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你已經足夠:《在焦慮星球上微笑》書評

2023/03/22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撰文:呂詠倢
活在二十一世紀,我們很容易陷入超出心理負荷的生活。
坐車上學短短十分鐘的路程,在行人熙熙攘攘、車聲鼎沸的忙亂中必須打開英文聽力練習檔,說服自己聽一遍不懂就再聽一個禮拜——這件事不會很痛苦。
課程裡偶有學生口中不上也無妨的「廢課」,可以用來補眠、聊天或滑手機擺爛,但若不試圖寫點功課、背誦課文做些有「生產力」的事情,心中便過意不去。
回家後吃晚飯配上Netflix外國新影集,分明低頭夾菜時就會錯過畫面,還是硬要把影片速度調成兩倍速,理解力跟不上劇情時再不情願的拉回進度條。
假日躺在沙發上滑社群媒體,意識到自己只是失神地滑著頁面時間軸時,只好再從自己的followers中點開每個人的版面,一一看起,一一忘記。
午夜時分的疲倦感已經席捲整個身體,但虛度白日的悔恨也在這時洶湧而出,只是再聽一首俗濫的情歌也好,憂鬱到用棉被裹緊所有自己也比睡大覺好。
難怪麥特.海格的這本書要取名為《在焦慮星球上微笑》。在成功學書籍獨佔暢銷排行榜鰲頭、大至紅毯造型小至家居穿著都要受病態美學評判、固守電腦手機平板面前太久遭致許多文明病的時代,我們要如何在不安、恐慌與焦慮潛伏的世界裡保護自己?或許答案遠遠比深呼吸喘口氣要複雜。
物理學家薩根在《宇宙.宇宙》(Cosmos)中寫道:「我們基因裡的氮、牙齒裡的鈣、血液裡的鐵、蘋果派裡的碳,全都是在塌縮星的內部形成的。星塵構成了我們。」———作家在本書末尾引用了這段話,試圖提示我們作為活生生、會呼吸、有意識的生命體,就已經是自然偉大秩序的一部分,我們已經在無數個現在構成永恆的宇宙,我們已經做得很好了。
你可能想要反駁,覺得這些只是完全走不進你心裡的爛雞湯。但請給這本書一點時間,也許你會發現更美好、更完整去「成為你自己」的秘訣。
▍非關外表:無一物完美,但萬物皆和諧
「我們是人類啊,別為長得像人覺得難為情。」
關於拒絕身材跟容貌焦慮、接納不完美自己、正面身體自愛的論調,我們已經聽到耳朵快要長繭。但對於自身外貌形象仍存在負面評價,而窮盡一生追求更高容貌標準的普遍現況之所以仍存在,或許與經濟學中的「美貌溢價」深有關聯,當美貌成為一種能決定社交能力、求職機會、薪水高低等社會地位的軟實力,焦慮便理所當然現身。
處於顏值經濟的時代,大眾媒體不斷向我們轟炸單一而限縮的世俗審美標準,眾多標誌性的形象默默影響我們心中於美的標竿,成為群體間另類的文化共識,相關消費產品、美容教學、時尚潮流相應而生,以貌取人的實力認定標準也在其中。為了順應社會法則,我們注定從「被塑造者」漸漸走向「塑造者」,任由社會幻想的理想身體形象操弄我們的安全感、幸福感與自我價值認可,還得自欺欺人的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也許社會風氣難以在一夕之間改變,但沒有任何改變能夠促然發生。追求自己心所嚮往的外表的行為依然持續運作,但拒絕再讓美醜成為種評判他人與自我的符碼,改為透過「模塊化的元素」取代外貌,成為個人形象的建構方式:喜歡游泳運動,就展現出自己掌握了哪些泳姿、參與過哪些特別的泳渡活動、觀看過哪些賽事的比賽⋯⋯揉和自我感知與體驗所產生的獨特形象,具備更吸引人的特質;又或是透過情感交流的魅力,在與人的直接互動或社會關聯上表現出真正的自我,自然便能獲得與自己位處同個性格光譜的職位或人脈,也進而一再形塑出更好的自己;再又是培養內在美的核心,經過生活中各層面經驗的積累、文藝作品裡得到的啟發或任何知識修養的薰陶,皆能幫助我們沉澱出內在美麗的獨立性,而無需再透過盲目追求社會理想外貌獲得對自我的肯定。
但即使什麼都不追求也無所謂的,因為我們都已經是大自然完美的造物。
正如愛麗絲.華克(Alice Walker)寫道:「大自然,無一物完美,但萬物皆和諧。樹木或許扭曲歪折,奇形怪狀,但依然美麗。」從達文西著名的維特魯威人圖畫裡,也可驚奇的發現———我們每個人都具備上帝賦予的黃金比例,在每個身體部位都潛藏著大自然的美麗密碼。
▍關於時間:與滴答流逝的分秒、時刻、年月建立新關係
「人類大部份的歷史上,再過十五分鐘五點或四點四十五分這種概念,都不具有任何意義。」
懷錶在十六世紀首度問世,日記作家山繆.佩普斯(Samuel Pepsy)在給自己買了個懷錶後便很快意識到,獲取時間資訊的同時他也被分秒針的轉動、整點的到來給支配了自由。
人類本質上對時間的流逝缺乏實感,在計時工具問世以前,我們只將時間二分為白天與夜晚、清醒與睡眠,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但「無知是一種幸福」之所以被當成陳腔濫調,就因為它蘊含了真理。當時間概念普世,當確認時間的能力轉變為不確認不行的衝動,當時間從輔助的工具成為焦慮的源頭,我們反而希望倒轉時間。
但我們難道不應該擁有更多的時間嗎?電子郵件的傳送只在一瞬,洗衣機轉動一小時就可以洗一周的衣服,飛機比起渡輪快上許多倍的速度——時間到底都去了哪裡?問題在於我們其他各方面都超載了:因為電郵寄送很快,所以可以拖到最後一刻再開始撰文;因為洗衣機按個按鈕就能運轉,所以衣服可以再積多天點沒關係;因為飛機航行時間很短,所以訂最後班次就可以趕上等一下的要事了。但設想的完美結局往往來不及完成,我們反過來為時間效力。
拖延症導致的極與極選擇除外,在人生步調上感覺沒有時間不代表你真的沒有時間。有句話在學測前尤其氾濫在每個平台,「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裡都會準時。」但在這裡我們不說時區,或準時與否,因為決定速度落差的許多因素都非你所能自控的,例如原生家庭、同儕環境、政治體制,有人比較快,有人比較慢,但都值得經驗與世界的美好連結,也都會收穫獨一無二的寶藏———所以在這裡,我們只祝福你感覺在對的時間點,跨出你心願的那一步。
▍資訊轟炸:讀到壞消息,不代表沒有好事發生
「新聞充滿了你束手無策的事。不如去做你使得上力的那些事——把某個與你相關的議題推廣給更多人認識,為任何你覺得有熱忱的動機貢獻最大力量,同時接受有些事情不在你能力範圍之內。」
網際網路、手機功能、媒體快報的發達讓我們被迫以更直接、更切身、更私密的方式經歷遠方發生的事,隨之產生的乘數效應讓經驗從上千個不同角度流瀉而出,不只讓訊息被傳遞到更多角落,其中隱含的情緒也被無限放大,讓我們感覺這個世界一直在發生令人震撼、迷惘的事情,而這樣的恐慌便容易被有心人士利用,小至買不到雞蛋,大至瓦解一個國家。
但跟上時事,不代表我們必然會失去理智。
記住自己對新聞的感覺與反應,覺察到什麼媒體來源的訊息、什麼樣的措辭語氣、什麼方面的內容會讓你心煩意亂,感覺到無法呼吸,「覺察」意味著發現問題並學習避免傷害。也練習不要為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情煩惱,戰爭的確慘絕人寰、極權統治的確奪去許多無辜者的生命,這個社會似乎希望你被迫感受自己的不足,但你不是一定得接受,只要為與自身有關的議題付出力量,你就在幫助明天的缺憾與痛楚少一些,就等同於為遠方的受難者聲援。更要記住,讀到壞消息不代表好事沒有發生,保持你自身世界的主體性,相信好事就在下個轉彎,別讓愛、友善與希望被負面消息一筆抹去。
想像有那樣的一天,我們望向自己企及的地方,正向改變才會發生。
▍勾勒未來:我們永遠不該覺得未來注定只有一種版本
「世界在你心中。你所經驗的世界,不是這個無法改變、名為『世界』的客觀物體。不是的,你所經驗的世界,是你與世界的互動、你對世界的解讀。某種程度上,我們都在創造自己的世界。」
哲學家約翰.格雷(John Gray)在《稻草狗》中探索一個概念,那就是人類是唯一迷戀進步觀念的動物。隨之而來的對科技、醫療與制度的進步追求,為我們開創便利、長壽又民主的現代生活,但社會日新月異便代表相對應的困境也在超載——網際網路創發於讓資訊流通、知識共享、弭平貧富差距的烏托邦理想,如今卻因人類不適當的使用成為反烏托邦的真實案例。
有時,我們的社會因為「進步」而走往不健康的方向,但這不意味我們要成為極端保守派過回百年前的生活。相反,應該留意我們使用科技的方式如何影響自己、間接影響世界,如果發現轉錯了彎就得做出改變。
改善面對社會的方式,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形似改善我們的人生。我們創造生命的意義,形塑理想的真諦,但偶爾前進的動力讓我們奔跑得過於疲憊、略過道路的美景,這時進步便可能是要停下休息或是轉身掉頭,恢復一個允許空白、允許休止的空間,身在其中感受被接納的平靜自我,只是呼吸、只是存在也是一種進步,也可以是面對擁有無數版本的未來時最根本的態度。
▍心得:這世界太新,許多事物還未命名,需要用手指去指
一本溫暖且寬容的書,讓我們看見在瘋狂世界裡的另類思考。
眾多小標題羅列在書頁上,作者有時寫自由創作的短詩小散文,有時寫列點的說明文,不需要翻找目錄、不需要預設主題、不需要想像報酬,隨手翻開一頁就能像走進心靈的空氣與陽光。麥特.海格在書中做了包羅萬象的談話,從外表、時間、資訊到工作,但也幾乎都在談一件事:相信生命本身就是一切。
如同最前文所寫的,「星塵構成了我們」。存在已如此美麗,更要順著自己的和諧飛翔——感受每個時刻,忘卻因客觀世界所造成的煩擾、遺憾和恐懼;躺在床上,不擔心是否睡得著,只是在平躺的幸福裡享受甜美的平靜。
也可以四處走走,探索想去的地方。科技在變革,資訊在流通,正因世界還充滿龐大的變數,我們可以自相矛盾,我們可以牴觸世界,我們可以在明知已無希望時心存希望,我們可以透過自己的力量創造主觀的新世界:天空可以是地平線的地面,伊甸園裡可以沒有禁果,一切等待我們去命名、用手指去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27會員
569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