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因為身體出現「疼痛」症狀,開始想要復健,先不論這個「疼痛」是因為受傷或是疲勞累積引起,但多數人都容易把焦點放在「消除疼痛」上面,甚至成為主要目標,開始嘗試各種方式,熱敷、電療、徒手治療、整脊、推拿、針灸、打針吃藥、敷草藥等等各式雷霆霹靂手段,只希望早日擺脫疼痛,只要不痛就等於好了吧?!
事實上不痛的狀態,只是生存之中最基礎的型態,離真正的痊癒還有一段路要走,這一段路我們稱之為『變強』。你可能會想問:「老師,我又不是什麼職業運動選手,生平運動能力也極其普通,我只是身體不舒服來復個健,你卻叫我要變強?聽起來就好累喔,有沒有不用變強就能復健的方法呢?」「很遺憾地告訴你,沒有!你想痊癒就得變強,甚至必須比之前還要更強,如果沒有想要變強那你也不用浪費時間復健了。」
必須變強的理由是:人體在經歷受傷或是疼痛之後,身體會主動降低週邊肌群的活化能力,因此不管是力量或是身體控制能力都會大幅下滑,以此期許讓受傷的組織能在壓力最小的情況儘速修復,而這一段休息時間,確實能讓受傷的組織恢復,但與此同時付出的代價是它「變弱」了。
因此臨床上常見的情況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與休息,確實原本的疼痛消失或是大幅減弱,當你以為自己已經好的差不多的時候,一返回原本的運動強度或是勞動,很快地又開始疼痛了起來,這時你以爲自己還沒好,那再休息一段時間吧,最近感覺蠻好的,都沒有再痛了,結果一開始運動或勞動就又開始痛起來,如此反反覆覆可能持續個一年半載,始終跳脫不出“疼痛無限迴圈”,而要打破這類的惡性循環,你就必須要『變強』。
這裡的變強,除了直觀上變強壯力量增加之外,還包含動作控制能力的強化,所謂的動作控制能力就是“你能否隨心所欲的,徵招正確的肌群,在合適的時間出剛好的力量來幫助你完成動作。”關於肌力訓練跟動作控制的水很深,將來會有專門的文章跟大家分享。
這裡我想談的是信念,你得先有正確的信念,才能產生相對應的想法,有了對的想法才能產生好的行動,有了好的行動才能產生好的成果,環環相扣但信念為先,你有了想『變強』的心,再來找我復健,我肯定可以幫到你的忙。
文章最後再幫大家釐清一個觀念,感覺變好(felling better)跟真的變強(become better)是兩碼子事,在尋求治療協助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透過疼痛是否緩解,來評價這個治療是否對自己有效,但也很容易陷入追求舒適的甜蜜陷阱,一昧地追求舒適到最後你會發現,你的舒適賞味期會變得越來越短,可能從本來的兩週縮短為一週,再由一週縮短至兩三天,明明每次治療完都感覺很好,怎麼過沒多久就又再復發了呢?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你只是變得舒服但並沒有變強?!
能讓你變舒服的治療方式,有幾項特色:執行時間短暫、以被動式介入為主、通常無需自主努力、效果立即可感受,而其缺點短版也很明顯:只有短期效益,缺乏長期效果,因爲本質上你並沒有從這些治療手段獲得身體質量上的改變。讓我由財務金融的角度切入解釋會比較容易理解,讓我們假設身體感到不適的狀態為負債,那麼你做的這些治療手段算是幫你還債,但就算你找到頂尖高手幫你將債務還完了,那也只是回到歸零的狀態,你還是一無所有必須從零開始,當然正所謂“無債一身輕”,對於積欠大量債務的人來說,能減輕債務的負擔肯定比什麼都重要,但是但是但是很重要所以說三次,如果你在歸零的狀態就覺得一切沒事天下太平了,立即回去從事可能造成身體累積債務的活動,例如:打掃整理家務、工作勞動、運動競技等等,那麼你又會再次重回債務危機,甚至可能比上次欠下更多債務,因為你只是歸零但你卻誤以為你還有錢,很容易做出一些騷操作,讓自己處於巨大虧損的風險之下。那麼當我們歸零之後,該做些什麼呢?這問題就等同在問,當你沒錢的時候該做什麼呢?對你沒想錯~就是賺錢!!同樣的觀念回到身體的肌肉骨骼領域,你該做的就是透過訓練把自己變強,當你變強就等於在財務上的變有錢,有錢之後你承擔風險的能力就提高許多,即使做出一些錯誤決策,不論是受迫性還是非受迫性的失誤,也能雲淡風輕地當作買個經驗,而不至於搞到傾家蕩產生活無法自理。財務上的月光族就很類似不想要運動鍛鍊的族群,「什麼含笑半步癲,我大不了不跳不走路總行吧?!」可以是可以,但就是一種恐怖平衡,毫無承擔風險的能力,一個簡單的意外跌倒,可能就會讓你付出韌帶斷裂或是骨折的代價,這不是我危言聳聽,你可以自己去周邊親朋好友圈打聽打聽,大家都是怎麼受傷的,尤其是缺乏鍛鍊觀念的長輩們。
說了這麼多,終於來到結論尾聲,未來期許我的讀者們,想到復健就能聯想到變強,想到變強能連結到我的文章,之後我會在這個平台持續更新,顛覆一些可能你固有的舊觀念,強化我認為在復健領域重要的觀點,感謝你在這個影音媒體轟炸的時代,還願意花時間讀完我的文章,相信我的內容能提供你一些幫助,如果還沒有,那麼我會持續努力產出,直到目的達成為止,再次感謝你的閱讀,若想和我取得聯繫或是意見交換,可以私訊我的臉書粉專頁面,青山不改,後會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