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尚氣與十環傳奇》,我努力揣摩著,如果父親是像徐文武(梁朝偉飾)那般天下無敵而且帥氣爆表,做為一個兒子,心情會是如何呢?
尚氣(劉思慕飾)可能因為有個強大的父親而感到驕傲,同時也可能拿自己與父親相比而覺得自卑。男孩仰望父親,心中有愛、有恐懼,有時也有恨。佛洛伊德借用西元前430年首演的希臘悲劇而引申之「伊底帕斯情結」,旨在刻劃父子之間的複雜心境。
伊底帕斯情結
多數人聽到「伊底帕斯情結」都立刻想到戀母弒父。孩童在三到五歲時,因為喜歡異性雙親,就把同性雙親當成仇家,這樣的情緒在進入學齡後消解,又在青春期重現。尚氣有點像是一個青春期議題尚未遠去的大男孩,他要保護母親香格里拉般的故土,文武意圖解救(亦或奪回)愛妻,父子最終不免一戰,理由就是為了母親。從電影開場文武派手下到舊金山搶奪尚氣身上母親遺留的玉珮,就已埋伏伊底帕斯三角關係的故事線。本片可說是伊底帕斯情結在表淺層次的具象展演。
但這裡有兩點必須提醒。第一,佛洛伊德描繪的「伊底帕斯情結」指的是發生在潛意識的動機,並非兒子意識上蓄意要殺父親,在希臘悲劇中的伊底帕斯王,其實也是想逃離神諭中殺父娶母的噩運,但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殺死生父又娶了生母,敗給了宿命。第二,佛洛伊德認為戀母弒父是所謂「正向伊底帕斯情結」,父子之間還存在著相反的「負向伊底帕斯情結」
[1],亦即男孩也需要父親的愛與肯定。這個面向的父子關係強調的不是競爭性和衝突性,父親會誘發並接納兒子的自我肯定,兒子喜歡、崇拜或者仿效父親,父親因此感到驕傲和喜樂。大眾很容易忽略這個面向!
我想尚氣與父親這層「負向伊底帕斯情結」的關係,被母親的死所打斷。母親的過世固然是父子的創傷,但父親的因應方式,好比在傷口上撒鹽。少年尚氣遠離父親,其實是想迴避與父親的衝突,這跟伊底帕斯遠離科林斯城,心情、行動豈不類似?
片中最令人難過的一幕,是片尾大戰時,父親指責尚氣「你母親遇害的時候你沒有保護他,只站在旁邊看…」每一個字都宛如利劍傷人心扉。這樣的場景,經常埋在成年個案的回憶裡,例如,在學校遭到霸凌的孩童,卻反倒被家長指責「為什麼你到哪裡都處理不好人際關係?」
身心科診間現場
身心科診間不難發現,有些男性個案與父親之間確實存有心結。華人文化一向重男輕女,做父親的「望子成龍」,盼望「子承父業」、「虎父無犬子」,於是新聞中常發現父子是相同專業例如政界、醫師或律師,大企業的接班人也常是媒體焦點,父子在社會上被拿來比較似乎無可避免,也會出現「知名企業父子惡鬥」這樣的新聞標題。然而,每個男孩子,在成長的某些時刻,都不得不挺身對抗父親或父親的象徵,以建立自己的存在感與自我感,就像尚氣一樣。
換句話說,與父親的衝撞是必要的
[2],這個過程的重點不是輸贏,而是某種認同的建立,那不一定是百分之百的子承父業,更有可能是某種帶有轉變意味的傳承,破壞性思考後的內在建設。電影中的十環傳承,不也傳遞出這樣的意涵?
連帶出現一個問題。父親該做些什麼?這邊用英國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Donald Winnicott)的話語來回答比較傳神:「父母的性結合提供了堅固的事實…就好像是一塊小孩可以依靠又可以踢一踢的磐石。」
[3]這意謂父親不會被兒子的恨意與攻擊摧毀,而環境的存活,讓嬰孩覺得攻擊是安全的。
父親堅定的存在,可以讓子女學習到如何有創意地運用攻擊性。每一個父親,都必須勇於面對子女帶有攻擊性的挑戰,而且要存活下去,不要缺席。這是我們做為父親的責任,也是對社會的一點點貢獻。
參考文獻
[1] Freud, S. (1923), THE EGO AND THE ID. Standard Edition, 19: p.33. London: Hogarth Press, 1961.
[2]馬克・歐康納(2005), 好爸爸:從男人本色探索稱職父親。楊雅婷(譯),天下,2005。
[3]溫尼考特 (1964),父親該做什麼?摘自-給媽媽的貼心書:孩子、家庭和外面的世界。朱恩伶(譯),心靈工坊,2009。
(尚氣與十環傳奇,Shang-Chi and the Legend of the Ten Rings, Destin Daniel Cretton, 2021。現在Disney+已經熱烈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