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階段專注時間,是多久?】~《智慧型手機知識碎片化時代的「閲讀力」最新技術大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智慧型手機知識碎片化時代的閲讀力最新技術大全》共鳴讀書表格|from Jinna Sun

《智慧型手機知識碎片化時代的閲讀力最新技術大全》共鳴讀書表格|from Jinna Sun


數位部長唐鳳用「番茄鐘🍅工作法」,以25分鐘專注時間為一個工作段落,之後休息5分鐘,再進入下一個工作階段,那你呢?


我原初也是番茄鐘的愛用者,但是有時候25分鐘計時響起卻充耳不聞,一坐下去就是100分鐘眼睛無法離開螢幕;有時候工作不到5分鐘,便忍不住開始瞄其他視窗,滑臉書滑不停:「笑死/羨慕/你好棒」回訊這個那個又是半小時……


佐佐木俊尚在《智慧型手機知識碎片化時代的閲讀力最新技術大全(方舟文化,2022年11月)告訴我們,「短集中」的3到15分鐘,才是更實際的作法。


在此之前,可以先盤點自己的工作項目,區分為「重的工作」和「輕的工作」。不妨從輕量到重磅,輕量工作可用3~5分鐘為單位,重的工作則以15分鐘為單位來累積「集中力」。




資訊搜集、閱讀書籍,甚至寫作也是。

  • 用「Feedly」輕輕瀏覽新聞標題,把看起來有進一步價值的文章收到「Pocket」來閱讀。「Pocket」文章庫裡又可以區分「輕的文章」和「重的文章」,針對重的再進一步延伸到相關文章和影片。


  • 書籍也要分輕重,根據輕重安排閱讀時長與節奏,將有感之處筆記並數位存檔,標上關鍵字,以利日後搜尋。


  • 撰寫文章分成「輕的執筆」(1000字以內)和「重的執筆」(3000字以上)。以千字為單位,可先以輕執筆的態度來開筆撰文,構思文章的構成方式,再正式進入重的執筆階段。


以此類推,就算日常雜務也有「輕的雜務」和「重的雜務」,當工作從「輕」的開始,再往「重」的推移,交錯處理,對工作的意識會愈來愈有所覺察與掌握。


至於到底是要用3分鐘、5分鐘、15分鐘,或是番茄鐘25分鐘?工作份量應該如何切割拿捏?工作與休息之間要如何搭配循環?是否要「線性」一鼓作氣衝刺單一工作?還是運用本書作者更推崇的「多任務處理法」?我認為都是因人而異、因事制宜,重點還是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時間間隔」與工作節奏,而讓工作有「輕」與「重」的自我判斷意識,並在實踐中覺察調整,是我在這本書中得到很棒的啟發。




就個人而言,本書其實屬於「輕的閱讀」。我是利用通勤的碎片化時間,用iPhone SE小手機,陸陸續續輕輕鬆鬆零零散散地讀著這本Hami書城月讀包派送的書籍。每次的斷續閱讀,因為即時有用電子書畫線功能留下標示,所以讓我可以再往前複習上次閱讀時的有感之處,繼續銜接讀下去。


當然,因為拜「九宮格共鳴讀書筆記法」之功,在正式閱讀前,我已在九宮格記下瀏覽目錄、前言時的擷取重點,也用一點時間上網大略了解這位作者,畫下佐佐木先生的長相,視覺化圖像總能幫助讓閱讀體驗更加立體有感,我把這樣行前預備的程序,稱為「開書儀式」。


以兩天內的零碎時間,例如去賣場購物、去掃墓的車程,午休、咖啡時間和睡前…每次5分鐘、10分鐘、15分鐘都有,邊滑螢幕邊畫線,就這樣,整本滑完之後,回到共鳴表格前,再用40分鐘,擇取畫線有感之處,填進第二個表格、收斂三個重點,進行「共鳴曲線」隨機翻頁以獲得更多原先並沒有察覺之提示,這是我所謂的「完書儀式」。


例如前述提及「輕的工作」、「重的工作」,就是原本在閱覽時沒有特別關注,到最後卻因為共鳴大神的提點,助我用新的觀點來整合這本書頗為繁複零散的各項知識點。




當然這篇心得文的書寫,相對於閱讀心態,就屬於「重的執筆」。本來也沒有想要認真為此書撰寫閱讀心得文,但是經過在「共鳴表格」上的輕執筆之紀錄與書寫,漸漸發現對己有益的觀點。於是寫到此刻,我已經用了三個15分鐘,專注在鍵盤上筆耕寫文了。


閱讀是我日常最愛之事(最主要的休閒活動),我太贊同作者所說的,不管是書籍或是網路資訊,我們都要持續保持謙虛的態度進行大量閱讀,尋求多方觀點,才能獲得知識的全貌,發展「概念」,勾勒出這個領域的「世界觀」,進而形塑個人「知肉」,連接新舊經驗,產生靈感創意新想法。


佐佐木先生在書中用了無數次「知肉」這個詞。

——

日語的「知肉」(ちにく)是由「知る」(しる,意思是知道)和「肉」(にく,意思是肉)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表示深刻理解或體會某件事情的真諦或精髓。這個詞語通常用於藝術、文學、哲學等領域,表示對作品、思想或哲理等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用於人際關係中,表示對某個人的了解和心靈上的共鳴。

(以上是我多次問ChatGPT之後,得到比較滿意的解釋)

——


我認為「知肉」也許好比我們常聽到的「素養」,是一種真的能派上用場的感知和能力,應用於個人工作、生活方式、行為準則與目標實踐上。而「知肉」的養成,第一是要靠優質資訊的擷取input,再經由理解與統整、思辨與省思,把知識真真切切的消化吸收,讓營養融入滋養長成札札實實的肌肉,而這個增肌減脂的歷程,是需要不斷重訓鍛鍊,激活大腦不斷躍升。


然而這是一個難以專注、對大腦鍛鍊極不友善的時代。書中提到的「二刀流」,也是現在當紅的知識管理觀念,讓電腦(數位雲端)發揮其無限記憶容量、演算優化、資訊瞬搜可得的角色,成為人類的「第二大腦」,讓大腦充分連結概念發揮創造力。因此,請用大腦喜歡的方式來工作,盡可能除去干擾大腦工作的繁雜噪音,還給自己一方乾淨整潔的工作環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皇甫日休-avatar-img
2023/04/30
分出「輕的工作」、「重的工作」,是很棒的啟發,我書桌隨時都放著18分鐘的計時器,15分鐘太短,25分鐘太久,18分鐘可以創造出意猶未盡的感受,容易觸發下一個循環開始。
avatar-img
Jinna Sun 藝起來共鳴
157會員
112內容數
盡信書不如共鳴,在字裡行間覺察自己。 一種幫助您有感閱讀且共鳴產出的高效讀書筆記法。 請至此處雲端連結下載空白表格檔案❤️:https://reurl.cc/NXld26 邀約分享聯絡信箱:jinnasun@gmail.com
2025/03/30
李惠貞老師於現流冊店導讀《生命的尋路人》,分享韋德·戴維斯探討瀕臨絕種少數民族智慧的內容。導讀中穿插其他書籍觀點,例如薩古魯的超能力概念、哈拉瑞的《連結》等,引導讀者反思科技與自然、文明與野蠻的關係,並從中找到自身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2025/03/30
李惠貞老師於現流冊店導讀《生命的尋路人》,分享韋德·戴維斯探討瀕臨絕種少數民族智慧的內容。導讀中穿插其他書籍觀點,例如薩古魯的超能力概念、哈拉瑞的《連結》等,引導讀者反思科技與自然、文明與野蠻的關係,並從中找到自身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2025/03/28
本文分享作者透過晨起儀式、間歇式日記、時間箱、AI輔助復盤、Notion週復盤等方法,提升效率、激發靈感,並萃取生活智慧,打造個人價值的經驗。
Thumbnail
2025/03/28
本文分享作者透過晨起儀式、間歇式日記、時間箱、AI輔助復盤、Notion週復盤等方法,提升效率、激發靈感,並萃取生活智慧,打造個人價值的經驗。
Thumbnail
2025/02/22
本文分享作者從子彈筆記到數位化筆記的探索歷程,以及從Sam Altman和金翼漢教授的筆記方法中獲得的啟發。作者強調筆記方法的「簡單」和「持續」性,並分享瞭如何結合Altman的線圈筆記本和金教授的關鍵字摘要法,優化個人筆記系統,提升思考深度和回顧效率。
Thumbnail
2025/02/22
本文分享作者從子彈筆記到數位化筆記的探索歷程,以及從Sam Altman和金翼漢教授的筆記方法中獲得的啟發。作者強調筆記方法的「簡單」和「持續」性,並分享瞭如何結合Altman的線圈筆記本和金教授的關鍵字摘要法,優化個人筆記系統,提升思考深度和回顧效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怎麼做就是靜不下心來的時候?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觀看youtube時儘管前面只有短短幾秒的廣告也會讓你煩躁的趕快等到五秒時趕緊按下略過廣告? 透過生活中的小事上可以發現到人的注意力正急遽的縮短,那麼該怎麼做才能夠提升專注力呢?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怎麼做就是靜不下心來的時候?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觀看youtube時儘管前面只有短短幾秒的廣告也會讓你煩躁的趕快等到五秒時趕緊按下略過廣告? 透過生活中的小事上可以發現到人的注意力正急遽的縮短,那麼該怎麼做才能夠提升專注力呢?
Thumbnail
數位部長唐鳳用「番茄鐘🍅工作法」,以25分鐘專注時間為一個工作段落,之後休息5分鐘,再進入下一個工作階段,那你呢?
Thumbnail
數位部長唐鳳用「番茄鐘🍅工作法」,以25分鐘專注時間為一個工作段落,之後休息5分鐘,再進入下一個工作階段,那你呢?
Thumbnail
了解時間管理前,先了解〈番茄鐘工作法〉 番茄鐘工作法,因為2020年唐鳳的媒體採訪而被國人所知。一個智商160的人會用的時間管理法,究竟是甚麼?事實上,這個管理法在2006年國外媒體就大肆報導過,而這個方法是在1980年代一位Francesco Cirillo的大學生,為了讓考前讀書更專注有效率而發
Thumbnail
了解時間管理前,先了解〈番茄鐘工作法〉 番茄鐘工作法,因為2020年唐鳳的媒體採訪而被國人所知。一個智商160的人會用的時間管理法,究竟是甚麼?事實上,這個管理法在2006年國外媒體就大肆報導過,而這個方法是在1980年代一位Francesco Cirillo的大學生,為了讓考前讀書更專注有效率而發
Thumbnail
你使用過番茄鐘嗎?概念很簡單,但細節很重要,不注意的話用個 1-2 次就不會想用了。這篇文章分享用好番茄鐘的 4 個細節 : (1)使用方法要簡單(2)紀錄方式要單純(3)我們有調整番茄鐘長度的權力(4)組間休息很重要,選擇你最喜歡的休息方式
Thumbnail
你使用過番茄鐘嗎?概念很簡單,但細節很重要,不注意的話用個 1-2 次就不會想用了。這篇文章分享用好番茄鐘的 4 個細節 : (1)使用方法要簡單(2)紀錄方式要單純(3)我們有調整番茄鐘長度的權力(4)組間休息很重要,選擇你最喜歡的休息方式
Thumbnail
相信每個人都有一套讓自己進入專注狀態 ( 心流 ) 的方式,有的人喜歡在有點聲音的咖啡廳工作,有的人則是在眾人皆睡我獨醒的夜晚特別有效率,而大多數人的都是戴起耳機讓自己跟外界的環境隔絕,也像是呈現一個請勿打擾的狀態,我自己也是屬於這一類型。
Thumbnail
相信每個人都有一套讓自己進入專注狀態 ( 心流 ) 的方式,有的人喜歡在有點聲音的咖啡廳工作,有的人則是在眾人皆睡我獨醒的夜晚特別有效率,而大多數人的都是戴起耳機讓自己跟外界的環境隔絕,也像是呈現一個請勿打擾的狀態,我自己也是屬於這一類型。
Thumbnail
這是一本容易讀、提供範例的小書,正常應該2個番茄鐘可以看完。算是一本如果想要提升效能可以試試看的方法。 書中提到的幾個概念其實是頗符合行為改變技術的。包含把工作切成小份,一個工作不超過7個番茄鐘。以及番茄鐘間隔需要安排休息,儘量放鬆的時間管理策略。 大抵而言,減少干擾並且重複實施、檢討,不論在什麼管
Thumbnail
這是一本容易讀、提供範例的小書,正常應該2個番茄鐘可以看完。算是一本如果想要提升效能可以試試看的方法。 書中提到的幾個概念其實是頗符合行為改變技術的。包含把工作切成小份,一個工作不超過7個番茄鐘。以及番茄鐘間隔需要安排休息,儘量放鬆的時間管理策略。 大抵而言,減少干擾並且重複實施、檢討,不論在什麼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