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的藝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經典《愛的藝術》作者佛洛姆,談精神分析方法與理解人類心靈的專著,《聆聽的藝術》中文版首度問世~
「理解是愛的基礎,愛的能力從學會聆聽的藝術開始!」
然而,理解的能力是成人自我的能力。一個只從本能或非理性本我出發的人,或說是「幼稚性自我中心」的人,是無法通透「理解」是什麼的。他將受他強烈的激情、退化的行為,以及各種執著而張狂的宣洩性情緒驅使,是無法有健全的成人功能,也就難有「理解」能力,難有愛的能力。
《愛的藝術》是佛洛姆所寫讓人必讀的經典作品,其學理厚實,含有精神分析的觀點,又有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對人類世界各生命階段所遭遇的心靈困頓與疑惑,提出精準的剖析和論述,讀過的人,都必會感到獲得良多。他認為有利治癒(精神官能症)的體質因素是「生命力的程度」,特別是愛生命的程度。
這一點我十分認同,也以此實現我的生命。
他也說:「強烈的母親固著、戀屍性的破壞性和極端自戀都是惡性激情:之所以是惡性是因為它們都是和嚴重疾病有關,會引起嚴重疾病。」
而我們治癒的方向是「設法揭開一個人的無意識領域,並假定在揭開的過程中,當事人有機會恢復健康。」而這恢復健康的歷程,是一個人能有不生病、不虛弱的自我,並且得以馴化非理性的激情本我的成熟能力。
雖然佛洛姆在本書談述到的見解和意見,乍看下非常學術和專業,可能會讓一般讀者望之卻步,但我認為只要稍微理解當中所述及的專業概念及術語,就能沒有阻礙的從佛洛姆的論述中,得到啟發和交流。
聆聽的藝術
以下我的閱讀分享,就以一般性語句和大家說說我的體會和感受。同時也作為推薦本書的引言:
整本書閱讀下來,我認為佛洛姆直指現代人的通病(他的當代和我如今的時代,情況依舊如此):自戀、沒有連結性、對生命沒有真正的興趣,只對科技小裝置或是那沒有生命的物質感興趣。
當人對生命不感興趣時,他面對的是死沈的、單方面的、一成不變的、乏味的,以為讓他自己可以控制的,卻同時更快速的失去和環境連結的能力,也更多的抗拒和周圍人及生命互動和相處的機會;包括與他自己。
漸漸地,那越來越受制於自己內在虛弱自我、張狂非理性激情(一種相近於迷戀與執著的情緒),以及各種的幻想和脫離現實生活世界的封閉狀態,將使他自己越來越受這些情況的覆滅和吞噬,這也使得他精神層面上更加虛弱、緊張與不安,那是因為虛弱自我無能為力對他自己翻騰的、咆哮的、激烈的本能做些什麼。
而迴避或漠視,都不能使一個人內在的精神官能症狀(焦慮、混亂、痛苦、耗弱的)康復起來,分析技術的一個結果是患者在分析中必須有雙軌並行:必須體驗到自己是一個兩、三歲的小孩,但必須同時體驗到自己是一個成年和負責任的人,正在直面自己 的小孩部分。在直面的過程中,他會獲得震撼感和衝突感和運動感,這些感覺對於分析治療及治癒來說都是必要的。
這也是我們會以「成人自我」去學習及練習直面我們的「內在小孩」的原因,並且改變過往經歷的創傷方式,不再以「批判的」「惡意壓制」「威脅恐嚇的」「拒絕的」「迴避的」⋯⋯等等惡行的對待方式,那其實是生病的自我,和過度嚴厲及缺乏方法的超我,所使用的方式。
讓自己健康起來的歷程,即是我們能成為一個有能力的「成人自我」,不虛弱、不自傷、有力量,能真正的學習和理解與自己統合的方法,真誠而不分裂的內外一致。
那麼,這一本書的主題就是一個關鍵:「聆聽的藝術」。
既然「聆聽」是愛的基礎,當我們要有能力愛自己、對他人有愛、對生命有愛,就需要具備真正的聆聽能力。
聆聽,不是只是表面在聽,而是一種內心的體會感受,以及理解的過程。即使並非立刻就能了解的事情原委,也不妄加揣測和判斷,輕易而單方面的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了」。
但要如此能有層次的聆聽,不偏頗、不自我中心式的聆聽,就在於一個人不能受限於他內心那個激烈的情緒和本能,那是承受過度的神經迴路壓力而暴走的自動化反應,無法沈穩內斂的聆聽、無法沈穩冷靜的思考,也無法真正的參與和投入,而陷於過往的回憶或經驗,就立刻的引發「反應」,這樣的人,是無法「聆聽」的。
那麼,他所做的所謂以「愛」之名的行為,在沒有聆聽和理解的情況下,更多展現的是「控制」,甚至是「施虐」。因為他只想發洩、受制於自己的執著和幻想,而沒有真正的成人能力,好好的去分辨和思考,如何愛護和回應生命的處境。
因此,本書的閱讀和深入的思索是必要的自我學習,不僅是藉此來更多理解內在本能的慾望和反應,而是增強我們成人自我的理解力和邏輯能力,並能深度的思考,究竟我們所做的行為,是出於怎樣的內在狀態?又是起源於怎樣的動機和意圖?
最後以佛洛姆所論述的自由分享給大家:「自由,不是某種我們擁有的東西,世界上不存在一種名叫自由的東西。自由是 我們人格的一種性質。我們越是能夠抵抗壓力,越是堅持做我們想做的事,我們就 越自由。自由主要是關乎你在增加你的自由,還是在減少你的自由。」
當一個人受制於他惡性的激情、自戀、固化的母親依戀⋯他皆不會是自由的,若有人說那是自由,那麼他必不明白真正的自由是來自承擔和負責,也來自健康意識的選擇能力,那是一種成熟轉化的性格,而非僅是表現在不顧他人反應的行為。這點非常值得社會一起深思。
那麼,真正的治癒是什麼呢?這本書給我們一個明確的提案,也是我們走在修復自我路上的人,可以藉此定錨的方向:
(一)當一個人看出自己內心的真正衝突時,所帶來的自由的增加。
(二)在擺 脫壓抑和阻抗的束縛之後心靈能量的增加。
(三)釋放出追求健康的天性。
願我們都能如此心意、情意一致的通往這樣的方向。雖然我們都會生病和受傷,但我們也有趨向療癒和健康的天性。並且能夠相信自己,有能力成為一個真正有愛能力的人。
《聆聽的藝術》•木馬文化
avatar-img
4.2K會員
211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生有許多困惑,無論是感情、工作、家庭、親子關係⋯總是讓人疑惑「該這樣嗎?」還是「不該這樣嗎?」「該分手嗎?」還是「該留下來嗎?」⋯ 這種關於人生的諸多問題和事情,向來沒有標準答案,沒有那種一個答案,可以遍行在所有人身上。
你知道當我們處於悲傷時,大腦正在發生什麼事嗎? 你知道為什麼失落的悲傷之痛,那麼困難重重,療癒之路備感艱辛嗎? 你知道為什麼即使旁人關懷也安慰了,悲傷之情還是不能說消失就消失嗎?也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嗎? 這些問題,腦神經科學家都有研究和發現,這些發現都可以從《悲傷的大腦》發現...
#好書推薦_《覺察》 自我中心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自我中心; 身處在高壓及強迫中的人,不知道自己身處在高壓和強迫裡; 陷入在極端偏執思維的人,不知道自己深陷極端中; 處於內心情感凍結的人,不知道自己情感凍結; 淹沒在激烈情緒擺盪的人,不知道自己被情緒淹沒; 不知道即是無法覺察....
人生裡雖然我們都想望追求快樂和成功,也很想凡事趨吉避凶,然而實際上,人生不會只有快樂和成功,痛苦和失敗也占據人生很大的比例。 那麼,就個人而言,你對「痛苦」的知覺是什麼呢?你如何體驗自己和「痛苦」之間的關係呢?你是有意識的選擇痛苦?還是無意識的被痛苦覆蓋?
這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要求你、期待你的人,敢於不迎合別人,才是自由的契機。 活在這世上,並不容易。 這人生裡,會發生各式各樣的事,除了生離、死別,還會發生更多莫名其妙、亂七八糟的事情....
See Yourself with Friendly Eyes 據我所知,許多人都很有責任感,但這責任感卻不是讓自己活得自主及有尊嚴的狀態,反而因為這責任感,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甚至有嚴重的身心症狀和情緒困擾,像是憂鬱、焦慮,常覺得自己不好,也常批評自己這個出錯那個出錯。
人生有許多困惑,無論是感情、工作、家庭、親子關係⋯總是讓人疑惑「該這樣嗎?」還是「不該這樣嗎?」「該分手嗎?」還是「該留下來嗎?」⋯ 這種關於人生的諸多問題和事情,向來沒有標準答案,沒有那種一個答案,可以遍行在所有人身上。
你知道當我們處於悲傷時,大腦正在發生什麼事嗎? 你知道為什麼失落的悲傷之痛,那麼困難重重,療癒之路備感艱辛嗎? 你知道為什麼即使旁人關懷也安慰了,悲傷之情還是不能說消失就消失嗎?也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嗎? 這些問題,腦神經科學家都有研究和發現,這些發現都可以從《悲傷的大腦》發現...
#好書推薦_《覺察》 自我中心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自我中心; 身處在高壓及強迫中的人,不知道自己身處在高壓和強迫裡; 陷入在極端偏執思維的人,不知道自己深陷極端中; 處於內心情感凍結的人,不知道自己情感凍結; 淹沒在激烈情緒擺盪的人,不知道自己被情緒淹沒; 不知道即是無法覺察....
人生裡雖然我們都想望追求快樂和成功,也很想凡事趨吉避凶,然而實際上,人生不會只有快樂和成功,痛苦和失敗也占據人生很大的比例。 那麼,就個人而言,你對「痛苦」的知覺是什麼呢?你如何體驗自己和「痛苦」之間的關係呢?你是有意識的選擇痛苦?還是無意識的被痛苦覆蓋?
這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要求你、期待你的人,敢於不迎合別人,才是自由的契機。 活在這世上,並不容易。 這人生裡,會發生各式各樣的事,除了生離、死別,還會發生更多莫名其妙、亂七八糟的事情....
See Yourself with Friendly Eyes 據我所知,許多人都很有責任感,但這責任感卻不是讓自己活得自主及有尊嚴的狀態,反而因為這責任感,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甚至有嚴重的身心症狀和情緒困擾,像是憂鬱、焦慮,常覺得自己不好,也常批評自己這個出錯那個出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愛的藝術》是心理學家佛洛姆的一本經典著作,探討了愛的不同面向,包括照顧、責任、尊重和了解。本書強調,成熟的愛是因為愛而需要對方,而非因為需要而愛對方。透過對愛的深入思考與理解,讀者可以學會如何愛自己與他人,進而豐富自己的生命。這本書不僅是對愛的定義及實踐的指引,也促使我們反思自身與他人的關係。
Thumbnail
既上本《愛的藝術》之震撼,我接續閱讀了這本佛洛姆的著作《聆聽的藝術》。 有趣的是,這書比起我以為的會著重探討人與人間互動的不管是技巧、心態或是觀點等等,反而更像是一本分析治療師的教科書哈哈。書中內容我看完感覺多是在描述作為一位分析治療師,如何看待自己、病患,以及如何看待社會與世界,而除了價值概念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閱讀生活大師的著作,學會理解它們所言的真正涵義,在「你想如何生活」這個問題上形成自己的信念。(佛諾姆) 存在的藝術是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心理學家佛諾姆在繼愛的藝術和聆聽的藝術後所撰寫的第三部曲。佛諾姆在探討精神分析之後,在存在的藝術一書中繪製了一套引導人邁向存在的步驟。他認為社會分析和個人分析是密不可
Thumbnail
一個人必須有批判性,才能看見表象背後的事物。(佛諾姆) 佛諾姆在一九五六年完成愛的藝術,呼籲人們會到自身人格的重塑,完整自我,成為一個有創造力取向的人,積極打磨自己愛人的能力。具有社會學家、心理治療及精神分析專家等多重身分的佛諾姆,更在他精神分析的專業領域,強化關於愛的實踐的深化。聆聽的藝術就紀錄
Thumbnail
愛某一個人並不只是一種強烈感情,它還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和一個承諾。(佛洛姆) 美國心理學家多拉德認為佛洛姆同時是社會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精神分析家、經濟學家和人類學家,也是人類生命的鍾愛者、詩人和先知。一九五六年,佛洛姆出版了愛的藝術,他是當時第一個認為「愛」和「愛的能力」是值得談的學者。這
Thumbnail
人與生俱來擁有理性:他察覺到自己為生命的生命。他察覺到自己,察覺到其他人類,察覺到自己的過去,並察覺到自己未來的種種可能性。 這本書看了好久,終於在寒冷冬季看完它。閱讀過程中,有時不太理解佛洛姆想表達的「愛的藝術」,可是有時又好像能通透所謂的愛,不是只有情愛、親情之愛、人與人間的愛慕,而是對生活周
Thumbnail
沙龍房間導覽 德意志黑眼圈沙龍分享的內容包括德國生活、戀愛感情、閱讀及創作。 ➡️對德國生活、社會現況有興趣 👉 德國大小事 ➡️想知道怎麼調整戀愛思維、打造戀愛體質 👉 感情教練 往下拉閱讀感情教練詳細介紹 👇 ➡️聊聊AI繪圖運用和創作電子書上架通路 👉 AI輔助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佛洛姆心理學中對成熟愛的五個要素,包括給予、照顧、責任、尊重、瞭解。透過充分享受奉獻的喜悅、對愛的照顧和責任感、真正瞭解與尊重對方,實踐出真正的愛。最後分享了愛的意義和價值,並推薦相關書籍。
Thumbnail
愛的藝術源自佛洛姆的經典著作,闡述從孤獨到成熟的愛之道。本篇文章探討人類對愛的需求,解釋怎樣愛一個人,並指出「成熟的愛」和「不成熟的愛」之間的區別。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愛的藝術》是心理學家佛洛姆的一本經典著作,探討了愛的不同面向,包括照顧、責任、尊重和了解。本書強調,成熟的愛是因為愛而需要對方,而非因為需要而愛對方。透過對愛的深入思考與理解,讀者可以學會如何愛自己與他人,進而豐富自己的生命。這本書不僅是對愛的定義及實踐的指引,也促使我們反思自身與他人的關係。
Thumbnail
既上本《愛的藝術》之震撼,我接續閱讀了這本佛洛姆的著作《聆聽的藝術》。 有趣的是,這書比起我以為的會著重探討人與人間互動的不管是技巧、心態或是觀點等等,反而更像是一本分析治療師的教科書哈哈。書中內容我看完感覺多是在描述作為一位分析治療師,如何看待自己、病患,以及如何看待社會與世界,而除了價值概念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閱讀生活大師的著作,學會理解它們所言的真正涵義,在「你想如何生活」這個問題上形成自己的信念。(佛諾姆) 存在的藝術是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心理學家佛諾姆在繼愛的藝術和聆聽的藝術後所撰寫的第三部曲。佛諾姆在探討精神分析之後,在存在的藝術一書中繪製了一套引導人邁向存在的步驟。他認為社會分析和個人分析是密不可
Thumbnail
一個人必須有批判性,才能看見表象背後的事物。(佛諾姆) 佛諾姆在一九五六年完成愛的藝術,呼籲人們會到自身人格的重塑,完整自我,成為一個有創造力取向的人,積極打磨自己愛人的能力。具有社會學家、心理治療及精神分析專家等多重身分的佛諾姆,更在他精神分析的專業領域,強化關於愛的實踐的深化。聆聽的藝術就紀錄
Thumbnail
愛某一個人並不只是一種強烈感情,它還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和一個承諾。(佛洛姆) 美國心理學家多拉德認為佛洛姆同時是社會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精神分析家、經濟學家和人類學家,也是人類生命的鍾愛者、詩人和先知。一九五六年,佛洛姆出版了愛的藝術,他是當時第一個認為「愛」和「愛的能力」是值得談的學者。這
Thumbnail
人與生俱來擁有理性:他察覺到自己為生命的生命。他察覺到自己,察覺到其他人類,察覺到自己的過去,並察覺到自己未來的種種可能性。 這本書看了好久,終於在寒冷冬季看完它。閱讀過程中,有時不太理解佛洛姆想表達的「愛的藝術」,可是有時又好像能通透所謂的愛,不是只有情愛、親情之愛、人與人間的愛慕,而是對生活周
Thumbnail
沙龍房間導覽 德意志黑眼圈沙龍分享的內容包括德國生活、戀愛感情、閱讀及創作。 ➡️對德國生活、社會現況有興趣 👉 德國大小事 ➡️想知道怎麼調整戀愛思維、打造戀愛體質 👉 感情教練 往下拉閱讀感情教練詳細介紹 👇 ➡️聊聊AI繪圖運用和創作電子書上架通路 👉 AI輔助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佛洛姆心理學中對成熟愛的五個要素,包括給予、照顧、責任、尊重、瞭解。透過充分享受奉獻的喜悅、對愛的照顧和責任感、真正瞭解與尊重對方,實踐出真正的愛。最後分享了愛的意義和價值,並推薦相關書籍。
Thumbnail
愛的藝術源自佛洛姆的經典著作,闡述從孤獨到成熟的愛之道。本篇文章探討人類對愛的需求,解釋怎樣愛一個人,並指出「成熟的愛」和「不成熟的愛」之間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