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議題中投射出什麼心態

2023/05/3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家好,我是Emio,Loa的創作者,因為今天的內容也比較「過來人」的觀點,所以Loa可以繼續連休。
死刑,我最早的印象都是各國機場的警告展示,涉及毒品的罪行跟其他嚴重罪行和叛國一樣有可能被判最高刑罰,而大多數人認為沒有比死亡更嚴重的懲處,是沒有機會回頭的單程路。但死刑並不沒有阻止罪犯繼續鋌而走險,根據International Harm Reduction Association的全球統計,因販賣、運輸與製造毒品而執行死刑,2021年一共131宗,2022年一共285宗比起2020年增加了850%,結果阻止毒品罪行仍然依靠執法人員、地區事務和教育工作,那在討論死刑時,我們是針對刑罰的效果作出討論,還是在討論權力與慾望?
雖然社會對死刑有各種表達,但這些表達好像是握著自己的鑰匙去打開別人的大門一樣白費,當用生命與人道為前提討論,對方就會以制度和治安反駁,如果想討論施法和系統,就會遇到一些人以主觀的個人思想作論點拚死爭論。當我們享受著自由發表言論的同時,不能忘記主觀的言論是在投射自己的心理狀態。
投射就是這樣的心理機制,將自己的特點、思想、情感、觀點和慾望強加於外部世界與他人,情感主導了思維方式,缺乏客觀性以自己的框架與喜好優先,選擇性認同或扭曲別人的觀點。當討論每一種議題,不管是家庭會議、工作還是社會問題,心理投射都會阻礙面對問題的本質。而在死刑議題上,無論以怎樣的立論支持還是反對,其實不單是對死刑作出表達,而是在說明個人眼中怎樣看待生命、死亡與刑罰三種態度。生命是寬容的還是嚴苛 ; 死亡是可怕還是安寧 ; 社會制度是保護與導引還是懲罰和指控。要如何定義就取決於觀點,觀點決定著行為,死刑的議題是否可以代表人類為怎樣的價值而發展?
今天的世界依舊如古羅馬一樣,網絡就是競技場,當人被標籤為罪人後就投到各種刑罰中,觀眾席上就躁動催促事情更精彩發展,等待古羅馬皇帝在專用席上轉動他的手腕,隨皇帝的姆指向下,競技場歡呼喝采。古羅馬人渴望得到競技場的觀眾席位,因為只要制度將罪人送到他們面前,娛樂表演與掌握生死的權力假象就會送到他們手上。
無論怎樣包裝死刑,死刑是刑罰,這是沒需要爭議的事實,如何看待刑罰和制度的心理都投射在這議題下,在心中如何演繹自由與懲罰的矛盾、民主與霸凌的關係,就是心理投射在死刑這課題的重點。一項社會議題能照出人性的內心想法,而作為自由的人可以選擇面對自己,克服心理陰影並創作更好的未來,也可以繼續選擇無視現況,保持在同樣的軌道上前行。
請不要誤會以為自由與民主只是國家立場和形象定位,這其實是個人生活方式的選擇,關係到個人發展、家庭觀念、職場文化等,反映著處事態度與思維方式。不管死刑是否廢除還是作為象徵保留在法律上,只要人依戀權力的幻象而沉迷在競技場的觀眾席上,他們就甘願活在觀眾席上,不會離開,也不會創作未來。或許死亡不可怕,比死更難受的是當人類渴望更大更華麗的競技場的時候,他們又怎樣看待生命、死亡與懲罰的關係。
Loa
Loa
Loa是一頭希望在生活中鼓勵大家,支持大家的小怪獸。因為現實生活很不容易,所以我們才更需要在生活中了解自己,學會方法掌握自己的主導權,而那些方法通常都藏在生活的實用小點子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