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離職了,也找到新的工作了,心情其實很複雜,不知道從何說起,領了離職證明,看著大家都很祝福的神情與語氣,其實非常感動,原來離開並不是背叛,而且可以收到祝福。
大學畢業後,研究所挫敗後,從園藝工人很野的跑跑跳跳,到農藥技術代表,從農田到辦公室,苦腦著如何進行試驗,以及到底試驗站要如何進行。
一、規則正在改變
我常常快到下班時,一個人走到試驗田發呆,我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東西,是誰需要的?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用一個研究生的能力來幹一個大學生的薪資,還不被尊重,說真的好累,而我這樣想時,又擔心這樣的聲音會被說太拽不夠謙遜。
「年輕人就該好好幹,時間到了就會有你的份」或是「態度決定你的高度」,講前面哪句兩位長官,都被請走了,後面那句主管則,只能礙於年紀、面子與專業不足繼續待在原崗位,繼續內心埋怨與把問題歸咎於我身上。
回到職場本質,本來就不是講溫情的地方,本來就是一個互相利用的地方,但聰明的人選擇建立信任與真誠的關係,愚蠢的人則選擇偽裝與擺弄輩分,我想好的工作專業者則很理解這點。共好絕對比貪別人便宜有價值。
二、足夠且有效的累積才會有價值
來到前公司,我其實非常想要做研究、做商品的研究、想要學以致用,原本一直想要買個顯微鏡,結果離職前都沒有,心真酸。
我知道我被原本的工作敘述騙了,這個位置的定位其實都沒有被好好思考過。
所以,這過程我也放下了自我,就順著公司需求調整我的付出與學習。
花了大把時間寫了企劃書,結果董事長換了,企劃書則完全沒有用了。
慢慢的我不再碰試驗與研究,開始把KnowHow寫成程序書,倒是很懂怎麼用更快速的方式製作文件的模板,試著減少出錯,以及如何從理念建構出最小的行動。
剩下的就是持續的執行,讓計畫書與行動合而為一,讓專業可複製,讓品質可以維持。
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行動回歸到事情的推進與改變,這一直是我期待和努力的。
我意識到很多成功的要素,並非在我身上,一個團隊任務本該是一群同樣理念與認知的人一同向前,而非看似一群人,實際上則是分崩離析。
三、選擇公司是一種投資
前幾天看到陳珮臻前輩寫的文章,直言道:「現在員工,只願意為在自己的夢想賣命」
整篇以企業管理和職涯諮詢的專業來看,從個人到企業都是非常受用的。
我倒不覺的是「現在」的員工,而是所有人類都在為自己想要的事情在努力。
要留住好員工就是讓他知道,留下來可以讓你的夢想實踐,知道努力後可以換成更好的生活。
過往職場說的忠誠,也不過是建立在足夠豐厚的薪資,當傳統的公司利潤不再,人情這套遊戲就只是一場騙局。
從企業角度來說,如果還用背叛來看離職員工,那真的該倒一倒,專業的企業則是有危機意識,知道自己不該繼續守舊,而是從財報上看到問題,去改革商業模式,增加毛利率,去改革製程,去強化產品競爭力,很多事情可以做,但什麼都不做,那公司的體質真的很危險,那還有什麼能耐,讓員工信任?
回到自己身上,這個轉職絕對不是衝動,而是從自己發展、產業發展和公司體質來衡量,最後結合生涯做出的決定。
最後非常感謝大家看了我那麼多職場的故事,我相信台灣企業很多都面臨專業上需要再提升,也感謝大家給我很多支持和欣賞。
未來我繼續在人資、心理和職涯諮詢這塊上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