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解禁怎麼吃?維他命D推薦挑選3重點

更新於 2023/03/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全球新冠疫情已經隨著疫苗覆蓋率的上升紛紛解禁,「防疫」變得更加需要藉由提升自己的免疫力來保護自己,而具有較多研究報告的營養關鍵,就是維他命D了。然而,在市場上琳瑯滿目的產品中,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健品,才能有效提升免疫力,遠離新冠病毒並加速康復呢?

維他命D3提高免疫、降低感染風險

維生素D是一種重要的營養素,可以透過與多種細胞的相互作用,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和COVID-19的風險。它能夠降低病毒的活性和複製,減少發炎細胞因子的產生,同時也能維持內皮的完整性,從而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
維他命D又被稱為陽光維生素,可以藉由曬太陽補充
一項分析型研究整理了14項研究結果,發現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較低者,感染COVID-19的發病率或嚴重程度有較高的風險。因此,在臨床上,建議補充維生素D來預防或治療COVID-19。
除了日常飲食攝取,維他命D3的保健品補充也成為重要選項之一。不過,選擇正確的維生素D3產品,便成為關鍵所在。

維生素D3如何補充?

補充維生素D3的方式有多種,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1.經由陽光照射讓身體合成

皮膚直接暴露在太陽下,讓身體自然合成維生素D3。但需注意適度曝露,避免過度曝曬引發皮膚損傷。

2.飲食攝取

含有較高維生素D3的食物包括油性魚類(如鮭魚、鯖魚等)、蛋黃、牛奶、奶酪等。但單純依靠飲食攝取可能無法滿足身體所需。
乳製品也是維生素D的來源食物之一

3.維生素D3保健食品

維他命D3可以透過口服或注射的方式進行補充,通常可以在藥房或營養保健品店中購得。但在使用前應先咨詢醫師或藥師的建議,並按照使用說明進行。

維生素D的挑選原則

1.選擇維他命D3形式

非素食者建議選擇維生素D3作為維生素D的補充來源,因為維生素D3每單位原料含有的維生素D比維生素D2高許多。根據原料規格表,每公克的維生素D含量可以相差高達12.5倍。選擇維生素D3來補充維生素D可以在體內維持較穩定且有效率的維生素D濃度

2. 學會看「單位」,挑選「非活性」維他命D

為了確保維生素D的供需平衡及補充安全性,維生素D食品補充劑必須經由消化過程將「非活性」的維生素D轉換成「活性」。因此,大部分食品補充劑所含的維生素D多為非活性的形式。相對於活性維生素D常常被用於醫療領域,日常補充建議選擇非活性的維生素D較為適宜。
辨別維生素D的活性與非活性可以從其標示的單位來看,活性維生素D的單位通常是「ug」,而非活性維生素D的單位則是「IU」

3.挑選高單位的800 IU維生素D

對於缺乏或不足維生素D的人群,補充高達每日800國際單位(IU)的維生素D是一個最佳的選擇
選擇信譽良好、製造品質有保障的維生素D3原料廠商,如DSM Quali®-D等大型廠牌,是一個比較穩妥的選擇。
如果想看更多維他命D產品的推薦與比較,歡迎閱讀【維他命D怎麼挑?D2、D3哪個才有效?6款維他命品牌推薦與比較】
原文授權自樂活選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靈芝是一種廣受歡迎的食用真菌,具有豐富的養生保健功效,被譽為百病可醫的養生仙草。許多人喜愛食用靈芝補充品,但是,這些產品是否符合本草綱目記載的靈芝標準,或者是否有更多科學實證支持,仍然有待進一步研究和了解。此外,如何挑選靈芝產品才能確保其安全有效,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膠原蛋白(Collagen)從18歲到達巔峰後,青春無敵保護罩就開始流失,尤其到了40歲後,更是以每年1%失速列車般開往山谷下衝,人生起落,由膠原蛋白可見更迭。 淺談膠原蛋白是什麼? 膠原蛋白是哺乳動物中含量最豐富的蛋白質,約占30%,膠原蛋白家族包括28種類型,共同特徵就是存在一個三螺旋的結構,也
靈芝是一種廣受歡迎的食用真菌,具有豐富的養生保健功效,被譽為百病可醫的養生仙草。許多人喜愛食用靈芝補充品,但是,這些產品是否符合本草綱目記載的靈芝標準,或者是否有更多科學實證支持,仍然有待進一步研究和了解。此外,如何挑選靈芝產品才能確保其安全有效,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膠原蛋白(Collagen)從18歲到達巔峰後,青春無敵保護罩就開始流失,尤其到了40歲後,更是以每年1%失速列車般開往山谷下衝,人生起落,由膠原蛋白可見更迭。 淺談膠原蛋白是什麼? 膠原蛋白是哺乳動物中含量最豐富的蛋白質,約占30%,膠原蛋白家族包括28種類型,共同特徵就是存在一個三螺旋的結構,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國內新冠第六波,預計7月達高峰、暑假過後9月才可能降溫,另一方面科學也「恰巧」發表了許多新冠的新研究。鑒於目前新冠病患激增醫療人員應對新冠緊繃、急診室人滿為患的場景: 有些人看起來很好,沒有喘氣或捂胸口,然而他們的血氧飽和度可能低得驚人,新冠病毒彷彿和人類玩一場秘密遊戲,將危險隱藏在平靜的外表。。。
Thumbnail
根據《華盛頓郵報》6月6日的報導: 「新冠大流行後出現了“不尋常”的癌症。醫生問新冠病毒是否是罪魁禍首?」先說結論,2024年新冠第五年,科學家和醫生說: 「希望我們錯了!」自COVID-19大流行以來,侵襲性、晚期和罕見癌症的增加,是否和感染新冠有關? 美國國家數據和大型癌症機構證實了這一趨勢
Thumbnail
端午連假來了,連假後的新冠波效應已成為常態。過去我們已知新冠和長新冠不僅對男女的生殖系統有影響,對男性在感染急性期和短期內會損害睾丸功能。現在,科學說: 新冠病毒可能在感染後的精子中存在長達 110 天,但這還不是全部,精子為了抵禦新冠,設下陷阱乾脆自殺成「人」。研究建議,任何尋求懷孕。。。
Thumbnail
人類一直想要和新冠和平共處,然而新冠卻完全不客氣的糾纏和傷害我們的健康。類似於我們之前介紹過的血腦屏障(BBB),這次科學說: 新冠可以穿透血液視網膜屏障(blood-retinal-barrier, BRB),可能導致長期的眼睛損傷,引起視網膜的過度炎症反應和細胞死亡。更「古怪」的是,即使新冠病毒
Thumbnail
如題,上次確診新冠時,其實還有一個小插曲,返鄉當天上班期間身體就極度不舒服,並不是感冒症狀的不適,而是覺得身體有點「不受控制」的感覺,盡量說的具體一點,是能感覺體內的「靈魂或魂魄」(實在不知如何形容),簡單來說就是體內的「某種東西」失衡了,可以強烈感受到身心快剝離的感覺。
Thumbnail
尷尬了,台灣目前「疫苗接種」原則,兩支不一樣的疫苗之間,是需要間隔14天的。今天會用30秒解釋「最棒的順序」、「如果阿公阿嬤不想間隔會有什麼壞事」、「各縣市措施總整理」
Thumbnail
「美國主要城市人口急速流失,移民也激減」 自由女神像下依然銘刻著那首詩: 「歡迎你,那些疲乏了的和貧困的, 擠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眾, 那熙熙攘攘的被遺棄了的, 可憐的人們。 把這些無家可歸的 飽受顛沛的人們 一起交給我。 我高舉起自由的燈火!」 然而因為新冠肺炎,美國人口正在流失......
Thumbnail
剛剛滑到總統蔡英文的國慶演說,有個文案措辭我超級激賞啊!跟政治說無關也算有關,是關於COVID-19的說法這件事。 疫情以來它到底叫做「新冠肺炎」還是「武漢肺炎」或者應該怎麼稱呼,全球許多人已經討論很久,也開始出現一些如果你採用哪個說法,你就是支持哪個意識形態的人云云的爭論。 在這篇文章中暫時不討
Thumbnail
「不確定性」才是常態 下一個十年之首即使盪到谷底 但也代表之後不一定會比現在更糟。 沒有什麼事是理所當然的,作為身處在現今時空的任何人,即使你處於當前時代最糟的時刻,你終究應該要鼓起勇氣前進,唯有如此,生活才能繼續下去,即使夢想暫時停滯,也只是「暫時」,雨會停、暴風也有平息的一刻。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國內新冠第六波,預計7月達高峰、暑假過後9月才可能降溫,另一方面科學也「恰巧」發表了許多新冠的新研究。鑒於目前新冠病患激增醫療人員應對新冠緊繃、急診室人滿為患的場景: 有些人看起來很好,沒有喘氣或捂胸口,然而他們的血氧飽和度可能低得驚人,新冠病毒彷彿和人類玩一場秘密遊戲,將危險隱藏在平靜的外表。。。
Thumbnail
根據《華盛頓郵報》6月6日的報導: 「新冠大流行後出現了“不尋常”的癌症。醫生問新冠病毒是否是罪魁禍首?」先說結論,2024年新冠第五年,科學家和醫生說: 「希望我們錯了!」自COVID-19大流行以來,侵襲性、晚期和罕見癌症的增加,是否和感染新冠有關? 美國國家數據和大型癌症機構證實了這一趨勢
Thumbnail
端午連假來了,連假後的新冠波效應已成為常態。過去我們已知新冠和長新冠不僅對男女的生殖系統有影響,對男性在感染急性期和短期內會損害睾丸功能。現在,科學說: 新冠病毒可能在感染後的精子中存在長達 110 天,但這還不是全部,精子為了抵禦新冠,設下陷阱乾脆自殺成「人」。研究建議,任何尋求懷孕。。。
Thumbnail
人類一直想要和新冠和平共處,然而新冠卻完全不客氣的糾纏和傷害我們的健康。類似於我們之前介紹過的血腦屏障(BBB),這次科學說: 新冠可以穿透血液視網膜屏障(blood-retinal-barrier, BRB),可能導致長期的眼睛損傷,引起視網膜的過度炎症反應和細胞死亡。更「古怪」的是,即使新冠病毒
Thumbnail
如題,上次確診新冠時,其實還有一個小插曲,返鄉當天上班期間身體就極度不舒服,並不是感冒症狀的不適,而是覺得身體有點「不受控制」的感覺,盡量說的具體一點,是能感覺體內的「靈魂或魂魄」(實在不知如何形容),簡單來說就是體內的「某種東西」失衡了,可以強烈感受到身心快剝離的感覺。
Thumbnail
尷尬了,台灣目前「疫苗接種」原則,兩支不一樣的疫苗之間,是需要間隔14天的。今天會用30秒解釋「最棒的順序」、「如果阿公阿嬤不想間隔會有什麼壞事」、「各縣市措施總整理」
Thumbnail
「美國主要城市人口急速流失,移民也激減」 自由女神像下依然銘刻著那首詩: 「歡迎你,那些疲乏了的和貧困的, 擠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眾, 那熙熙攘攘的被遺棄了的, 可憐的人們。 把這些無家可歸的 飽受顛沛的人們 一起交給我。 我高舉起自由的燈火!」 然而因為新冠肺炎,美國人口正在流失......
Thumbnail
剛剛滑到總統蔡英文的國慶演說,有個文案措辭我超級激賞啊!跟政治說無關也算有關,是關於COVID-19的說法這件事。 疫情以來它到底叫做「新冠肺炎」還是「武漢肺炎」或者應該怎麼稱呼,全球許多人已經討論很久,也開始出現一些如果你採用哪個說法,你就是支持哪個意識形態的人云云的爭論。 在這篇文章中暫時不討
Thumbnail
「不確定性」才是常態 下一個十年之首即使盪到谷底 但也代表之後不一定會比現在更糟。 沒有什麼事是理所當然的,作為身處在現今時空的任何人,即使你處於當前時代最糟的時刻,你終究應該要鼓起勇氣前進,唯有如此,生活才能繼續下去,即使夢想暫時停滯,也只是「暫時」,雨會停、暴風也有平息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