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要照顧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任何載客的行班要起飛時,空服人員都會進行一連串的安全說明,其中之一與機艙壓力突然下降有關。我們被告知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氧氣面罩會自動落下,然後,我們被告知在幫助孩子戴上面罩之前,先戴上自己的面罩,這意味著如果我們不先照顧好自己,我們將無法幫助孩子。

如果你沒有自己先戴上氧氣罩,你將無法有效地照顧他人。好好照顧自己是重要的,我們習慣於將孩子的需求放在首位,然而父母的能量容易因為照顧孩子而過度消耗,並且會發現自己的內在資源慢慢地減少,所以上述空服員的提醒叮嚀在這裡非常適用。如果我們沒辦法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將沒有能力滿足孩子的需求。

今天輔導處小編透過親子報報,要帶大家一起思考一個問題,

當孩子對你大喊大叫,或是孩子之間不停歇的爭吵,你快要被壓力壓垮時你如何照顧自己?

如何慢慢發展出照顧自己的方式?就可以減少火山爆發的頻率。

首先呢!我們先將怎麼解決孩子的問題擱置一旁,回到大人本身的自我照顧上來談。這邊提供大家一些具體方法讓大家試試看~

Ø 運動、散步、騎自行車,做任何讓你動起來的事。

Ø 種種植物花草。

Ø 閱讀。閱讀本身可以讓人感到放鬆。

Ø 聽音樂。可幫助調節情緒,帶來快樂並使身心放鬆、減輕壓力。

Ø 與朋友一起共度一個美好的休閒時光,可以是喝杯咖啡或逛逛街。

Ø 與伴侶共度非親職時光。

Ø 如果你是單親父母,可以找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家人或朋友)來照顧你的孩子,讓自己可以休息一下。

等我們慢慢地找回力量充飽了電,再回來面對孩子的問題,會更加的穩定且有效。

溫和且堅定回應一般孩子、以及特殊兒的需求,才能幫助孩子發揮自身潛能,擁有快樂、充實的人生。

接下來,本篇會著重在特殊兒童的行為目的來談,也適用於一般國小、學齡前兒童的日常教養。

☐唐氏症的孩子,反覆打斷正在講電話的媽媽,想博取媽媽的注意。

☐溝通障礙的孩子,常拒絕學校的圍圈活動,執拗地往反方向行動。

☐過動症的孩子,經常突發地在上課中講話,甚至伸腳絆倒新同學、傷害他人。

☐當爸媽出遠門,自閉症的孩子便開始孤僻,撲倒在地上,久久哭泣。

陪伴特殊兒不是只有包容,我們可以有更積極的作為讓他能夠在先天受限的條件中,逐步的進步,隨著孩子的年齡漸長,能力越強,也有更多相應的責任要由自己承擔。即便是特殊需求的孩子,也能因為獨立自理而有成就感。

正向教養所採取的溫和與堅定的態度,尤其能看見孩子生而為人的需要。很多時候,因為孩子的特殊需求相當明顯,而我們時常在生活中追趕著時間、急著完成每天的日常任務,導致把緩解症狀或問題解決擺在最優先的位置,忘了好好去理解自己的孩子。

☐如何讓孩子適應創傷或殘疾,同時仍然教他們盡力而為。

☐回應孩子難以表達的憤怒,尤其當某種程度的憤怒可能合理時。

☐幫助孩子融入社會,並與同儕互動。

☐教育對任務掙扎的特殊兒童,同理他們的處境。

☐增強孩子的歸屬感與重要性。

所以,學會去分辨孩子的行為非常重要,這邊要邀起家長一起來辨識孩子的行為。

「無辜行為」指的是因為孩子的障礙或疾患才出現的行為,舉例來說,妥瑞氏症的孩子無法避免的會在課堂中發出干擾的聲響,在這裡我們就可以理解它是本身疾患的症狀,故這種干擾行為就是無辜的。

「錯誤行為」則是因爲有社會性的錯誤目的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而孩子們的錯誤行為目的基本上離不開過度尋求關注(後面文章會舉例)、爭奪權力(想要主導)、報復(以牙還牙)、最後是自暴自棄(不想別人理會他)。

(這邊提供家長去便是孩子的不當行為的錯誤目的表-不當行為背後的四大錯誤信念與目的)

raw-image


無論是哪一種,使用正向教養方法都是有益無害的,而學習辨認行為則可避免成人的誤解反應,導致惡化孩子的行為錯誤。除了行為問題,大多數的特殊需求兒童在情緒理解或表達,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難,越早開始教導孩子認識情緒和表達情緒越好。如果成人能夠親身示範如何說出情緒、運用不同方法調節情緒,就是孩子學習最好的榜樣!

若我們無法分辨出錯誤行為與無辜行為可能造成的後果孩子可能會產生以下的信念:「只有我受到關注或獲得特殊待遇的時候我才算是重要的、有歸屬感的,我只有讓你為了我忙得團團轉時才感到重要。」但這並不是孩子自己可以意識到的想法而是她行為背後的信念。所以孩子出現了錯誤行為而不是無辜行為時,我們就應該介入處理,介入處理不是處罰。

我們不用懲罰是因為,從長遠來看,懲罰是無效的孩子不會反省自己做的事,他們是想如何跟你扯平、如何避免被發現,或認為自己是個壞孩子。

舉個例子來說:若今天孩子在與他人相處互動時做出了錯誤行為「用不適當地方式觸碰別人身體來和他人互動,」我們就應該介入處理,除了告訴她行為後果外,也要讓他知道可以怎麼做通常若是特殊生對於正常的社交方式是需要經過練習學習的,我們可以提供她一些選擇。「有限的選擇」對於孩子 來說非常重要,會讓孩子 有安全感,若今天你告訴孩子你不可以用手去摸別人,孩子只會知道他不能這樣做但她不知道可以怎麼做。如果今天你說你摸別人會讓他人感到不舒服並讓她去理解對方會有的感覺(通常需要許多時間讓她去理解)再來告訴她可以有哪些替代選擇(給她二至三個選項)會對於新行為養成更有效。而有些特殊而或許用口頭說,她們仍不太能夠馬上理解,我們可以透過圖示卡讓她理解,平常可以放在明顯的地方提醒。

然而,大部分的技能跟新的行為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學會,甚至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掌握,在此過程中,孩子們可能經常會因為自己沒有如期般快速地掌握技能,而感到沮喪或失望,然而我們要在一旁陪著孩子一起堅定並持續堅持下去,並告訴自己:「這些感受都是過程的一部分,沒有這些感受,我們幾乎不可能達到獨立或是培養出能力。」

除了上面的方式,接下來介紹兩個方式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做及在生活中的運用。

第一,我們也可以和孩子 一起討論屬於孩子專屬的行動選擇轉盤。

(這個行動轉盤可以是各種主題,如憤怒選擇輪、上課如何打起精神選擇輪等)

raw-image
raw-image


第二,若孩子還小(小一小二仍適用)可以透過圖卡的方式來告訴孩子某些特定的情境該有的行為。同時,可花一些時間與孩子解釋一起討論各圖卡的意思,將圖卡在在各處,已隨時可以提醒孩子。而這個過程不是一周就可以養成的,需要我們持續的堅持並給予孩子鼓勵。

(圖卡的範例如下)

raw-image
raw-image

最後呢!今天輔導處小編在文章中主要提到了大人的自我照顧、辨識孩童的行為動機、目的,並提供了一些策略供導師家長下載使用。如果在看完文章後仍然覺得意猶未盡,這邊推薦大家可以看《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特殊需求兒童篇 撕下診斷標籤,幫助孩子面對》,此書跟系列書籍都有提供大家在育兒之路上的一些指引,讓我們可以放下藤條與指責孩子的同時,也不忘照顧滿足自己的需求陪著孩子一起面對屬於他們的人生課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anna的沙龍
0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為期三周的正向教養課程已經結束了, 這三周有接收到不錯的資訊, 其中在講到小孩情緒的問題時, 家長們的發問都相當的踴躍, 因為在與小孩相處中, 不論大人的情緒或小孩的情緒, 很容易點燃彼此的引信。 在每位家長發問問題時, 我發現每個案例中, 都夾帶著家長不滿的情緒, 不單單只
Thumbnail
為期三周的正向教養課程已經結束了, 這三周有接收到不錯的資訊, 其中在講到小孩情緒的問題時, 家長們的發問都相當的踴躍, 因為在與小孩相處中, 不論大人的情緒或小孩的情緒, 很容易點燃彼此的引信。 在每位家長發問問題時, 我發現每個案例中, 都夾帶著家長不滿的情緒, 不單單只
Thumbnail
在任何載客的行班要起飛時,空服人員都會進行一連串的安全說明,其中之一與機艙壓力突然下降有關。我們被告知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氧氣面罩會自動落下,然後,我們被告知在幫助孩子戴上面罩之前,先戴上自己的面罩,這意味著如果我們不先照顧好自己,我們將無法幫助孩子。 如果你沒有自己先戴上氧氣罩,你將無法有效地照顧他
Thumbnail
在任何載客的行班要起飛時,空服人員都會進行一連串的安全說明,其中之一與機艙壓力突然下降有關。我們被告知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氧氣面罩會自動落下,然後,我們被告知在幫助孩子戴上面罩之前,先戴上自己的面罩,這意味著如果我們不先照顧好自己,我們將無法幫助孩子。 如果你沒有自己先戴上氧氣罩,你將無法有效地照顧他
Thumbnail
分化不全的家庭 很多人小時候經驗到較大的情緒張力,弱小的孩子,漸漸的學會讀空氣的情緒、擔心大人的想法、揹負起別人的期待,因為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輔導中常看到一些孩子,生活在父母衝突裡,擔起和事佬的角色,想辦法逗父母開心,製造事端轉移父母注意,他們常在學校擔心父母是否正在衝突,而無法專心上課;另外一些
Thumbnail
分化不全的家庭 很多人小時候經驗到較大的情緒張力,弱小的孩子,漸漸的學會讀空氣的情緒、擔心大人的想法、揹負起別人的期待,因為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輔導中常看到一些孩子,生活在父母衝突裡,擔起和事佬的角色,想辦法逗父母開心,製造事端轉移父母注意,他們常在學校擔心父母是否正在衝突,而無法專心上課;另外一些
Thumbnail
當一個孩子張牙舞爪, 你能否看見他言行背後藏起來的傷痛? 當一個孩子冷漠地說「我不需要你的關心」 別信,別真的轉身離去。 . 3月份有機會在6個不同場合 與各式各樣身份的學習者們相遇 不論是母親、老師、或是一般的人 我看見原來有些成人 在長大後是不願意回顧童年的 也不願意承認兒時的自己有受傷的感受
Thumbnail
當一個孩子張牙舞爪, 你能否看見他言行背後藏起來的傷痛? 當一個孩子冷漠地說「我不需要你的關心」 別信,別真的轉身離去。 . 3月份有機會在6個不同場合 與各式各樣身份的學習者們相遇 不論是母親、老師、或是一般的人 我看見原來有些成人 在長大後是不願意回顧童年的 也不願意承認兒時的自己有受傷的感受
Thumbnail
每一個人活在世上都有一個基本的責任,就是把自己活好。唯有把自己活好了,才有能力去照顧別人,影響別人。 教養小孩是現在夫妻非常看重的議題,隨著時代的進步,教養小孩的思維也有所不同。有一個重要的觀念,並不是非要給孩子優渥的環境,反而是要先求自己足夠正向成熟。
Thumbnail
每一個人活在世上都有一個基本的責任,就是把自己活好。唯有把自己活好了,才有能力去照顧別人,影響別人。 教養小孩是現在夫妻非常看重的議題,隨著時代的進步,教養小孩的思維也有所不同。有一個重要的觀念,並不是非要給孩子優渥的環境,反而是要先求自己足夠正向成熟。
Thumbnail
如果你是一位父母親,坐飛機,遇到亂流缺氧的緊急情況時,氧氣面罩掉下來,你會先替自己戴上氧氣面罩,再幫忙孩子,還是不管自己先救孩子? 大多數時,我們都會忘了先救自己,因為如果先救自己,就好像是一種自私的行為。 但是如果你不把注意力先拉回到自己身上,往往不到15秒,你可能就昏迷,而孩子也無法得救。
Thumbnail
如果你是一位父母親,坐飛機,遇到亂流缺氧的緊急情況時,氧氣面罩掉下來,你會先替自己戴上氧氣面罩,再幫忙孩子,還是不管自己先救孩子? 大多數時,我們都會忘了先救自己,因為如果先救自己,就好像是一種自私的行為。 但是如果你不把注意力先拉回到自己身上,往往不到15秒,你可能就昏迷,而孩子也無法得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