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國清教徒會搭乘「五月花號」到海外尋求新天地?
因為他們希望過上有宗教自由的生活,找到牛奶與蜜之地。
他們到了美國就不准備回來,那麼,回程的船要裝什麼呢?
麻省理工學院環境政策和規劃博士埃里克·傑·多林寫的《毛皮,財富和帝國》,給了我們答案:上面要載滿英國跟歐洲人熱愛的,水獺皮。
「皮毛交易是塑造美國17世紀早期到19世紀晚期歷史走向的重要動力,在殖民地的建立和演變及美國的發展壯大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多林在《引言》裏面如是說。
最剛開始,是荷蘭人在十七世紀初就來到後來被稱為紐約的地方。荷蘭人稱他們居住的地方是,新阿姆斯特丹。
後來,本來以加拿大為主要根據地的法國人也來美國分一杯財富的羹。最後則是以厚植拓展海外殖民地為國家重要任務的英國,用武力統領了美國。
就像中東的香料,中南美的黃金,中國的絲綢一樣。美國和加拿大的水獺皮和鹿皮,都被帝國設定成「這地方我要了」的野心出發點跟終點。
讓李奥纳多·迪卡普裏奧終於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神鬼獵人》,他演的就是皮草獵人。這個故事背景設定在十九世紀的電影,讓我們看到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甚至是墨西哥人,都在美國的荒野追逐皮草,還有印地安人。
對呀。美國原住民是怎麼失去自己土地的呢?
讀這本書就會讓人發現,帝國主義的侵略是一條龍思考的:先跟你談條件,希望你不要攻擊我,讓我們好好做生意。再來,就開始買你的地。最後,你欠我太多。你的人,也是我的。
整個過程,不就是1840年的鴉片戰爭預熱版嗎?不。不僅如此,這個套路也出現在中南美洲還有印度。所以,英國稱那場戰爭是,通商戰爭。
歐洲時尚與地位象徵的皮草,根本是印地安人隨手可得的自然資源。印地安人會打獵,但是,他們需要鐵器(小刀跟鍋子)。
荷蘭人法國人跟英國人用鐵器跟印地安人換皮草,後來用一桶一統而不是一瓶一瓶的威士卡換走他們的土地。就像他們用鴉片,換走他們在東方得到的巨大利益一樣。
問題出在哪里?問題出在歐洲人很早就用,「經營公司」的原則來經營國家。而不是用「治大國如小烹」那樣的閒情逸致來麻痹自己。
當英國人把銅制加農炮搬到美國境內,讓軍隊駐紮在交易點,讓總督頒佈法律表示這裏跟那裏都是英國領土的時候,《金瓶梅》裏的西門慶正把「身穿綢襖黃裙,頭上戴著貂鼠臥兔兒」的婦人拉進房裏溫存。
明朝的貂皮來自西伯利亞,做買賣的女真人後來滅掉了大明。大清的人在《紅樓夢》裏過著有奇技淫巧跟錦衣玉食的生活。再後來的發展,我們都知道有多慘。
等到毛皮資源枯竭並且供過於求,歐洲面對「毛皮都不毛皮了」的事實,選擇用進攻的態度去繼續開發商業。被「剝削」的亞洲人則是用防守的態度,去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達爾文說的優勝劣敗,物競天擇,沒錯。因為,後來美國人竟然就把英國人給趕走了。
所謂的劇情翻轉再翻轉,說的應該就是這個吧。導火線竟然是,水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