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產地】非洲篇:肯亞Kenya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年烘豆師我還是個法律人,就只是跟朋友一起出門喝了一杯黑咖啡。那杯咖啡乾淨、明亮,狂放的酸質,醋栗與莓果的氣息,如萬馬奔騰。震撼了我幼小的心靈,從此就踏上了咖啡這條不歸路。

那一杯咖啡是肯亞的水洗咖啡。
一切起因都是為了一杯好咖啡而「誤入歧途」

肯亞咖啡歷史

肯亞種植咖啡的歷史很早,公元1893年,隨著西方殖民的腳步,移種了留尼旺群島(波旁島)的波旁種咖啡。當時國際間對帶殼豆的出口,幾乎沒有限制(註)。故出口後才在消費國進行後製(Process)。日後大放異彩的肯亞式水洗,還在萌芽之中。
註:帶殼豆尚能生根發芽,現在各國為了保護當地的生態,基本上帶殼豆不能任意入境。
1934年後,當地人終於擁有自己的咖啡園,本土合作社也開始興起。
1938年由於咖啡逐漸成為當地主要的出口品,肯亞政府為了保護出口商品的品質,而公告了咖啡的分級制度。現今我們熟知的肯亞AA、AB、PB出現。一般價格上是AA比較昂貴,不過我個人測試過的風味中,並非豆大就是美、AB這個規格常常便宜有好貨。

肯亞的分級

註:至今該國仍以咖啡豆體的大小作為分類的依據。
AA:篩網17~18目
AB:15~16目
PB:圓豆
C:12~14目
TT:自AA、AB打下來的生豆
T::從AB、C篩掉的生豆
MH/ML:不能出口的瑕疵品
肯亞自引進波旁後,重心一直以這個品種為主。國內的史考特研究室(Scott laboratories),培育了一系列品種,編號從SL1~42。境內種植目前以SL28、34及混入一種混合種Ruiru11為主。早期肯亞時常出現烏梅類的調性,不過近年以以杯測為咖啡評等的重要手段之後。比較容易的明亮系風格,如黑醋栗、百香果為主的風味比較容易獲得高分,農民也從善如流,紛紛變更種植方式,以製作能獲得高分的風味為主。
較早接觸此產區的愛好者,提到此事都會有點悵然若失,不容易再喝到記憶中的味道。這樣的情形並不少見,用杯測評估咖啡的品質之後,帶動了整個業界的發展,也喪失了部分特質。
SL28
肯亞的獨特風味,吸引了很多產區效法,各地紛紛種植起當地種植知名的品種,不過除了區域接近的坦尚尼亞,盧安達、蒲隆地之外,表現並不相同,這與當地土壤的土質富含磷酸有關,這一種無機酸,咖啡無法自行化合出,只能自土壤吸收。帶微苦與強酸的肯亞,常常頗似醋栗類的水果。
在肯亞本土SL28的表現時常較SL34為佳,離開非洲後卻整個反了過來。
近年有許多咖啡師厭倦與世界各大比賽,總是藝伎這個品種拔得頭籌。有地區賽會對使用藝伎的選手扣分,鼓勵不依靠昂貴的咖啡得分,也有看過處理得當的SL34,在比賽上勝過藝伎咖啡。

持續進步的肯亞

除了使用水洗法處理咖啡,保證咖啡的最高品質。肯亞也是首先開始將洗去果肉的咖啡置於棚架上曬乾,避免至於地面乾燥遭受汙染,並很快的推廣到了非洲乃至全世界,這個方式也被稱之為肯亞式水洗或非洲棚架式水洗。
首都奈洛比的北方,肯亞山的周圍,遍佈知名產區。

六個主要的產區

肯亞境內包含了以下六個主要的產區:
  1. 基安布(Kiambu):位於首都奈洛比的北方,是肯亞最大的咖啡生產區之一。該地區海拔高,擁有豐富的降雨量和肥沃的土壤,生產出的咖啡具有濃郁的果香味和明亮的酸質。
  2. 涅里(Nyeri):位於基安布以北,是另一個重要的咖啡生產區。該地區的咖啡豆通常帶有柑橘 (Citrus)、莓果(Berry),以及花香氣(Floral),帶有明亮的酸度和豐富的咖啡體。
  3. 麒麟亞加(Kirinyaga):位於涅里以東,海拔高,氣候涼爽,是生產肯亞咖啡的主要產區之一。麒麟亞加的咖啡豆帶有黑醋栗(Black Current)、莓果(Berry),酸質明亮。
  4. 恩布(Embu):位於麒麟亞加以東,與涅里等三地緊鄰著肯亞最高峰肯亞火山的南端。當地的咖啡豆帶有濃郁的柑橘與莓果、明亮的酸度和豐富的口感。
  5. 馬查科斯(Machakos):位於奈洛比以東,是肯亞較小的咖啡產區之一。該地區的咖啡豆通常帶有柑橘和糖漿的香氣,以及豐富的酸度和甜度。
  6. 基西(Kisii)和邦戈馬(Bungoma):這兩個產區位於肯亞西部,基西鄰近維多力亞湖,邦戈馬更北一些,鄰近烏干達,生產出的咖啡帶有葡萄柚和水果的香氣。
我個人最常採購的區域是涅里與麒麟亞加,明亮的黑醋栗、與莓果調性真是讓人百喝不厭。
肯亞的風格強烈、氣味獨樹一格,是精品咖啡愛好者不可不知的產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收集並回應學生、客戶及各路好友的發想與提問。歡迎留言提問呦,有可能下一篇文章就是您的專屬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是不是覺得杯測師們,工作時很嚴肅,非常謹慎,也不苟言笑。其實杯測師工作中輕鬆又有趣,判斷品質時的想法,可能也比你想像的更中二。 不信你接著往下看。
接著上次談過咖啡豆單上的風味這個主題,我們開始來繼續深入學習咖啡風味描述。 從學習味覺後開始進入風味。 風味=嗅覺+味覺 Flavor=Aroma+Taste
自傳說中的牧羊童卡爾迪發現咖啡後,至今已以一千多年。早期除了波斯人、阿拉伯人的記載與傳說之外,我們對它少有認識。直到西方人自阿拉伯人手中取得種子,於公元1650與1715年前後,分別開始種植在錫蘭(現今的斯里蘭卡),與葉門南方印度洋中的法屬波旁島(現稱留尼旺群島)後,才開啟了咖啡的近代史。 從葉門移
咖啡樹在產地吸取了天地的日月精華,採收後又得到了處理者的精心炮製,變得千香百味,吸引了無數的愛好者。不過初學者都會有一個疑惑,這杯咖啡好好喝,可是咖啡豆單上形容的風味,我都喝不出來,是我的味嗅覺太遲鈍了嗎? 請放心,能夠欣賞精品咖啡,就已經證明你的味嗅覺很正常。 那麼問題哪裡呢?
前兩篇文章談到了喝咖啡的好處,與如何選擇好咖啡的杯測技能,想必有不少的咖友們,堅定了每天都要喝咖啡的信心。不過過猶不及,今天來談一下喝那些咖啡可能會適得其反。
什麼是杯測? 什麼是杯測,聽起來好像距離很遙遠,既專業又難以親近。其實這麼名字雖然取得好像很正式,卻一點也不複雜。簡單的說,杯測就是「喝喝看這一杯咖啡好不好喝」。 蛤?這不就是我們這些咖啡愛好者每天在做的事情嗎? 是的,這正是在應用這些每天日常都會使用的基本能力。 那我們為什麼要杯測? 就像消費者
是不是覺得杯測師們,工作時很嚴肅,非常謹慎,也不苟言笑。其實杯測師工作中輕鬆又有趣,判斷品質時的想法,可能也比你想像的更中二。 不信你接著往下看。
接著上次談過咖啡豆單上的風味這個主題,我們開始來繼續深入學習咖啡風味描述。 從學習味覺後開始進入風味。 風味=嗅覺+味覺 Flavor=Aroma+Taste
自傳說中的牧羊童卡爾迪發現咖啡後,至今已以一千多年。早期除了波斯人、阿拉伯人的記載與傳說之外,我們對它少有認識。直到西方人自阿拉伯人手中取得種子,於公元1650與1715年前後,分別開始種植在錫蘭(現今的斯里蘭卡),與葉門南方印度洋中的法屬波旁島(現稱留尼旺群島)後,才開啟了咖啡的近代史。 從葉門移
咖啡樹在產地吸取了天地的日月精華,採收後又得到了處理者的精心炮製,變得千香百味,吸引了無數的愛好者。不過初學者都會有一個疑惑,這杯咖啡好好喝,可是咖啡豆單上形容的風味,我都喝不出來,是我的味嗅覺太遲鈍了嗎? 請放心,能夠欣賞精品咖啡,就已經證明你的味嗅覺很正常。 那麼問題哪裡呢?
前兩篇文章談到了喝咖啡的好處,與如何選擇好咖啡的杯測技能,想必有不少的咖友們,堅定了每天都要喝咖啡的信心。不過過猶不及,今天來談一下喝那些咖啡可能會適得其反。
什麼是杯測? 什麼是杯測,聽起來好像距離很遙遠,既專業又難以親近。其實這麼名字雖然取得好像很正式,卻一點也不複雜。簡單的說,杯測就是「喝喝看這一杯咖啡好不好喝」。 蛤?這不就是我們這些咖啡愛好者每天在做的事情嗎? 是的,這正是在應用這些每天日常都會使用的基本能力。 那我們為什麼要杯測? 就像消費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肯亞,這個東非國家,不僅孕育了豐富的野生動物,更是咖啡愛好者心中的一片聖地。這裡的咖啡樹大多生長在海拔1400-2000公尺的高山上,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造就了肯亞咖啡獨特的風味
Thumbnail
百香蜜處理法賦予咖啡豆強烈的熱帶水果調性,這種風味在全球咖啡愛好者中廣受讚譽。經過長時間的乾燥處理,這些咖啡豆擁有濃郁的龍眼、橙色水果、百香果風味,伴隨著豐富的水果酒香和甜美的餘韻。
Thumbnail
咖啡原豆是什麼?品種 | 產地 | 烘焙 | 保存 | 如何選購 | 沖泡方法 咖啡原豆,通常被稱為生豆,是指尚未烘焙的咖啡豆。這些豆子是咖啡果實的種子,經過處理和烘焙後才能成為我們熟悉的咖啡飲品。了解咖啡原豆的知識對於愛好咖啡的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不同品種、產地和處理方式都會影響最終的咖啡風味。
手沖咖啡豆產地介紹:探索不同地區的風味與特色 手沖咖啡豆的風味和品質受到產地影響甚深。本文將深入探討幾個主要的咖啡豆產地,包括他們的特色、種類及如何根據個人喜好選擇適合的咖啡豆,讓您更了解這些地區豆子的不同之處。 1. 中南美洲的手沖咖啡豆產地 中南美洲是世界上主要的咖啡生產地之一,包括哥斯大
Thumbnail
外表對一個人來說是很重要,但不是每一個外表好的人也有內涵,這點和咖啡有點相似。對咖啡有一點認識的人也會知道肯亞的咖啡的分級制有AA,AB,C,PB那些,當然還有其他,但不在這裡詳細敘述。
Thumbnail
在外商十多年的工作經驗,一早來杯咖啡充電已深深烙印在每日習慣中,少了點咖啡因,猶如沒睡醒似的,當然即便在越南少不了一杯咖啡。 身為全球第二大咖啡出口國,越南咖啡也是馳名全球,不論是四處可見的煉乳咖啡或是河內的蛋咖啡,在在展現越南當地的特色與風情,但有沒有發現,這些都超甜的。 傳統的越南咖啡不加牛
Thumbnail
今天中午烘的~肯亞AA很久沒烘這支咖啡豆了,主要原因是去年至今漲太多了,本來很平價,突然就…. 肯亞的咖啡豆是以大小來分級的,早期A就最大了!可是資本市場要迎合消費力更好的客人,於是AA或AA+就出現了。 由於肯亞的特殊環境,肯亞豆帶著磷酸,產生了一個特別的無機酸,變成一支容易顯酸的咖啡豆。
Thumbnail
上次做完咖啡簡史的筆記,著重在世界方面。這次來記錄台灣咖啡簡史吧~ 荷治~清領時期 1624~1662期間,荷蘭人於台灣殖民,可以說在台灣最早開始喝咖啡的是荷蘭人,但當時也只限於荷蘭人自己飲用,並未在台種植或將喝咖啡的習慣帶入台灣。 1884年(清光緒10年)清朝時期,英商德記洋行從馬尼拉引進
Thumbnail
記錄一下關於學到的咖啡歷史筆記。 前言 根據研究所述,咖啡這種植物為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阿拉伯地區的原生植物,咖啡樹的栽種也是由此地區開始擴散至其他熱帶地區。 關於最初開始飲用咖啡 「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在衣索比亞地區的牧羊人,偶然發現羊群在吃了某種灌木的果實和葉子後,表現得異常興
Thumbnail
從咖啡樹採收下來的漿果,必須先經過去除豆殼等加工程序後,接著在咖啡生豆烘焙成熟豆之前,會先經過咖啡生豆的處理程序,也因此咖啡豆處理的過程與結果將會影響到後續咖啡豆的香氣。咖啡風味的形成受到咖啡豆的處理方法影響深遠。不同的處理方法將對咖啡豆的風味、口感和特色產生顯著的影響。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肯亞,這個東非國家,不僅孕育了豐富的野生動物,更是咖啡愛好者心中的一片聖地。這裡的咖啡樹大多生長在海拔1400-2000公尺的高山上,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造就了肯亞咖啡獨特的風味
Thumbnail
百香蜜處理法賦予咖啡豆強烈的熱帶水果調性,這種風味在全球咖啡愛好者中廣受讚譽。經過長時間的乾燥處理,這些咖啡豆擁有濃郁的龍眼、橙色水果、百香果風味,伴隨著豐富的水果酒香和甜美的餘韻。
Thumbnail
咖啡原豆是什麼?品種 | 產地 | 烘焙 | 保存 | 如何選購 | 沖泡方法 咖啡原豆,通常被稱為生豆,是指尚未烘焙的咖啡豆。這些豆子是咖啡果實的種子,經過處理和烘焙後才能成為我們熟悉的咖啡飲品。了解咖啡原豆的知識對於愛好咖啡的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不同品種、產地和處理方式都會影響最終的咖啡風味。
手沖咖啡豆產地介紹:探索不同地區的風味與特色 手沖咖啡豆的風味和品質受到產地影響甚深。本文將深入探討幾個主要的咖啡豆產地,包括他們的特色、種類及如何根據個人喜好選擇適合的咖啡豆,讓您更了解這些地區豆子的不同之處。 1. 中南美洲的手沖咖啡豆產地 中南美洲是世界上主要的咖啡生產地之一,包括哥斯大
Thumbnail
外表對一個人來說是很重要,但不是每一個外表好的人也有內涵,這點和咖啡有點相似。對咖啡有一點認識的人也會知道肯亞的咖啡的分級制有AA,AB,C,PB那些,當然還有其他,但不在這裡詳細敘述。
Thumbnail
在外商十多年的工作經驗,一早來杯咖啡充電已深深烙印在每日習慣中,少了點咖啡因,猶如沒睡醒似的,當然即便在越南少不了一杯咖啡。 身為全球第二大咖啡出口國,越南咖啡也是馳名全球,不論是四處可見的煉乳咖啡或是河內的蛋咖啡,在在展現越南當地的特色與風情,但有沒有發現,這些都超甜的。 傳統的越南咖啡不加牛
Thumbnail
今天中午烘的~肯亞AA很久沒烘這支咖啡豆了,主要原因是去年至今漲太多了,本來很平價,突然就…. 肯亞的咖啡豆是以大小來分級的,早期A就最大了!可是資本市場要迎合消費力更好的客人,於是AA或AA+就出現了。 由於肯亞的特殊環境,肯亞豆帶著磷酸,產生了一個特別的無機酸,變成一支容易顯酸的咖啡豆。
Thumbnail
上次做完咖啡簡史的筆記,著重在世界方面。這次來記錄台灣咖啡簡史吧~ 荷治~清領時期 1624~1662期間,荷蘭人於台灣殖民,可以說在台灣最早開始喝咖啡的是荷蘭人,但當時也只限於荷蘭人自己飲用,並未在台種植或將喝咖啡的習慣帶入台灣。 1884年(清光緒10年)清朝時期,英商德記洋行從馬尼拉引進
Thumbnail
記錄一下關於學到的咖啡歷史筆記。 前言 根據研究所述,咖啡這種植物為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阿拉伯地區的原生植物,咖啡樹的栽種也是由此地區開始擴散至其他熱帶地區。 關於最初開始飲用咖啡 「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在衣索比亞地區的牧羊人,偶然發現羊群在吃了某種灌木的果實和葉子後,表現得異常興
Thumbnail
從咖啡樹採收下來的漿果,必須先經過去除豆殼等加工程序後,接著在咖啡生豆烘焙成熟豆之前,會先經過咖啡生豆的處理程序,也因此咖啡豆處理的過程與結果將會影響到後續咖啡豆的香氣。咖啡風味的形成受到咖啡豆的處理方法影響深遠。不同的處理方法將對咖啡豆的風味、口感和特色產生顯著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