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有能力搬出去之前,可以注意的三件事 (寫作練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有時候跟朋友聊天時,偶然會聊及彼此或他人的家庭狀況,不外乎是誰有沒有拍拖、結婚、生子、買房。而個人比較在意的是那個人是否跟我一樣,也是三十歲仍然住在家中、跟(同性或異性)兄弟姐妹同房。

但「很遺憾地」很多都不是。就算是,頂多就是還住在家中但有自己的房間。我想可能只是他們比較「幸運」而已。

每當想到這些,我的心情總是不太好。當得知同齡朋友或者很久都沒聯絡的同屆大學同學、中學同學、甚至小學同學很多都已經成家立業或者買房子時,再回望自己…嗯,還是住在家中、沒有獨立空間、偶然會被管這管那的(雖然大部分都出自關心),於是就會有一些心理落差。有時候更會下意識地覺得自己是零。

但正因為看似「想得太多」、同輩之間的比較令自我認同比較低落,我就更加必須要說服自己the best is yet to come, 理順自己的思維,說服自己其實比其他人有更多的選擇權,其實好像也沒那麼壞。至少相比之下我要煩惱的事情還比較少呢!畢竟我還單身未(沒?)買房嘛,除了還住在家中、資產不多之外,在某些層面上反而比其他人自由。

不過要擺脫這種狀態,還是那句:可以搬的話就搬。即使目前仍未能搬,也要想一些辦法令自己沒那麼難受或者好過一點。

針對這方面,我想很多人都會做一些自我提升、轉念做好自己,成為一個更有能力的人,做不同的前置作業去達成目標。但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可能會有反效果,所以在這裏就分享一下在整個「按步就班」的過程中,我覺得需要注意的三件事。

source: Martin Kleppe @flickr, CC BY-NC 2.0


一、搬出去自己住是一個解決大部分問題的手段,但還是要先賺錢

「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

在現實社會而言,沒錢的話就連自己的生活都搞不好,更不用談搬離家中甚至拍拖結婚生子。

雖然時間對了就好像會「自然地」拍拖結婚生子,也有人覺得這些事情其實也不會妨礙自我提升,還可以互相學習、一起努力賺錢去達成目標。

可是我卻覺得,當自己都未照顧好自己時,談這些都是太早了。在這個社會上沒錢一切免談,加上以個人而言,從小到大都沒有獨立空間,就好像更不希望會有人「打擾」,想要更專心地想辧法達成搬離家中自己住的目標。即使找伴侶一起努力,感覺還是會缺乏個人空間。(還是我想得太多?)

而且以財務上而言,個人消費可以自己一手掌握,就算有應酬都是在一個可控的範圍之內。但若拍拖的話就可能需要花更多錢在伴侶身上,同時又會聽到身邊其他正在拍拖的人會說,節日時要買什麼禮物、去哪請吃飯云云。

個人對此可能有少許悲觀:如果將來不幸分手了怎麼辦?付出的時間及金錢就沒有了囉?

先聲明一下,雖然偶然有這樣的想法,但並不認為這是完全正確的,畢竟我也認同感情這東西無法、也不應該被量化。

以投資心態這件事去看待感情,其實顯得有點小家,而且好像有爭議。然而當站在金錢的角度上,就是花太多錢但走不到最後,對於個人財務狀況而言都是嚴重的衝擊。至少,在達成搬離家中自己住的目標前是這樣。

所以在談拍拖結婚生子前,我認為至少要先對自己的財務負責,最重要是先顧好自己。當然,也不是要完全排斥將來拍拖結婚生子的可能性,但至少還是要先按步就班,有餘裕才來考慮。而這種餘裕是在於達到自己搬出去之後,享受過充分個人空間之後的事。

具體要怎樣做?其實就應該去學習如何投資,而且更應該比起一般情侶或夫妻更加需要學習。因為當只有自己一個人賺,而非兩個人一起努力的話,無可否認的是一定會比較吃力,要達到自己個目標金額所花的時間可能更長。當然,也可以請教一下身邊有投資經驗的朋友。

當身旁的錢足夠養活自己還有賺的時候,就有餘裕可以自己搬出去了。


二、面對仍住在家中面對的不同壓力,要嘗試尋求不同資源或者方法去處理規避

所謂壓力,其實就是那些不一樣的生活習慣、相處方式,以至對不同事物的觀念態度不同而起的衝突。

而處於「仍住在家中,又沒辦法在短期之內搬出去」的狀態之下,從小到大的家庭成員相處關係從未改變,老一輩對孩子的觀念已經內化,基本上無法強求他們改變對孩子的固有思維,簡單而言就是「父母永遠都把孩子當成孩子看待」。即使在成長過程中,父母自身對孩子某些層面上的立場和想法可能會軟化,不過大體而言父母還是會對孩子保持一貫的形象及態度等。

然後就是溝通問題。如果方法不對或者一開始的出發點不對,很容易就會變成吵架,反倒事倍功半。這樣還會令到雙方心力虛耗:當大家都覺得自己的做法沒問題且不讓步時,就會變得無法溝通且陷入惡性循環。即使一方想理性討論,但另一方沒此打算時,一樣還是會吵架。

這時候大概只能「以退為進」:先做好表面和平,並說服自己這只是一種策略,並非讓步。

何謂「表面和平」? 這裡分享一個最近發生的親身經驗:

我自己是習慣每三個月才更換一次牙刷。有一次父親看見我的牙刷刷毛已經磨損得差不多(當時用了兩個半月左右),就「詢問」我是否要更換。不過在我家,這種「詢問」只是表面而已,實際上是「要求」。而且在「詢問」的時候就已經拿著新牙刷,一副馬上就要遞給你的樣子。

當你連續回答幾次「否」的時候,所受的壓力只會有增無減,並且伴隨發脾氣及指責等等,到頭來還是要接受。

如是在以前,自己不想被認為要完完全全聽從,就會解釋自己的習慣並馬上拒絕,但往往去到後面要不就是會有人發脾氣,要不就是徒勞無功。而這些事情是以往自己並沒有察覺的,所以現在就「以退為進」地達到「表面和平」,沒有人受傷害(?):

簡單而言就是不正面作對。畢竟這樣起衝突是很浪費時間的,而且還會影響自己的心情。

在這個例子中,我就是表面上屈就一下,先接受拿新牙刷,但卻偷偷地把舊牙刷收起,再偷偷地多用半個月。當然,沒辦法偷用時也就只能用新牙刷,這樣大家都有好的下台階。

訣竅就是要看看,有沒有辦法可以很圓滑地令對方覺得你有聽從,但實際上還是跟從自己的做法。在內心設立界線,知道對方就是如此的時候,就應付式地配合一下就可以,同時保留自己的空間。

不過以上方法只適用於生活上那些「沒什麼所謂」的小事,如是那些足以影響人生的大事還是要據理力爭。

但我也要強調一點,可能會有人認為這個方法只是叫人處處忍讓,而且時間一久也可能令自己處於更被動的位置,且強化他們早已內化的觀念,具有一定風險。

正因如此,為了最大程度地避開這種狀況的發生,又或者降低狀況發生而來的負面影響,就需要更加努力去做一些令自己能夠盡快搬出去的事情。例如上面所講的投資、又或者如何累積資金而達成搬出去的目標。


三、面對住在家中既沒私人空間又擠迫而產生的負面感受,可以轉移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其實就是要令自己沒那麼難受。

相信這個跟大家普遍想法都沒太大差別,但這邊就想說一下在這種環境之下要怎樣轉移注意力。我想很多人即使沒搬離自己家中,也是有分為兩種情況的:

  1. 有自己的房間
  2. 沒有自己的房間(就是要跟兄弟姐妹共用,更慘的是可能有人會跟父母同房,甚至要當「廳長」)

第一種情況相信比較容易處理,也許把房門鎖一鎖就解決相當大部分的問題了。然而個人並非處於這種情況,所以這裡只能先行忽略,而且相信即使是第一種情況,還是會有其他煩惱,甚至跟下面提到第二種情況差不多也說不定。

第二種情況要面對的卻是生活習慣的不同。像我這樣是兩姐弟是共同使用一個房間,大家對於「收拾整齊」的認知與行為卻是南轅北轍,以及使用電子產品的使用習慣等並不一樣而使自己經常感到不悅(但又認為很難改變,畢竟都共同生活過這麼多年)。這個時候我認為就要更大程度上需要轉移更多的注意力。

當有自己房間的人被罵,或者被怎樣時,也許會將自己關在房間、找朋友聊天、讀書之類的,因為有自己的房間起碼是一個令人感到舒適且習慣的地方。

但對我而言,在房間內頂多是習慣但並沒有到舒適,畢竟除了自己使用的區域是比較整齊外,基本上都是亂的。雖然在這種時候我會藉由幻想將來自己一個居住時的整齊環境,來給自己一個期許,作為自己努力的動力。不過往往返回現實時就會感到痛苦,也不是最好的注意力轉移方式。

於是我自己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就變成了:

  1. 有事沒事都出去走走,去哪都可以;
  2. 找朋友聊天。

出去走走至少可以在物理環境上擺脫令自己心情不愉快的地方,而且轉換一個環境也可以令自己的思緒、心情能夠受到外部環境的刺激而轉移,尤其是想獨處但家中環境有時並不允許的時候。例如尋找一個令自己專心做事的地方,就像平時大家會為了提升工作效率而跑去咖啡廳工作一樣(個人就會選擇去圖書館);又或者是真的純散心就去兜風、找一些合適的活動參與等等。

至於跟朋友聊天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在過程中千萬不要暗自跟朋友比較,真的閒聊就好。因為當得悉自己與朋友在各方面都有一段比較大的差距時,必然就會有心理落差。但真的有心理落差時,當作是聽故事就好,而且要認清一點:這些落差其實跟每個人的家庭因素或者個人修為不一有關,畢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正如到一間新公司就職,同期的新同事明明年齡比自己小,但有些方面的能力比自己好,自己也許會失落,這是一樣的。

而且也要記住,人是有能夠互相學習的地方。如果能夠注意到彼此差距的話,不妨虛心請教一下如何做到,然後想辦法去努力達成,哪怕人生路向不一都能夠有努力方向的想像。

所以轉移注意力應該是轉移到可以令自己成長的地方,千萬不要喝「毒雞湯」。雖然這一點稍微有點離題,但其實想到這一點,又能夠做到持續成長的時候,相信對於「搬出去」這回事也會有新的想法、感受、體會。至少在實行的難度上也會降低很多。


最後...

在文章的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夠按自己實際情況,找到一個可以搬出去的方法。即使未能搬出去至少也可以制定合適的策略與家人相處。

當然我的方法也不是最好,而且每個人家庭狀況都不一樣,也很難一概而論這些是不是好方法,所以寫出來就讓大家參考一下就好。

至於在搬出去之前,也要先做好自己,先管好自己的個人空間。即使沒有自己房間最起碼都要堅持自己使用的空間是按自己的想法去佈置,有自己房間就嘗試做多一點,自己打掃也好、協議不讓別人擅自進入也好... ...至少要讓家人知道,自己是有能力照顧好自己。那麼將來要搬出去時,阻力也會降低很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起眼魔法師的沙龍
2會員
5內容數
這裡放一些寫作練習、雜談、或是自由寫作一類的東西
2023/04/20
雖是寫作練習,但也是真實想法
2023/04/20
雖是寫作練習,但也是真實想法
2023/04/20
以真實發生的事情而寫出來的練習
2023/04/20
以真實發生的事情而寫出來的練習
2023/04/20
只是普通的寫作練習,但除了一些小細節外都是真實發生過的
2023/04/20
只是普通的寫作練習,但除了一些小細節外都是真實發生過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若家裡資源豐富,是高階級人士,住家裡也沒不好,但你若階級一般,並且想要力爭上游,出去住對你而言是很重要的決定。 家裡擁有高級住宅,並且父母有人脈,從小就給你不同於人的高等教育,你自己也擁有閱讀習慣,喜歡充實自己,也能夠掌握自己的生活作息,那麼住家裡沒什麼不好,甚至這類人不會有要不要出去住的問題,他
Thumbnail
若家裡資源豐富,是高階級人士,住家裡也沒不好,但你若階級一般,並且想要力爭上游,出去住對你而言是很重要的決定。 家裡擁有高級住宅,並且父母有人脈,從小就給你不同於人的高等教育,你自己也擁有閱讀習慣,喜歡充實自己,也能夠掌握自己的生活作息,那麼住家裡沒什麼不好,甚至這類人不會有要不要出去住的問題,他
Thumbnail
  下定決心離職之後,人生問題並沒有因此減少,反而接二連三而來,我個人遇到的情況大致有幾項急需檢視及處理,我想大部分的人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做過同樣的思考,最後得出不一樣的解答。
Thumbnail
  下定決心離職之後,人生問題並沒有因此減少,反而接二連三而來,我個人遇到的情況大致有幾項急需檢視及處理,我想大部分的人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做過同樣的思考,最後得出不一樣的解答。
Thumbnail
就三件事: 一、要搞錢 二、找一些可行方法規避一下環境 三、轉移一下生活上的注意力
Thumbnail
就三件事: 一、要搞錢 二、找一些可行方法規避一下環境 三、轉移一下生活上的注意力
Thumbnail
網友提問 14 : 掌握選擇權,才是開始改變的關鍵 網友提問:「目前辭職在做社區型團購(住家一樓),家人認為現在疫情趨緩,需要什麼就去超商大賣場購買,團購只看得到圖文又要等待,不適合現在花時間金錢去做甚至直講絕對做不起來的話,現在在家的時間他們就會說趕快收起來出去找穩定的工作,感覺我好像做錯事隨時要
Thumbnail
網友提問 14 : 掌握選擇權,才是開始改變的關鍵 網友提問:「目前辭職在做社區型團購(住家一樓),家人認為現在疫情趨緩,需要什麼就去超商大賣場購買,團購只看得到圖文又要等待,不適合現在花時間金錢去做甚至直講絕對做不起來的話,現在在家的時間他們就會說趕快收起來出去找穩定的工作,感覺我好像做錯事隨時要
Thumbnail
我是在2021年8月份購屋,當時我人在台北,透過遠端與家人的協助之下,做了這一項完全不在計劃內的決定——買房。
Thumbnail
我是在2021年8月份購屋,當時我人在台北,透過遠端與家人的協助之下,做了這一項完全不在計劃內的決定——買房。
Thumbnail
現代多數人要滿足生存很容易,但要生活就不容易 講到生活你有什麼想像? 把自己的家裡布置很精緻、用閒置時間喝咖啡看劇打遊戲、每個月吃幾次大餐、滑手機逛商城、規劃這禮拜要去哪裡玩、有什麼電影可看、與異性出門約會。 上述生活,男女方都可以在 25 歲之前做到,但大學畢業後,女人仍然可以繼續這麼做,且目前多
Thumbnail
現代多數人要滿足生存很容易,但要生活就不容易 講到生活你有什麼想像? 把自己的家裡布置很精緻、用閒置時間喝咖啡看劇打遊戲、每個月吃幾次大餐、滑手機逛商城、規劃這禮拜要去哪裡玩、有什麼電影可看、與異性出門約會。 上述生活,男女方都可以在 25 歲之前做到,但大學畢業後,女人仍然可以繼續這麼做,且目前多
Thumbnail
今天有個機會 到了老同學家裡坐了一下,並承蒙中餐招待 聊到了彼此,對買房子這件事的想法 以及,現金流的事 老同學因為有需求 所以在換屋後,另外背了一間房 他們這對為了家人而努力的夫妻 雖然有著在沉重的房貸負擔 並在積極的培養小孩子們興趣之下 緊到要再擠出多餘的錢購買一些資產 以增加被動收入 不過
Thumbnail
今天有個機會 到了老同學家裡坐了一下,並承蒙中餐招待 聊到了彼此,對買房子這件事的想法 以及,現金流的事 老同學因為有需求 所以在換屋後,另外背了一間房 他們這對為了家人而努力的夫妻 雖然有著在沉重的房貸負擔 並在積極的培養小孩子們興趣之下 緊到要再擠出多餘的錢購買一些資產 以增加被動收入 不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