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創] 轉職加薪經驗談

更新於 2023/05/1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最近的科技業大裁員,相信大家都有看到新聞。這個企業整頓風也吹到澳洲的新創及科技業。我也被波及到了。儘管如此,我還是利用我現有的資源,在半年內順利從產品行銷轉職成產品管理,並讓自己大幅度的加薪!
在本文中,我將分享我的經驗,教你如何轉職,並在海外的新創產業中獲得更高薪水的職位。我會分享如何利用現有的人脈網絡和技能來確保更高薪酬的職位,並稍微給些如何寫履歷跟推薦信的建議。

國外沒有可以安心養老的工作

常常在台灣的論壇可以看到,哪些公司可以安心養老(雖然可能錢不多)。 來到澳洲後,雖然知道國外工作競爭,但再怎麼樣也不用每天緊張兮兮的怕哪一天又要重找工作。我一開始打算在這份工做個三年再考慮轉職。
但是人生就是有這麼一個but。彷彿有這麼一個定律,世界硬是要給你一個考驗。經過一個COVID還不夠,全世界物價開始通膨了。慢慢的大企業開始裁員了。就像骨牌一樣每個公司都開始一起裁員。

當公司高層宣布高層自主減薪20%,並幫全體員工加薪3%~4%。我就隱約覺得公司下一步就是準備要裁員了吧。 你可能會想 "不是都加薪了? 怎麼會想到裁員?" 澳洲很多新創其實上頭有個創投老闆。不論是天使投資家,或是創投資本。總之新創要有表現,沒有表現就得提出改進方案。而這通常就是裁員達到降低成本提高表現。這是最快最直接的。事實上我也沒猜錯,公司真的從2022年底開始裁,連CEO自己也被裁了。 突然沒工作總是讓人無所適從,但在澳洲,處處都要錢,你真的要馬上找到工作。


尋找自己的優勢,澳洲的產品管理其實不一樣

用我自己的經驗來講,產品管理(PM) 在台灣比較像是接案。客戶提需求,把需求帶回去,然後管理專案把產品生出來。也就是【快速量產,滿足客戶需求】。做消費性電子產品其實很適合。因為規格大同小異,只是有沒有多出一些亮眼的新特點來達到差異化,還有就是價格。
而產品行銷呢,在台灣的功能就是研究市場,預估市場趨勢。(用手機當例子的話就是未來幾個季度相機的畫素,螢幕尺寸,價格帶等哪一類的手機的量跟需求會增加),研究對手,制定策略給高層。後端的工作大概就是上述這些。前端就是跟產品經理規劃好產品開發時程,在時程內制定好該產品的目標客群,主要賣點,細項產品特徵的使用方式,場景及其價值。把這些要點寫好移交給銷售團隊。
我來到澳洲後我一開始以為產品行銷的工作內容是大同小異的。
並不是,錯得離譜。
產品行銷,畢竟還是行銷。雖然你不用管活動,公關稿等。但在澳洲,產品行銷就是行銷裡的管理組。你不只要做市場調查,競爭者分析。(但我認真地說,澳洲的產品行銷很多不注重這塊),你最主要的是要寫文章。你要寫思維領導專欄,幫助你的公司在特定領域建立專業者的形象。你必須要寫價值主張,客戶使用流程,場景,及價值提供的大綱。還有寫出每篇跟你產品有關的社群文章大綱。這樣數位行銷跟公關等部門才能照著你的大綱去發展推銷產品。
在台灣,我只要管市場調查跟產品特點分析就好了。但在澳洲我就要寫文章,對一個英文不能算是我天生母語的人來講,每次寫文章就很痛苦。(後來我乾脆用infographic 來代替文章。)
剛離職時,我找工作還是找產品行銷類的工作。畢竟這是我十幾年來的經驗。但真的找起來還是讓人氣餒。在我住的城市這類工作並不是很多,而且絕大多數都要其他行銷類技能和高度的英文寫作技能。這時候有人建議嘗試跨行應徵產品管理,我想說多個機會也好。仔細研究才發現原來產品管理的機會更多!
為了順利轉職,我仔細評估我的技能和經驗。試著從工作需求內容找出那些從產品行銷中可以轉移到產品管理方面的工作需求。然後我發現澳洲產品經理的工作跟我想像中的不一樣。澳洲的產品管理不是滿足顧客需求,而是更上一層。澳洲產品的精隨是在需多創新想法中,驗證並找出最適合市場,並可持續精進的產品。產品功能不一定是最多,最好。但一定要是最能解決客戶的難題的產品。也就是所謂的Product-Market Fit。
我評估我自身的技能欄之後,我認為產品行銷中的跨部門溝通(尤其是跟工程部門),市場研究,策略規劃以及價值主張是可以運用到產品管理上的。
釐清之後,接下來就是在各個層面把自己改造轉職了。

改造履歷跟求職信

第一個要改造的當然就是履歷。
為了增加獲得產品管理工作的機會,量身訂造履歷以符合具體的工作要求是必不可少的。其中一個技巧盡量用相同的語言來描述經驗,並盡量用數據量化貢獻。我丟了幾百封不同種的履歷也發現一些小撇步可以讓履歷不需要大幅改動的狀況下打造出符合工作需求的規格。但我想在另外一篇討論履歷,這邊就先不談。
求職信同樣也是可以展現出對追求這份工作積極的機會。在澳洲有求職信比較能有機會得到面試。求職信對我來說,應該說寫文情並茂的文章對我來說,實在是有夠痛苦。我到最後就是花時間寫個總版,之後再根據工作內容更動裡面的一些關鍵詞。
改好履歷表後建議找幾個朋友或校友幫你看一下履歷,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意見,找出適合自己的去修改。
履歷要一直修,直到你退休前都要定時修改。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需要用到。在澳洲,更是如此,有好的機會就要跳槽。我在LinkedIn看很多澳洲人的檔案,蠻多都是兩三年就跳槽一次,加薪加title。
履歷改好後當然就是狂丟工作了。

澳洲人資很慢步調,不要忘了利用人脈找機會

澳洲找工作真的要很有耐性。在台灣,早上丟履歷有時候可能下午就會接到電話了。
在澳洲,不可能,一個禮拜內有收到電話就要偷笑了。
在每天狂丟幾百封履歷的同時,別忘了看看你的人脈,甚至要用到cold calling 去廣結善緣。
我找人脈的方式是利用LinkedIn。先多加幾個recruiter,獵人頭。他們常常會發表工作機會的post。覺得不錯的就丟封信過去自我介紹並問有沒有機會詳談。如果找得到人資的話就直接寫給人資。不需要怕丟臉,不問沒機會。
如果你有朋友任職於國際大公司,直接問他們。說你對他們公司的澳洲職缺有興趣看能不能內薦。如果沒辦法就請他們引薦在澳洲分公司的人,去請教工作內容並問有沒有機會介紹人資或招募主管。就算不行也是交交朋友擴展你的人脈。
我剛剛說人資很慢步調吧? 一般來說兩個禮拜後你會收到人資打電話,要嘛現場直接叫你介紹自己跟推銷自己的優點,要嘛跟你約時間做人資第一輪面試。當你有電話後步調就會快了,如果面試後一個禮拜內沒回覆那大概就是掰了。有些我很喜歡的工作我會打電話去追,偶而會有招募主管太慢回人資所以人資還沒辦法回電的。不過絕大部分,人資會在三天內跟你約下輪面試。幾輪面試要看公司,不過通常兩三輪就會給你offer。大公司比較多,可能到三四輪。

談薪水,加薪阿

薪水在澳洲是很透明的。建議找工作前先瞭解這份工作的平均薪資在哪。一般來說,蠻多公司在工作內容上就已經註明了他的給薪。不是像台灣104寫的每個都是四萬以上。澳洲這邊是直接給個年薪澳幣兩萬以內的Range。當然也有公司完全不明寫,不過在跟你通電話的時候就會問你的期望薪資。這邊很直接,你的期望薪資太高會跟你說,問你能不能接受他們的薪資範圍。不行就算了。
如果你遇到一開始不問你期望薪資,甚至你問她薪資待遇卻回答公司很open,看經驗給薪,甚至問你其他公司開多少價錢給你。有沒有很熟悉? 我就遇過,而且是華人公司或台商海外分公司。過來人的經驗,如果你要在澳洲找工作,避開台灣公司跟華人公司吧。因為他們多數從最低薪資給你。我想他們的想法應該是,你在老外公司找不到工作才來找我們,所以開低你也會接受。因為要生活,對吧?

要有信心,耐心,努力向前看

總結來說,從產品行銷轉型到澳洲科技產業的產品管理,對我來說是一個具有挑戰性但有回報的過程。雖然過程中一度自我懷疑這條路真的對嗎? 但我還是持續堅持下來並找到一個蠻有挑戰性的新創公司。通過評估自己的可轉移技能和經驗,在LinkedIn上建立人脈,量身定制履歷,為面試做好準備,你也可以成功地在產品管理中獲得一個高薪的職位。現在我轉行了,要期許自己做到適應性強、具有合作精神,並善於溝通,不斷學習才能持續精進。希望大家在海外找工作時,記住要對自己有信心,對求職過程有耐心,並持續保持樂觀。
產品管理和產品行銷是相互補充的領域,前者強調產品的開發和管理,後者則強調產品的推廣和銷售。產品管理和產品行銷的成功取決於他們之間的協調和合作。 這專題會描述這兩個領域在工作上所需要的知識,架構,以及我的經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尾熊大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想你應該曾經在報章雜誌上讀過報導,最近很多國家的公司加入所謂的4 day week 的大型工作模式實驗。我的公司也參與了這場實驗...
為解決勞動力短缺,支持澳洲經濟復甦,澳洲政府已經放寬或延長蠻多類型的簽證。找工作我大致上只使用三種平台 - Seek,LinkedIn,Indeed。我來講講這三個平台的使用心得。
我想你應該曾經在報章雜誌上讀過報導,最近很多國家的公司加入所謂的4 day week 的大型工作模式實驗。我的公司也參與了這場實驗...
為解決勞動力短缺,支持澳洲經濟復甦,澳洲政府已經放寬或延長蠻多類型的簽證。找工作我大致上只使用三種平台 - Seek,LinkedIn,Indeed。我來講講這三個平台的使用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面試產品經理要怎麼準備?原本是行銷領域是否可以轉職?大學期間要準備什麼作品?這篇會從「心態準備、求職面試、學習資源」三大方向來拆解產品經理的轉職之路。
Thumbnail
在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擔任產品經理哪一種比較好?有哪些因素需要考慮?都需要對應到當下想要累積的履歷或經驗,這篇會透過五個關鍵方面來分析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差異:產品主導、產品風險、產品溝通、開發團隊、薪資級距。
Thumbnail
 在台灣的職場中,「跳槽」一直是個熱門話題。但是,當你下定決心要離職,主管卻突然拿出加薪大絕來挽留你,這時候該怎麼辦呢?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職場困境。 先來看看小美的故事。小美是個業務主管,在某科技公司工作了五年。最近,她覺得工作沒有挑戰性,加上薪水一直原地踏步,於是決定跳槽。
Thumbnail
怪獸科技公司邀請PM社群Techcubator、倫敦Spotify資深產品經理Agnes,分享海外職涯發展的經驗和學習策略。Agnes分享了她從數位行銷到成長行銷再轉型為產品經理的職涯轉變,以及她如何高效管理時間和priority,如何培養產品主管思維和給新手主管的建議、高效學習產品管理的三個方法。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專業人士如何透過職涯諮詢和自我探索實現跨領域轉職。作者分享了從FMCG產品經理轉職到科技行業客戶經理的經驗和過程,並強調了跨領域轉職所帶來的挑戰和成長。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Thumbnail
先來幫大家複習一下我的轉職歷程,簡短來說,我是先到了一間軟體公司負責軟體的中英翻譯、行銷,讓我對打造軟體產品起了濃厚的興趣。 轉職前端後,我在台灣北部知名的接案公司待了一年半,後續開啟我的自有產品開發之路,以撰寫文章當下的現狀來說,我在一間台灣知名老牌的財經平台寫了八個月的軟體產品後,投入到⋯⋯
Thumbnail
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商業環境中,行銷已從單一的產品推銷演變為一項極為廣泛的職務,牽涉企劃、活動策劃、社群經營、官網維護、內容設計、廣告投放、公關經營等多方面。這樣的多元性讓我們能更深入洞悉市場,從而在競爭中取得屢戰屢勝,使我們的產品成為消費者心中的首選。
想要成為行銷人,但不知道從何下手嗎?行銷產業算是新鮮人求職熱門度蠻高的產業,但行銷產業從公司類型到職缺類型,都有蠻大的差異,因此這篇文分享了我眼中的行銷產業生態圈,可以針對自己比較喜歡的職務內容再進一步去瞭解和研究,求職的時候可以更有效率,也比較不會投到自己完全不喜歡的方向喔!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面試產品經理要怎麼準備?原本是行銷領域是否可以轉職?大學期間要準備什麼作品?這篇會從「心態準備、求職面試、學習資源」三大方向來拆解產品經理的轉職之路。
Thumbnail
在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擔任產品經理哪一種比較好?有哪些因素需要考慮?都需要對應到當下想要累積的履歷或經驗,這篇會透過五個關鍵方面來分析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差異:產品主導、產品風險、產品溝通、開發團隊、薪資級距。
Thumbnail
 在台灣的職場中,「跳槽」一直是個熱門話題。但是,當你下定決心要離職,主管卻突然拿出加薪大絕來挽留你,這時候該怎麼辦呢?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職場困境。 先來看看小美的故事。小美是個業務主管,在某科技公司工作了五年。最近,她覺得工作沒有挑戰性,加上薪水一直原地踏步,於是決定跳槽。
Thumbnail
怪獸科技公司邀請PM社群Techcubator、倫敦Spotify資深產品經理Agnes,分享海外職涯發展的經驗和學習策略。Agnes分享了她從數位行銷到成長行銷再轉型為產品經理的職涯轉變,以及她如何高效管理時間和priority,如何培養產品主管思維和給新手主管的建議、高效學習產品管理的三個方法。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專業人士如何透過職涯諮詢和自我探索實現跨領域轉職。作者分享了從FMCG產品經理轉職到科技行業客戶經理的經驗和過程,並強調了跨領域轉職所帶來的挑戰和成長。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Thumbnail
先來幫大家複習一下我的轉職歷程,簡短來說,我是先到了一間軟體公司負責軟體的中英翻譯、行銷,讓我對打造軟體產品起了濃厚的興趣。 轉職前端後,我在台灣北部知名的接案公司待了一年半,後續開啟我的自有產品開發之路,以撰寫文章當下的現狀來說,我在一間台灣知名老牌的財經平台寫了八個月的軟體產品後,投入到⋯⋯
Thumbnail
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商業環境中,行銷已從單一的產品推銷演變為一項極為廣泛的職務,牽涉企劃、活動策劃、社群經營、官網維護、內容設計、廣告投放、公關經營等多方面。這樣的多元性讓我們能更深入洞悉市場,從而在競爭中取得屢戰屢勝,使我們的產品成為消費者心中的首選。
想要成為行銷人,但不知道從何下手嗎?行銷產業算是新鮮人求職熱門度蠻高的產業,但行銷產業從公司類型到職缺類型,都有蠻大的差異,因此這篇文分享了我眼中的行銷產業生態圈,可以針對自己比較喜歡的職務內容再進一步去瞭解和研究,求職的時候可以更有效率,也比較不會投到自己完全不喜歡的方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