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職媽媽到職業講師的蛻變旅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妳明明想要,但妳到底在怕什麼?」

已經想不起來從何時開始,我有個「眼不見為淨」的劣習。當我遇到棘手、或不知該如何處理的問題,我就會逃避、不去看這個問題。如此,我就可以當它不存在,不用去面對這份壓力。

這樣的「打岔」,確實讓我輕鬆不少,但也讓我經常處於不暢快不通透的狀態中,也對自己不夠滿意。甚至,在我的生命中,也發生了一些無法挽回的遺撼和後悔。

因育兒踏上學習心理學的歷程後,我開始慢慢重新整理童年時期就開始養成的慣性,並在幾年的努力下,逐漸擺脫了一些我不喜歡的應對方式、及身份認同。後來,我甚至培養出另一個很珍貴的慣性:當觸發事件或議題來了,只准面對!並且,對自己誠實。

「妳明明想要,但妳到底在怕什麼?」

我的夥伴A在工作坊下課的期間,問了我這個問題。

當下我一陣臉紅,我不知道要怎麼回答,還好,助教們喚著大家回座位上坐好,上課了。

老師在講課的同時,我的腦袋卻只充滿了這句:

妳到底在怕什麼?

我也問自己:我在怕什麼?

靠!原來我還是在打岔、沒有真實面對自己。以前沒人問我,我還可以裝傻不去看,但現在夥伴提問了,我必需誠實地面對自己。(謝謝自己的新習性…雖然它有時候讓我有點痛苦…)

我拿起筆和筆記本,埋頭直寫、狂寫、寫個不停…。

第二節下課,坐在對面的夥伴A問:

「我看妳剛剛一直低頭在寫?老師講的講義裡都有啊?」

『我在寫我對自己的覺察。』

我寫下了我到底在怕的那些東西。

我寫下了:

我怕出名、人怕出名豬怕肥

我怕被看見,怕自己不夠好的那一面被看見

做人要謙虛

有目標後應該要積極

我回想起好多童年的事、看見那些我與家人互動後的我的決定,也看見許多大人曾對我說過的「教條」,有好多固著的觀點、好多不再適宜但我卻依然緊抓著的規條…而我在心中卻一直都將它們奉為圭臬。

我看見為何「我要什麼?」含糊不清,因為我有個信念:「有目標後就要積極」。是,我是這樣的,一旦我有了心之所向,就會非常努力。在育兒路上的學習和堅持,正是因為我心中對「媽媽」一角有自己的定義和目標。

我也發現心中隱微想要的那個對自己的目標、和我對於身為媽媽一角的觀點,正在打架。對我來說,在孩子6歲以前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媽媽」一角,我想要給孩子們充滿愛的童年,這是我的first priority。

我的個人目標?孩子大一點再說。

原來,我的冰山底下,內在有這麼多東西交纏著,衝突著,難怪我覺得困惑、混亂、一直想尋找答案,即使我不知道那答案的問題究竟是什麼?

那天,對自己有這麼多看見後,我在筆記本的末端寫下:

“我可以要我想要的。”

雖然當時我還混亂地不知道我到底想要什麼。

我問自己:

我真的想當一個講師嗎?

有時候人真的很奇怪,在參加長耳兔師培前,我就已經有些許的帶課經驗了,但我卻一直不認為自己是講師。

那天,我告訴自己:

我就是來嚐試、來探索的。

我願意允許自己失敗。

我可以去要我想要的,不論最後我是否得到。

然後我得到結論了:

是,我想要成為一個講師。

“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這是真的。

在師培期未的工作坊中,一個師培夥伴這樣形容帶課中的我:

「站在講台上的Lulu,在發光。」

後來,在崇義老師的信任和推薦下,我也有更多機會,到不同的國中國小、及政府單位,分享薩提爾成長模式。

學習者們也給了我許多回饋:有學習夥伴因能與自己連結了,而落下感動的淚水;有家長開始試著了解孩子,並因與孩子有了深刻的對話而感到接納和激動;也有老師因開始嚐試與學生在感受上靠近,而更能夠同理學生。

阿德勒的「社會情懷」,一直是我生命的北極星。在師培結束後,驀然回首,現在的我,就正在以一種很有社會情懷的方式,善用自己的能力,在服務他人啊!(泣…這是為自己感動的眼淚)

12個參與師培的夥伴們有很大的不同,除了每個人的特質不同,也各自帶著不一的期待而來。而在這一年結束時,我們各自蛻變成自己的樣貌、有著獨特的豐盛;相同的是,我們的心,都滿滿的。

老實說,最初在填報名表單的時候,對師資培訓的計劃我並沒有抱太多期待,也沒有真的想當一個講師。比較像是來看看我還能做什麼?我只是隱隱感覺,我可以來這裡。回想起來,這是內在真我的聲音在對我發出召喚。

這趟旅程…美好極了!

然而最美的,非關我最終究竟是否成為了講師。

最美的,是這一年來的轉變歷程。我與長期縈繞著我的議題:孤單、羞愧、焦慮、悲慟…等,直球對決了!就在這些有夥伴共學和彼此陪伴及支持著的日子裡。

還有更美好的,是我認識了一群知心的學習夥伴,這是一份,不會隨著program結束而消逝的禮物。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學習夥伴一起學習成長,真是人生中非常幸福且美好的一件事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41會員
282內容數
2025/05/02
前陣子回母校,教授提汲:「現在的大學生因為 AI 的關係,對未來充滿迷茫和焦慮。」 我聽著,感受到老師們想幫忙,卻不知可以怎麼幫助這群困惑的年輕人。 回家路上,我反覆想著這件事。 腦海裡浮現出十幾年前,當時面臨即將畢業的我們,不也是一樣焦慮嗎? 那時沒有 AI,但對未來的迷惘與不確定感,一點
Thumbnail
2025/05/02
前陣子回母校,教授提汲:「現在的大學生因為 AI 的關係,對未來充滿迷茫和焦慮。」 我聽著,感受到老師們想幫忙,卻不知可以怎麼幫助這群困惑的年輕人。 回家路上,我反覆想著這件事。 腦海裡浮現出十幾年前,當時面臨即將畢業的我們,不也是一樣焦慮嗎? 那時沒有 AI,但對未來的迷惘與不確定感,一點
Thumbnail
2025/05/01
當孩子哭鬧、生氣、退縮、尖叫、崩潰 我們常常心想: 「現在要怎麼讓他停止?」 「我要怎麼讓他改正?」 當父母的心思在「處理問題」, 而不是靠近孩子的經驗 當我們想解決問題,我們的心是緊的、急的 眼裡就變得只看得見『結果』:孩子正在哭 而看不到孩子此刻的感受與需要。 然後我們會忙著處
Thumbnail
2025/05/01
當孩子哭鬧、生氣、退縮、尖叫、崩潰 我們常常心想: 「現在要怎麼讓他停止?」 「我要怎麼讓他改正?」 當父母的心思在「處理問題」, 而不是靠近孩子的經驗 當我們想解決問題,我們的心是緊的、急的 眼裡就變得只看得見『結果』:孩子正在哭 而看不到孩子此刻的感受與需要。 然後我們會忙著處
Thumbnail
2025/04/30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 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
Thumbnail
2025/04/30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 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知識焦慮,尛? 開始之前寫學一個字 「尛」的念法是ㄇㄛ˙ 不是「三小」,意思是『什麼』的意思😂 近期coaching的個案 很多主管跟資深教練 共同的問題都在於 「對未知的知識焦慮」 我每次都會問 「你焦慮的原因是什麼」 大部分的回答都是 ’我同事似乎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我看到我同事有學,好像應
Thumbnail
知識焦慮,尛? 開始之前寫學一個字 「尛」的念法是ㄇㄛ˙ 不是「三小」,意思是『什麼』的意思😂 近期coaching的個案 很多主管跟資深教練 共同的問題都在於 「對未知的知識焦慮」 我每次都會問 「你焦慮的原因是什麼」 大部分的回答都是 ’我同事似乎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我看到我同事有學,好像應
Thumbnail
「妳明明想要,但妳到底在怕什麼?」 已經想不起來從何時開始,我有個「眼不見為淨」的劣習。當我遇到棘手、或不知該如何處理的問題,我就會逃避、不去看這個問題。如此,我就可以當它不存在,不用去面對這份壓力。 這樣的「打岔」,確實讓我輕鬆不少,但也讓我經常處於不暢快不通透的狀態中,也對自己不夠滿意。甚至,在
Thumbnail
「妳明明想要,但妳到底在怕什麼?」 已經想不起來從何時開始,我有個「眼不見為淨」的劣習。當我遇到棘手、或不知該如何處理的問題,我就會逃避、不去看這個問題。如此,我就可以當它不存在,不用去面對這份壓力。 這樣的「打岔」,確實讓我輕鬆不少,但也讓我經常處於不暢快不通透的狀態中,也對自己不夠滿意。甚至,在
Thumbnail
🧩 玲夜的職業生活文字 來續上一篇跟蘋(學生)的對話內容。 上篇說過,蘋的職業是國中輔導老師。 她跟我分享她在之前上課的時候, 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做不對。 後面開始跟我上課後, 發現自己可以去摸索自己的動作時。 那份摸索的過程, 是非常非常不可思議的。 原來自己的能力是可以越來越多的。 原來自己
Thumbnail
🧩 玲夜的職業生活文字 來續上一篇跟蘋(學生)的對話內容。 上篇說過,蘋的職業是國中輔導老師。 她跟我分享她在之前上課的時候, 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做不對。 後面開始跟我上課後, 發現自己可以去摸索自己的動作時。 那份摸索的過程, 是非常非常不可思議的。 原來自己的能力是可以越來越多的。 原來自己
Thumbnail
2/14(二) 第二十七堂:運用覺察與接納來改變自己(三) 音頻中老師談到: 不擅言詞會用鏡子練習, 為了改善這樣的狀況, 做了很多的努力, 也因為以往的努力, 帶來不可思議的轉變, 「改變的關鍵是:我接納了自己,也看見了自己的努力」 即使過程土法煉鋼, 也欣賞自己的努力, 從小場的研究所上台發表,
Thumbnail
2/14(二) 第二十七堂:運用覺察與接納來改變自己(三) 音頻中老師談到: 不擅言詞會用鏡子練習, 為了改善這樣的狀況, 做了很多的努力, 也因為以往的努力, 帶來不可思議的轉變, 「改變的關鍵是:我接納了自己,也看見了自己的努力」 即使過程土法煉鋼, 也欣賞自己的努力, 從小場的研究所上台發表,
Thumbnail
任何靈性療癒都是輔助,療癒師是協助當事者看見自己、覺察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給予個案答案。 前言: 之前我就說過,光階層引來的個案都是有原因的,或許是因為他們身上與我有共通點,或許是過去的自己。
Thumbnail
任何靈性療癒都是輔助,療癒師是協助當事者看見自己、覺察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給予個案答案。 前言: 之前我就說過,光階層引來的個案都是有原因的,或許是因為他們身上與我有共通點,或許是過去的自己。
Thumbnail
從大一做家教、機構輔導 然後到現在當了英文老師 整整花了快10年的時間 就到了我沒有那麼喜歡的階段了
Thumbnail
從大一做家教、機構輔導 然後到現在當了英文老師 整整花了快10年的時間 就到了我沒有那麼喜歡的階段了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那種 好像被什麼打到、 腦空了好幾下、 接著迎來一陣「頓悟」的經驗? 我的隊友曾問我, 妳明明想要什麼、又不敢要, 妳在怕什麼? 連我自己都沒發現我是這樣的. 細細探索自我之後 原來… 我怕自己做不到。 我也怕造成別人的困擾。 - 因為學習我懂了 這與世界曾給我的回應有關 當然也來自我體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那種 好像被什麼打到、 腦空了好幾下、 接著迎來一陣「頓悟」的經驗? 我的隊友曾問我, 妳明明想要什麼、又不敢要, 妳在怕什麼? 連我自己都沒發現我是這樣的. 細細探索自我之後 原來… 我怕自己做不到。 我也怕造成別人的困擾。 - 因為學習我懂了 這與世界曾給我的回應有關 當然也來自我體
Thumbnail
不管是家人或伴侶,我們都是想要互相關心的,但是卻又常常因為情緒一上來,就容易著急、總想著要趕快解決問題。想好好對話的心,最後都變成雙方只是在據理力爭自己的觀點。變成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忽略他人的指責姿態。
Thumbnail
不管是家人或伴侶,我們都是想要互相關心的,但是卻又常常因為情緒一上來,就容易著急、總想著要趕快解決問題。想好好對話的心,最後都變成雙方只是在據理力爭自己的觀點。變成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忽略他人的指責姿態。
Thumbnail
我們都希望孩子有個快樂純真的童年, 但打從幼兒園畢業, 進到小學, 一切就變調。
Thumbnail
我們都希望孩子有個快樂純真的童年, 但打從幼兒園畢業, 進到小學, 一切就變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