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發生的3個主因?衛教專家用「牛郎織女」神譬喻。失智症早期症狀全解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胡廷岳藥師專注在「發明低門檻的健康方法」,提供一般大眾照顧自己的能力。因而預防生病,減少吃藥。點此領取:【台灣臥床7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
相關文章:「跌不起!」我的家人是怎麼跌倒的?不想加裝扶手怎麼辦?對你我來說最實用的七項檢查

失智症症狀全解析:如何預防與治療?

隨著台灣人口年齡越來越老,失智症(dementia)這個無法輕易避免的臥床疾病,已漸漸讓國人感到恐慌恐懼。根據衛福部的預測資料,未來等我們活到八十歲以上,我們身邊每五位就有一位罹患失智症。(來源)

但其實失智症只是一個逐漸惡化的病症,只要及早發現及早預防,我們就能免於後悔。這就是為什麼專門環島演講、推廣預防醫療的減藥藥師胡廷岳,今日要來撰寫這篇文章:用說故事的方法提供各位讀者輕易理解「失智症預防、失智症治療和自我照顧」。

尤其,關於失智症的專有名詞超級多,例如: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路易體失智症等等等。廷岳藥師表示:不需要專有名詞,光用牛郎織女的故事說明,你就能秒懂了。

本文大綱:
「失智症」最常見的三個原因
失智症早期症狀與判斷方法
失智症預防的簡單方法

「失智症」最常見的三個原因

我問你喔,一年見面一次的牛郎織女,如果見面日來臨之前心中滿是思念,這份心意該如何讓對方知道呢?答案想必就是「飛鴿傳書」。只是飛鴿傳書可不像現代行動電話一樣方便,很容易鴿子飛一飛就會收不到信、就會找不到人。

這就好比我們的大腦神經系統,必須有角色負責寄信、負責收信、鴿子負責送信,訊息才能傳遞成功。只要中間缺少一個關鍵,這訊號就無法準確抵達,這就是「失智症」。失智症最常見的三個原因有:

1.第一個原因: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發生的原因是「大腦退化」,大腦退化就像送信的鴿子越來越老,總是飛不到織女那裏,訊號還沒有抵達就中斷了。所有失智症中以阿茲海默症占超過60% 為最多。(來源)是大腦神經退化造成的疾病(來源)。(別擔心等等會教你如何預防大腦退化)

2.第二個原因:血管性失智。

血管性失智通常發生在曾經發生腦中風的人群。「血管性失智」就好像送信的鴿子本來只要順順的往前飛行就可以抵達目的地。結果天宮發現了牛郎織女偷偷在眉來眼去,所以降下神罰,把鴿子送信的路途增加了重重關卡、擋住了去路。這樣一來,就算送信的鴿子還很「年輕」,我看信件也是送不到織女那裏了。血管性失智症通常與血壓太高、腦中風病史有關。(來源) 約占總失智人口的10-15%。(等等一樣教你如何預防)

3.第三個原因:受傷型失智。

至於剩下少見的失智症們,我統一稱呼它們為「受傷型失智」。因為這些病患發生失智的原因,幾乎都與「大腦受傷」有關,很可惜。例如天生大腦生病、後天車禍撞到頭的情境,就好像織女已經過世,就算鴿子飛行路線再怎麼順暢、鴿子有多麼年輕,牠再怎麼飛都已經找不到人了。

失智症早期症狀與判斷方法

那麼失智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呢?根據廷岳訪問其他失智症照顧者家屬的描述:其實早期症狀的微小變化根本無從察覺,比如記憶力減退(重複問一樣的問題)、思考能力下降(發呆)、情緒變化(容易生氣)、失去方向感(迷路)等等。

「如果你平常就是一個比較脫線、容易迷路的人的話,你的家人根本就沒辦法提早發現你是失智疾病。」這樣一來,我們該怎麼區分是健忘還是失智?廷岳有個方法可以簡單判斷:「如果經過提醒能夠把對話過程回想起來,這就是健忘。如果經過提醒還是堅持否認剛剛發生過這些事情,這就很有可能是早期失智。」

只要出現以上這些症狀,甚至越來越明顯,廷岳都建議盡早請求專業醫療幫助(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門診),就算檢查後發現「沒有問題」也不會浪費錢。

(相關文章:拒絕健康檢查的長輩?這藥師教你如何讓他們願意去看醫生)

失智症預防

由於諸多失智症目前都沒有治癒方法,只有一些藥物可以減緩其惡化的進程,而且還不是人人有用!所以廷岳藥師才會一直不停強調預防勝於治療、預防勝於治療。接下來廷岳就來介紹以下3種失智症的「做得到的」預防方法: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受傷型失智。

阿茲海默症可以怎麼預防?

前文提到阿茲海默症本是一種退化疾病,腦部神經細胞自行會隨著時間逐漸死亡。既然都會退化?那麼身為「尚未確診失智」健康人的我們,廷岳建議必須提早累積「腦本」,用龐大的腦本迎接老後的腦力退化。以下首先是有助於累積「腦本」、預防阿茲海默症的好方法:

  1. 挑戰腦力:學習「過去不曾學習過的」新知識,這是增加腦力的關鍵。例如早就熟悉麻將的人,天天打麻將並不能減少阿茲海默症的發生風險。
  2. 保持適度的有氧運動:科學好幾年前就證實運動能幫助身體的循環系統,改善心肺功能,並增加大腦的供氧量。對吧?光是運動兩個字聽起來就能延緩阿茲海默症的發生(笑),但最重要的關鍵永遠是「保持習慣」。(相關文章:給三高+膝蓋退化的你,在家「不小心」就做到的簡單的10分鐘有氧運動建議。)
  3. 深度睡眠:過去曾有精神科醫師是這麼介紹睡眠的:人類睡著的時候大腦都在洗澡。研究發現原來我們熟睡的時候大腦裡面的「腦脊髓液」,流動速度會變得超級快!快到能幫我們把大腦裡骯髒雜質沖刷出去。所以好好睡一覺對於預防失智來說也頗重要。(相關文章:快來試試!高壓環境坐著也能睡的「戰場睡眠法」,幫你治本解決失眠問題!)
  4. 腸道健康:均衡飲食(彩虹蔬果),避免過量攝取壞油和糖分,增加好油和高膳食纖維等等腸道益生菌喜歡的食物。那麼益生菌也會反過來保佑你維持身體健康。(相關文章:如何增加腸道好菌?增加腸道好菌的關鍵,竟不是保健食品!)
  5. 維持社交生活:光是出門幫助別人、當志工順便保持社交生活這件事情,就能保持心理健康、減少壓力和焦慮。這兩件優勢都能直接幫助我們預防阿茲海默症的發生。恩,就像俗諺說的:好人有好報。(相關文章:「我不是菩薩啦!」關於我的環島開始,癌症+糖尿病的爸媽。)

血管性失智、受傷型失智,可以怎麼預防?

另外,前文提到血管性失智是由於大腦血管卡住、中風、細胞大量死亡,所引起的其中一種失智症。尤其高血壓、高膽固醇和糖尿病等三高疾病病患,因腦中風而失智的機率,竟是一般人的2~3倍(來源)。

於是,在預防血管性失智方面,基本上就跟預防三高惡化一模一樣。例如找到適合自己的減醣飲食習慣、找到可以一直維持的運動方式等等等,這些做得到的健康建議在我的新書、以及減藥藥師部落格裡都有寫過,我就不囉嗦了。(相關文章:飲料也能控制血糖?糖尿病專業藥師的減藥建議,不再受到討厭水味的困擾!)

那麼受傷型失智又可以怎麼預防呢?想當然耳,一定是騎車戴上適當安全帽、意外受傷時務必回診追蹤,那些你早就知道的建議囉。(相關文章:管制性止痛藥會讓人成癮嗎?副作用很強嗎?減藥藥師的看法是什麼?)

*

總之,我們都知道,「健康的身體」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成的目標,而「不健康的身體」也是。這些長久以來「努力養成」的壞生活習慣,就是讓我們臥床吃藥的罪魁禍首。但已經理解如何預防失智、預防三高惡化的我們,就可以不再驚惶。預防勝於治療,減藥最好,我是廷岳。

*

環島演講中!歡迎邀約演講:名片

胡廷岳藥師專注在創造「不費力又自願行動的健康生活」,想在2030 年底以前,讓台灣每一個人都能控制好慢性疾病,與我的爸媽一樣。關於為什麼我要環島演講

我是廷岳,人人都知道平常要運動要養生、要預防臥床,但其實連醫師自己也做不到。所以我立志幫全台灣的長輩,找到【做得到的健康生活】!必須降低健康的門檻,人人才能健康起來、減少吃藥、預防臥床。
我環島演講發明的【低門檻,台灣臥床七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 (手機觀看版PDF),還附加了10份低門檻的國內外實例整理,很歡迎你下載使用哦!很歡迎你點此領取:【台灣臥床7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

◆其他低門檻治病建議:《低門檻養生的100種方法
◆其他簡單醫學故事:《阿嬤的醫學字典計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紀餘-avatar-img
2023/03/10
之前看過有人寫: "知道這件事情我忘記了的話, 就不是失智症了。"----這也讓我安心, 哈!
我都忘了在哪裡看過這句話啦 我會不會是失智(X)
avatar-img
胡廷岳藥師的醫病故事集的沙龍
1.1K會員
131內容數
當我公益演講時,民眾來問我問題,我只有一次說服他的機會、還必須盡量保有這個人原來的習慣。所以我給的「低門檻養生建議」必須超實用、超簡單、又超有道理。漸漸的,已經蒐集100種方法、蒐集成一本故事集了。
2023/05/15
據統計,台灣人在死前平均臥床時間約8年,所耗費的龐大照顧成本,對於患者、照顧者和家庭都是沉重負擔。原本擔任醫院藥師的胡廷岳因為爸媽生病的親身經驗,認為現行的醫療和衛教宣導過於僵化,因而開啟了環島公益演講行動,推廣用長輩們「聽得懂、做得到」的健康建議,希望藉此達到人人能縮短臥床時間、減少吃藥的目標。
Thumbnail
2023/05/15
據統計,台灣人在死前平均臥床時間約8年,所耗費的龐大照顧成本,對於患者、照顧者和家庭都是沉重負擔。原本擔任醫院藥師的胡廷岳因為爸媽生病的親身經驗,認為現行的醫療和衛教宣導過於僵化,因而開啟了環島公益演講行動,推廣用長輩們「聽得懂、做得到」的健康建議,希望藉此達到人人能縮短臥床時間、減少吃藥的目標。
Thumbnail
2023/05/03
你有沒有同樣的經驗?抵達公司之後就忘了自己今天是怎麼過來的、到了晚上就想不起來今天早餐吃了什麼、打完麻將就忘了剛剛贏的過程,只知道自己贏了。沒有錯。這就是「剛剛沒有動到腦」的證據。
Thumbnail
2023/05/03
你有沒有同樣的經驗?抵達公司之後就忘了自己今天是怎麼過來的、到了晚上就想不起來今天早餐吃了什麼、打完麻將就忘了剛剛贏的過程,只知道自己贏了。沒有錯。這就是「剛剛沒有動到腦」的證據。
Thumbnail
2023/04/24
你也知道橄欖油很棒、211健康餐飲食計畫很好,但你根本就沒時間煮對吧?我也是,今天我想跟你分享3+1個很聰明的解決方法。
Thumbnail
2023/04/24
你也知道橄欖油很棒、211健康餐飲食計畫很好,但你根本就沒時間煮對吧?我也是,今天我想跟你分享3+1個很聰明的解決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很多家屬以為這就是隨著老化出現頑固、難以溝通的性格,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事實上,這些跡象的出現表示長輩可能已經生病了,必須及早接受門診檢查與治療。 在醫院從事失智症照護工作數年來,經常在初診時向家屬蒐集早期症狀資料的時候,聽到類似的故事。可惜的是當下案主認知受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很多家屬以為這就是隨著老化出現頑固、難以溝通的性格,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事實上,這些跡象的出現表示長輩可能已經生病了,必須及早接受門診檢查與治療。 在醫院從事失智症照護工作數年來,經常在初診時向家屬蒐集早期症狀資料的時候,聽到類似的故事。可惜的是當下案主認知受
Thumbnail
簡介 隨著老年人口比例逐漸攀升,台灣已逐步進入老年社會。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統計數據顯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台人口比例已超過14%,預計在未來幾年內還會繼續攀升。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更容易患上腦部疾病,例如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等。這些疾病不僅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及困擾,也會對家庭
Thumbnail
簡介 隨著老年人口比例逐漸攀升,台灣已逐步進入老年社會。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統計數據顯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台人口比例已超過14%,預計在未來幾年內還會繼續攀升。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更容易患上腦部疾病,例如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等。這些疾病不僅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及困擾,也會對家庭
Thumbnail
失智症的患者在筆者的眼中,就像是一座充滿荊棘的孤島,它四處漂流,無法接受外界的訊息,而外人也無法進入,一不注意,它便會漂向無垠的大海……
Thumbnail
失智症的患者在筆者的眼中,就像是一座充滿荊棘的孤島,它四處漂流,無法接受外界的訊息,而外人也無法進入,一不注意,它便會漂向無垠的大海……
Thumbnail
關於失智症的專有名詞超級多,例如: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等等等。廷岳藥師表示:不需要專有名次,光用牛郎織女的故事說明,你就能秒懂了。
Thumbnail
關於失智症的專有名詞超級多,例如: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等等等。廷岳藥師表示:不需要專有名次,光用牛郎織女的故事說明,你就能秒懂了。
Thumbnail
我要當機了!2025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比例也會逐漸提高。家屬的失落歷程,從預期性悲傷、模糊性失落(包含預期性、漸近性、確定性)、深度的悲傷等,家人必須經由眼神專注、表達溫柔,真誠接納、不去質問,給予讚美、鼓勵表達,耐心指導、簡化複雜等溝通,才能得宜、相得益彰。
Thumbnail
我要當機了!2025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比例也會逐漸提高。家屬的失落歷程,從預期性悲傷、模糊性失落(包含預期性、漸近性、確定性)、深度的悲傷等,家人必須經由眼神專注、表達溫柔,真誠接納、不去質問,給予讚美、鼓勵表達,耐心指導、簡化複雜等溝通,才能得宜、相得益彰。
Thumbnail
進入老年期的疾病,我最擔心的是突然的中風,不知原因的,自己的身體細胞增生不停止的癌症,還有更不知道原因的失智症。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早期症狀: 1.瞬間記憶喪失 2.沒有好奇心 3.沒感覺   對照我自己:   1.瞬間記憶喪失   ○我的瞬間記憶喪失,只是一下子而已,事後(馬上,幾秒鐘,或
Thumbnail
進入老年期的疾病,我最擔心的是突然的中風,不知原因的,自己的身體細胞增生不停止的癌症,還有更不知道原因的失智症。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早期症狀: 1.瞬間記憶喪失 2.沒有好奇心 3.沒感覺   對照我自己:   1.瞬間記憶喪失   ○我的瞬間記憶喪失,只是一下子而已,事後(馬上,幾秒鐘,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