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照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楊月娥

著有《不逃跑的陪伴:在陪病相伴的路上,如何選擇面對、學會轉念、正向克服,讓自己好好喘息?》一書的知名媒體人楊月娥,在書中分享長達十多年的接力長照過程,她說「我不是孝順,只是沒有逃;但因為愛,我成為照顧者。」從該書的附標題可以想見:她必有一段時間無法面對,最後才學會面對;必有一段時間陷入情緒風暴中,最後才學會轉念;必有一段時間無法正向思考,也無法克服身心出現的狀況,最後才學會正向克服;必有一段時間不知休息,最後才學會該好好喘息。

黃大米

黃大米在臉書上提到老父親因蜂窩性組織炎,一夕病倒時,家裡的慌亂、掙扎,以及之後照顧的困擾和挫折,也方才知曉照護病人是多麼的辛勞,身心俱疲之餘,卻又看不到終點,因此勸人能雇人就雇人,而且絕對不要聽從勸告,辭職成為專責照護者。並在受訪時分享聽來的案例,八十歲父親臥床,執意要兒子親自照顧,結果兒子白天上班,晚上還得親伺湯藥…,在五十歲生日當天,因過勞而猝逝…,媳婦將公公交給其女兒照顧,原本也堅持父親應親自照顧的女兒,不到幾天就打消原意,雇請看護。有位醫院看護照護失能父梘八年,看過各種照護案例,在受訪時語重心長的提及: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全投注在照護中,以致親人過世後,自己的未來也整個塌陷…這應該也不是親人所樂見者…

畢柳鶯

著有《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一書的畢柳鶯醫師在書中問道:

當親耳聽見母親說:「如果我不值得活了,你要幫助我解脫。」
該如何抉擇?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思考死亡就是思考生命。」

畢醫師在受訪時提到王曉民的案例,王曉民的父母因照護她而投入了整個的人生,最後更因此而先亡;她的兄弟姐妹也因她的病而受到影響,不管是學業或工作(甚至是人生),她不知道是否值得?她也提到赴瑞士安樂死的傅達仁,在受訪時她問道:

當生命僅餘痛苦,人們是否有自主善終的權利!

她在書中描述:

母親擅長瑜珈,在家積極復健,於八十三歲時惡化到日常生活完全無法自理、不會翻身、進食容易嗆咳的地步。因為生命失去了意義,每日要忍受各種痛苦與不便,病情只會更急遽惡化,選擇斷食自主善終。經過三星期的漸進式斷食後,在家人的陪伴中安詳往生。我帶著忐忑的心情陪伴、照護……

張曼娟

張曼娟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擔任父母照護者長達八年,寫成《自成一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一書,認為無論被照護者或照護者所面對的照護情境,都是獨特的,是自成一派的。例如:楊月娥面對的是「公公中風、媽媽氣切、小女兒血癌、妹妹中風、大女兒腦炎…」…黃大米面對的是爸爸蜂窩性組織炎;畢柳鶯面對的是媽媽小腦萎縮症;張曼娟面對的是:父親思覺失詞調,我們看她的描述:

醫生宣判他的身體機能並沒有問題,而是罹患了思覺失調,驀然變成一個迥然不同的人。一生都過得謹小慎微、節制壓抑的父親,宛如火山噴發,暴怒、狂躁、肢體和語言都充滿戾氣,全然失控。我的世界再也沒有理性兩個字,只有不斷的招架、被打倒、被撂倒在地,努力爬起來,再應聲倒下。

分析:

畢柳鶯因為母親的病是漸發的,其他人—楊月娥,黃大米,張曼娟—都是突如其來的,而且也都經歷既要手忙腳亂的處理、照護,還要承受其他家人,親友的說三道四,因此也都認為必須先行建立起堅強的心防(而他們也都花費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有此體悟,後人則可藉由他們的經歷,縮減甚至免除此階段的摸索。)否則身心都很容易出現狀況:挫折、憂鬱纏身,照護悲劇不期而來。

疑問:

據新聞報導:

享譽國際的台灣雕刻大師朱銘4月22日晚間在台北家中自縊身亡,享年八十五歲。

朱銘因病痛折磨而選擇了結生命,也再度引發了台灣社會對於「安樂死」議題的討論。人能否以自由意志選擇結束生命?不堪病痛折磨的病人是否有權在生命的末尾有尊嚴地離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ngela Chen-avatar-img
2023/04/29
支持安樂死!
avatar-img
退休教授:慕鐸的沙龍
74會員
937內容數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2025/03/26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Thumbnail
2025/03/26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Thumbnail
2025/03/24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2025/03/24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2025/03/22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
Thumbnail
2025/03/22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就是死別,也得有漫漫經歷 或老或病或意外 有那麼一天從天而降的 在苦痛中看見黃泉入口 照顧者是親人 就得在陪診進手術房日夜攙扶的過程裡 又是不捨又是累的 心力交瘁
Thumbnail
就是死別,也得有漫漫經歷 或老或病或意外 有那麼一天從天而降的 在苦痛中看見黃泉入口 照顧者是親人 就得在陪診進手術房日夜攙扶的過程裡 又是不捨又是累的 心力交瘁
Thumbnail
台灣國寶級雕刻大師朱銘,23日驚傳在士林住家中逝世,疑似 因久病厭世,享壽85歲。消息曝光後,引爆全台譁然,更讓許多民眾再度重提「安樂死」議題。
Thumbnail
台灣國寶級雕刻大師朱銘,23日驚傳在士林住家中逝世,疑似 因久病厭世,享壽85歲。消息曝光後,引爆全台譁然,更讓許多民眾再度重提「安樂死」議題。
Thumbnail
上兩代的爺爺奶奶曾說過,能夠在睡夢中過世是一種好命的象徵。而什麼才叫做活著?隨著醫療的進步,卻被痛苦的各項管子所禁錮,終究應該要面對的,斷食善終讓我看見一個完整且不一樣的選擇。 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 作者:畢柳鶯 麥田出版 談談小時候因為害怕過胖被控制只能吃一碗飯的我,奶奶就疼
Thumbnail
上兩代的爺爺奶奶曾說過,能夠在睡夢中過世是一種好命的象徵。而什麼才叫做活著?隨著醫療的進步,卻被痛苦的各項管子所禁錮,終究應該要面對的,斷食善終讓我看見一個完整且不一樣的選擇。 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 作者:畢柳鶯 麥田出版 談談小時候因為害怕過胖被控制只能吃一碗飯的我,奶奶就疼
Thumbnail
生命考驗無預警,你逃或不逃 前言 昨天(3.7)晨起,邊走路,邊聽著手機中朱芯儀的podcast。當期節目她訪問了楊月娥,原因是楊月娥寫了一本書:《不逃跑的陪伴》,該書內容是分享連續有親人重病,她突然間成了照護者,並且照護了不同親人長達十年之久。書的副標題是::<在陪病相伴的路上,如何選擇面對、學會
Thumbnail
生命考驗無預警,你逃或不逃 前言 昨天(3.7)晨起,邊走路,邊聽著手機中朱芯儀的podcast。當期節目她訪問了楊月娥,原因是楊月娥寫了一本書:《不逃跑的陪伴》,該書內容是分享連續有親人重病,她突然間成了照護者,並且照護了不同親人長達十年之久。書的副標題是::<在陪病相伴的路上,如何選擇面對、學會
Thumbnail
猶記得在《新聞挖挖哇》節目聽過月娥姐描述小女兒罹患血癌的故事,當時對於她既擔憂又充滿正能量的態度印象深刻,後來很開心聽到小女兒抗癌成功的消息,直到這本書出版前夕才得知原來月娥姐不只是為了照顧小女兒心力交瘁,在此之前還歷經了公公中風、母親氣切臥床,此後又接續發生了妹妹中風、大女兒腦炎,所有的事情重疊交
Thumbnail
猶記得在《新聞挖挖哇》節目聽過月娥姐描述小女兒罹患血癌的故事,當時對於她既擔憂又充滿正能量的態度印象深刻,後來很開心聽到小女兒抗癌成功的消息,直到這本書出版前夕才得知原來月娥姐不只是為了照顧小女兒心力交瘁,在此之前還歷經了公公中風、母親氣切臥床,此後又接續發生了妹妹中風、大女兒腦炎,所有的事情重疊交
Thumbnail
作者畢醫師透過照顧母親採用斷食善終的方法,探討如何幫助重病者善終。 作者家族有小腦疾病遺傳家族史,因而使很多家族成員早夭或是痛苦自殺,因此當作者母親罹患這種疾病時,身為長女的她開始想該如何照顧自己的母親?
Thumbnail
作者畢醫師透過照顧母親採用斷食善終的方法,探討如何幫助重病者善終。 作者家族有小腦疾病遺傳家族史,因而使很多家族成員早夭或是痛苦自殺,因此當作者母親罹患這種疾病時,身為長女的她開始想該如何照顧自己的母親?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朋友的母親過世,我前往捻香。朋友提及母親因為跌倒手腳斷掉,導致行動不便,日久得了憂鬱症。原本透露要在家裡自我了斷,但因怕家人受影響,選擇到外面的公園結束一生,並留了遺書,表示要樹葬。朋友家人原本不贊同樹葬,但後來決定尊重母親的遺願。 對於自殺、樹葬,精舍都有開示過,內心考慮很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朋友的母親過世,我前往捻香。朋友提及母親因為跌倒手腳斷掉,導致行動不便,日久得了憂鬱症。原本透露要在家裡自我了斷,但因怕家人受影響,選擇到外面的公園結束一生,並留了遺書,表示要樹葬。朋友家人原本不贊同樹葬,但後來決定尊重母親的遺願。 對於自殺、樹葬,精舍都有開示過,內心考慮很
Thumbnail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思考死亡就是思考生命。 -- 畢柳鶯醫師
Thumbnail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思考死亡就是思考生命。 -- 畢柳鶯醫師
Thumbnail
《斷食善終》是我近期所讀到,觸動最深的一本書。 若要說,我對死亡有什麼恐懼,其中之一就是,不知道自己會怎樣死亡?而且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非常害怕自己最後是因為長期病痛,受盡折磨才死。看完這個故事,發現原來人是可以做不同選擇的,我鬆了一口氣。
Thumbnail
《斷食善終》是我近期所讀到,觸動最深的一本書。 若要說,我對死亡有什麼恐懼,其中之一就是,不知道自己會怎樣死亡?而且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非常害怕自己最後是因為長期病痛,受盡折磨才死。看完這個故事,發現原來人是可以做不同選擇的,我鬆了一口氣。
Thumbnail
五月七日,週五夜晚,台灣、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的2000多位讀者無時差的參與《死亡與生命手記》新書分享會線上直播,這也是心靈工坊第一次辦理大型的線上+線下新書分享會。 主持人和歐文.亞隆有同樣的身份 主持人王浩威跟歐文.亞隆一樣,是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也是作家,分享曾在2016年和亞隆參
Thumbnail
五月七日,週五夜晚,台灣、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的2000多位讀者無時差的參與《死亡與生命手記》新書分享會線上直播,這也是心靈工坊第一次辦理大型的線上+線下新書分享會。 主持人和歐文.亞隆有同樣的身份 主持人王浩威跟歐文.亞隆一樣,是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也是作家,分享曾在2016年和亞隆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