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價值跟《苦難的意義》

更新於 2024/06/1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有沒有聽過《苦戀歌》, 歌詞的開頭是:「明知失戀真艱苦 偏偏走入失戀路。」
失戀?你以為我樂意,我願意,我愛嗎。我就是沒辦法呀,不是嗎?
話說,你真該在失戀前跟失戀後,都來讀美國哲學與心理學協會前主席保羅.布倫(Paul Bloom 1963- )的《有多痛,就有多值得:痛苦的價值及其如何為我們帶來快樂》(商周出版),大陸翻譯成《苦難的意義》。
曾被評為「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的他,早早就為我們指明了方向:「痛苦能讓我們減少焦慮,甚至能幫助我們超越自我。」
痛苦有兩種:真正的切身之痛(身體或精神受傷),想像的痛苦(比如看悲劇或鬼片之類的)。這兩種痛都有可能帶給我們快感跟提升,只要我們能主動掌控體驗哪一種情感。
這本書的原名直譯是《甜蜜的點》:超過一個甜蜜點,你就開始覺得幸福。反之,你超過了,就會持續痛苦。要怎麼拿捏呢?這就需要我們提醒自己,怎麼去跟苦難,保持距離。
所以,怎麼讓苦難跟痛苦給我們帶來有意義的價值?
在面對它的時候,要有自控力。因為,努力自控跟體會,本身就可以成為快樂的來源。
你越有意識的控制自己要去凸顯哪方面的感受跟學習,你就會越加覺得這件事有價值。
什麼樣的人會有自控力?那些可以體會到,並且讓自己的「心流」穩定的人可以。
某宗派不是強調說要: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只不過順序要調成:面對,放下,再處理。
布倫還說:痛苦本身並不一定是消極的/可控的恐懼感帶來快樂/負面情緒是特點(feature),而非缺陷(bug)。
苦痛可以從某種方式讓你發生改變。這種改變可以是深刻的行為。可以讓你學會怎麼面對生活,面對別人,面對自己。更有可能能讓你發現生命的意義跟個人價值。
讀到後來,我就會覺得,這本研究心理學,認知科學的書,根本就在鼓勵我們保持,靜坐的習慣。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大眾閱讀跟小眾閱讀在這裡交會,看文學看社會看心理看歷史更要看,李想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寺山修司說:「人類最後患上的,就是名為希望的疾病。」 這個因為希望這個病,才保持讓孤獨的眼睛不閉上的人, 他所看到的這些人那些事,就像在最佳狀況時候的黃春明跟吳念真一樣, 讓我們驚為天人,讓我們掩卷嘆息。
作者說,有太多人寫日本經濟起飛下的男人,他選擇寫的是女人。 十位熟年女子(所以才說是,思秋期),有人為了支持先生打拼, 照顧家庭而全然犧牲自己。有人則選擇離婚,重新啟動自己人生。
這部來自巴基斯坦的得獎電影,既是三個女人的故事,也是三個男人的故事。 三個女人/男人,在127分鐘裏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高光時刻。
E.B.懷特的書信集《最美的決定》,收錄了他寫給妻子、家人與朋友的大量信件。 《最好的決定》收錄了16個作家回答「我為什麼不要有小孩」的決定前後的想法。 最美的決定,和最好的決定,我們讀完之後都會很理解,這些決定有多美,多好。
1889年1月3日,尼采發現人群正在圍觀不斷被鞭打的老馬。 他沖向前去抱住老馬的脖子並且大哭說著:我受苦的朋友。 45歲的尼采,進入了時好時壞的十年瘋子狀態,然後死去。 他那幾天,最後可以被辨別的話語是:「媽媽,我真傻。」
59歲的歐維,面對人生跟社會的大事跟小事,通通都一絲不苟。 34歲的金智英跟先生說:你要記得經常對她說「你很棒」「辛苦了」「謝謝你」這些話。
寺山修司說:「人類最後患上的,就是名為希望的疾病。」 這個因為希望這個病,才保持讓孤獨的眼睛不閉上的人, 他所看到的這些人那些事,就像在最佳狀況時候的黃春明跟吳念真一樣, 讓我們驚為天人,讓我們掩卷嘆息。
作者說,有太多人寫日本經濟起飛下的男人,他選擇寫的是女人。 十位熟年女子(所以才說是,思秋期),有人為了支持先生打拼, 照顧家庭而全然犧牲自己。有人則選擇離婚,重新啟動自己人生。
這部來自巴基斯坦的得獎電影,既是三個女人的故事,也是三個男人的故事。 三個女人/男人,在127分鐘裏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高光時刻。
E.B.懷特的書信集《最美的決定》,收錄了他寫給妻子、家人與朋友的大量信件。 《最好的決定》收錄了16個作家回答「我為什麼不要有小孩」的決定前後的想法。 最美的決定,和最好的決定,我們讀完之後都會很理解,這些決定有多美,多好。
1889年1月3日,尼采發現人群正在圍觀不斷被鞭打的老馬。 他沖向前去抱住老馬的脖子並且大哭說著:我受苦的朋友。 45歲的尼采,進入了時好時壞的十年瘋子狀態,然後死去。 他那幾天,最後可以被辨別的話語是:「媽媽,我真傻。」
59歲的歐維,面對人生跟社會的大事跟小事,通通都一絲不苟。 34歲的金智英跟先生說:你要記得經常對她說「你很棒」「辛苦了」「謝謝你」這些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也許我們該聊聊》這本書中,作者分享了一個深刻的洞見,來自她的心理師溫德爾的話:「痛跟苦不一樣,人都有痛的時候,可是你不一定得那麼苦。」這句話如同一道光,照亮了我面對困境時的迷茫與無助。提醒我,雖然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可以選擇不讓這些痛苦成為生活的全部......
Thumbnail
痛苦是改變的最大催化劑之一,它有助於每個人的覺醒。 痛苦是一種因選擇和觀點而返回的情緒。在每種情況下對於每個人,都會有一個難以忍受的臨界點,這因人而異。總是有辦法擺脫痛苦的。現成的工具就在那裡,你只需要知道它們。 讓人格與靈魂對齊是停止一切痛苦的方法。真相是:此刻是完美的!如果你認為並相
痛苦,是心智的「幻想」。真愛,真正的喜悅,並不會產生痛苦。
Thumbnail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類感到痛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貪得無厭」和「擔心事物超出自己的掌控」。學會接納當下處境後採取適合的行動,即便是賦予當下事實新的意義,將有助於減輕痛苦。
Thumbnail
“ 修復人們對其自我理想的認知 只可惜,純粹理解痛苦和給予愛的支持,並不能帶來療效,只有一再的安慰──許多治療師誤解或小看了Kohut這位「自體心理學始祖」,正在於把他的學說簡化做「給同理心」的操作──因為我們不是去理解意識的痛,而是那個潛意識的痛,這個痛,是由擘開於自我與「理想的情人-理想的自
Thumbnail
製造快樂的第一步,是走進痛苦。 這話千萬別被叔本華聽到。他在《人生智慧箴言》主張, 人不應專注於快樂,而是要盡量避免痛苦。更指出「約束造就幸福」,表示一個人若見識越廣,其操心、願望與恐懼也隨之增加;而一個人若見聞越少,則越幸福。 當然,趨樂避苦是人性之一,但逃避不應被作為幸福學格言。安慰時我們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紀伯倫的詩《歡樂與悲傷》的內容,強調了悲傷與歡樂之間的關係,以及痛苦與幸福的對比。文章探討了人生中經歷痛苦與磨難對於理解美好與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痛苦」總是讓人想要逃跑。不過在痛苦當中,卻可能有我們未曾想到的禮物。「痛苦」經常讓我們感到不舒服,而逃跑則是最簡單的選擇。我們可以忽略痛苦,假裝沒事地,日復一日。然而,如果我們選擇面對自己的痛苦經驗,我們則有可能從中受益?
我們通常不會想要對人展示脆弱的一面,甚至於要刻意隱藏。但《重啟人生》的作者Auther Brooks指出,脆弱對人生有益。研究顯示當護理師向病患坦承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時,會更加投入工作,病患也會獲得更多的勇氣,來配合醫護的照護,醫療效果因此更好。曾經被關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心理學家弗蘭克(Victor
Thumbnail
不論是身體上的痛或是心靈上的痛,總之痛就是不好。這個觀點讓我們對痛避之則吉,以保護自己。可是對痛賦予負面的標籤,也可能令我們的痛變得更加厲害。或許我們可以調教對痛的看法,讓我們痛得有意義。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也許我們該聊聊》這本書中,作者分享了一個深刻的洞見,來自她的心理師溫德爾的話:「痛跟苦不一樣,人都有痛的時候,可是你不一定得那麼苦。」這句話如同一道光,照亮了我面對困境時的迷茫與無助。提醒我,雖然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可以選擇不讓這些痛苦成為生活的全部......
Thumbnail
痛苦是改變的最大催化劑之一,它有助於每個人的覺醒。 痛苦是一種因選擇和觀點而返回的情緒。在每種情況下對於每個人,都會有一個難以忍受的臨界點,這因人而異。總是有辦法擺脫痛苦的。現成的工具就在那裡,你只需要知道它們。 讓人格與靈魂對齊是停止一切痛苦的方法。真相是:此刻是完美的!如果你認為並相
痛苦,是心智的「幻想」。真愛,真正的喜悅,並不會產生痛苦。
Thumbnail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類感到痛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貪得無厭」和「擔心事物超出自己的掌控」。學會接納當下處境後採取適合的行動,即便是賦予當下事實新的意義,將有助於減輕痛苦。
Thumbnail
“ 修復人們對其自我理想的認知 只可惜,純粹理解痛苦和給予愛的支持,並不能帶來療效,只有一再的安慰──許多治療師誤解或小看了Kohut這位「自體心理學始祖」,正在於把他的學說簡化做「給同理心」的操作──因為我們不是去理解意識的痛,而是那個潛意識的痛,這個痛,是由擘開於自我與「理想的情人-理想的自
Thumbnail
製造快樂的第一步,是走進痛苦。 這話千萬別被叔本華聽到。他在《人生智慧箴言》主張, 人不應專注於快樂,而是要盡量避免痛苦。更指出「約束造就幸福」,表示一個人若見識越廣,其操心、願望與恐懼也隨之增加;而一個人若見聞越少,則越幸福。 當然,趨樂避苦是人性之一,但逃避不應被作為幸福學格言。安慰時我們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紀伯倫的詩《歡樂與悲傷》的內容,強調了悲傷與歡樂之間的關係,以及痛苦與幸福的對比。文章探討了人生中經歷痛苦與磨難對於理解美好與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痛苦」總是讓人想要逃跑。不過在痛苦當中,卻可能有我們未曾想到的禮物。「痛苦」經常讓我們感到不舒服,而逃跑則是最簡單的選擇。我們可以忽略痛苦,假裝沒事地,日復一日。然而,如果我們選擇面對自己的痛苦經驗,我們則有可能從中受益?
我們通常不會想要對人展示脆弱的一面,甚至於要刻意隱藏。但《重啟人生》的作者Auther Brooks指出,脆弱對人生有益。研究顯示當護理師向病患坦承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時,會更加投入工作,病患也會獲得更多的勇氣,來配合醫護的照護,醫療效果因此更好。曾經被關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心理學家弗蘭克(Victor
Thumbnail
不論是身體上的痛或是心靈上的痛,總之痛就是不好。這個觀點讓我們對痛避之則吉,以保護自己。可是對痛賦予負面的標籤,也可能令我們的痛變得更加厲害。或許我們可以調教對痛的看法,讓我們痛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