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衛機制(一)|為什麼我們總是想要逃避?

2023/11/2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的這本書中,直接指出我們遇到問題就想逃避的消極心態,是「心理防衛機制」為了躲避痛苦而為自己做出的反應。防衛機制是一種只顧當下而不計後果的反射性行為,你可以想像這樣的防衛機制就像你常走的路,因時間而留下的車輪痕跡,久而久之會成為你的思維習慣。

那我們該如何擺脫這樣的消極心態呢?先讓我們了解心裡防衛機制吧!

了解心理防衛機制

來自英國著名的心理分析學家 Donald Meltzer 曾說:「一切防衛機制,都是我們為了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無法意識到自己內心世界的隱藏面向,而處在無意識或是自動駕駛模式,雖然這樣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可以順利的度過每一天,但如果不去探究或是意識到自己的狀況,會阻礙我們的成長,也會妨礙我們看清自己真正的需求。雖然直面痛苦很難,但在這個過程中,也會體驗到釋放。

在我們的潛意識中藏著許多想法與感受,這些感受可能很痛苦讓人無法承受,或是與道德和價值觀互為衝突,而這就是心理防衛機制開始發揮作用的時候,讓我們可以逃避連自己都難以承受的部分。

簡單來說在你面對一種想法或感受時,如果會為自己帶來痛苦,或是道德層面無法接受時,我們便會竭力避開,抵擋到潛意識中。

防衛機制只顧眼下一刻,而不計後果,是思慮不周的反射性行為,只是為了規避當下的痛苦,卻不考慮由此帶來的長期損失。-《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引發心理防衛機制的原因

在作者從事心理治療的三十年間,面對前來尋求幫助的人,他發現當人們面對強烈的情感時,會因為不知道如何與之相處而選擇了迴避或壓制,例如:採取麻痹自我的方式逃避失去摯愛的悲痛、用視而不見的方式逃避童年與家人相處的陰影等,當我們拒絕接納自身大部分情感時,我們會持續消耗自己,而這些都可能是無意識的行為。

防衛機制的兩面性包括:防衛本身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必須且有益的,可以幫助人積極應對那些不可避免的痛苦,但是另一面當這樣的機制太過根深柢固時,反而會阻礙我們接觸所應面對的情緒問題,像是我們面對與家人、愛人、朋友以及同事之間的情感問題。

  • 忍耐與逃避
    無論是在家或是和朋友在一起時,當你強迫自己過度忍耐憤怒與不愉快時,你會喪失動力去做為你帶來糟糕感受的事情。
  • 害怕與逃避
    你曾經遇到別人威脅或是情緒勒索而影響到你的情緒時,習慣性採取退縮的人,會發展出受限且不如意的人際關係,像是容易選擇自我欺騙。

上方列出兩個常見在關係中逃避的事情,有時候我們需要坦然面對痛苦,逃避事實也許會讓當下的那一刻感覺好受一點,就像之前流行的一句話: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但是如果長遠來看逃避只會讓事情往更壞的方向發展(因為事情從未被解決),同時也讓你失去學會處理生命中類似難題的機會。

當你封閉了對自己需求的覺知,你就不可能與他人發展出真正的親密關係。-《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你的心理防衛機制是什麼呢?

你可以帶著耐心去問問看下面這些問題,近一步了解你在「抗拒」什麼?

  • 為什麼我總是不停想起某件事,堅信它是錯誤的?
  • 我對上面這些內容最有感觸的是哪一段呢?
  • 你讀到某一段時想起.........的片段,當時你究竟想到了什麼呢?

盡你所能的對自己誠實也練習不評判自己,試著只將焦點放在事實本身,像是你的實際感受(沒有經大腦竄改的反應),你不需要逼迫自己改變什麼,有時我們會終於「醒悟」過來,選擇面對事實,有時候會在突破一些無意識的認知時,開始「意識」到內心長久以來潛藏的需求。

但是更多情況是,我們依舊像過去一樣充滿防衛(沒有任何改變),想要改變除了要覺察自我外,更重要的是持續的練習,透過辨別不洽當的防衛機制,從而實現並建立面對事實的更有效方式,藉此來提高我們的生活與人際關係品質。

下一章節將和大家分享各種類型的心理防衛機制,讓你可以更清楚辨別你的「屬性」為何?有興趣的人,別忘了追蹤Tings 聽思獲取即時更新的消息。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也可以按下下方的贊助按鈕,給我一點支持唷❤️



90會員
34內容數
【理想自我實驗室】以 BE BETTER YOU 作為出發點,劃分三大主軸,分別為「推薦書單」每個月一本好書,從內容精華延伸到生活運用,「啟發思維」每篇文章一個關鍵思維,帶你找到改變契機,「自我學習」以理想自我為出發,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