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
- 前言
- 我為什麼休學 -> 不是不愛了,只是不適合
- 我休學後的心路歷程 -> 任何時候都可以從 0 開始,不要害怕逃離舒適圈
- 如何面對其他人的評價 -> 你的人生,你的選擇,別人不需要為他的建議負責
- 什麼時候該放棄X什麼時候該轉彎
前言
2023 年 2 月
我休學後剛好滿兩年
前陣子收到成大的退學通知
在這兩年
我沒有想過要回去,未來也沒有機會回去了
也剛好趁這個機會整理一下休學的心路歷程 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我為什麼休學 -> 不是不愛了,只是不適合
我原本讀的是物理治療系
一開始選科系其實我沒太多想法
但我知道我不想讀醫學系
因為我覺得當醫生很無聊
但我又喜歡探索人體的運作以及人體的知識
所以即便成績可以念醫學
但還是選了物理治療系
(後來我也自己研究了些中醫和 biohacking 的東西)
我打從一開始念大學就不是為了找工作
我念物理治療只是因為喜歡,和想學習知識
我對成為物理治療師也沒有太多興趣,反而我會更想成為一個按摩師
老實講從大一開始我就想休學
因為進去成大之後我發現,很現實的
身邊的人大多都是為了找工作而念大學
(也可能因為是"企業最愛"的成大吧)
裡面很多都是那種企業會很喜歡的認真努力的人
老師也是想把學生培養成那種樣子
(當然還是得看跟誰比,成大已經算台灣比較靠前的了)
但我不是
我只是想學習知識,想學習一些我喜歡的東西
但曾經的我並不是特別有勇氣,加上其實多數時候我也很喜歡我的所學
所以我一直都沒有休學
大二時候我開始第一次寫程式
我開始愛上這個只是在電腦中的世界
軟體開發圈的自由,包容,透明,創造力
都跟醫療圈的保守大相徑庭
(只是我個人的經驗和觀點,不同圈子性質不同很正常)
大三的時後
上了一堂採訪/寫作課
老師帶我們上台北參加台灣手做展
並且讓我們自己去找攤位
並且去訪問這些手做攤位的創業者們
訪談完後我們要寫一篇介紹他們報導
我有幸訪問到了兩個創業者
其中一位原本是外商高管
後來跟妻子一起創業做兒童服飾品牌
再訪問的過程中,我認識到了人生的無限可能性
我開始嚮往,開始尋找,開始探索
什麼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想要活出什麼樣的人生
我當時就開始準備休學
當時我去找了資源和方向,在學期末前錄取成為好想工作室的學員
(好想工作室是台南的一間軟體工作室,有提供學員一個免費的半年 mentor 制的自學程式培訓,並且提供相當好的資源)
後來我就在學期結束,處理完實驗室的事情後休學,開始往工程師的方向邁進
如何面對其他人的評價 -> 你的人生,你的選擇,別人不需要為他的建議負責
我是自己決定這件事的
沒有問過我的家人
只有跟身邊一些朋友聊過
後來也有在休學前"告知"家人,但是我沒有要求他們的同意
我知道他們可能會不同意,但我也不會因為他們的反對而放棄
大約身邊九成的人都建議我不要
但還是有很多朋友支持我
給我很多資源和鼓勵
我也很感謝他們
面對選擇我覺得其實我並不在乎多少人反對
多少人支持
我在乎的是"誰"的觀點,以及他們"為什麼"這樣看
我不在乎多數人的意見
但我在乎某些關鍵的少數人
我覺得任何好的選擇一定都是多數人反對,但有少數人支持的選擇
(當然也有例外,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原則)
當大家都開始買比特幣的時候,買比特幣就不是一個好選擇了
現在很多成功的創業家前期也都是被大家嘲笑的
這個思考方式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或是所有情境
但我認為在跨足新領域,或是做稍微有點風險的事時可以使用
可以讓你避免太多的在意他人看法而耽誤了自己
我覺得說到最後重點還是,沒有人可以,也沒有人應該為你的決定負責
如果你覺得你聽了爸媽/老師/朋友的話會讓你痛苦,我覺得可以不用聽
他們用他們自己的經驗建議你,但他們不需要承受你做選擇後的後果
所以你也不應該有"因為當初聽了你的話,所以我現在變成這樣"的想法,因為要選擇的人畢竟是你
但如果你給錢請別人幫忙給出好意見,後來後果不好,就另當別論了
什麼時候該放棄X什麼時候該轉彎
因為我自己有幾次轉彎和放棄的經驗
所以很多朋友會找我聊他們目前不愉快或是想轉換跑道的狀況,我都會直接給出不負責任的意見啦
如果不愉快就不要浪費時間了,趕快休學/辭職去做讓自己開心的事
但什麼時候該放棄或轉彎真的是一個複雜的問題,要解答必須先瞭解自身的情況,衡量利弊再做決定
並且盡量要再轉跑道前先想好未來的好幾步
我也不是那種家境優渥想幹嘛幹嘛的人
所以當初做決定,也是做過一番研究
(但也不要研究太久,人生資訊往往是不充分的,研究到獲取足夠你做決定的資訊就好,不然真的很難做決定)
我是把未來的幾種可能和前途先列出來,把各項目給分數(當然快樂分數最重要啦),確定依照目前情況我轉換的期望值高於不轉換
並且一邊找未來的去路/資源/方向,當初我就去找了一些軟體實習/學習資源,比較了之後開始投,也是到確定我能夠去好想工作室學習後我才開始準備休學
我不推薦裸辭,或是沒有目標和方向就轉彎,如果要放鬆也至少找到打工度假或是規劃好幾個月的放鬆計劃再轉彎
我自己經驗是突然閒下來又沒有方向反而是更怕的,會陷入更深的焦慮,反而造成反效果
總歸來說我覺得我大部分認識的台灣朋友都還是把"離開"/"轉彎"的成本看的過高
並且太不敢想和規劃這件事,都拖到很後期才想轉
(當然這個跟"自省"能力也很有關係)
如果有轉彎的想法或需求
也歡迎找我聊(不過我可能給不出什麼正經的意見)
或是上
台灣就業通每年有三次免費的諮詢服務(我也是今天讀書會才聽到別人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