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職管筆記#11|識別困難

小職管筆記#11|識別困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陣子幫就服員發起了一場聯合會談,找了社工跟她的一對客人,幫忙促進他們的服務關係,讓客人們重新與就服員聯繫,會後跟就服員分享了最近看書的收穫與心得。

最近很常分享<FBI的談判協商術>這本書,其中有一段提到覺得一個人瘋了,做出瘋狂或不合理的選擇時,有可能有三種情況會需要先確認一下。

  • 資訊不足有-可能對方對這件事情的資訊不足或資訊有誤,所以造成他的決定讓人覺得奇怪。
  • 心有餘而力不足-有可能對方也知道該怎麼做,但自己能力不足,無能為力執行,而呈現出做與目標相違的行動。
  • 另有打算有-可能對方心中另有盤算,但不打算告訴我們。

我覺得把這三項放在服務中思考,很切中的部分是,幫助我去辨識一個人的困難,而不是態度不好,而不是不想工作。


1.資訊不足

我想到一個經典的例子,曾經就服員幫某位客人媒合了一家五星級飯店的職缺,福利超好的,交通距離也算近,工作內容客人也能勝任,但家人打死不讓他去,原因只是因為看到那家飯店的名字是xx酒店,覺得就服員幫客人媒合了八大行業的工作,再加上看到薪資福利就更覺得詭異,客人被家人一說也覺得毛毛的就想拒絕這個工作。

2.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幾年花很多時間在那些雖然知道應該找工作,也想要工作但都窩在家裡好多年的客人們,其實大半都有信心與自我效能不足的議題。曾經有一位做了兩三天就不做的客人,雖然來滿是抱怨職場向外歸因,但其實細細釐清,裡面有太多他自覺做不來的任務。

3.另有打算

讓我想到那天這對客人與就服員失聯,拒接電話,就服員從廠商那邊得知其實是有獲得工作了,且還希望對就服員保密。就服員提起這件事時,有點失望覺得服務的信任關係好像被破壞了,我則覺得其實客人有時也希望自己有掌控感,安慰就服員不管如何我們也都希望客人是有工作的啊!

跟就服員分享,我現在會提醒自己,在覺得客人的舉措不合理時,先想辦法確認看看他是不是上面三種狀態之一,才知道怎麼幫忙。


一直覺得如何識別困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這會影響我們如何看待一個人,也會影響我們將如何與他們互動。對職管員而言,這尤為重要,這會影響到對資源的判斷,將開啟一串怎樣的服務,帶服務團隊從怎樣的切入點來看待一個人的就業議題。

回到那天那場會談,雖然知道就服員對這對客人的一些工作行為覺得不可思議,且容易導致他們被職場辭退,但我也聽出是因為他們在工作之外,還有家庭跟生活需要維持平衡,以及部分跟工作有關的能力上,有他們的困難。有一些部分需要我們幫忙補充資訊,有一些部分則需要我們幫忙訓練或找資源代償。

識別對了,才有著力之處。

真實的困難往往不容易說出口,不容易被識別,需要用心覺察
真實的困難往往不容易說出口,需要用心識別

真實的困難往往不容易說出口,需要用心識別






avatar-img
小職管@職重宇宙
14會員
49內容數
小職管的實務工作反思與隨筆,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願我們能溫柔以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職管@職重宇宙 的其他內容
經常要跟就業動機奮鬥的我們,似乎目前能做的就是只有兩件事情。
從事職重服務,我們要看的是什麼?一個人滿地的缺點,還是一個連客人自己都沒有發現的優點?其實該做的不只是找亮點.....
在服務中看到有種愛是就算拖磨也愛的愛,不管是怎樣困難服務的客人,跟他的家人帶著怎樣的前因後果、新仇舊恨到我們面前,這種愛往往不變。
有的時候,要幫助一個人改變,需要先改變那個引領他的人。
常在想是什麼支撐我們繼續從事這份工作,服務的成果嗎?有時改變是一個大工程,在過程中,能有夥伴的支持,往往是支持職管繼續走下去的動力,夥伴關係是需要經營的,需要有好的合作經驗,也需要有好的回饋,但關於默契這件事情,還要加上一致的價值信念,十分的彌足珍貴!
每次講到「那種看不到、摸不到的東西最難處理了」,我總會想到態度這件事,做這行的人都知道,技能好教,但態度難調,所以困難個案若非障礙影響過於嚴重,多半都是卡到這一題,如何促成改變,一直是職業重建很重要的課題。
經常要跟就業動機奮鬥的我們,似乎目前能做的就是只有兩件事情。
從事職重服務,我們要看的是什麼?一個人滿地的缺點,還是一個連客人自己都沒有發現的優點?其實該做的不只是找亮點.....
在服務中看到有種愛是就算拖磨也愛的愛,不管是怎樣困難服務的客人,跟他的家人帶著怎樣的前因後果、新仇舊恨到我們面前,這種愛往往不變。
有的時候,要幫助一個人改變,需要先改變那個引領他的人。
常在想是什麼支撐我們繼續從事這份工作,服務的成果嗎?有時改變是一個大工程,在過程中,能有夥伴的支持,往往是支持職管繼續走下去的動力,夥伴關係是需要經營的,需要有好的合作經驗,也需要有好的回饋,但關於默契這件事情,還要加上一致的價值信念,十分的彌足珍貴!
每次講到「那種看不到、摸不到的東西最難處理了」,我總會想到態度這件事,做這行的人都知道,技能好教,但態度難調,所以困難個案若非障礙影響過於嚴重,多半都是卡到這一題,如何促成改變,一直是職業重建很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