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吃湖州粽是媽媽帶我去九如吃的,媽給我選了一顆包肉的及一顆包紅豆沙的,第一次吃真的很好吃,跟我以往吃的不一樣。
以往我吃的粽子是奶奶包的,白的飯包的是炒過的菜脯還有小魚干小蝦米,還有三層肉,還有魷魚,但飯很多餡很少,可是很好吃,是村裏有名的好吃。
奶奶的飯煮得很Q,是蒸熟再炒過的,常炒到有鍋巴,奶奶就會把我們小孩叫過去,把鍋巴分給我們吃,村裏幾乎沒人比得上奶奶,但我真的不愛吃那麼大的一顆粽子都是飯而餡少得可憐啊,雖然後飯很好吃,但太多了啦。
可是奶奶的粽子在我們心中已佔有一定地位,沒人能比得過啊。
所以媽媽後來帶著我們姊弟在台北定居後,第一年突然想自己包粽子,媽媽包的是跟奶奶一樣的粽子,但料真的比奶奶多到不行,印象深刻就是有鹹蛋黃有粟子,而我們就是因為粟子不吃媽媽包的粽子,雖然奶奶的粽子飯太多了,但是吃起來不會乾不會不協調。
媽媽包粟子的粽子卻吃起來會乾的感覺,最後剩一大堆粽子沒人吃,媽媽覺得她包的料貴不吃實在可惜,就全給舅舅了,舅舅來拿時大大的稱讚這粽子有包粟子還有蛋黃是很難得很貴的,講得我們三個有點不知怎麼反應了。
從此後,媽媽每年端午節時還是要包粽子,但她換成包她帶我去吃過的湖州粽了,媽媽包的湖州粽不輸九如,長長的粽子,飯煮到軟又不糊,鹹粽的那塊肉啊,據媽媽說要煮到肥肉化了而瘦肉不柴,紅豆沙是媽媽自己做的,媽媽說紅豆沙粽要小心靠近紅豆沙的飯會不軟不熟。
媽媽第一次包湖州粽得到全家的喜愛而吃光,媽媽就知道了她以後每年都包湖州粽,從此我及弟弟們就吃媽媽包的湖州粽。
有天媽媽病倒了無法再包粽,開啟了我及弟弟們每年端午節都要去外面買粽子的經歷,一開始還是買湖州粽,當時外面賣湖州粽的少,但總能找到,只是找到了買到了也吃到了,卻失望了,比不上媽媽包的好吃,那飯的口感太軟或太硬了,那肉像跟飯無法融合的柴,甜的豆沙粽也太甜,甚至還過靠近豆沙地方的飯真的不會熟的硬,試了幾家從沒有買到真的好吃的。
只好放棄的換買鹹粽,可是吃了後覺得比奶奶包的難吃啊,但還好奶奶的飯太多了而且是白的,外面的粽子是加醬油的還加花生,還可以接受啦
反而是簡單的湖州粽永遠無法取代媽媽包的,不只是因為這是媽媽包的,而是簡單的湖洲粽沒有複雜的內餡時,那飯及肉的口感會變成凸出,要煮到剛剛好應該不容易,不是那些重利要賺錢的生意人願意花時間費瓦斯來煮的,
很久沒吃過九如的粽子了,不知是不是還是當年媽媽帶我去吃的味道及口感呢?
當年年紀小,記憶沒錯的話,當時媽媽帶我去九如吃湖州粽,感覺跟去咖啡廳一樣,說實在的,現在回想起來會以為是幻想或記憶出錯,因為從此以後我在外面吃粽子時那店面就是小吃店或路邊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