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雜誌 更新日期:2008-03-05 記者:文│瞿欣怡 攝影│蔡仁譯
謝榮雅 大可意念設計總監《美之為物》南西.艾科夫(Nancy Etcoff)著 張美惠譯
胡因夢 作家《生命之書》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著 胡因夢譯
李金蓮 中國時報開卷版組長《田納西‧威廉斯懺悔錄》(Tennessee Williams)著 楊月蓀譯
韓良露 作家《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丹‧米爾曼(Dan Millman)著 韓良憶譯
謝榮雅 × 《美之為物》為美傾心 理所當然
追求「美」是不是無謂的浪費?這是設計師謝榮雅在創業初期產生的疑惑,直到30歲那年,翻開了《美之為物》,這本書透過實證科學的研究,讓他找到對美的解答。
當一個工業設計師對「美」有了巨大的疑惑,該怎麼辦?謝榮雅從小就熱愛繪畫,退伍後進入宏砦q腦設計部門,後來更自己創業,但他心裡一直有個擔憂︰「人為什麼要追求美?東西夠用就好了,求美,不是無謂的浪費嗎?」
30歲那年,謝榮雅開業後又重回工業設計研究所,尋找解答。然而,除了技術上的學習外,研究所的課程並沒有談論「設計哲理」。
「創造美麗」的罪惡感在心中愈來愈沉重,直到研究所畢業前夕,他在寫論文時,找到了《美之為物》,這本書透過實證科學的研究,分析「美」。
其中一項研究是讓三個月大的嬰兒,分別看兩張女性照片,一張美女照,另一張則是個平凡的女性,結果嬰兒都對美女照較有反應。這研究證明「對美的偏好與生俱來」,偏好的背後,則隱藏了對傳宗接代的渴望,所以女性大胸脯自然成為美的象徵。
眉毛的存在,是為了讓額上汗水滴落時,不會滴進眼裡;小嬰孩額頭高眼睛大,看起來非常可愛,是為了讓照顧者不要心生厭煩。花朵為了吸引蜜蜂採蜜以便傳播花粉,而努力爭奇鬥艷;馬為了奔馳千里,而長成結實的四肢與肌肉。這一切也形塑了我們的「美的觀點」。「原來每一朵花的美,都是經過千萬年演化而成。」謝榮雅感性地說︰「大自然不斷提示我們美的經驗,沒有任何作品,可以超越自然的美。」
「美」,對謝榮雅來說,不再只是無意義的追求,也不是幾筆線條就算數。走過30歲的疑惑,他心裡愈來愈清明,他的設計跨越美學層次,直接挑戰人的行為改變。
他思索未來設計時,想的都是︰「烤麵包機的功能,是為了要把麵包烤得酥香,能不能揚棄舊有的麵包機,用盤子就能烤麵包?」「在英國護士都得登門親自為小嬰兒做健康檢查,可以把她們扛的沉重的體重機,設計成一張毯子嗎?」對於那些年的體悟,他笑笑說︰「原來美不是那麼輕易的事情,這下子我更要戰戰兢兢了!」
謝榮雅/41歲 大可意念設計總監《美之為物》南西.艾科夫(Nancy Etcoff)著 張美惠譯
高跟鞋為何永不退流行?女人為何喜歡拔眉毛?男人為什麼老是喜歡大胸部的女人?為什麼嬰兒總是人見人愛?根據科學家兼心理學家南西.艾科夫的說法,追求美麗既不是文化制約,也不廣告商推波助瀾的結果。而是基因作祟,對美的追求,攸關生命傳遞。每一種文明都崇拜美,也都付出龐大的代價追求美,並承受追求的過程中所衍生的悲與喜。
胡因夢 × 《生命之書》埋首書叢 聽見生命呼喚
十五年演藝生涯,胡因夢看盡浮華,35歲當紅之際,她毅然退出演藝圈,走上另一條人生路,那幾年啟發她思想的精神食糧,就是當代思想家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
人的一生能夠遇上心靈導師,是莫大的福氣。他也許無法陪伴我們一生,但在我們人生最困惑時,能夠為我們指路。心靈導師出現的方式不一,胡因夢則是透過《克里希那穆提傳》找到生命導師,克里希那穆提更讓她明白了自己的人生課題。
胡因夢19歲就到紐約短暫試婚,一年中經歷了各種解放;20歲回台灣後,正式成為專業演員。在十五年的演員生涯中,她看盡浮華。
浮華,無法讓她真正快樂;演戲,更讓她感覺荒謬。她拍了近四十部戲,只有楊德昌導演的《海灘上的一天》是被她認可的佳作。她對這份工作從未有真正的尊嚴感,她常一邊演出,一邊跳出劇情,在心裡暗暗嘲笑對白的荒唐膚淺。
29歲時,她聽到自己內在心靈不停呼喚,告訴她人生該有另一個追求。在朋友介紹下,她開始接觸「新時代」(New Age)與佛法,領悟自己追求的目標是「開悟」,她要透過智力來了解「什麼是解脫」?
這幾年投入占星學研究的胡因夢,對29歲的迷惑,有一番解釋︰「在星相學中,29歲那年,土星走回本命宮,所有該學會的人生功課,都會在這一年跟你算總帳。」她強調︰「29歲以前,人是為了社會要求而活;29歲之後,就要開始面對自己生命的召喚。」
達賴喇嘛曾公開讚揚︰「克里希那穆提是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透過《克里希那穆提傳》,胡因夢也決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沒有什麼比讓別人知道終極開悟更重要。」35歲時,她正式退出演藝圈,開始從事翻譯工作。
現在的胡因夢總是一派輕鬆自在,不經意就流露出孩子般的純真笑容。就算出國旅遊,她也會有幾晚關在房間裡翻譯,笑自己是「工作狂」。她對於所譯介的文章,總是熱切不已,昔日對演藝工作冷淡的她,已經不見了。
想了解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分享在人生關鍵時刻啟發胡因夢的智慧,克里希那穆提的《生命之書》會是個不錯的選擇,365篇小短篇讓開悟變得可親許多!
胡因夢/55歲 作家
《生命之書》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著 胡因夢譯
閱讀克里希那穆提的《生命之書》,感覺上就好像跟朋友在某個晴朗的日子裡坐在公園裡談人生。你不懂人生為什麼充滿困難?克里希那穆提也不會告訴你答案,他只提出問題,因為一旦你了解問題便能得到解答,實相只能靠自己去探索,你可以在每一個剎那的思想、關係、言語、姿態、微笑及淚水中發現它,唯有如此,我們才會變成真正富有創造力的人。
李金蓮 × 《田納西‧威廉斯懺悔錄》閱讀沒有高度 雜食更好
曾經一心一意捧高嚴肅文學,在《中國時報》開卷版專為讀者開書單的李金蓮,30歲那年,讀到已故劇作家田納西的故事而深受感動,從此對閱讀改觀。
在出版界,有些神高不可攀,《中國時報》開卷版是其一。作家出書,就期待開卷推薦;每年的開卷獎好書獎更是出版社必爭之地。
然而,這幾年開卷走入人間,大聲嚷嚷:「我不是神,我是個愛熱鬧的好人!」開卷二十週年時,更找了拍商業廣告導演的李鼎、「練習曲」帥哥東明相、美女作家郝譽翔以及薇薇夫人拍攝閱讀偶像劇──「紙本的浪漫」。
在開卷二十年的《中國時報》開卷版組長李金蓮,陪伴這個版面從戒嚴走到解嚴,也解放了閱讀這個高高在上的神。回憶起早期開卷版年度好書,李金蓮大笑:「我們曾經選《資本論》作為年度好書!這絕對是本好書,一聽到書名就馬上起立站好,問題是,有多少推薦者真的讀完這本書?」
對書本敬畏就能讓人愛書嗎?一味捧高嚴肅文學,就能讓作家樂於創作嗎?李金蓮不停地自我反省。《田納西‧威廉斯懺悔錄》適時出現,改變了她的閱讀視野。
那年她30歲,母親重病住院,李金蓮意外翻閱了這本書,讀畢,心中有諸多感慨。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劇作家之一的田納西,病死在一家小旅館,死了好幾天才被人們發現,就算他死得悽涼,至少已經用一生活出自己,李金蓮感嘆地說:「如果能活出自己,又何必在乎怎麼死的?」這書也影響她的閱讀世界,她說:「我真後悔以前把文學看得那麼高,閱讀,雜食更好,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
「每本書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李金蓮這麼相信。小時候,曾有個老兵託付給她父親一個大皮箱,幾年過了都沒來領,父親開箱一探究竟,裡頭除了泛黃的內衣褲和老照片,還躺著一本英國大哲學家,也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素的書《人啊人》,陪伴老兵遷徙流離,她搶下這本書,珍重地收藏著。
這幾年出版界風波不斷,總是有人預言「最冷的谷底要來了」!然而,出版再冷,書本的溫度依舊,在機緣出現時,總會有一本書悄然來到面前,給人溫暖。這就是閱讀最動人的地方。
李金蓮/52歲 《中國時報》開卷版組長
《田納西‧威廉斯懺悔錄》
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著 楊月蓀譯
曾以舞台劇《慾望街車》走紅的美國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因誤吞酒瓶蓋,孤單地死在一家旅館。他的人生,就像他的戲劇,高潮不斷又痛苦不堪。他的死,一如劇中人般荒謬淒涼。這本懺悔錄是他生前所寫,他坦言寫這本書是為了錢,他寫得坦率真實,毫不隱藏。他總愛說自己「仰賴陌生人的慈悲」,那慈悲卻總是來不及。
韓良露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認識自己 是世上最重要的使命
28歲前,韓良露已經擁有名利與財富,28歲後,她疑惑活著的本質,那年,她翻開這本小說,主角遇見了心靈導師,改變了生命風向,這陣風也吹開了她身邊的重重迷霧。
28歲之後的那幾年,韓良露的人生改變了。在此之前,她在電視圈過著快速運轉的生活,生命就像拋出手的陀螺,急速旋轉。
她每年至少有一趟旅行,好好地喘口氣。那年,她去舊金山探訪朋友,突然感受到生命的召喚,讓她開始想要改變。她知道自己確實賺了些錢,往前衝,還有更多錢等著她,但她卻認為在金錢地位的追求已經足夠,生命,應該還有點別的,那是比名利金錢更深層的渴望。她說:「有些人有了錢,還想要更多,但我更想知道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活著的本質是什麼?」
那趟旅行也讓她第一次讀到《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書中的主人翁丹‧米爾曼原是位優秀的體操選手,在深夜加油站,他遇見心靈導師──蘇格拉底,蘇格拉底愛用風做隱喻,更告訴丹︰「人在世上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認識自己。」他帶著丹用跳躍的方式,看見生命風向的改變。這陣風也吹向韓良露,吹走了當時籠罩在她身邊的重重迷霧。
韓良露說:「那時候我人生的風向改變了,風向不是形容詞,而是易經所說的八卦,風向改了,人生也就改了。」印地安人也形容這樣的改變是「來自四面八方的風」。
「青年隨風出征,中年隨風而立,老年隨風而逝。」韓良露感性地說:「我的中年提早來了,生命的風向也改變了。」當出版社希望韓良露能為他們推薦「奇蹟書」時,她馬上推薦了此書,她說︰「還有什麼書比懂得認識自己還更是生命的奇蹟?」
「許多人可能都40歲了,還搞不清楚風向,不知道人生要走向哪裡,」韓良露說:「如果不願意隨風改變,生命的壓力就會變成外在的狂風暴雨,逼使你改變。」
人生,不可能永遠晴朗,如果能有微風輕拂,偶而來場清涼小雨,就很美好。對韓良露而言,不同的風向,都是生命路途上的風景,見過大風大浪的她笑著說:「颱風來襲前,風景最美,但只要做好防颱準備,就不會被摧毀!」
韓良露 作家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丹‧米爾曼(Dan Millman)著 韓良憶譯
本書在1980年代轟動全美,狂銷百萬冊。這是個真實故事,就讀加州柏克萊大學的體操選手,丹‧米爾曼,每夜都做惡夢,在某一個深夜,他慢跑到加油站,遇見了改變自己一生的心靈導師──「蘇格拉底」。這是一條認識自己的道路,戰場是自己的心靈,丹‧米爾曼步上自己的勇士之路。多年後,他寫下勇士之路的風景,鼓勵許多同樣迷惘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