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

2023/03/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所謂觀想,即是合攏雙眼,不觀不想,任由身在虛空,用心感受,如此一切該發生之事皆會發生,一切心念將有問必答。
當人進入觀想,亦是進入未觀測的狀態,同時也是量子力學裡的疊加狀態。在此,電子的波動不受觀測所干涉,它的位置不確切,也就是說,電子是在各種位置的疊加狀態。換言之,在未受觀測影響的疊加狀態,所有的可能性皆為真,佛法稱此態為「空」。
此外,依照量子力學的延遲選擇,現在的行為足以影響過去發生的事,想要跨越時間亦非難事,於是當下一念影響過去、現在、未來不是不可能。
一旦狀態疊加,所有可能性皆為真,過去、現在、未來之事,也能隨心所欲地閱查。
若想再進一步,連閱查的念頭都放棄,單純留駐在疊加狀態裡,任由宇宙的洪流由心而過,任由所有的可能性自在發生,不執任何一念,不求任何一事,那便能一窺涅槃的境界,生死不擾的永恆安寧。
觀想之所以重要,在於它能將一切外緣的感知,從邏輯轉為感受。人善於以邏輯去拆解外面傳遞來的訊息,經過理解後,化作想法或言行。有些人反其道而行,不太在乎外面如何,只在乎自己起伏的感受,純粹以感受去詮釋外在的種種。在未修行的狀態中,兩者皆是偏差,適當的相互交替,才是好的。
至於修行後,為了放下我執和分別,人必須能夠跨越邏輯的障蔽,以心去感受解脫自在,而非以言語去理解。當人進入觀想,因根器不同,會有不同感知。以此狀態去面對種種外緣,甚至佛經,便能以心感知一切,那同時為自性的彰顯。
佛陀曾說,「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正是怕人執著言語不放,自陷牢籠而不知。而「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所說的也是相同。解脫之人不用拘泥於任何法門,更無須遵循佛法,只因那人所言所行本就是解脫之法的彰顯,不用向外再找方法。
至於觀的運用是否能夠自如,端看修行者夠不夠鬆。倘若夠鬆,那麼毋須訓練,隨處眼睛一閉,立即能夠進入觀想的狀態。要是能夠更鬆,就算是眼睛睜著,欲知之事,起心動念既可得知,根本毋需閉眼。
此為觀的全貌,亦為修行人的起始與終點。
27會員
197內容數
一切由靜坐裡所得,化為文字,如漣漪向外圓擴,盼能在人海裡喚起一聲迴盪。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