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知識】一次搞懂咖啡處理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這次要來介紹咖啡的「處理法」(Process),或稱作「後製」,指的是將咖啡漿果中的種子(咖啡豆)取出的方法。目前我們已經知道取出咖啡豆的過程,會直接影響到咖啡最終的風味。它的影響力甚至比咖啡樹本身的品種,種植區域的氣候、土壤影響還大。

所以精品咖啡的愛好者們通常對此都有一些基本的認識。當我們到訪一家咖啡館要購買咖啡時,想詢問店家的問題,也多半圍繞在它種在什麼國家、那個地區,以及使用什麼處理法。

那麼有哪些常見的處理法呢?

1、傳統日曬(Natural)

首先要介紹的是最早出現的日曬處理(Natural),原始的日曬處理也很簡單,果實在野外自然乾燥就完成了,採收者只要回收咖啡豆即可。進步一點的就先採摘鮮果,平鋪在日曬場的地面上乾燥(庭院式乾燥,Patio Dry),就形成的最早的處理法。到目前為止,商業產區的咖啡,或缺乏資源的產區,又或是雖然種植於優秀產區,也不缺資源,但因為採收的咖啡熟果被評價屬於次級的果實,仍然經常使用這樣的處理模式做後製。

這樣的方式自然有很多的缺陷,咖啡果實自脫離果樹後,果肉即開始發酵、腐敗,且極易吸附異味。若不儘快處理,咖啡的品質自然不好。置於地面乾燥,除了吸附環境中的異味之外,也會夾帶許多異物。消費國的烘豆師,在打開購買的咖啡生豆袋時,時常會在袋中發現咖啡中夾雜著石頭、樹枝、釘子,甚至是子彈也曾聽聞。

成熟的咖啡漿果
庭院式日曬,Patio Dry

2、水洗處理法(Washed)

要改善接觸前述方式所造成的缺點,人們很早就發現,透過水處理,可以避開大多數的風險。首先將採摘下來的熟果置入裝滿清水的水槽,沙土等異物會被洗掉,且藉由水可以鑑別咖啡熟果的密度,而密度越高的果實品質通常就越好。水槽中浮在水面上的果實,顯然其密度較沉在水中的果實小,成因可能是它是尚未成熟的未熟豆、也可能是生長期缺水的萎凋豆、被蟲蛀過的果實,總之即使外表鮮紅,也是不良品,可以將之去除。

接下來使用去果皮機,將大部分的果肉去除後,再放入發酵槽。透過少許果肉的發酵,黏答答的果肉就會脫落,發酵的方式分為乾式發酵與濕式發酵。後者浸於水中完成,可以降低抑制發酵的溫度與程度,在所有處理方式中發酵程度是最低的。發酵完成後用水一沖,果肉就完全剝除了。也正是這一沖,此種處理法被稱之為水洗處理法。

去果皮機正在去除咖啡果肉(攝於Janson Coffee Farm, Valgan, Panama)
水洗處理加上乾式發酵(攝於La Mirigrosa, Panama)

這整個過程中,咖啡皆透過水道運送,大大的將低了被汙染的風險。

最後將生豆送至曬場,將水分降至10~12%就大工告成了。

到這邊應該有一些聰明的讀者已經想到了,若最後一個步驟將生豆放在曬場的地面上乾燥,整個過程不就前功盡棄了。沒錯,這個問題農民也早就想到,重視咖啡品質並且以水洗處理法為主的肯亞,首先開始將洗去果肉的咖啡置於棚架上曬乾,並很快的推廣到了非洲乃至全世界。這個方式也被稱之為肯亞式水洗或非洲棚架式水洗(註)。

水洗處理法製作出來的咖啡豆,風味清新,乾淨明亮,看似十分完美。不過最大的缺點是,在一些地區,水本身就是稀缺的資源,加上排放的廢水具高度污染,處理費時費工花錢,只有不缺乏水資源,並處理最優質的咖啡熟果時才會採用。

:非洲棚也不是無所不能。風勢強勁的地區,在棚架中懸空乾燥的咖啡生豆,很容易因此乾燥過快而造成品質明顯下滑。譬如巴拿馬地峽知名產區波奎特(Boquete, Panama)北臨加勒比海,南面太平洋,海風交替吹拂下,必須因地制宜的將透氣材質埋入地面,再將咖啡置於其上乾燥,外觀如同庭院式乾燥一般。

延伸閱讀▶︎▶︎咖啡生豆瑕疵

水洗但採用庭院式乾燥,Patio Dry
肯亞式水洗
水洗處理法完成後,直到出口前仍會將生豆帶殼儲存。

3、精緻型日曬(Natural)

肯亞式水洗的出現,不但完成了水洗處理法的最後一哩路,同時也為傳統日曬帶來曙光。試想若我們將咖啡漿果置於棚架上曬乾,傳統日曬的缺點不就也同時被克服了嗎?是的,現今消費者們如果進入一家精品咖啡館,購買到的優質日曬咖啡,基本上都是在棚架上處理的。

日曬棚架(Finca Hartman)

4、去果皮日曬(Pulp Natural)

那麼缺乏水資源的咖啡產國該怎麼辦?咖啡生產大國巴西,就很認真地想要克服這個問題。有賴於科技的發展,他們跳過了前述水洗咖啡利用水槽水選的階段,直接從去果皮機去除果肉這裡開始整個程序,大幅度的降低了整體用水的程度。咖啡品質的鑑別,則放在後段用密度床(Oliver Table)、選色儀來做鑑別。其效率、細分程度更是勝於水選,今日有能力使用相關儀器的產國,多改採這樣的機械式水洗(原來的水洗處理法則是被稱為傳統式水洗Traditional Washed ),甚或將此與後面提到的白蜜處理,視為是同一種方式。

密度床(Oliver Table)

5、蜜處理(Honey Process)

以哥斯大黎加為代表,採取去果皮日曬的原理後,連最後沖洗的階段都捨去,反正保留的果肉比日曬少,完整保留果肉的日曬都能掌握發酵程度了,何況只保留部分果肉。常見的分類稱謂有白蜜、黃蜜、紅蜜、黑蜜。一般說法是說這種分類模式,是依照使用機械去除果皮時,保留果肉的比例做區分,保留越多顏色越深。實際上應該是發酵程度越高顏色越深。保留90%果肉,但用低溫抑制發酵,生豆的顏色依然可以很淺。像這樣利用細節變化風味,過程各異其趣的處理法,但因為大方向都是保留部分果肉而同屬蜜處理者,據說在哥國就高達4萬種以上。

保留10%果肉以下,顏色很淺的生豆,常被稱為白蜜,因為沒有殘留太多果肉,發酵程度低,風味近似水洗。部分處理廠將之視為是同一種產品。

因為處理法名稱中有個蜜字,或許或讓人以為此種處理法會產生蜂蜜味,喝起來也會比較甜。實際上原名在西班牙語中是黏答答的意思,取其只取去除部分果肉,咖啡豆乾燥前濕濕黏黏的。翻成英文時,考量到名稱很容易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就從像蜂蜜般黏答答的處理法,超譯成蜂蜜處理法了。

延伸閱讀▶︎▶︎【咖啡產區】中美洲篇:哥斯大黎加

黏答答處理法

6、濕刨法(Wet Hulled)

印度尼西亞當地的特殊處理法,因為產地潮濕多雨,咖啡生豆難以乾燥,通常在水分仍超過20%時,即做去殼處理(除去羊皮層Parchment),缺乏保護且高水分的咖啡生豆容易吸附異味,常有從潮濕倉庫中吸附而來的土、霉味。另外,此種處理法的咖啡處理的好是藥草味,處理不好是草藥味。

其他常見說法:僅為處理程序中的部分條件變更,而非獨立的處理法。

A、厭氧發酵(Anaerobic Fermentation)

知名咖啡大師Sasa Sestic,以自己師法葡萄酒的二氧化碳浸漬法來處理咖啡,並以其獨特的風味,在2015年的世界咖啡大賽上取得優勝。很快的這種作法便普遍傳播到了全世界的咖啡產區。不過此種方式應該不能算作是全新的處理法類型,因其僅在發酵階段有所差別,與前述水洗處理法後段的乾、濕發酵程序類同,一般常見的全名為「厭氧發酵日曬」、「厭氧發酵水洗等」,其實就是像是前者的完整稱呼應為「乾式發酵水洗」、「濕式發酵水洗」一般。

厭氧發酵可以再區分為半厭氧(被動厭氧)及全厭氧(主動厭氧),前者單純將咖啡封入密封桶,待喜氧菌消耗完氧氣後,自動轉為厭氧菌主導。後者主動抽光氧氣,一開始即利用厭氧菌發酵。

B、特殊處理法

早期咖啡發酵依靠當地風土水質,天然存在的酵母發酵。現已知若在發酵時添加特定酵素,會為發酵後的咖啡帶來特定風味。部分農民與後製者,在處理時不再靠天吃飯,而是主動加入想要添加的酵素。

C、酒桶發酵

將發酵程序從常見的發酵槽移置酒桶中,前項厭氧發酵還可以說有厭氧菌及喜氧菌發酵的差異。酒桶發酵多了利用桶中殘留酒味,影響咖啡風味,可能已經跨足Infused Coffee的領域。

其他方式若是人為讓生豆吸附、直接注入風味等,皆不屬於處理法的一環。

延伸閱讀▶︎▶︎特殊處理法與Infused Coffee

看完以上介紹之後,是不是也很想來挑選一杯符合自己喜好的咖啡呢?無論您喜歡什麼類型的咖啡,他的風味都是由種子開始,透過一系列漫長的旅程,才終於變成眼前的一杯咖啡,沿途的變化都會為咖啡的增香添味。處理法正是其中一種可以為我們帶來許多驚喜的方式。

如同埋入地面的棚架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收集並回應學生、客戶及各路好友的發想與提問。歡迎留言提問呦,有可能下一篇文章就是您的專屬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一次烘豆師想來開始聊聊咖啡與它們的產地,無論是從咖啡的起源,還是精品咖啡產區的熱門程度,似乎都應該從衣索比亞開始談起,那我們就從這裡開始出發吧。 距離台灣飛行距離8636公里,無法直飛,比唐三藏取經還遙遠的雲和山的彼方,那裡是阿拉比卡咖啡豆的故鄉。
目前到訪過的沖繩珈琲館中,風味最迷人、印象最深刻的珈琲專門店,是位於沖繩市的豆波波(豆ポレポレmameporepore)。來沖繩必訪,推薦沖繩咖啡排行榜第一位。 沒想到我吃著咖哩唱著歌,突然間就變心了。
「急單,可以嗎?」電話那頭急切。 「不行,俺不為五斗米折腰。」我答的不鹹不淡。 「六斗。」電話對面好整以暇。
向科幻經典致敬! 人生的美好回憶與真摯的情感,若只是他人寫入的記憶,價值幾何? 顯然即使如此,劇中人仍覺彌足珍貴。傾盡所有也在所不惜。 即使所有人記憶已遭洗白後,仍試圖重新創造。 貫穿全片的貝殼海灘,原只是牆上的壁畫,永不能到達,代表著希望與記憶的幻滅。最終男主依記憶新造的貝殼海灘,代表著創造心中理
秉持著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烘豆師又開啟新一輪的日文學習之旅,這次到訪的是沖繩咖啡老店—珈琲專門店「原点」。 充分運用運用所知所學的烘豆師,第一句話當然是Nihongo Waganai(我聽不懂日文)。原点主理人外間也藏先生:「沒問題,我也聽不懂中文跟英文。」 然後我們就聊起來了,咦!?
銀雪紛飛的季節,一棟溫暖的小磚屋中,眾人圍在暖爐旁觥籌交錯。冒險故事中的小夥伴們,都是這樣相逢後踏上了未來的旅程。亦像是童話故事中的小木屋,在風雪中提供了溫暖幸福的藏身之所。丸山咖啡輕井澤總店就是給人一個這樣的氛圍。
這一次烘豆師想來開始聊聊咖啡與它們的產地,無論是從咖啡的起源,還是精品咖啡產區的熱門程度,似乎都應該從衣索比亞開始談起,那我們就從這裡開始出發吧。 距離台灣飛行距離8636公里,無法直飛,比唐三藏取經還遙遠的雲和山的彼方,那裡是阿拉比卡咖啡豆的故鄉。
目前到訪過的沖繩珈琲館中,風味最迷人、印象最深刻的珈琲專門店,是位於沖繩市的豆波波(豆ポレポレmameporepore)。來沖繩必訪,推薦沖繩咖啡排行榜第一位。 沒想到我吃著咖哩唱著歌,突然間就變心了。
「急單,可以嗎?」電話那頭急切。 「不行,俺不為五斗米折腰。」我答的不鹹不淡。 「六斗。」電話對面好整以暇。
向科幻經典致敬! 人生的美好回憶與真摯的情感,若只是他人寫入的記憶,價值幾何? 顯然即使如此,劇中人仍覺彌足珍貴。傾盡所有也在所不惜。 即使所有人記憶已遭洗白後,仍試圖重新創造。 貫穿全片的貝殼海灘,原只是牆上的壁畫,永不能到達,代表著希望與記憶的幻滅。最終男主依記憶新造的貝殼海灘,代表著創造心中理
秉持著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烘豆師又開啟新一輪的日文學習之旅,這次到訪的是沖繩咖啡老店—珈琲專門店「原点」。 充分運用運用所知所學的烘豆師,第一句話當然是Nihongo Waganai(我聽不懂日文)。原点主理人外間也藏先生:「沒問題,我也聽不懂中文跟英文。」 然後我們就聊起來了,咦!?
銀雪紛飛的季節,一棟溫暖的小磚屋中,眾人圍在暖爐旁觥籌交錯。冒險故事中的小夥伴們,都是這樣相逢後踏上了未來的旅程。亦像是童話故事中的小木屋,在風雪中提供了溫暖幸福的藏身之所。丸山咖啡輕井澤總店就是給人一個這樣的氛圍。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已經出家的媽媽(悟師父)現在還是喜歡喝咖啡。 我們出生前,媽媽就借住在佛教精舍裡,寒暑假時,我們就會從烏日姨嬤家上台北和媽媽在這裡一起住一段時間,從小開始,我就記得媽媽煮了一手好咖啡,每次喝到都十分驚艷,尤其他沒有使用任何咖啡用具,只有咖啡粉和熱水。 小時候不懂咖啡,其實也忘了媽媽泡給我們的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用陶鍋烘豆,所以這次就來挑戰陶鍋烘豆! 
爲了協助主管做一份今天要跟國外開會的報告,從上周開始就在燒腦,今天下午主管開完會,一切順利,我也暫時可放鬆。
說到沖泡咖啡腦中難免會先想到的是粉狀的二合一或是三合一,在超市卻也很常看到罐裝的即溶咖啡粉,那又和長的像小石頭的即溶咖啡有什麼差別呢?
不管是自己手沖的、機器煮的、出門買的,越是習慣這些動作就希望更方便快速取得。所以家裡也總還會備著沖泡式的咖啡,可能是即溶咖啡粉或是濾掛咖啡,其中更是冷水或熱水都可沖泡的即溶咖啡球最方便。
前幾天跟同學在爐鍋咖啡館喝完咖啡後,又跟店家買了豆子,隔天上班時迫不及待的先打開一包來沖。 這包西達摩是跟同學Share的,一起請店家磨成粉後,我用另一個包裝帶走。
已經出家的媽媽(悟師父)現在還是喜歡喝咖啡。 我們出生前,媽媽就借住在佛教精舍裡,寒暑假時,我們就會從烏日姨嬤家上台北和媽媽在這裡一起住一段時間,從小開始,我就記得媽媽煮了一手好咖啡,每次喝到都十分驚艷,尤其他沒有使用任何咖啡用具,只有咖啡粉和熱水。 小時候不懂咖啡,其實也忘了媽媽泡給我們的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用陶鍋烘豆,所以這次就來挑戰陶鍋烘豆! 
爲了協助主管做一份今天要跟國外開會的報告,從上周開始就在燒腦,今天下午主管開完會,一切順利,我也暫時可放鬆。
說到沖泡咖啡腦中難免會先想到的是粉狀的二合一或是三合一,在超市卻也很常看到罐裝的即溶咖啡粉,那又和長的像小石頭的即溶咖啡有什麼差別呢?
不管是自己手沖的、機器煮的、出門買的,越是習慣這些動作就希望更方便快速取得。所以家裡也總還會備著沖泡式的咖啡,可能是即溶咖啡粉或是濾掛咖啡,其中更是冷水或熱水都可沖泡的即溶咖啡球最方便。
前幾天跟同學在爐鍋咖啡館喝完咖啡後,又跟店家買了豆子,隔天上班時迫不及待的先打開一包來沖。 這包西達摩是跟同學Share的,一起請店家磨成粉後,我用另一個包裝帶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百香蜜處理法賦予咖啡豆強烈的熱帶水果調性,這種風味在全球咖啡愛好者中廣受讚譽。經過長時間的乾燥處理,這些咖啡豆擁有濃郁的龍眼、橙色水果、百香果風味,伴隨著豐富的水果酒香和甜美的餘韻。
Thumbnail
最終的產品是完全不同的,它比任何其他的釀造方法更豐富,更醇厚、更濃郁、更強烈。目前大多數的製作方法會讓你掌握咖啡濃縮而製作出一杯冷泡咖啡,炎炎夏日是享用冷泡咖啡的最佳時刻。 冷泡咖啡和熱咖啡一樣,都是用同樣的材料,水和研磨後的咖啡豆,以同樣的方式製作而成。水粉比、水質、咖啡豆、研磨設置、攪拌、時間
Thumbnail
厭氧日曬是一種創新的咖啡處理方式,先將整顆咖啡櫻桃進行厭氧發酵,再進行日曬處理。在這個過程中,咖啡櫻桃被放置在密閉的容器中,注入二氧化碳以排除氧氣,營造無氧環境。這樣可以減緩果膠中糖分的分解速度,讓ph值下降得更慢,延長發酵時間,使咖啡豆的甜味和風味更佳、更平衡。
Thumbnail
咖啡原豆是什麼?品種 | 產地 | 烘焙 | 保存 | 如何選購 | 沖泡方法 咖啡原豆,通常被稱為生豆,是指尚未烘焙的咖啡豆。這些豆子是咖啡果實的種子,經過處理和烘焙後才能成為我們熟悉的咖啡飲品。了解咖啡原豆的知識對於愛好咖啡的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不同品種、產地和處理方式都會影響最終的咖啡風味。
Thumbnail
手沖咖啡豆烘焙完全指南:從養豆原理到義式豆手沖 手沖咖啡豆烘焙是一門融合科學和藝術的技術,從選豆、烘焙、養豆到手沖,每一步都會影響最終的咖啡風味。本文將詳細介紹手沖咖啡豆烘焙的各個方面,包括養豆原理與常見養豆時間、義式咖啡豆手沖、深培咖啡手沖溫度、手沖咖啡注水技巧、淺焙手沖手法、手沖濃縮咖啡比例以
手沖咖啡豆烘焙程度選擇指南:如何挑選最適合的豆子來沖泡手沖咖啡 手沖咖啡的風味受到烘焙程度的影響深遠。本文將深入探討不同烘焙程度對手沖咖啡的影響,包括豆子的外觀、香氣、口感及最適合的沖泡方式,幫助您選擇出最符合個人口味的咖啡豆。 1. 烘焙程度對手沖咖啡的影響 烘焙程度如何影響咖啡豆的風味?從
Thumbnail
這個過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選擇咖啡生豆: 優質的咖啡豆是製作出美味咖啡的基礎。 不同地區生產的咖啡豆具有獨特的風味特點, 因此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豆子是至關重要的。 烘焙: 烘焙是將生豆轉變為咖啡豆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咖啡豆會經歷一系列的化學變化,釋放出香氣和風味。
咖啡生豆批發:打造高品質咖啡的關鍵 什麼是咖啡生豆? 咖啡生豆是指未經烘焙處理的咖啡豆。這些豆子從咖啡果實中取出後,經過清洗和乾燥,成為生豆,然後進行批發出售。咖啡生豆批發是咖啡供應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因為優質的咖啡生豆是製作出香醇咖啡的基礎。 為什麼選擇咖啡生豆批發? 品質控制:咖啡生豆批
Thumbnail
古吉 日曬 艾朶處理廠 二氧化碳浸漬 (淺焙) 2015年,Sasa Sestic使用二氧化碳浸漬日曬處理法贏得世界咖啡師大賽冠軍,這個新奇的處理方式在咖啡界瞬間爆棚,大家都在討論研究這個新鮮事物。但由於先天場域限制,不見得每個咖啡產區都能實施這種處理方式。
Thumbnail
從咖啡樹採收下來的漿果,必須先經過去除豆殼等加工程序後,接著在咖啡生豆烘焙成熟豆之前,會先經過咖啡生豆的處理程序,也因此咖啡豆處理的過程與結果將會影響到後續咖啡豆的香氣。咖啡風味的形成受到咖啡豆的處理方法影響深遠。不同的處理方法將對咖啡豆的風味、口感和特色產生顯著的影響。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百香蜜處理法賦予咖啡豆強烈的熱帶水果調性,這種風味在全球咖啡愛好者中廣受讚譽。經過長時間的乾燥處理,這些咖啡豆擁有濃郁的龍眼、橙色水果、百香果風味,伴隨著豐富的水果酒香和甜美的餘韻。
Thumbnail
最終的產品是完全不同的,它比任何其他的釀造方法更豐富,更醇厚、更濃郁、更強烈。目前大多數的製作方法會讓你掌握咖啡濃縮而製作出一杯冷泡咖啡,炎炎夏日是享用冷泡咖啡的最佳時刻。 冷泡咖啡和熱咖啡一樣,都是用同樣的材料,水和研磨後的咖啡豆,以同樣的方式製作而成。水粉比、水質、咖啡豆、研磨設置、攪拌、時間
Thumbnail
厭氧日曬是一種創新的咖啡處理方式,先將整顆咖啡櫻桃進行厭氧發酵,再進行日曬處理。在這個過程中,咖啡櫻桃被放置在密閉的容器中,注入二氧化碳以排除氧氣,營造無氧環境。這樣可以減緩果膠中糖分的分解速度,讓ph值下降得更慢,延長發酵時間,使咖啡豆的甜味和風味更佳、更平衡。
Thumbnail
咖啡原豆是什麼?品種 | 產地 | 烘焙 | 保存 | 如何選購 | 沖泡方法 咖啡原豆,通常被稱為生豆,是指尚未烘焙的咖啡豆。這些豆子是咖啡果實的種子,經過處理和烘焙後才能成為我們熟悉的咖啡飲品。了解咖啡原豆的知識對於愛好咖啡的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不同品種、產地和處理方式都會影響最終的咖啡風味。
Thumbnail
手沖咖啡豆烘焙完全指南:從養豆原理到義式豆手沖 手沖咖啡豆烘焙是一門融合科學和藝術的技術,從選豆、烘焙、養豆到手沖,每一步都會影響最終的咖啡風味。本文將詳細介紹手沖咖啡豆烘焙的各個方面,包括養豆原理與常見養豆時間、義式咖啡豆手沖、深培咖啡手沖溫度、手沖咖啡注水技巧、淺焙手沖手法、手沖濃縮咖啡比例以
手沖咖啡豆烘焙程度選擇指南:如何挑選最適合的豆子來沖泡手沖咖啡 手沖咖啡的風味受到烘焙程度的影響深遠。本文將深入探討不同烘焙程度對手沖咖啡的影響,包括豆子的外觀、香氣、口感及最適合的沖泡方式,幫助您選擇出最符合個人口味的咖啡豆。 1. 烘焙程度對手沖咖啡的影響 烘焙程度如何影響咖啡豆的風味?從
Thumbnail
這個過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選擇咖啡生豆: 優質的咖啡豆是製作出美味咖啡的基礎。 不同地區生產的咖啡豆具有獨特的風味特點, 因此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豆子是至關重要的。 烘焙: 烘焙是將生豆轉變為咖啡豆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咖啡豆會經歷一系列的化學變化,釋放出香氣和風味。
咖啡生豆批發:打造高品質咖啡的關鍵 什麼是咖啡生豆? 咖啡生豆是指未經烘焙處理的咖啡豆。這些豆子從咖啡果實中取出後,經過清洗和乾燥,成為生豆,然後進行批發出售。咖啡生豆批發是咖啡供應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因為優質的咖啡生豆是製作出香醇咖啡的基礎。 為什麼選擇咖啡生豆批發? 品質控制:咖啡生豆批
Thumbnail
古吉 日曬 艾朶處理廠 二氧化碳浸漬 (淺焙) 2015年,Sasa Sestic使用二氧化碳浸漬日曬處理法贏得世界咖啡師大賽冠軍,這個新奇的處理方式在咖啡界瞬間爆棚,大家都在討論研究這個新鮮事物。但由於先天場域限制,不見得每個咖啡產區都能實施這種處理方式。
Thumbnail
從咖啡樹採收下來的漿果,必須先經過去除豆殼等加工程序後,接著在咖啡生豆烘焙成熟豆之前,會先經過咖啡生豆的處理程序,也因此咖啡豆處理的過程與結果將會影響到後續咖啡豆的香氣。咖啡風味的形成受到咖啡豆的處理方法影響深遠。不同的處理方法將對咖啡豆的風味、口感和特色產生顯著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