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記__應該與不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2-09-16
發現 : 認為自己應該但並不想做的事就是我的人生主要煩惱
如果職責身份所在就會囿限我自己的真實感受
但又因為壓抑而有所反彈...或者不耐煩或者品質不佳...或者直接變成身體的沉痾...或者日後對於批評特別敏感...

所以今年我8月初的小旅行讓我割捨了一個職責...9月初執行了真實感受...

現在日常生活中也在練習解決這個問題

應該要回答但不想回答的就甭答了吧...何必以不耐煩的語氣出口呢...順著真心...
應該要**但不想那麼做的...就順性而為...

原來我自以為任性...卻還是根本沒有徹底執行隨直覺而行

要嘛真的愛其所為...不然就捨了吧...捨了一切名聲認定...

順著真實而行...為自己的決定負起責任...

愛!!!

獨立思考、自我覺察與自由。熱愛民主自由價值,靈性修行爲志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被壓力和責任驅動,將自己困在「應該做」的框架中,本文探討如何透過思維轉換,將「應該」的事變成「想要」的事,並重新理解生活責任的意義。從日常生活到人際關係,我們都可以學會為每一件事找到樂趣,從而實現更自由、快樂的人生。
生活實驗 九二○    純粹 我不能邊跑步邊說話。 一樣累 你可以的,就是我不擅長的,而我只想做我擅長的事。 容錯率 在75分以上,只做自己喜歡的事,要勝率更高的話,分數可以降低。
Thumbnail
一直以來捆綁著我的枷鎖 從小到大想做什麼都時常被反對,什麼都得聽從家裡人的『命令』,比方說要讀什麼學校、什麼科系、工作一定要找錢多的,內心真正想要的不斷的被忽略。或許是這樣的關係,一直到工作之後,內心還是會被束縛住,心裡知道這不是想要的,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後來因緣際會之下跑去讀
為自己的情緒失控,承擔起可能被資遣的責任。 上星期四和五,我直接請了假,沒有上班。 我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或我並沒有想控制住自己,只是任由情緒帶我往負面的極端方向前進。 然後規劃著該如何結束生命、該如何與家人朋友說永別。 至此,是否工作,對我而言不再重要,也非必要了。 雖然後來自己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我不是要講什麼勵志的話,我只是在闡述我的行為模式。 從年輕開始,我從來不對人說,不對或者不行。當我覺得某個想法很匪夷所思時,我只會問為什麼要這麼做?然後要怎麼做,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在做的過程中,有傷害到自己嗎?有傷害到別人嗎?在難免有傷害的時候,成功的收益有大於傷害嗎? 無論是在職場或
Thumbnail
年紀越長我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心理狀態、狀態,整體上可不可以接受現在的生活步調,我在不斷的去探索自己的「想要」跟「不想要」,釐清後再慢慢放開這社會對這「工作的定義」、「女人得職則」、「應該不應該」的枷鎖,其實不少人,包括我發現我有個問題,就是會因為別人看似成功、符合社會期待的樣子,給自己不切實際的期待。
Thumbnail
在迷茫時,首先停下來冷靜思考,理清不滿的原因。透過自我反思,找出工作或生活中真正不滿意的地方,再回憶過去的經驗,找到讓自己快樂滿足的時刻。鼓勵嘗試新事物,拓寬視野,並強調與他人溝通的重要性,聽取外在反饋。最後,給予自己時間,慢慢找到內心真正的聲音,引領走向更有意義的生活。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被壓力和責任驅動,將自己困在「應該做」的框架中,本文探討如何透過思維轉換,將「應該」的事變成「想要」的事,並重新理解生活責任的意義。從日常生活到人際關係,我們都可以學會為每一件事找到樂趣,從而實現更自由、快樂的人生。
生活實驗 九二○    純粹 我不能邊跑步邊說話。 一樣累 你可以的,就是我不擅長的,而我只想做我擅長的事。 容錯率 在75分以上,只做自己喜歡的事,要勝率更高的話,分數可以降低。
Thumbnail
一直以來捆綁著我的枷鎖 從小到大想做什麼都時常被反對,什麼都得聽從家裡人的『命令』,比方說要讀什麼學校、什麼科系、工作一定要找錢多的,內心真正想要的不斷的被忽略。或許是這樣的關係,一直到工作之後,內心還是會被束縛住,心裡知道這不是想要的,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後來因緣際會之下跑去讀
為自己的情緒失控,承擔起可能被資遣的責任。 上星期四和五,我直接請了假,沒有上班。 我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或我並沒有想控制住自己,只是任由情緒帶我往負面的極端方向前進。 然後規劃著該如何結束生命、該如何與家人朋友說永別。 至此,是否工作,對我而言不再重要,也非必要了。 雖然後來自己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我不是要講什麼勵志的話,我只是在闡述我的行為模式。 從年輕開始,我從來不對人說,不對或者不行。當我覺得某個想法很匪夷所思時,我只會問為什麼要這麼做?然後要怎麼做,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在做的過程中,有傷害到自己嗎?有傷害到別人嗎?在難免有傷害的時候,成功的收益有大於傷害嗎? 無論是在職場或
Thumbnail
年紀越長我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心理狀態、狀態,整體上可不可以接受現在的生活步調,我在不斷的去探索自己的「想要」跟「不想要」,釐清後再慢慢放開這社會對這「工作的定義」、「女人得職則」、「應該不應該」的枷鎖,其實不少人,包括我發現我有個問題,就是會因為別人看似成功、符合社會期待的樣子,給自己不切實際的期待。
Thumbnail
在迷茫時,首先停下來冷靜思考,理清不滿的原因。透過自我反思,找出工作或生活中真正不滿意的地方,再回憶過去的經驗,找到讓自己快樂滿足的時刻。鼓勵嘗試新事物,拓寬視野,並強調與他人溝通的重要性,聽取外在反饋。最後,給予自己時間,慢慢找到內心真正的聲音,引領走向更有意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