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沒有明天」的心情進行輸出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唐鳳是一個影響我很深的典範人物。暫且撇開她的天才智商與傳奇經歷,她對於人生各面向的態度與思考,都讓我感到非常破格且深具啟發。

最近讀了由她口述的著作《我的99個私抽屜:唐鳳的AI時代生存心法》,提到她因為幼年健康狀況不佳,心臟曾動過重大手術,此後一直都處於「與未知共存」的身心狀態,讓她早早就做好「明天可能再也醒不來」的準備,並建立起「要把握當下」的認知:

對我來說,所謂的長期計畫,就是一天。

她說:「如果有今天可以學到的事,今天能夠創作的事,我就今天做。」然後把學到的東西,在睡前全部發表出來。這樣即使有「今天做不完」的部分,也可以讓別人接手去做,不一定要全部由自己完成。

實踐「共好」的人生觀

這同時也是所謂「黑客文化」的體現:大家一起來拆解與研究一個很大很複雜的題目,並貢獻自己的一份力——當眾人之力集結起來,一個看似巨大的難題,就更有可能被解決。

這個觀點,對我而言是 life-changing 等級的徹底大翻轉。

過去常聽到的主張,都要我們努力「累積自己」,在「個人品牌」成為顯學的時代,我們據理力究所謂的「智慧財產權」,唐鳳卻跳脫到另一個維度,拋下一切社會標籤,直接落實了「共贏、共好」的價值觀。原來有人這樣思考,原來也可以用這種方式去推動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啊!

「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他累積了多少資產,而是他分享了多少資源。」

每一個人的生命經驗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正是個體所能提供的價值所在,揉合了各人跨域的知識、經驗與智慧,集體共創而成的產出,更有益於全體人類去應對急速變遷的世界,長遠來看才是發展之道吧。

宏觀的願,微觀的做

歷經多次自我探索以後,我知道自己想成為一個能帶來正面影響力的人。但是具體而言,究竟要做什麼?我又要怎麼做?

連我眼中的天才們,都只對眼前的這一天有把握,常常只在空想一通的我,又怎麼能不專注於此刻手上能做的這件事呢?

以運動來舉例,在學習重訓健身的體驗中,我還發現了「心態設定」對「行動力」會造成巨大的差異:與其想著「好想要超讚的體態」,但還是天天提不起勁去運動,不如提醒自己「我現在是一個喜歡訓練的人」。這樣切換後,因為是喜歡的事情,當然巴不得投入全部的時間盡力去做,於是初始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自然能藉由每日的實際行動而緩緩靠近。

我很喜歡的另一本書《少,但是更好》提倡的「專準主義(Essentialism)」,也有類似的概念,它教導我們,練習在自己悉心選定的必要領域內,追求「微小而簡單的勝利」。

「只要把歡樂帶進日常事務中,我們就不必再殷殷期盼,歡樂會在遙遠的某一天到來,那一天將永遠會是今天。」

同樣的,以一天為單位,來面對我們的遠大目標,也許更有可能活好整個人生。至少,也能肯定我們曾活過了淋漓盡致的這麼一天。

比起不斷設定遠大目標,然後把自己推入「做不到」的焦慮深淵,「可能沒有明天,所以今天就做好今天能做到的」也許是更積極的一種處世哲學。

raw-image

跳出無效努力的迴圈

研究各種「提升生產力」以及「如何創作」的方法論,一直都是我的興趣之一,也長期熱衷於在紙張或筆記軟體裡,摘抄那些觸動我的金句,以及每個當下閃進我腦海的念頭。

必須說這是很不錯的習慣,對我的個人成長也有一定的幫助,但卻常令我自己陷入所謂「低等勤奮」的陷阱:紀錄了滿滿的內容,對此感到充實與心滿意足,卻一再逃避面對我真正的目的,其實始終是要「分享這些收穫」。

日復一日,我沈溺於一再重新整理「只有我自己看」的筆記內容,甚至陶醉於讓它們更整齊更美觀,而「分享的行動」則一再被延遲;年復一年,那些想法始終不見天日。

不再緊抓著我不斷儲存而欠缺消化的材料,不再等待永遠不會到來的「準備好了!」的那一天,不再空想「總有一天我要寫一本書」;

放下對「完美系統」、「完美工作流」的妄想,放下對於工具的執著,現在就把這個想法寫入心智,成為往後我生命的預設值:

今天就輸出一篇「今天能完成」的文章,分享我今天的見聞反芻今天的思考體會。

「今天也為世界貢獻了一點點我的想法」——對我而言,那就是非常美好的,存在的意義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ucie Liu|興趣是整理的沙龍
12會員
5內容數
2023/01/10
既然被強制執行硬體(身)系統更新了,就記錄一下軟體(心靈)的學習心得吧。
Thumbnail
2023/01/10
既然被強制執行硬體(身)系統更新了,就記錄一下軟體(心靈)的學習心得吧。
Thumbnail
2023/01/02
與任何人進行交流或合作前,如果有一份關於這個人的公開說明書,是不是可以讓雙方都更順利迅速進入狀況呢? 快速認識我 Lucie Liu|自由文字工作者,1990年出生,天秤座A型,目前與丈夫及兒子居於台北。
Thumbnail
2023/01/02
與任何人進行交流或合作前,如果有一份關於這個人的公開說明書,是不是可以讓雙方都更順利迅速進入狀況呢? 快速認識我 Lucie Liu|自由文字工作者,1990年出生,天秤座A型,目前與丈夫及兒子居於台北。
Thumbnail
2022/12/25
原則:寫下任何我想寫的,發表我自己也想讀的。
Thumbnail
2022/12/25
原則:寫下任何我想寫的,發表我自己也想讀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唐鳳通常會用平板進行閱讀,並且一定會使用觸控筆將所想所讀的內容筆記下來。 2.「粗略的共識」比投票更好?唐鳳認為:「粗略的共識,表示大家雖不滿意,但還可接受這種溝通,沒有人全輸,也沒有人全贏。但是,只要一投票,那些少數人就輸掉了。」 3.如果在心裡希望「未來能夠發生改變」,那麼在今天就要試著做點
Thumbnail
1.唐鳳通常會用平板進行閱讀,並且一定會使用觸控筆將所想所讀的內容筆記下來。 2.「粗略的共識」比投票更好?唐鳳認為:「粗略的共識,表示大家雖不滿意,但還可接受這種溝通,沒有人全輸,也沒有人全贏。但是,只要一投票,那些少數人就輸掉了。」 3.如果在心裡希望「未來能夠發生改變」,那麼在今天就要試著做點
Thumbnail
導言 唐鳳何許人也?目前(2023)的數位發展部部長是也。會想閱讀這本書,說實話也是衝著唐鳳的大名和書封有他肖像的設計,再加上一篇又一篇不算長的小品文,想著或許可以了解一下疫情時發明實名制的大將,所以才拿起了這本書。 實名制原來是協作,不是創作 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樣,是從疫情的實名制開始認識唐鳳,而唐
Thumbnail
導言 唐鳳何許人也?目前(2023)的數位發展部部長是也。會想閱讀這本書,說實話也是衝著唐鳳的大名和書封有他肖像的設計,再加上一篇又一篇不算長的小品文,想著或許可以了解一下疫情時發明實名制的大將,所以才拿起了這本書。 實名制原來是協作,不是創作 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樣,是從疫情的實名制開始認識唐鳳,而唐
Thumbnail
<<唐鳳十五個關鍵詞> 十五個關鍵詞,充分地詮釋了唐鳳的價值觀。誠如她一路以來不按社會主流價值出牌的人生,從小自學、創業、勇於當個跨性別的人,更出任台灣最年輕的數位政委。 別人為她貼上的標籤,從來沒有成為人生成就的束縛,反倒是讓眾人看到突破框架後,感性與理性兼容並蓄的唐鳳。
Thumbnail
<<唐鳳十五個關鍵詞> 十五個關鍵詞,充分地詮釋了唐鳳的價值觀。誠如她一路以來不按社會主流價值出牌的人生,從小自學、創業、勇於當個跨性別的人,更出任台灣最年輕的數位政委。 別人為她貼上的標籤,從來沒有成為人生成就的束縛,反倒是讓眾人看到突破框架後,感性與理性兼容並蓄的唐鳳。
Thumbnail
如果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你會對世界說些什麼?《我的99個思抽屜:唐鳳的AI時代生存心法》讀後感
Thumbnail
如果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你會對世界說些什麼?《我的99個思抽屜:唐鳳的AI時代生存心法》讀後感
Thumbnail
唐鳳的智商非常人,她的生活卻很規律,她認為與其被時間追著跑,不如主動掌控自己的生活節奏,欣賞她生活的紀律,掌管社群軟體的技巧,早上讀一次LINE,下午讀一次LINE,不讓社群軟體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這點是我最需要改進的。跨界工作,從剛開始重視專利到後來開放分享的工作態度讓唐鳳創造不同的工作面貌。
Thumbnail
唐鳳的智商非常人,她的生活卻很規律,她認為與其被時間追著跑,不如主動掌控自己的生活節奏,欣賞她生活的紀律,掌管社群軟體的技巧,早上讀一次LINE,下午讀一次LINE,不讓社群軟體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這點是我最需要改進的。跨界工作,從剛開始重視專利到後來開放分享的工作態度讓唐鳳創造不同的工作面貌。
Thumbnail
唐鳳的思考、工作方式以及成長歷程,早已被許多人所聽聞。在我踏入社會工作幾年後,總是感到自己似乎可以更加成長,卻不得其門而入。希望藉由特殊的思考方式能夠帶來生活一點不一樣的嘗試,而這本書也特別著墨工作、學習和行動的方法,對我來說可能十分適合閱讀。
Thumbnail
唐鳳的思考、工作方式以及成長歷程,早已被許多人所聽聞。在我踏入社會工作幾年後,總是感到自己似乎可以更加成長,卻不得其門而入。希望藉由特殊的思考方式能夠帶來生活一點不一樣的嘗試,而這本書也特別著墨工作、學習和行動的方法,對我來說可能十分適合閱讀。
Thumbnail
大家對唐鳳的了解應該是他的超強程式能力,或是身為政務委員的她。不過這本書跟政治並沒有關係,這本書是由唐鳳本人口述,描繪她的生活、思考方式以及她對於工作、學習的想法。從書中的描述,可以完整了解唐鳳的中心思想「共」,不論是在工作或她的人生價值,她的核心觀念就是把人連起來,大家一起「共好」、「共創」。
Thumbnail
大家對唐鳳的了解應該是他的超強程式能力,或是身為政務委員的她。不過這本書跟政治並沒有關係,這本書是由唐鳳本人口述,描繪她的生活、思考方式以及她對於工作、學習的想法。從書中的描述,可以完整了解唐鳳的中心思想「共」,不論是在工作或她的人生價值,她的核心觀念就是把人連起來,大家一起「共好」、「共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