原典要背,課內教材各篇的寫作動機與成果,基本上就是抓準大方向。
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桃園高中 問〈漁父〉、〈桃花源〉、〈赤壁賦〉的「水」意象, 這篇擬答中可以提供大家參考的是寫到〈赤壁賦〉的「水」時用這樣一段:
蘇軾與客在赤壁泛舟,水首先是現實的場景、是即景即心引動意興的空間;隨著飲酒樂甚、放懷高歌而客以洞簫應和,乃引出客的一番浩歎,從文學中的場景溯及歷史的英雄舞台、對照當下主客漁樵扁舟所在的同樣地點,而引發功業無成、個體渺小不能如水月永恆的存在悲感;最後乃由蘇軾取水月為喻,闡發宇宙萬物有現象與本質「變與不變」的哲理。
有時我們不免要交代課文內容來建立分析的基礎,這種交代大意可以細緻到背出原文來分析、也要可以用自己的話把情節和概念帶過,簡言之,對教材要熟到解釋的文字可長可短。
總結來說,課內教材會有的題型差不多是這樣,我們的前提都是把教材弄熟,課文要懂、作者題解要記得、篇章的形式與內容手法要記、與文學史或思想史的關係要注意到,平時教學生的知識點跟考點也是在提醒自己,老話說備課要扎實就是這個意思。
我成長於三十篇的時代,當年自己做高中生時也是要背課文考默寫,在大學研究所經歷學術訓練再用形式分析的眼光看待教材,我得說自己像是被培訓成了外科醫生,眼中只有病症而忘了病人;對於教材的情意闡發、如何把作品講得讓他人感動,實在是我不擅長的地方。所以如果有關於教材的情意面教法的題目,我希望讀者原諒我的不足,相信大家能有自己的應對心法。

結語

以上就是我對於教甄筆試的一些經驗談,真是沒想到囉哩囉嗦講了這麼長。其實以上有些內容基本上是我自己作學問的習慣,而每個人成長背景就學歷程不同,所以也不一定能一體適用於所有人。
坦白說我自己雙主修、考兩遍研究所入學考、就讀臺大被強者們環繞打擊、代理五年、讀書會兩年⋯⋯這樣的經歷,已經讓我比許多同儕更有考筆試的優勢,我也的確曾經毫無準備就進到複試流程(然後被現實狠狠打臉XD)。但是以上這些分享,可能甚至只有一、兩年的參考價值,未來假設再叫我去考筆試說不定我也都考不過了。
所以我的擬答、讀書會篇和這篇筆試篇,是希望有需要的人可以酌用參考,如果能稍微幫助到致力於通過教甄的學友,就當我累積了一點功德,也報答了一路以來曾幫助過我的貴人,讓這個圈子形成善的循環。
畢竟像這樣把自己的學習經驗與備考經驗整理出來很花時間字數,關於教甄複試的試教與口試,請再等我的「口試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1會員
79內容數
針對高中國文課內、課外文學作品,深入細讀、分析寫作手法與內涵,分享中宜師的教學見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貝冷絲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09年台北陽明高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第三題擬答。
109學年度屏東高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第一大題第二小題擬答。
本文是中宜師總結這兩年應考高中國文教甄的經驗談「讀書會篇」,內容包括應考歷程、推薦書目、讀書會分析等。
本系列作皆源自中宜師與戰友同組讀書會時,分配所做的試題擬答。擬答文字內容或有參考相關論文、專著,會附註參考資料。擬答全文屬於中宜師之智慧勞動,僅提供網友們參考,不能代表正解或命題教師及學校之立場;亦未有出版或販售之計劃。請勿轉作營利用途。轉載請附出處。
111學年度台南一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模擬答案。
110學年度嘉義高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第二題模擬答案。
109年台北陽明高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第三題擬答。
109學年度屏東高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第一大題第二小題擬答。
本文是中宜師總結這兩年應考高中國文教甄的經驗談「讀書會篇」,內容包括應考歷程、推薦書目、讀書會分析等。
本系列作皆源自中宜師與戰友同組讀書會時,分配所做的試題擬答。擬答文字內容或有參考相關論文、專著,會附註參考資料。擬答全文屬於中宜師之智慧勞動,僅提供網友們參考,不能代表正解或命題教師及學校之立場;亦未有出版或販售之計劃。請勿轉作營利用途。轉載請附出處。
111學年度台南一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模擬答案。
110學年度嘉義高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第二題模擬答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你總是充滿著正能量,你總是笑臉迎人,你總是鼓勵我再堅持一下。正是因為有你的存在,我才能從醜小鴨蛻變成天鵝,我才能理解人生的意義。你是我生命中的天狼星,是黑暗中的一把火,也是我的救贖。我將會以你為目標,跟隨你的腳步,就算現在的我瞠乎其後,我也會一步步向前,朝著目標。
在現在這個詐騙事件層出不窮的時代,你是否想過,原來只要一個小小話術,就能夠動搖大家對於真假的判斷? 又是否想過,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的陶淵明,其實也用過這招? 來吧,跟隨子逸的腳步,一起來歪解高中國文!
Thumbnail
本文是一個媽媽帶著兩個青少年旅美求學生活見聞的第二篇章,有著對於學習自主的反思
Thumbnail
國文考題看似無邊無際,但是如何準備與學習,其實有跡可循, 前一篇文章〈高中國文這樣準備那樣學習 (上)〉我們討論了知識的記憶與閱讀策略與方法,這些偏向「輸入」的準備。 而這一篇我們將以前面輸入的內容為基礎,再向上進行寫作表達與歷程省思的「輸出」了!
Thumbnail
由於從國中升上高中,國文相對其他科目,算是變動較小的一科。但也因此造成許多人的國文科,在高中的初期,都在吃國中老本,直到高三大考才發現,大量知識席捲而來時,國文成績便一敗塗地,很難在高三急起直追。 這裡將分析高中的國文學習重點與方法態度,希望讓同學們更有效地抓住國文科的學習重點。 
Thumbnail
好久沒有打文章,這一篇來聊聊高中國文的教師甄試吧! 經歷簡述 我是在大學畢業後隔年考上高中獨招,在第一間學校任教滿三年時,因為想回家鄉服務的原因,再出來考試,今年也順利考回家裡附近的高中。 備課: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分析文章 筆試常見題型、如何準備? 一、中國文學史類 二、中國哲學史類
Thumbnail
〈真愛〉出自艾西莫夫《機器人短篇全集》,敘述電腦程式「喬」為程式設計師米爾頓尋找真愛的過程。在科幻題材中加入推理成分,製造懸疑效果,結局出人意表。 關於〈真愛〉,我打算從小說情節和人物塑造兩個部分,來談談艾西莫夫向讀者提出的兩個問題:「在真愛中,外表重要嗎?」以及「人工智慧是人類的毒藥還是解藥?」
Thumbnail
我們如果單憑「古文三十」、參考書、教科書,及國文老師課堂上的講解,去了解中國文學,腦中浮出這樣的圖像,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因為當初(戒嚴時代)為我們一手打造國文教育的學者們,不是輕忽這些事物的重要,就是出於某種原因,刻意將這些事物排除在外。 他們將某些事物排除在外? 是的,沒錯! (請見內文)
Thumbnail
我知道新課綱的改變造成很多老師業務上的提升(備新的課程、多元選修、抽離式課程等新的教學),也有很多還不成熟的地方,就像每一個政策一樣都有陣痛期,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可能細部會有一些東西需要調整,但至少我覺得我們是朝著一個更好的方向前進吧!
Thumbnail
新課綱的國文課一周只有四節,如果學生願意,勉強會有第五節輔導課,然而,因為輔導課是市場機制,學生自由選擇,因此,不能將其納入上正課來考量,而是要以開設選修的角度來設計課程,即便如此,或許也可以與正課相互搭配,以達更好的教學效果。 對此,我常在思索,國文課堂要處理的內容相當多,究竟該如何設計才能使教師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你總是充滿著正能量,你總是笑臉迎人,你總是鼓勵我再堅持一下。正是因為有你的存在,我才能從醜小鴨蛻變成天鵝,我才能理解人生的意義。你是我生命中的天狼星,是黑暗中的一把火,也是我的救贖。我將會以你為目標,跟隨你的腳步,就算現在的我瞠乎其後,我也會一步步向前,朝著目標。
在現在這個詐騙事件層出不窮的時代,你是否想過,原來只要一個小小話術,就能夠動搖大家對於真假的判斷? 又是否想過,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的陶淵明,其實也用過這招? 來吧,跟隨子逸的腳步,一起來歪解高中國文!
Thumbnail
本文是一個媽媽帶著兩個青少年旅美求學生活見聞的第二篇章,有著對於學習自主的反思
Thumbnail
國文考題看似無邊無際,但是如何準備與學習,其實有跡可循, 前一篇文章〈高中國文這樣準備那樣學習 (上)〉我們討論了知識的記憶與閱讀策略與方法,這些偏向「輸入」的準備。 而這一篇我們將以前面輸入的內容為基礎,再向上進行寫作表達與歷程省思的「輸出」了!
Thumbnail
由於從國中升上高中,國文相對其他科目,算是變動較小的一科。但也因此造成許多人的國文科,在高中的初期,都在吃國中老本,直到高三大考才發現,大量知識席捲而來時,國文成績便一敗塗地,很難在高三急起直追。 這裡將分析高中的國文學習重點與方法態度,希望讓同學們更有效地抓住國文科的學習重點。 
Thumbnail
好久沒有打文章,這一篇來聊聊高中國文的教師甄試吧! 經歷簡述 我是在大學畢業後隔年考上高中獨招,在第一間學校任教滿三年時,因為想回家鄉服務的原因,再出來考試,今年也順利考回家裡附近的高中。 備課: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分析文章 筆試常見題型、如何準備? 一、中國文學史類 二、中國哲學史類
Thumbnail
〈真愛〉出自艾西莫夫《機器人短篇全集》,敘述電腦程式「喬」為程式設計師米爾頓尋找真愛的過程。在科幻題材中加入推理成分,製造懸疑效果,結局出人意表。 關於〈真愛〉,我打算從小說情節和人物塑造兩個部分,來談談艾西莫夫向讀者提出的兩個問題:「在真愛中,外表重要嗎?」以及「人工智慧是人類的毒藥還是解藥?」
Thumbnail
我們如果單憑「古文三十」、參考書、教科書,及國文老師課堂上的講解,去了解中國文學,腦中浮出這樣的圖像,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因為當初(戒嚴時代)為我們一手打造國文教育的學者們,不是輕忽這些事物的重要,就是出於某種原因,刻意將這些事物排除在外。 他們將某些事物排除在外? 是的,沒錯! (請見內文)
Thumbnail
我知道新課綱的改變造成很多老師業務上的提升(備新的課程、多元選修、抽離式課程等新的教學),也有很多還不成熟的地方,就像每一個政策一樣都有陣痛期,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可能細部會有一些東西需要調整,但至少我覺得我們是朝著一個更好的方向前進吧!
Thumbnail
新課綱的國文課一周只有四節,如果學生願意,勉強會有第五節輔導課,然而,因為輔導課是市場機制,學生自由選擇,因此,不能將其納入上正課來考量,而是要以開設選修的角度來設計課程,即便如此,或許也可以與正課相互搭配,以達更好的教學效果。 對此,我常在思索,國文課堂要處理的內容相當多,究竟該如何設計才能使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