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型人需要非情緒型人的對質?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有關於未定義的情感生命體如何等待對方結束關係非常有趣。

這是他們基本的、基本的主題之一。顯然,如果你正在處理一個會避免面對和真相的人,他們不會破門而入並說:「好吧,我受夠了,分手了。」即使他們一直在這樣說,但他們不會這樣呈現。他們表現出分離的Aura(電磁場/能量場/靈氣),他們遠離。他們遠離並拉回到他們的角色中。

raw-image

然而,問題在於這並不起作用。他們最終假裝一切還算可以,但這並不是他們發出的頻率。他們的頻率是:「我真希望我能告訴你,你是個傻瓜,我們該說再見了。」但他們不這樣做。他們等待別人對他們施加,這樣他們就不必經歷這個過程。如果很容易的話,如果他們可以等待他們的伴侶去工作時,他們打包行李並消失,那將是他們最喜歡的方式。「我會給你留個便條,這是我的便條。」

raw-image

我的便條是:「我再也受不了了。」然後伴侶回家,看著便條,說:「這太瘋狂了。昨天一切都好好的。前天一切都好好的。這幾年一切都好好的,怎麼回事?」這是最常見的事情之一,因為這種迴避。

raw-image

再說一遍,讓某人躺在沙發上,告訴他們一個關於他們自己的故事是好的,但這不會有任何影響。從理智上理解它的工作原理並不等於改變它。這不是說你可以對自己說:「好的,從現在開始我不會迴避對質和真相了。」它不起作用;不可能。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問題早就解決了,我們就不會有我們現在這樣的社會功能障礙。絕大多數人在一起,我甚至不想談論所有這些功能失調。

raw-image

情感需要非情感的對質。你所面對的是,有一半的世界假裝一切都好,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這並不是情感生命體是壞的,而非情感者是好的。這不是重點。情感生命體和非情感者之間最悲哀的事情之一就是,情感生命體需要非情感者的對質。他們需要它,就像上癮者需要毒品一樣,他們非常需要。畢竟,開放的情感生命體可以讀取他們。他們感覺到了一切的強烈情緒。他們可以讀取他們,可以在他們在低谷時告訴他們,「放鬆,明天你會更好。」他們需要這種對質。

raw-image

但當情感生命體情緒低落時,非情感者沒有對他們這樣說。他們沒有說:「看,我能感覺到你真的很低落,放鬆,沒事的。不要那麼緊張,也不要開始告訴我你今天知道什麼。你為什麼不去別的地方休息一下呢?」反而發生了什麼?他們什麼也沒說。不管他們的個性是什麼,如果他們什麼都不說,他們內心還是會有那個低谷情緒的放大,同時他們卻說一切都好,他們害怕進入房間,因為他們知道另一個人處於低谷情緒,他們根本不想面對。有很多關係就是這樣。真的很陰森可怕的。

raw-image

我有很多和情感型的人一起工作的經驗,其中一些人已經和我非常接近十年了。我看到了在情感生命體中,應用「策略和權勢」的長期積極影響。這是多麼的不同。但是通過這些年來觀察他們,並且將他們帶進我的生活中,我也明白了情感系統的強大壓力以及這些情感波動的扭曲。

raw-image

顯然,情感系統對於非情感者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問題;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存在著功能障礙。當情感生命體在情感波動的高端或低端做出決定時,隨之而來的災難就會發生。這只是一個困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獨一無二的Projector
111會員
607內容數
自學自修實踐及分享 Human Design 人類設計///人類圖。
2025/03/30
當你開始覺察自己的非我時,也會逐漸發現隱藏其後的真實自我。你只需保持耐心,去觀察非我的種種表現及其反覆遭遇的阻力。七年後,絕大部份非我程式將消散,你將回歸本真的存在狀態。請記住:非我本身依然存在,只是附加其上的程序制約(conditioning)已脫落。
Thumbnail
2025/03/30
當你開始覺察自己的非我時,也會逐漸發現隱藏其後的真實自我。你只需保持耐心,去觀察非我的種種表現及其反覆遭遇的阻力。七年後,絕大部份非我程式將消散,你將回歸本真的存在狀態。請記住:非我本身依然存在,只是附加其上的程序制約(conditioning)已脫落。
Thumbnail
2025/03/03
你如何吃、何時吃、吃多少、吃得多好,以及食物對你有多好,這一切都屬於情感層面。
Thumbnail
2025/03/03
你如何吃、何時吃、吃多少、吃得多好,以及食物對你有多好,這一切都屬於情感層面。
Thumbnail
2025/02/24
如果Mind看不到方法論,如果「乘客」沒有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一個自我懲罰的遊戲,它就無法解脫,無法覺知。即使它的生活因為機理上的正確而變得更好,那也無關緊要。如果你追求的是真正的轉化——而這正是這些講座的本質,轉化——那麼這必須涉及你的Mind。你的Mind必須開始看到自己的無能。
Thumbnail
2025/02/24
如果Mind看不到方法論,如果「乘客」沒有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一個自我懲罰的遊戲,它就無法解脫,無法覺知。即使它的生活因為機理上的正確而變得更好,那也無關緊要。如果你追求的是真正的轉化——而這正是這些講座的本質,轉化——那麼這必須涉及你的Mind。你的Mind必須開始看到自己的無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偶爾會懷疑自己是否正常嗎?怎樣是正常?怎樣是異常? 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事,但有些困難,卻彷彿沒有盡頭般、看不到光亮、找不到出口,你深陷其中、憂鬱的情緒無止盡蔓延,你想振作起來卻提不起一絲力氣,你放任自己沉溺其中卻又痛苦不堪,你懷疑好像怎麼做都無法好起來了……
Thumbnail
你偶爾會懷疑自己是否正常嗎?怎樣是正常?怎樣是異常? 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事,但有些困難,卻彷彿沒有盡頭般、看不到光亮、找不到出口,你深陷其中、憂鬱的情緒無止盡蔓延,你想振作起來卻提不起一絲力氣,你放任自己沉溺其中卻又痛苦不堪,你懷疑好像怎麼做都無法好起來了……
Thumbnail
消耗情感型的人,特徵是: 1. 他們的行為和思維很衝動,容易觸發強烈激動的情緒反應 2. 他們很容易防衛、時時不安因此需要時時安撫 3. 時時以自我為中心,以致人際關係是片面的.....
Thumbnail
消耗情感型的人,特徵是: 1. 他們的行為和思維很衝動,容易觸發強烈激動的情緒反應 2. 他們很容易防衛、時時不安因此需要時時安撫 3. 時時以自我為中心,以致人際關係是片面的.....
Thumbnail
情感生命體和非情感者之間最悲哀的事情之一就是,情感生命體需要非情感者的對質。他們需要它,就像上癮者需要毒品一樣,他們非常需要。
Thumbnail
情感生命體和非情感者之間最悲哀的事情之一就是,情感生命體需要非情感者的對質。他們需要它,就像上癮者需要毒品一樣,他們非常需要。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沒有辦法單向成立的 #何謂情緒勒索 現代人經常在關係中因為受到「情緒勒索」而感到痛苦,但甚麼是情緒勒索?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情感關係試圖控制對方的情緒,舉例:「我是為你好,你不聽會後悔。」、「不用不高興,你以後會感謝我。」還有「我是你的誰誰誰,你就不能陪我……」。 不管是朋友、同事主管、家人還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沒有辦法單向成立的 #何謂情緒勒索 現代人經常在關係中因為受到「情緒勒索」而感到痛苦,但甚麼是情緒勒索?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情感關係試圖控制對方的情緒,舉例:「我是為你好,你不聽會後悔。」、「不用不高興,你以後會感謝我。」還有「我是你的誰誰誰,你就不能陪我……」。 不管是朋友、同事主管、家人還
Thumbnail
如果你是一個情緒型的Projector(導能者/投射者),你就有可能得到最好的交易。因為拒絕是一種誘惑。
Thumbnail
如果你是一個情緒型的Projector(導能者/投射者),你就有可能得到最好的交易。因為拒絕是一種誘惑。
Thumbnail
情緒, 你有因情緒而苦而痛而活嗎。 人類的情緒有很多種 快樂 激動 驚喜 興奮 滿足 期待 得意 感動 驕傲 自信 幸福 愛 痛苦 絕望 焦慮 憂鬱 失望 矛盾 愧疚 自卑 恐懼 憤怒 悲傷 沮喪 厭倦 不安 嫉妒 孤單 恨 動盪的社會 思緒交雜的世界 情感交織的宇宙 你出不來 也動不了 所以啊
Thumbnail
情緒, 你有因情緒而苦而痛而活嗎。 人類的情緒有很多種 快樂 激動 驚喜 興奮 滿足 期待 得意 感動 驕傲 自信 幸福 愛 痛苦 絕望 焦慮 憂鬱 失望 矛盾 愧疚 自卑 恐懼 憤怒 悲傷 沮喪 厭倦 不安 嫉妒 孤單 恨 動盪的社會 思緒交雜的世界 情感交織的宇宙 你出不來 也動不了 所以啊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情緒在人類文明裡變得避之唯恐不及,當我們再說一個人有情緒時就好像在責備他,只有平靜、穩定的人才是健康的,甚至還會覺得這個人很了不起!然而平靜穩定的人是真正的面對情緒後的穩定,還是掩藏情緒假裝看不到?今天這篇文章想帶大家看見情緒背後真正的目的與價值!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情緒在人類文明裡變得避之唯恐不及,當我們再說一個人有情緒時就好像在責備他,只有平靜、穩定的人才是健康的,甚至還會覺得這個人很了不起!然而平靜穩定的人是真正的面對情緒後的穩定,還是掩藏情緒假裝看不到?今天這篇文章想帶大家看見情緒背後真正的目的與價值!
Thumbnail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人際現象,有某一種人,他總是找你抱怨,說東說西,說他的感受跟想法,並且會充滿了對這個外在世界的評論跟批判,可是當你要對他說關於自己生活的遭遇時,他卻立刻地畫出界線,一副不想聽的樣子,並且不給予回應,彷彿你在說的事情,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Thumbnail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人際現象,有某一種人,他總是找你抱怨,說東說西,說他的感受跟想法,並且會充滿了對這個外在世界的評論跟批判,可是當你要對他說關於自己生活的遭遇時,他卻立刻地畫出界線,一副不想聽的樣子,並且不給予回應,彷彿你在說的事情,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