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分享:《聆聽的藝術》

2023/08/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雖然這本書名為「聆聽的藝術」,但它卻離我所想像的甚遠。

 我原本以為它應該可以指點我,如何在與一般人對話時,當個好的聆聽者,但看沒幾頁我就發現某種程度上我搞錯了,它確實是教我們如何聽懂對方說的話,及如何正確地回應,但它預設的對象是---有精神官能症或傾向的人,或者是說,那些需要心理諮商和精神分析的人。

本書作者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是二十世紀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他的理論調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及馬克思的社會批判,有許多知名的相關著作,而這本《Art of Listening》是在他1990逝世後,由他最後一位助手芬克博士編輯而成。

本書內容著重在他對於「精神分析」的各種觀點,切入的角度非常多元,部分有趣的內容我在上個月的限時動態中分享過好幾個,那時也吸引好幾位讀友私訊詢問,真的沒有人猜得到是出自這樣的一本書!也由於探討的面向很廣,要在短短一篇文章給予系統性的敘述相當困難,因此這次的分享會以條列式表達,希望能讓大家比較容易吸收和理解一些概念,和修正一些既定印象。

談創傷經驗

創傷經驗必須相當嚴重,才足以被認為是精神官能症的起源,我們不能輕易將生病的原因,歸咎於他們可能有個很強勢的父親,被媽媽狠狠打了一巴掌,或是被另一半拋棄,因為顯然很多人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但大多數這樣的人並沒有得病。單一事件要引發精神疾病,通常得要達到一般人難以想像的程度才說得通,而且比起單一事件,長期的「生活氣氛」不佳更容易產生問題。

體質影響痊癒的可能性

佛洛姆將人與生俱來的激情大致分為兩個面向---「愛生性」與「戀屍癖」。愛生性傾向的人熱愛生命,這種人即使極度自戀,也比較不會傷天害理,治療成功的機會比較高;而戀屍癖的人對於摧毀與死亡感到興奮,要讓他們改變到能融入社會就很難,佛洛姆認為他那個年代的代表人物分別是羅斯福以及希特勒。

受的罪夠重才好得起來

「痛定思痛」並非胡說八道,當人對於自己的處境忍無可忍,才能爆發出力量扭轉一切,那些對生活只有輕度不滿的人,進行心理分析和治療其實沒什麼用,既然維持現狀也還活得下去,哪會有足夠強大的動機追求改變?佛洛姆忍為治療師不該嘗試沖淡病患的痛苦,應該要反過來讓他覺察痛苦之巨大,才更能突破難關。

自由是人格的一種性質

以一個人來說,自由並不是「有」或「沒有」這麼單純,自由是連續的加加減減,我們越能抵抗壓力,越能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我們就越自由。所以我們每次的所作所為都在增加或減少自由,而通常自由越少,越容易有精神問題。想逼瘋自己的孩子並不難,一次又一次的不給他做想做的事就可以了。

人生的失敗來自於少數決定性的事件

很多人的人生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在決定性的時刻來臨時,缺乏正確的認知,像是第一次作弊、收賄、出軌、或放棄大好機會。一次的負面行為可能真的不會怎樣,但壞習慣總是有一就有二,某次就會無法挽回。

不該用擁有表達感受

很多人會說:「我有不快樂的婚姻」或是「我有失眠」,這在概念本質上就是錯誤的,讓人天真地以為這些問題可以修理或是拋棄。若真心想要改善,就要真切地表達感受,像是「我看到丈夫的表情就感到懼怕」就貼切得多,也才有機會抽絲剝繭探究問題的核心,也才有可能改變。

真正的長大出自於對父母的反叛

這裡並不是鼓勵大家故意叛逆,除非一出生就被拋棄,孩子從小就是被父母掌控的,有些父母的手段之高明,甚至讓被極度壓迫的孩子不覺得被壓迫,但他們會缺乏獨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人生一直受到擺布,就算父母離開了,也只會投向另一個人的擺佈。人的成長就是要拿出勇氣承擔痛苦,把自己從主宰自己的人手中解放出來。

培養對世界的興趣

許多的憂鬱相關疾患,和他們「只對自己感興趣」有很大的關係,人不可能沒有缺點,也不可能不曾犯錯,一旦只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很容易就陷入低落的迴圈。要打破循環就要將注意力轉移到這個世界,不管是對他人、動物、植物、還是任何抽象的東西都好,能對自己以外的事物燃起熱情就是復原的開始。

總結來說,這本書並不如封面看起來的這麼艱澀,反而很多橋段都讓人會心一笑,對其他細節有興趣的讀友,可以考慮買來看看哦!

 

少鋒
少鋒
急診醫師,人稱鋒哥|"這書,有讀"粉專版主|分享每一本完全讀畢的閱讀心得與書籍介紹,希望能讓時間有限的愛書朋友有一點收穫,也更容易挑到自己感興趣的作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