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見聞|職業類科之我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國中會考即將到來,這應可以算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也是第一次要面臨選擇將來的出路,該選普通科還是職業類科?至從身為高中班導以來,許多家長都會詢問這類的資訊,畢竟幫孩子選擇一所理想的高中是家中有孩子的父母很大的困惑吧!以下就職業類科的特色做簡單的介紹。

重視術科,主科不會太艱深

在我任教的學校,學生普遍是國中會考成績介於中段的孩子,普遍的也對自己的學科成績表現很沒有信心,再加上教育觀念仍較多是處於成績至上的教育現場,造成這群職科的孩子沒有什麼自信,但在職業類科的學制裡,學科不會那麼困難,且較著重在術科的學習表現能力,若術科也剛好符合孩子的興趣的話反而能透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加強自信心,而一旦建立了自信,往後的學習道路也就會更加順利!

升學路線較窄

由於職校的宗旨是培養就業的基本能力,故升學的部分相對於普通科是較為狹隘的,且在升學的統一測驗(統測)裡,是分群考試!例如設計群、機電群...且是不能同時都考的,即便可以跨考但因為求學階段的學習內容不同而更不容易。故在選擇職科時,了解自己的興趣和專長是很重要的,千萬不要進了自己沒有興趣的群科,將來要跨考到其他科系又更添難度了!

興趣明確

想對來說,如果興趣明確,又希望能升上理想的科大的話,選擇職業類科可以提前瞭解該群的必修能力,也可以提前瞭解該群的就業狀況。舉例來說,班上一位學生國中會考成績考了5A9+幾乎滿分的成績,她選擇職科時國中老師們都無法理解,就連我們高職端的老師都很驚訝,但了解後便能明白,她說:從小就很愛畫畫,也很明確知道自己是想走設計這條路,所以與其讀普通科花很多時間在學科上,不如念職業類科,可以花更多時間在精進專業能力上面。更難得的是家人也都支持她的想法,果不其然,三年裡她參加了許多設計相關比賽,也成為學校的技藝競賽選手,贏得許多的好成績。

分析利弊,尊重孩子的選擇

無論作何抉擇都肯定有利有弊,重要的是這個抉擇是自己的決定並且練習去承擔選擇的責任,而大人們可以做的是,提供孩子們足夠的資訊,分析選擇後可能會遇到的優勢與劣勢,相信即將升上高中的孩子也都是小大人了,能透過分析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道路,並且能在高中三年裡為自己好好打拼!

raw-image


謝謝你的閱讀,如果你也喜歡閱讀,歡迎追蹤一起分享成長。

FB粉絲專頁:莫墨老師的療心說畫

Podcast頻道——聽聽老師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莫莫老師的療心說畫
58會員
131內容數
閱讀——透過閱讀看到不同人的思維與觀點,藉由閱讀認識世界推敲人生。
2023/11/12
在教育現場中不難發現較默默、較沒有自信的孩子有些共通點是來自較多責備的家庭。例如做不對就遭到批評⋯久了孩子很容易自我連結為:我是很沒有用的、我是很沒有能力的。於是長大後在班上成了凡事不敢先出頭、有想法不敢說出口的人格特質。
Thumbnail
2023/11/12
在教育現場中不難發現較默默、較沒有自信的孩子有些共通點是來自較多責備的家庭。例如做不對就遭到批評⋯久了孩子很容易自我連結為:我是很沒有用的、我是很沒有能力的。於是長大後在班上成了凡事不敢先出頭、有想法不敢說出口的人格特質。
Thumbnail
2023/10/18
這學期因為角色轉換為行政,手上有好幾場研習要辦理,原本處於焦慮不安的狀態也隨著敲定講師而逐漸放鬆了些。雖然本身不是善於社交的人,但仍喜歡生活中能有機會認識與看到不同的人在做些什麼,這些經驗的對談都能讓我獲益良多。
Thumbnail
2023/10/18
這學期因為角色轉換為行政,手上有好幾場研習要辦理,原本處於焦慮不安的狀態也隨著敲定講師而逐漸放鬆了些。雖然本身不是善於社交的人,但仍喜歡生活中能有機會認識與看到不同的人在做些什麼,這些經驗的對談都能讓我獲益良多。
Thumbnail
2023/10/17
你可曾經想過這個宇宙中有另一個「平行時空」?而這個平行時空中有另一個自己! 當每次對自己的決定感到疲倦或是自我懷疑的時候,都會想著,會不會平行時空中有另一個我正在過著另一種決定的人生?
Thumbnail
2023/10/17
你可曾經想過這個宇宙中有另一個「平行時空」?而這個平行時空中有另一個自己! 當每次對自己的決定感到疲倦或是自我懷疑的時候,都會想著,會不會平行時空中有另一個我正在過著另一種決定的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在輔導學生升高中職的經驗中,有很多學生選校的理由是「家人建議」,或是「不知道未來要幹嘛」,甚至是「離家比較近」。也許很多學生無法明確知道自己未來想幹嘛,但一定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和「喜不喜歡」念那些學科課程。因為經過國中三年的洗禮,有些學生真的無法勉強,就要認真的去思考技職走向的學校。
Thumbnail
我在輔導學生升高中職的經驗中,有很多學生選校的理由是「家人建議」,或是「不知道未來要幹嘛」,甚至是「離家比較近」。也許很多學生無法明確知道自己未來想幹嘛,但一定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和「喜不喜歡」念那些學科課程。因為經過國中三年的洗禮,有些學生真的無法勉強,就要認真的去思考技職走向的學校。
Thumbnail
「你不可能成為你不認識的人。」你會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是因為你見識過,你知道這樣的人。而高中職科系選擇也是一樣,你選擇的科系類別,一定也是自己有去體驗過,甚至深入瞭解過。當我們的瞭解越多,知道的越多,我們的選擇就會越多。
Thumbnail
「你不可能成為你不認識的人。」你會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是因為你見識過,你知道這樣的人。而高中職科系選擇也是一樣,你選擇的科系類別,一定也是自己有去體驗過,甚至深入瞭解過。當我們的瞭解越多,知道的越多,我們的選擇就會越多。
Thumbnail
國中會考即將到來,這應可以算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也是第一次要面臨選擇將來的出路,該選普通科還是職業類科?至從身為高中班導以來,許多家長都會詢問這類的資訊,畢竟幫孩子選擇一所理想的高中是家中有孩子的父母很大的困惑吧!以下就職業類科的特色做簡單的介紹。 在我任
Thumbnail
國中會考即將到來,這應可以算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也是第一次要面臨選擇將來的出路,該選普通科還是職業類科?至從身為高中班導以來,許多家長都會詢問這類的資訊,畢竟幫孩子選擇一所理想的高中是家中有孩子的父母很大的困惑吧!以下就職業類科的特色做簡單的介紹。 在我任
Thumbnail
Hello!大家好啊~ 歡迎來到袋鼠的Blog! 又快到了國三會考完選填志願的時間了 今天要來告訴大家選填志願的一些想法,以及在社群中常看見的疑惑! 1.思考自己未來三年想要獲得什麼能力(繼續專研更深層的學科/職業技術)? 2.未來想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想像面與實
Thumbnail
Hello!大家好啊~ 歡迎來到袋鼠的Blog! 又快到了國三會考完選填志願的時間了 今天要來告訴大家選填志願的一些想法,以及在社群中常看見的疑惑! 1.思考自己未來三年想要獲得什麼能力(繼續專研更深層的學科/職業技術)? 2.未來想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想像面與實
Thumbnail
每年約莫寒假過後,就有許多高中生開始面臨抉擇,也就是選填大學志願。做為一位高中畢業也是非常迷惘、大學末期身陷國考、再到投入法律產業、現在又再回學校念研究所的我,或許可以提供一些不一樣的觀點。
Thumbnail
每年約莫寒假過後,就有許多高中生開始面臨抉擇,也就是選填大學志願。做為一位高中畢業也是非常迷惘、大學末期身陷國考、再到投入法律產業、現在又再回學校念研究所的我,或許可以提供一些不一樣的觀點。
Thumbnail
到了高三才正視到這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自己想要的目標是什麼」「我希望的未來是什麼」 腦中也沒有具體的想法。只能依循著自己的直覺,以及感受到內心中雖然激動,但卻微弱的聲音。心中想著「就只能試看看了!」 雖然不知道選擇的,是不是真的我所嚮往的。 不過,這是正式進入我所決定後,依然前往的藝術之旅。
Thumbnail
到了高三才正視到這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自己想要的目標是什麼」「我希望的未來是什麼」 腦中也沒有具體的想法。只能依循著自己的直覺,以及感受到內心中雖然激動,但卻微弱的聲音。心中想著「就只能試看看了!」 雖然不知道選擇的,是不是真的我所嚮往的。 不過,這是正式進入我所決定後,依然前往的藝術之旅。
Thumbnail
雖然我必須用成人既定的世界,給你一個保險的答案, 但希望妳能自己選擇,因為能夠擁抱冰冷的知識的妳,要能夠擁抱妳的人生,興趣會是職業的創意來源, 妳認為自己的興趣可以與哪一項傳統職業結合?用妳的想法前進!
Thumbnail
雖然我必須用成人既定的世界,給你一個保險的答案, 但希望妳能自己選擇,因為能夠擁抱冰冷的知識的妳,要能夠擁抱妳的人生,興趣會是職業的創意來源, 妳認為自己的興趣可以與哪一項傳統職業結合?用妳的想法前進!
Thumbnail
早一點去思考「以後想做什麼?」比起糾結一輩子「讀職校好像很糟」重要一千萬倍。如果不巧你跟我一樣能力就只能讀職業學校,那麼就從每一個科目裡找出自己想要的那些,並且更勇敢地去從其他的事情中嘗試自己想要做的事。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可怕的是你從來不去起身尋找自己想做的事!
Thumbnail
早一點去思考「以後想做什麼?」比起糾結一輩子「讀職校好像很糟」重要一千萬倍。如果不巧你跟我一樣能力就只能讀職業學校,那麼就從每一個科目裡找出自己想要的那些,並且更勇敢地去從其他的事情中嘗試自己想要做的事。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可怕的是你從來不去起身尋找自己想做的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