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8~我認為自己在很多方面是slow learner,當然我也有很快速學習的某些部分。而近年來卡關在吉他笨手、樂器遲緩兒的自我認知上,也不願意練習,甚至是不知道要練習甚麼才會進步。監測不到自己的進步。挫折感非常重。但聽到1萬個小時又當成聽聽而已。實在蠻想突破的。借來這本書,是1萬個小時的通俗說法的原出處,因此撇開1萬小時的(每天3小時大約9年又7週就可以造就專家)練習又練習。
我今天也在乘車期間翻閱書,而想到24小時中扣掉睡眠、休息娛樂,我或許每天可以做3-4種3小時的練習。當然我對於瑜珈舞蹈;音樂;繪畫;縫紉手工;種菜;練習也是一種生活,把時間投入到自己喜歡的興趣領域之中,不亦樂乎!
首先我翻閱的是前言,現在發現前言非常重要喔!
然後是第七章,之後打破我對於天分的刻板印象,天分指的竟是人類大腦與身體的適應力,兒童比大人有適應力,如果成人能夠保持適應力,也就持續可以學習新技巧。當然有些技巧囿於身體結構,似乎對成人較不利。
人人具備可塑性和適應力極高的大腦,只要有正確的訓練。完美音感並非天賦,發展出完美音感的能力才是,而且人人生來都具備這項天賦。
人的大腦有適應力,而訓練可以創造出之前不存在的技能。
人天生的潛能不具極限,潛能反而是一個可以擴張的容器,由我們一生做的各式各樣的事情塑造而成。
學習是發展潛能。你我可以創造出自己的潛能。
先驅會創造高目標效應,讓後來者覺得可以完成而不斷超越。
克服障礙之道不在於「更加努力」,而是「嘗試新方法」。以不同方式應對。
具有創造力、不願原地踏步、充滿動力的人對現況不滿,因而設法求進步、求創新。一旦先驅證明事情可以有不同的做法,或者光是知道某件事可行,便足以激勵其他人一探究竟。
練習法分成
*天真練習法:學會就好的練習法
*目標練習法
*刻意練習法--刻意練習等於有方向和方法的目標練習法。刻意練習的目標在發展有效的心智表徵。而心智表徵反過來在刻意練習中扮演關鍵角色。富適應力的大腦面對刻意練習的重大改變,又發展出更精細的心智表徵。
挑戰做不到的事(這會讓你離開舒適圈),並且反覆練習,聚焦於自己的做法、自己的弱點、以及如何改善。
離開舒適圈一點點是最佳的作法,當然舒適圈會透過練習,不斷擴大。哈哈!
目標練習法更有目的、更認真思考、更聚焦專注,尤其具備以下幾項特質:
(1)目標練習法有定義明確的具體目標
(2)目標練習法講求專注
(3)目標練習法需要意見回饋
(4)目標練習法要求跨出舒適圈
改善任何心智表徵的關鍵,幾乎都在於發展出能避免短期記憶的限制,以同時有效處裡大量資訊的心智結構。
頂尖專家監控並評估自身表現,必要時調整心智表徵以提升其效能。
挑戰恆定性,迫使身體發生變化。
想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有效學習一項技能,建議記住三個重點:專注投入、意見回饋、解決問題。
突破瓶頸的最佳方式,就是以新的方法挑戰自己的大腦或身體。
打破停滯狀態的方式比平常更用力地逼迫自己---一點點就好,不要太用力。這往往有助於找出自己被困住的地方。
表現的差異多源於本身察覺錯誤的能力高低。這一點是頂尖/傑出/優異的差別,以及自我練習的多寡。休閒時間三者一樣,然而頂尖者對於休閒時間更精確,以及保持體力的充足睡眠與午睡。
長期保持專注需要好體力與動機。
培養技能和習慣的同時,也維持興趣和動機。
動機有內外,處在好的環境激勵支持與好的教練,然後發展出自己覺察進步,帶來內在如同心流的動機。
每天至少固定練習1小時,找出動機開始與停止的點,減低干擾,進入相同興趣的團體,
覺察進步--小小目標的聚焦,進步時就小小獎勵。
日常生活中的懷抱夢想與透過刻意練習:阿丹計畫成為高爾夫球手;丹麥心理師練歌唱最後廣播播放;佛羅里達的機械工程師培養繪畫能力後繪製送人。
知識和技能的不同,出自培養專長的傳統方法和刻意練習法之間的核心差異。傳統方法著重知識,就算最終追求的是某種能力,例如解決特定類型的數學問題,或是寫一篇好文章,傳統做法都是提供知識以確保進展順利,強調的多是學生要應用所學知識。刻意練習正好相反,完全聚焦於技能表現及如何精進。
跟之前對學習的想法不同,知識不是重點,技能的進步才是。
專家的養成有四個階段(第七章)
1.產生興趣
2.變得認真
3.全心投入
4.開闢新路--超越自身領域的既有知識,做出有創意的獨特貢獻。
方法是邁向極限,自我精進的能力。
下苦功及長期維持專注。
以下我還沒有完全理解的部分↓
訓練完美音感,不聚焦於音量或者音色,而是色彩。(我還不知道方法是甚麼意思)
「邊做邊學」:將一般的職場活動轉換為有目標的練習或刻意練習的機會。
邊做邊學的好處之一在於人會因此習慣練習,並常將練習放在心上。一旦了解經常練習的重要,察覺這樣做可能帶來的進步,平日便會利用機會化一般的工作為練習活動;久而久之,練習便只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已。 「由練習驅動」的心態與頂尖專家的心態非常相似,頂尖專家正式如此時時練習,並尋找加強技能的方法。
刻意練習組的教學目標並非灌輸學生知識,而是讓他們練習物理學家的思考方式。 每堂課還包含了「主動學習任務」。
心智表徵的建立不能靠思考,而是靠親身嘗試、失敗、修正,然後再試一次,如此反覆循環,最後不僅能為想要加強的技能發展出有效的心智表徵,也吸收了與技能相關的大量資訊。
老師在準備教案時,決定學生應該具備哪些能力,遠比決定應該具備那些知識有效。
另請參考以下兩個網誌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3810411 將精力與時間都投注在取得「小勝」
http://winm.pixnet.net/blog/post/45247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