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解說] 重新了解自律,以科學解釋如何抗拒誘惑

更新於 2023/06/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什麼誘惑總是勝過理性

誘惑不只是比擬一些反道德的慾望,如果有減肥和戒菸酒的經驗就明白,其實我們每天都面對誘惑,比如:選擇素食還是那一口香香的五花肉 ; 去看刺激的動作電影還是在公園休息替身體充電 ; 對不喜歡的人惡言相向還是寬大容忍 ; 焦慮煩躁亡還是處之泰然。這些都是誘惑,是選擇慾望主導決定,還是理性地選擇對自已真正有利的行為。
可能從小開始我們以為忍耐、強迫自己、轉移焦點就是對抗誘惑的方法,在學生時期強迫自己把課程內容背下來,在職場強迫自己服從一套標準,然後直到某一點再忍受不住,明知道有些事情是有益的但就是不再想當乖孩子,例如開始為了享受多半小時的me time而習慣晚睡,理性開始屢敗直到完全消失,令人開始懷疑自己改不了習慣。
《自律的科學》 - 彼得‧賀連斯
作者彼得‧賀連斯在《自律的科學》中解釋,單靠忍耐是注定會敗給誘惑的,因為我們一直誤會了自律的本質。
意志力從來並不是一種隱喻而是真正的腦部運作,經過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測量神經元活動所引發血液動力的改變,發現當人使用自制力去壓抑想法與情感,血糖值就會如汽車中的氣油一樣慢慢地消耗,直到腦袋出現疲勞自制力就會自動消失。當我們明白意志力、慾望與大腦之間的關係,那就清楚如果人時刻都靠意志力強迫自己處事,意志力又怎會還有餘力抵抗慾望,沒法成功減肥,戒不了煙酒,絕對不是單一事情的因由結果。
意志力的產生是大腦需要血糖提供能量,那麼理論上補充葡萄糖就能夠替意志力充能替大腦多撐一會,但我們不能忘記對糖分依賴會在其他方面令健康受損,在這問題上作者彼得‧賀連斯建議我們要替自己選擇戰場,把意志力留給必要的地方使用,假如想維持健康,但在學校或上班已經消耗大部份意志力對抗各種慾望與感受,包括睡意、趕項目還有你的老闆或訓導主任,那在超級市場時或許避開走進零食區域是一個聰明的做法。

腦神經科學如何解釋自律

作者在說明自律之前首先強調一點,目前的科技要對大腦的複雜行為精準地標示出訊號來源仍然是十分困難的,大腦的化學反應並不會直接指出那部份是負責「衝動」和「意志力」,一切都是靠實驗測量測試者在特定行為中的大腦反應。而在有關「自律性」的實驗中,科學家探測到了大腦的前額皮層會產生連串作用,化學反應會流通獎勵基制(內側前額葉皮質)、工作記憶(背外側前額葉皮層)、衝動控制(前扣带皮層)、認知彈性及適應能力(眶额皮質)等執行功能區域。
Loa以最簡單方式解釋的話,我們可以用生物學基礎解釋「自律」,當人為了自身更長久更好的利益而作出決擇時,大腦會自動釋放出獎勵的化學反應,令我們願意更投入地付出、自願追逐目標、優先排序處理事項、轉換注意力及解決問題和調整能力。這就是腦神經科學解釋「自律」的真正原貌,並不是冷冰冰的強迫自己變得理性,也不是用盡方法管理自己的思想,「自律」反而更貼近我們自己的內心,做回自己。
《自律的科學》中有不少故事和實驗介紹讓我們了解大腦各部份的作用和結構,作者認為大腦內的神經網絡是能夠生長和重組,專注訓練大腦的思考方式也代表能夠重構大腦回路,我們應該減少依賴意志力抵抗生活上的各種誘惑,重新認識「自律」以更健康更長遠的方式推動生活每一步。
如果大家喜歡這次介紹,或有興趣了解其他腦神經科學書籍介紹,請點讚支持,希望下次有機會介紹以下兩本書,了解一下腦神經科學專家如果拆解心靈管理。
avatar-img
6會員
14內容數
詳盡解說訓練心理素質,由原理到心得,透過小故事啟發成功關鍵背後原因,讓你每天日常生活中建立強大內心。 在未來的日子裡,心理素質產生的推動力將會像坡道滾雪球一樣,心理素質改變視野,令我們看到現在看不見的機會,信心能夠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做事變得更準確更有生產力,現在開始投資自已的後天強大心理素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o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各國在死刑議題帶出一串社會反應,民眾紛紛跳進投射效應曝露出心理陰影。
受傷的總是善良的人,但每次受傷都代表著一次成長,這個道理是我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領略到,也令我學會了走出傷痛的3個重點:勇氣,原諒和重設。
有些時候我們活在別人的期望之下會承受太大壓力,這時候更需要允許自己令別人失望。
[真實故事]三名普通青少年,他們13歲前完成A Level課程,只因為父母決定改變了教育方式協助他們生涯規劃優先。
工作生活的平衡問題不斷在繞圈子,要兩者兼得就先要明白為什麼生活如此重要。
解說半杯水的故事,讓你實踐中肯定自己,不需要為還未發生的事而消極,
各國在死刑議題帶出一串社會反應,民眾紛紛跳進投射效應曝露出心理陰影。
受傷的總是善良的人,但每次受傷都代表著一次成長,這個道理是我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領略到,也令我學會了走出傷痛的3個重點:勇氣,原諒和重設。
有些時候我們活在別人的期望之下會承受太大壓力,這時候更需要允許自己令別人失望。
[真實故事]三名普通青少年,他們13歲前完成A Level課程,只因為父母決定改變了教育方式協助他們生涯規劃優先。
工作生活的平衡問題不斷在繞圈子,要兩者兼得就先要明白為什麼生活如此重要。
解說半杯水的故事,讓你實踐中肯定自己,不需要為還未發生的事而消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從理性腦科學的角度分析自律=自由? 文章指出,追求愉悅的活動可能導致短期的快樂,但長期缺乏自律可能使人陷入成癮與空虛。自律不僅有助於腦部健康,也是達成真正自由的必要條件。結合腦科學的觀點,文章強調自律與平衡的重要性,並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練習自律以促進心理健康與自由。
自律是假議題,自律是違反本能的事 腦中有本能腦、情緒腦、理智腦,其中本能腦、情緒腦已經發育很好很成熟了,有時候還能挾持我們的理智腦,讓我們沒有辦法自律。 要讓自己變得自律,就要做讓本能腦、情緒腦喜歡的事情,例如多巴胺。 將要自律的事分2步驟來執行:增加期待、養成習慣 一、增加期待
以操作制約的觀點解釋迷信為何會發生。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是一種學習過程,指有機體學會某些操作緩解的行為,學會特定行為以達到特別目的,也就是通過強化和懲罰來改變行為,此理論是由B.F. Skinner提出。強調行為的結果對未來的影響。從操作制約的角度來看,迷信行為的發生可
Thumbnail
研究表明,有1/4清醒的時間都在抗拒自我的慾望,最普遍的自我慾望是吃、睡眠、休閒和性。自我控制需要耗費意志力,而意志力是有限的資源。透過培養正向習慣,可以提升自己而不必依賴意志力。
Thumbnail
在我們的生命中,保持健康的習慣或不斷在專業能力成長突破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然而因著許多的內外部因素,堅持與放棄成為不斷循環的狀態。作者透過腦科學的角度出發,並彙整來自各項研究結果,介紹當我們面對各種想放棄情境時該如何堅持的方法和信念,期盼透過書中話語整理,幫助大家打理屬於自己的理想人生。
Thumbnail
神經科學與性格之間的關係,人類大腦具備可塑性,受生活經驗、環境影響。激素、基因、環境等對人類性格有影響。縱貫式的研究發現個體思考自己性格,父母教養對性格發展重要。研究指出純真的自己和原本樣子值得被愛。
Thumbnail
現代社會誘惑太多,所以當我們提到需要意志力去做的事,通常會想到的是「抵抗誘惑」。 但是抵抗誘惑,跟它「說不」,只是意志力的其中一種表現。意志力除了有「我要去做」跟「我不去做」的兩種面向,還有第三種力量-「我真正想做」的力量,這才是真正的動力。 《輕鬆駕馭意志力》提到,這些力量,如同肌肉一樣,
Thumbnail
透過幾本書的思考,本文分享了大腦思考與吸引力法則之間的關聯性及如何對大腦重新編碼的方法,從大腦神經學角度探討了關於思想、感受、頻率,以及注意力導向的影響。作者深入探討了後設認知能力、視覺化目標以及如何喚起快樂、正面回憶等關於大腦思考和吸引力法則。並歡迎分享讓大家一起擁抱成長、邁向自由。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原子習慣中關於情緒和環境的影響,以案例和探討方式呈現。探討了情緒如何成為一種追蹤工具,同時也設想了如何重新設定大腦享受困難的習慣,以及啟動與行動之間的差異。文章從不同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習慣的形成和改變。
Thumbnail
原本只是微不足道的想法與行為,長期下來,逐漸演變成強迫想法引發了強迫行為,但習慣的強迫行為,可能反過來強化了強迫想法與情緒。譬如因為我害怕髒,所以出現過度清潔的行為,但清潔過度的行為,可能塑造強化我是怕髒的想法。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從理性腦科學的角度分析自律=自由? 文章指出,追求愉悅的活動可能導致短期的快樂,但長期缺乏自律可能使人陷入成癮與空虛。自律不僅有助於腦部健康,也是達成真正自由的必要條件。結合腦科學的觀點,文章強調自律與平衡的重要性,並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練習自律以促進心理健康與自由。
自律是假議題,自律是違反本能的事 腦中有本能腦、情緒腦、理智腦,其中本能腦、情緒腦已經發育很好很成熟了,有時候還能挾持我們的理智腦,讓我們沒有辦法自律。 要讓自己變得自律,就要做讓本能腦、情緒腦喜歡的事情,例如多巴胺。 將要自律的事分2步驟來執行:增加期待、養成習慣 一、增加期待
以操作制約的觀點解釋迷信為何會發生。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是一種學習過程,指有機體學會某些操作緩解的行為,學會特定行為以達到特別目的,也就是通過強化和懲罰來改變行為,此理論是由B.F. Skinner提出。強調行為的結果對未來的影響。從操作制約的角度來看,迷信行為的發生可
Thumbnail
研究表明,有1/4清醒的時間都在抗拒自我的慾望,最普遍的自我慾望是吃、睡眠、休閒和性。自我控制需要耗費意志力,而意志力是有限的資源。透過培養正向習慣,可以提升自己而不必依賴意志力。
Thumbnail
在我們的生命中,保持健康的習慣或不斷在專業能力成長突破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然而因著許多的內外部因素,堅持與放棄成為不斷循環的狀態。作者透過腦科學的角度出發,並彙整來自各項研究結果,介紹當我們面對各種想放棄情境時該如何堅持的方法和信念,期盼透過書中話語整理,幫助大家打理屬於自己的理想人生。
Thumbnail
神經科學與性格之間的關係,人類大腦具備可塑性,受生活經驗、環境影響。激素、基因、環境等對人類性格有影響。縱貫式的研究發現個體思考自己性格,父母教養對性格發展重要。研究指出純真的自己和原本樣子值得被愛。
Thumbnail
現代社會誘惑太多,所以當我們提到需要意志力去做的事,通常會想到的是「抵抗誘惑」。 但是抵抗誘惑,跟它「說不」,只是意志力的其中一種表現。意志力除了有「我要去做」跟「我不去做」的兩種面向,還有第三種力量-「我真正想做」的力量,這才是真正的動力。 《輕鬆駕馭意志力》提到,這些力量,如同肌肉一樣,
Thumbnail
透過幾本書的思考,本文分享了大腦思考與吸引力法則之間的關聯性及如何對大腦重新編碼的方法,從大腦神經學角度探討了關於思想、感受、頻率,以及注意力導向的影響。作者深入探討了後設認知能力、視覺化目標以及如何喚起快樂、正面回憶等關於大腦思考和吸引力法則。並歡迎分享讓大家一起擁抱成長、邁向自由。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原子習慣中關於情緒和環境的影響,以案例和探討方式呈現。探討了情緒如何成為一種追蹤工具,同時也設想了如何重新設定大腦享受困難的習慣,以及啟動與行動之間的差異。文章從不同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習慣的形成和改變。
Thumbnail
原本只是微不足道的想法與行為,長期下來,逐漸演變成強迫想法引發了強迫行為,但習慣的強迫行為,可能反過來強化了強迫想法與情緒。譬如因為我害怕髒,所以出現過度清潔的行為,但清潔過度的行為,可能塑造強化我是怕髒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