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麼說不好聽,請你道歉」,「你要不要試著換句話說?」
我們很在意孩子怎麼說話,所以常在聽到不對勁時,就很難放過,不管花多少時間,老師似乎都會斤斤計較。溝通上花掉的時間,總在孩子聽懂以後覺得值得。
當我們願意在學齡前期做好這樣的訓練,那麼就不會等稍微大一點時,那種不適合的話會這麼輕易的說出口。
最近上國小的烏克麗麗,有一個六年級的女生,外貌及性格不特別討喜,觀察也相處了約兩個學期,我肯定她的人緣沒有很好。但她有一些優點,是別人沒有的。比如說,她很熱情,很喜歡親近人,包括我去上課她總是熱情的回應我,當然她也對同學如此。不過,同學大部份都給她白眼的時候多;她很喜歡哼哼唱唱,但音準不好,所以常常出聲音,就會被罵,妳白痴啊,可不可以閉嘴啦;我上課都鼓勵上台表演,她很喜歡上台表演,每次都舉手上台表演,但因為他其實吸收沒那麼好,因此不太會彈,總是搞不清楚和弦的位置, 但她撥弦撥的很開心,不過,台下的男生,女生都有一些人對她比中指。
其實以我的觀察和了解,我知道她是一個沒有到"特殊"狀況的小女生,但有可能她是接近邊緣,讓人感覺不知那裡怪的小孩,學習的邏輯思考是有困難的,閱讀與理解也可能有某種障礙。因此吸收可能也就緩慢。但對大部份的孩子來說,可能就會覺得她煩,不討喜,能力不好又愛現,一堆不太容易融入人群的性格特質,讓我心疼且擔憂她的未來會有多麼的辛苦。
昨天"唱旅行的意義",問了誰要出來表演,一問完,她又舉手了。台下又一些人開始耳語,也有人出聲叫她不要出去。她還是出來了,這次約5個一起表演。她唱的陶醉且開心,旁邊的女生殺過來惡狠狠的表情,心裡的os我都聽得到,似乎在說著(妳可以不要唱了嗎?~之類的)。接著,我就聽到了這樣的話(唱的難聽的要死),不只一個,是此起彼落。也只有她會這被般的對待。但是他仍忘我帶著笑容的唱著。而大部分的時候她是個不干擾其它同學上課的女孩。我想她應該是學習能力不夠好,學習比較慢,但又不太在意別人給他的批判,所以導致在人際關係上無法暢行無阻吧。
但我要講的問題不是她。而是身旁這些同學們。所以,當這一輪唱完,當他們回坐,我就說....
「請大家把烏克麗麗放下,我要說話。」幾秒之後,大家覺得奇怪。其實我刻意創造這奇怪的氛圍,來得到這專注的情境。
我刻意用稍微更小聲且慢的聲音說:「上台的人都很棒,不管唱得好不好聽,彈得好不好,甚至彈錯,都沒關係!而這是我最在意的」。
「有的人彈得很好 ,有的人唱得很好,當然很棒;這是你的能力和努力;有的人彈得不好也唱得不好,但是她也上台了,這一點更棒,因為他勇敢的挑戰自己。不管是哪..種...人...,都必須得到尊重。」下面安安靜靜....
我再說接下來這一點更重要。「如果你的能力很好,但你懂得協助別人讓別人跟你一樣好,那就更棒;但是,如果
你不能協助,至少不要去批判別人,要學習尊重別人,否則你的能力再好,可就一點了不起都沒有了。」...
台下能力很好的惡狠狠眼神的女生,看了我一眼就低下頭頭。然後..我們繼續上課。
其實我只說了不到5分鐘。有沒有效?我想或許有,但或許很難!因為他們都已經長大了。所謂的核心人格,先天氣質的關鍵期都在學齡前期。我只是個兼課老師,但如果這行為調整能繼續持續關注與在意,給與正確的示範,和隨時協助班級氛圍的營造...或許,有機會改善。其實我知道,當我離開故態復萌可能是當下的事,但我認為,發生了若是姑息,等於默認與允許,我就成了這惡眼神與語言的助力。
這篇文章也變成蒲公英家內部社團的網路教材之一。我必須讓老師們知道,你在意孩子,孩子就跟著在意,一個眼神的調整、一個語氣的轉變、關照、調整、建構孩子的內在品格多麼的刻不容緩。
下課時間到,有時老師還為了與孩子溝通,請家長先回去,繼續溝通;或者為了一個行為持續的一小段時間調整,在蒲公英家常常看到這種老師自發性,源自於老師內心想要的動機而有的行動,雖然辛苦,但我聽到老師在日誌的回應是「改善了,轉變了的欣慰~」這當然比起為了書寫寫不好,或算數算不好,而讓孩子在這部份兜著,因此而使親子之間過不去...來得重要。
每件事的執行都有其目的與依歸,或許說是初衷。這東西只要在心中,教育良知面就永遠都在一旁提醒著你,做就對了。我也常跟來實習一兩個月,或只是見習一天的實習生,或每週兼課一兩個小時的老師這麼說;孩子只要在你手上,分分時時都是你的孩子,你就得好好做好這一小時的教育,這絕對不會只有認知學習。有的家長很在意學習?教得好又如何?教的好的老師或許不少!但是,更重要的是什麼?心裡想的、嘴巴說的、一個眼神、一個心念...都好重要。
孰重?孰輕?也沒有個準則,仍是你要的是什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