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篇文章,接收到了王陽明”知行合一”的觀念,於是給自己出了這一項功課,開始在默默執行當中,但就是在執行後才發現”知行合一”有相當大的難度。簡單來說,就是將你知道的事情去動作執行,看似簡單的一件事,但常常力不從心,或是因惰而廢。
“知行合一”從字面上可以拆解成兩個部份:知與行。
「知」的部份,許多人在這裡就卡關了,因為大多數人在離開了學校體系,就缺乏了”主動學習”的能力,自然就少了求知的渴望。自古以來我們的知識取得,大多是被有意識的填充,學校教的是統一教材,是當時政府部門希望你學習的。在家庭當中父母,也灌輸當初他們小時候學到的生活模式。進到了職場上,大多數的工作也是要你遵守著sop執行。在社會中,新聞媒體、報章雜誌、網路社群…也都充斥著它們想給你看到的資訊,至於正確性,就要靠自己分辨了。
「知」困難嗎?我想對於鮮少主動閱讀的人來說,是困難的。當然在工作、家庭、社會,的時間切割及多重壓力之下,要再那本書起來閱讀,實在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比較慶幸的是,在這件事情上我有貴人的引領,也在閱讀這件事上得到滿滿的反饋,雖然現在也很少有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的閱讀習慣,但我習慣在辦公室、車上、家裡,隨處都放幾本書,如果有零碎時間就可以隨手拿本書來翻一下,雖然還是常常被抖音、YT、FB佔據,但還是會要求自己一天翻個十到三十分鐘的書。
當然求知不侷限於書本,在影音平台上也是我獲取知識相當重要的來源,開車聽個podcast、YT訂閱些知識型的頻道、LINE訂閱些商業媒體的官方號,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這些選項的困難之處就是,看著看著自然又轉換到休息、搞笑、八卦等等的頻道去了,所以大部份還是推薦紙本書籍閱讀的原因,是避免干擾或是分心。
所以在這世代,想成為有求知習慣、有獨立思考能力,成為擁有思辨力的人,你說困難嗎?
再來是「行」的部份,我認為更困難了。行,指得是:將想法具體化的能力。先別說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有時候有想法,但沒有管道、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或是根本沒有具體的方法,隨便一個原因都可以是停止行動的理由。更何況人是有惰性的,對於重要但不緊急的事,總會拖延到最後一刻,甚至就不了了之了。
像我有時候會不自覺的跑出一些影片腳本的想法,但提筆開始要寫下來的時候,總覺得沒剛開始想的那麼完美,到要拍攝的時候,又髮型不行、服裝不行,或是最近皮膚狀況不好等等因素,最後又將這想法冰凍起來。然後再安慰自己,反正搞了一堆拍出來也沒幾個人看。像最近文章常常拖稿,就是這樣心魔一直干擾著,但慶幸自己到目前還沒放棄。
在這週我告訴自己:”要立刻執行”。所以拉著老婆報了健身房,也訂了一個健身目標,重點也是要養成運動的習慣,希望能夠堅持下去。最近提醒家人:想到值得做、應該做的事,那麼就要立刻去做。因為想法不會憑空出現,它一定是你長期累積後,在某個時刻出現,就是為了告訴你:「時機成熟了,放手去做吧。」
你永遠不會擁有你認知以外的想法,這是我在某本書看到的一句話。就像我永遠不會去想到要發明載人火箭,一樣的道理。所以你的想法背後一定有他的原因,有可能就是為了要來成全你什麼事,或是透過你的雙手來為社會產生什麼價值。當然這是我的猜想,也是用來說服自己的想法。
我想,若能養成”知行合一”的習慣,必能常常”心想事成”。這就是我背後動機,雖然困難,但習慣就成自然。
#庭爺週記